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友信箱     
乐山市五通桥发电厂 彭春忠 来信主编先生:您好! 我是贵刊的新读者,也是忠实读者,曾隔三岔五地读过《发烧友》第三、第五、第八、第九期,《视听技术》第二期。此次来信,不为其他,只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唐突肤浅之言在所难免,还望主编先生海涵。 贵刊的宗旨是“不薄技术爱艺术,兼重音响与音乐”,但恕我直言,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似乎还做得不够。举例说明:贵刊曾在第八期《发烧友》答读者问中表示将认真考虑虞洪涛先生提出的关于开辟一个古典音乐入门分析讲座的栏目的建议。尽管贵刊一再表示将为此而进行  相似文献   

2.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好! 在你们的关怀和支持下,《发烧友》从呱呱坠地至今,已经出版了10期了。一年多来,我们和读者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但是,我们今天怀着既高兴又依依惜别的心情对朋友们说,《发烧友》要和您说“再见”了! 请朋友们千万不要误会,以为我们已经放弃了我们曾为之付出过许多心血的音响音乐事业,也不要以为《发烧友》出了什么问题。恰恰相反,《发烧友》在朋友们的关怀下正在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壮大。只是为了形势的需要,也是为了更好地为读者和业者朋友服务,所以,从下一期(总第11期)开始,《发烧友》将更名为《视听技术》,以月刊的形式与朋友们见面。  相似文献   

3.
读友信箱     
尊敬的主编先生:您好! 来信与您惠赐的《发烧友》均已收到。惶恐的我——一个藉藉无名的后生小子,得蒙贵刊的如此厚爱,来信虽短,却使我倍感亲切的鼓舞;书固珍贵,毕竟有价,但其中蕴含的真诚与信任却非金钱所能衡量。 我是偶于街头报刊亭看到贵刊的,翻阅之下,立刻惊诧于它精美的印刷、高挡的纸张,以及美不胜收的内容,想不到国内也有如此出色的音响音乐媒体,于是,毫不犹豫买回一本(第五期)并特意加上封面加以保护——以前只有几部文学名著方能享受这种待遇。  相似文献   

4.
《发烧友》自创办以来、巳陆续登载了不少音响音乐方面的文章,然而对我们音响音乐爱好者——发烧友本身,似乎还疏于介绍。不管是社会公认,还是自诩,成都作为全国主要“发烧”基地之一。其人数不小的队伍是值得去了解、去体察、去探究的。不计地位的高低,不分排名的失后,《发烧友》愿与真正的音响音乐爱好者情相系、心相连。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拉开与发烧友朋友的“连心线”。  相似文献   

5.
您是个“病入膏盲”的爵士乐迷? 那您一定熟悉班·威伯斯特(BENWEBSTER)这位爵士音乐史上的杰出人物——已故的爵士次中音萨克管大师,绰号“次中音之王”; 您是个不折不扣的音响与唱片发烧友? 那您一定也知道“口水花四溅”这张在发烧圈中公认的老牌天碟——原名“MY ROMANCE”,也就是《我的浪漫》。您既是个“病入膏盲”的爵士乐迷又是不折不扣的音响与唱片发烧友?  相似文献   

6.
由《电子报》、《实用电子文摘》与《音响世界》联合主办的国产影音器材大展,已经成为国内音响业界一件极有影响力的盛事,从其音响技术要求,振兴民族音响产业以及国产音响器材市场推广作用等方面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善举”。九七年的第三届来到了古都西安,对这一方的音响爱好者、音响发烧友乃至普通消费者以及音响经销商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与观摩机会,确切地说,对西安及  相似文献   

7.
读友信箱     
其实不该算电脑的错 《视听技术》最近几期搞了几个关于音响的专题,我个人认为很不错。不知能否在在软件(音乐方面)也搞一些类似的专题,或者象《爱乐》那样每期介绍一位著名音乐家(或一套音乐作品)。当然,《视听技术》不同于《爱乐》,要兼顾音响与音乐两个方面;况且又是月刊,具体实施起来有一定困难。不过我希望《视听技术》朝这方面作些尝试,这只是一管之见,仅供参考。 过去我曾斗胆提出过关于刊物的校勘问题,现在  相似文献   

8.
读友信箱     
尊敬的钟主编:您好! 在您百忙之中打扰您,请您原谅。这次来信是向您请教一些问题。 《发烧友》第3期刘主编“音响二十要”一文中有这么一段:“从80Hz—160Hz之间,我称为中低频。这个频段是台湾音响述最头痛的,因为它是造成耳朵轰轰然的元凶?为什么这个频段特别容易有峰值呢?这与小房间的长、宽、高尺寸有关。大部分的人为了去除这段恼人的峰值,费尽心力吸收这个频段,使耳朵不致于轰轰然。”对于其中有些问题想向您请教:①文中的“轰轰然”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能否用文字表述一下;②文中的“峰值”含义;③文中的“轰轰然”是与小房间的长、宽、高尺寸有  相似文献   

9.
音响传媒的主要读者自然是音响发烧友,从中国有音响传媒那一天起,他们就向其读者灌输一个观念:“音响是为音乐服务的”,“买好的音响是为了能更好地听音乐”,“音响只是器材,听音乐才是目的”,但很遗憾,这不是事实,就我的观察,大多数买发烧音响的发烧友,玩音响才是目的,音乐不过是测试音响的一个手段。真正买发烧音响回家听音乐的发烧友是非常少的。  相似文献   

10.
话说到最后,还得说说自己。这次大展有两家音响音乐媒体参加,一是《音响世界》,一便是《发烧友》。《发烧友》起步较晚,自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观者反应之热烈,却超乎我们的意料。我们的展位前常常都聚着一堆人,大家对本书作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一些可改进之处也热情地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图14)。读者们的一片热忱,令我们感动不已。客观而论,音响音乐媒体参展,表明了我国音响音乐事业,已初步具有了成龙配套的体系性。  相似文献   

11.
放在面前的一本新书,杨士毅先生编著 的《高保真音响实用全书》,是2001年 中国音响界出版的一本有份量的著作。 常常有音响界的朋友、一些发烧友要我介绍一些音响方面的书给他们看、我却往往难以满足,中国音响类书籍本来出的就不多,有些脱销买不到。有些抄来抄去,了无新意。个别粗制滥造、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SheffieldLab公司出品的《我的光碟》(《MyDisc》,The Sheffield/A2TBTest Disc)的封面上、制作人写着:“一张评估音响器材、听音环境及听音能力的测试碟”。的确,这是一张音响发烧友不可缺少的用于进行全面音响测试的工具碟。这张光碟包括音乐测试和技术测试。音乐测试部分选择了几种音乐式样,这样几乎每个人都可找到一种音乐形式来适合个人的口味。技术测试部分录制了各种  相似文献   

13.
很高兴中国如今出现了《视听技术》杂志。这说明了它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发烧友”阶层已经形成。人们出于不同的目的在“发烧”:有热衷于音响研究的科学家,也有通音乐而又善经营的收藏家,还有大量的音乐家以及在各行各业工作的音乐迷……。后者常这样问我:“我应该买些什么音乐唱盘?”这实在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本人虽然是我国最高音乐学府的教授,却并非科学家或职业音乐收藏家。即便是只谈音乐欣赏,往往对同一唱盘的评价出于不同目的、不同角度欣赏,也可能仁者见  相似文献   

14.
常年留意我文章的朋友都知道,关于两声道音响方面的内容十有八九都是我来操刀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发烧友",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上总少不了音乐和音响。闲时会到网上,或者到实体店里面买自己喜欢的唱片,还会与同好、同行们相互分享自己的资源和交流。在音响方面,我不仅在家里有音响,且也跟其他发烧友一样,喜欢研究器材,但凡遇到自己喜欢的器材,又在自己的预算范围之内,那肯定会升级。而在工作上,我也有很多的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音响器材。  相似文献   

15.
我是邮购贵刊多年的一位忠实读者,请允许我先向贵刊各位致以诚挚的祝福。拜读2003年第11期杂志上李鹏展先生的文章《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后,我觉得文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是许许多多音响发烧友和爱乐者都会碰到,有一定的代表性。作为最大的一件“音响器材”——房间,发烧友和爱乐者的  相似文献   

16.
《家庭影院技术》2005,(4):73-73
由君牌音响(中国)品牌管理中心联合中国众多音响名家共同录制的DVD《中国名家谈音响》已经在近期录制完毕,该片分《结缘篇》、《文化篇》、《欣赏篇》、《器材篇》四个章节组成,是目前广大发烧友关于音响文化、音乐欣赏以及器材选购等方面不可多得的珍藏品。  相似文献   

17.
《新潮电子》2005,(3):104-109
“我本有心向明月 奈何明月照沟渠”这句《天下无贼》中的经典台词却不幸成为汽车原厂音响悲凉身世的写照——原本希望能给主人带来美妙的音乐享受,可是它们有很多甫一出生就被自己的主人“开膛破肚”改造一番,成了这些发烧友们追求高品质音乐享受的牺牲品。不过,对于音质不是很挑剔的朋友而言,较高档次车型的原厂音响已经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了。于是,我们挑选8款20万元左右价位的主流中级车型,对它们的原厂音响进行了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18.
读友信箱     
LP入门级玩家关心的问题Q我是一名音响音乐发烧友,过去一直听CD,对LP接触得很少,总认为那是已经过时的东西。不过,随着结交的发烧友越来越多,特别是认识了当地的一些资深发烧友,在他们那里听了经过精心调校的LP系统之后,才发觉LP的声音真的具有CD难以比拟的独到之处,因此近两个月来我也开始对LP有些感冒,心思思准备弄一套回家。但在下手之前,我心  相似文献   

19.
成都是一个文明、优美、充满着活力的城市。这是旅游爱好者的天堂。被称之为“美食之都”、“熊猫之都”、“休闲之都”,这里是英蓉花遍开的地方。成都同时也是众多音乐爱好者、音响发烧友的集散地!这里有《电子报》、《实用影音技术》等电子电器行业领头的专业媒体。更有国内大规模的家电、电子音响交易市场(大发、城隍庙、五块石等),是  相似文献   

20.
《高保真音响》2011,(6):46-47
1.西施情殇·序曲选自《倾国倾城》 这是一部值得您反复聆听的大型二胡协奏曲,2007年9月《西施情殇》就已经独立推出唱片交受到来自发烧友和专业音乐人士的好评。作曲家邓伟标和二胡演奏家黄江琴连手,用音乐表达了深厚的历史人文情怀和精湛的二胡演奏技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