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MIL-STD-464D:2020(系统电磁环境效应要求)的正文和附录进行了初步分析,对其中文字更新较多的一般要求、外部射频电磁环境、电磁脉冲(EMP)、分系统和设备电磁干扰(EMI)、静电环境、辐射危害(RADHAZ)、系统辐射发射和电磁频谱兼容性等相关内容进行了汇总.重点介绍了这些技术要求的起因,防护设计的对象和目标以及测试验证中的注意事项,供关注系统级电磁环境效应分析、设计和验证的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现代电子技术》2015,(24):118-120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及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静电放电(ESD)对电子设备的危害日益严重。参照IEC61000-4-2标准,对某型设备进行间接静电放电和直接静电放电试验研究。通过对该型设备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其典型的结构特征,即以金属结构为主体且金属外壳接大地的设备。通过试验及工程经验,介绍了以金属结构为主体且金属外壳接大地的设备静电放电问题,分析了可能产生的ESD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ESD防护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实际工业和仪器仪表(I&I)应用中,RS-485接口链路需要在恶劣电磁环境下工作。由于雷击、静电放电和其他电磁现象导致的较大瞬变电压可能损坏通信端口。为了确保这些数据端口能够在最终安装环境中正常工作,它们必须符合某些电磁兼容性(EMC)法规。  相似文献   

4.
正由中国通信学会电磁兼容委员会主办,中国电子学会电磁兼容分会协办的第24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将于2014年9月22日至9月25日在安徽省芜湖市隆重召开。本届会议录用的论文经作者宣读后将由国家出版机构正式出版(有全国统一书号)。欢迎广大专家学者踊跃投稿,到会宣读交流。征文范围如下:1.电磁场理论2.天线3.电磁波传播4.微波理论及技术5.传输线理论6.探头及电磁传感器7.耦合与串扰8.电磁散射9.空间电磁学10.地震电磁学11.电磁环境12.电磁干扰源13.静电放电、雷电、电磁脉冲14.地磁现象  相似文献   

5.
11月12日,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电磁环境效应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美国静电放电协会(ESDA)联合主办的"2012静电防护与标准化学术交流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会议被列为"美国贸易开发署(USTDA)中国-美国标准与合格评定合作项目(SCACP)"。该项目由美国贸易开发署设立,就中美共同  相似文献   

6.
正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电磁环境效应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联合发起并组织的第二届"静电防护与标准化学术交流会"将于2013年11月4~5日在苏州召开。会议得到了美国标准化协会(ANSI)和静电放电协会(ESDA)的大力支持。会议将特邀国内静电防护和标准化领域的院士专家,以及ANSI、ESDA专家出席并做报告,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代表和专家届时也将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7.
刘璐 《电子世界》2011,(5):27-28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类设备生产企业中大量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产品集成化迅速提高,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集成电路的内绝缘层越来越薄,其互连线与间距越来越小,相互击穿电压越来越低,器件尺寸的变小和芯片内部的氧化膜变薄,使元器件承受静电放电的能力下降而成为静电敏感器件.静电放电(ESD)对电子器件有...  相似文献   

8.
正静电就如我们周围的细菌一样,由于原子分子存在,任何物质只要有接触和分离,甚至不接触,通过感应都会产生静电。只要静电电位不相等,静电放电(ESD)就会发生。现代电子元器件的密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其抗静电的能力越来越弱。那么如何防护静电与控制ESD的发生呢?只要合理有效地控制人体静电放电、设备静电放电,控制元件操作附近的静电电压/电场就能控制绝大部分生产过程中的静电放电。  相似文献   

9.
6.5电源品质的抗干扰能力6.5.1电源品质简介无论是直流(如48 V电话交换机、刀片服务器)还是交流电源,都会受到多种高频电磁骚扰的影响,具体包括:●浪涌、尖峰与其他瞬态干扰;●瞬变脉冲群;●静电放电;●共模与差模射频电压、电流。这些电磁骚扰会出现在所有导线或金属结构上(包(上接2012年第2期91页)  相似文献   

10.
主要针对惯性平台系统的EMC(电磁兼容性)分析和EMI(电磁干扰)设计,给出了EMC的概念,介绍了与惯性平台系统有关的EMI源及其特点,给出了平台系统EMI的耦合途径.依据平台系统EMI的特点和耦合途径,提出了平台系统在进行地线设计、布线、滤波、屏蔽、防止静电放电等方面应遵循的准则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从抑制时钟电路电磁辐射出发,介绍了时钟电路电磁兼容设计时线条阻抗设计方法,以及传输线延迟的计算、减小时钟电路电磁辐射的几种方法,仿真分析了时钟电路电磁辐射值与线条长度、信号上升沿以及保护线的关系,并计算了保护线的屏蔽效能。结果表明在整个频谱范围内,电磁辐射值随时钟信号上升沿减小而增大;随时钟线条长度增加,辐射尖峰相对于短线条的辐射增多;保护线对时钟电路的电磁辐射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空核爆引起的强电磁辐射使空间飞行器控制系统发生瞬时和持续的功能降级以及失效的问题,分析了强电磁辐射对空间飞行器飞行控制系统的潜在威胁和损伤效应,提出了强电磁脉冲辐射和强射线辐射环境下飞行控制系统的一些防护概念和方法。这些方法应用于飞行控制系统抗辐射加固设计,可显著提高空间飞行器抗强电磁辐射损伤能力。  相似文献   

13.
徐志亮 《移动信息》2023,45(6):302-304
电磁场与电磁波是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的基础理论,人们通过对不同频段的电磁波的开发和利用,构建了不同类型的电子通信技术,如常见的移动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以及微波通信技术等。现阶段,基于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的电子通信技术已深入应用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在现代信息化社会的构建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文中对电磁场与电磁波进行了介绍,对电磁场和电磁波在电子通信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由此引发了对电子通信技术中信号干扰问题的思考,旨在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电器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及保护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崔本亮 《现代电子技术》2011,34(20):140-146
任何带电体周围都存在着电场,周期变化的电场就会产生周期变化的磁场,就存在电磁波,产生电磁辐射,过量的电磁辐射造成电磁污染。一些发射设备、微波设备、家用电器、现代办公设备、高压输配电系统等,都有可能造成电磁污染。一般而言,长波对人体的影响较弱,波长越短频率越高,对人体影响越大,微波的影响最为突出。彩电、家用电脑所发出的电磁波属于超短波,微波炉、通讯类手机等在使用时所发射的电磁波属于微波范畴。微机的大量使用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是,它同时也对用户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损害。一般用户对这个问题知道得不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此分析了电器如何产生电磁辐射及其对人类的危害,并对它的防护做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电磁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电磁散射特性建模技术从算法研究向产品化、集成化、工程化发展.文中分析了探测、识别、伪装等实际工程应用中对电磁散射特性建模技术的具体需求,总结了几何建模、网格剖分、电磁计算和模型验证等建模流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式,以及电磁散射建模技术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6.
屏蔽在电磁兼容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电磁兼容问题,给出了电子设备发生电磁干扰的三个因素:电磁干扰源、耦合途径、敏感设备。并详尽介绍了屏蔽作为切断耦合途径的措施在电磁兼容设计中的应用。最后通过计算和相关的实验给出了影响屏蔽措施的因素和改进屏蔽措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徐平  万海军  张勇  蔡明娟  李超 《微波学报》2012,28(S2):390-392
信息技术设备在高效指挥和控制现代化舰船的过程中,由于其无意电磁辐射所带来信息电磁泄露,使得军事 装备的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面临严重的威胁。本文从信息电磁泄露机理出发,详细分析了信息技术设备辐射泄露和传 导泄露两种电磁泄露途径;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信息电磁泄露监测系统。这些方面的研究对开展信息电磁泄露的监测 和防护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电磁环境可视化显示研究是以现有二维空间的电磁环境数据场的点数据为基础,设计集可视化技术与GIS技术于一体的可视化系统,全面表现地理环境和电磁环境的分布情况,以期为通信与通信对抗、雷达与雷达对抗的电磁环境显示提供依据,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试验与演练指挥提供辅助平台。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以电磁兼容为切入点,阐述了电磁兼容的含义与设计原则,然后又分析了其测试技术.会以其为论点展开讨论的原因是,现在空间中认为电磁不断增加,加速电磁环境的恶化,并且这这一问题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从而研发出电磁抗干扰技术.  相似文献   

20.
李望  吴长青  赵炜炜  桂华  钱坤 《电子测试》2021,(3):115-116,126
电磁超声检测技术是近年蓬勃兴起的先进无损检测方法,该项技术具有不需要使用耦合剂、检测效率高、可实现在线监测等显著优势,同时通过采用不同构型的电磁超声换能器,可实现多种超声波型的激发和接收,极大丰富了电磁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场景。同时,作为新兴的先进检测技术,电磁超声检测技术还存在诸如换能器换能效率不高、对粗晶材料检测效果不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