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速干滑动条件下钢/铜摩擦副摩擦磨损表面摩擦热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MMS-1G高温高速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以钢/铜摩擦副为研究对象,进行摩擦磨损试验,使用热电偶对摩擦表层进行测温,应用JSM-561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摩擦表面进行观察,研究在高速干摩擦条件下摩擦热的影响因素及对表面磨损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表面的温度随着速度、载荷的增加而增加;在摩擦初期摩擦温度显著增加,摩擦因数快速下降,当达到某一数值后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随着摩擦温度的升高,磨损机制发生转变,由粘着磨损转变为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3.
应用QG-700型高温气氛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常温下CrNiMo钢/黄铜配副在不同氮/氧混合气氛比例条件下的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AX能谱仪(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其磨损机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氮/氧混合气氛中氧气气氛比例的增加,销试样磨损率和配副的摩擦因数整体均呈现降低趋势;磨损机制逐渐由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向氧化磨损、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共同作用机制转变;摩擦表面生成铁和铜的氧化物,且氧化物的成分随着氧气含量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5.
6.
对制备的不同丙烯腈含量的丁腈橡胶试样进行静态浸泡试验,并对溶胀前后的丁腈橡胶试样进行干摩擦条件下的单向滑动磨损试验,分析试样磨损后的表面形貌,揭示溶胀对干摩擦磨损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溶胀后丁腈橡胶的磨损量增加,受溶胀的影响程度随溶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丙烯腈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溶胀试验后丁腈橡胶样品在摩擦热的作用下软化现象加剧;随着溶胀时间的增加,磨损形式由剪切撕裂向黏着磨损转变,易切削效应时间和黏着程度随丙烯腈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溶胀后丁腈橡胶试样磨损表面可见大量孔洞,而对磨副摩擦轮表面可见转移的橡胶组织,且与溶胀后橡胶样品对磨时摩擦轮表面橡胶组织黏着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7.
8.
9.
结合磨损试验得到的磨损率曲线,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T8钢干滑动磨损表面和磨损颗粒进行了观察分析。指出在1~2m/s的滑动速度范围、20~140N的正向载荷条件下,T8钢的干滑动磨损过程主要有氧化特征的轻微磨损和有粘着脱层特征的严重磨损两种主导机制,并在较高的载荷和速度时开始出现熔化磨损特征。 相似文献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