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区电网EMS应用功能是地区电网调度和商业化运营的重要辅助决策工具,是继SCADA实用化后,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传统的EMS应用软件面向发输电系统,主要在大区电网和省网中应用。通过研究地调和网(省)调在调度管理职能、电网运行特点和自动化水平等方面的不同,设计和开发了面向地区电网的EMS应用软件系统,该系统在功能、算法和应用方法上都具有地调特色,并已在国内多家地调投入在线运行。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美国1999年夏季电力事故及其原因,并介绍了美国区域输电组织(RTO)的基本特征、功能及有关规则,指出我国电力市场建设中应注意:①尽早提出电力市场条件下的投资规则,避免电力改革中出现历史性电力短缺;②加强电网安全分析和电力系统风险评估的研究,并在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建设中强调安全分析功能;③重视区域调度的作用,扩大发电竞争范围,提高大电网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3.
福建电网事故辅助决策系统的研制成功和实际运用使电网调度自动化应用软件的应用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证。介绍了该系统在福建的应用情况,并展望了该系统其它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使地区电力调度EMS满足地区电力网安全经济运行和逐步推进的电力市场的需要,讨论了地区电力调度EMS在常规已共识的功能的基础上迫切需要增加的新功能及实现算法。这些功能包括电能质量在线监测、优化调度(主变压器优化运行、消弧线圈优化运行、无功电压运行质量评价、无功电压集中闭环优化控制)、提高负荷预测数据源可靠性的措施、谐波电量计量系统和防窃电等。文中所述部分功能已在长春地调EMS中开发成功,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柬埔寨国内电力建设提速,但实际用电体验不佳。在了解该国电力建设现状及不足的基础上,分析了柬埔寨电网频繁发生系统振荡事故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快电网建设、完善自动控制系统、提高调度水平、加强无功管理和继电保护管理等解决措施,以期达到提高系统稳定运行的目的。实践表明,采取一系列措施后电网系统振荡现象已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6.
根据30年来电网自动化的发展历史及90年代电网EMS/DMS的发展动向,结合当前在计算机技 术和电力系统分析算法方面的发展,提出了90年代电网的自动化将从传统的调度自动化向广 义的调度功能一体化以至全电力公司的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文中对90年代电网自动化系统 的构成平台及开放式分布式体系结构、特别是针对电网EMS/DMS的基础——分布式技术软件 的构成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1998年全国电网自动发电控制(AGC)功能实用化,国调和网、省调自动化系统 运 行,发电侧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研究,EMS应用软件功能要求的规范化,计算机2000年 (Y2K)问题的研究,标准化和自动化产品入网检测与核查,国家电力数据网络的应用,调 度自动化系统和调度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等方面的情况,提出了1999年全国电网调度自 动化的5方面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多家办电局面的形成,在电力调度中严格执行“公平、公正、公开”调度的原则,已成为必须解决好的问题。电力部于近日发出通知,就公平调度上网电力电量提出具体意见:第一,要充分发挥电网中水电机组的优势,充分利用水力资源,特别是在汛期要干方百计多发水电。在电网运行中,注意发挥好水电机组和抽水蓄能机组的调峰、调频和事故备用作用。第二,要充分发挥电网中大机组的作用,对并网的运行凝汽式小火电机组,要认真执行电力部(关于印发(小火电机组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的规定。第三,电网调度必须依据公平的原则,在同一电…  相似文献   

9.
在设计区域电力市场的竞价模式和规则时,必须考虑资源优化配置与资源公平配置的有效协调,坚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的“三公”原则,努力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协调,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如何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努力实现市场交易与电网调度的有效配合。基于上述理念,文中深入分析研究了影响中国区域电力市场竞价机制的因素、区域电力市场竞价的目标模式选择、区域电力市场竞价交易模型与竞价交易机理及水电参与市场竞价的模式,提出了兼顾电网调度、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与市场交易相协调的区域电力市场竞价交易模型及电网安全校核机制。  相似文献   

10.
《红水河》2015,(6)
为提高地区级电网安全运行的可靠性,有必要建立容灾备用调度自动化系统,与相应电网主调度中心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现应用级备份,能够在调度相关生产系统、通信系统或主调度中心发生重大故障或事故时承担起电网调度的任务。论文结合广西电网发展现状和所面临的灾害特点,分析地区电网采用地区自备、地区间互备和一备多三种地区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容灾备用系统建设模式各自的优缺点,探讨适合广西电网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1.
图形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基础,它在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是电网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介绍IEC 61970标准对图形交互要求的基础上,探讨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基于可缩放矢量图形(SVG)/公共信息模型(CIM)的图形互操作性,即将SVG与CIM相结合,实现能量管理系统(EMS)图形文件与SVG文件的动态转换,既提高基于Web的图形发布水平,又便于不同EMS间图形的导出/导入,展示了SVG技术在电力系统图形交互方面的优势,并在实践中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是电网运行和管理的基础性设施.我县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2001年5月投入使用后,在确保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我们在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中,只强调了主站和各子站功能的完善,忽视了通信通道建设,运行以来屡屡发生通信障碍,严重制约了调度自动化系统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优化水库调度,提高电网经济效益,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李有芳(贵州电力中心调度所)1993年贵州在水库调度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电力部颁发的《水电站水库经济调度条例》,充分利用水力资源,提高水电站经济效益,实现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为节能降耗作出了贡...  相似文献   

14.
华北电网安全节能发电优化调度系统采用与能量管理系统(EMS)一体化设计,可直接应用EMS采集的电网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拓扑分析。该系统采用分布式软件设计,便于开发、维护、实用。以安全约束机组组合为核心完成年度合同分解、月度合同分解、月度市场、日前调度等功能。这些功能在优化时考虑电网安全约束和机组的技术参数,保证优化结果真实可行。通过系统的研究态多时段交流全网络安全校核功能对优化结果进行校核,保证结果真实可行。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1前言为了保证我县电网及其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对主系统的实时监控和科学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国务院在1990年颁布的《电网电力调度管理条例》中正式将县级电力调度纳入国家五级调度。应用SCADA系统是各所站管理网络的互联技术,充分发挥电网监控设备与微机效能,使电网管理的基础数据达到动态变化,实现实时监控、负责统计、安全分析和电力集团现代化管理一体化。为此,待拟订本方案,并按部颁(县级电网电力调度自动化规范》要求进行修订、完善后,付诸实施。2基本条件2.l我县小水电及其电网发展已具规模。已建水电站有8处,装机容量…  相似文献   

16.
刘芳 《水利科技》2013,(4):69-70,76
为检验泉州电网大面积停电时恢复应急能力,研究黑启动过程中小系统的电压、频率变化情况,查找隐患,及时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山美水电站与泉州电业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联合开展3号机组带小容量系统黑启动演练。该文对演练的过程及效果进行了阐述,针对黑启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止黑启动系统运行不稳措施,可为其它地区电网黑启动演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论述我国EMS的应用现状,阐明我国EMS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实现AGC/EDC的方法和步骤。强调为完善EMS,必须在对EMS进行总体设计的总体设计的基础上积极应用风格分析软件,以提高EMS应用水平。分析了由SCADA向EMS过渡的条件;面对当代开放式EMS的挑战,探讨了我国EMS扩充和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冶金企业中的轧钢系统在轧钢过程中其负荷对电网的稳定运行影响较大 ,攀钢电力调度中心采用电网调度自 动化系统和轧钢冲击负荷控制系统,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起了重要作用。文中详细介绍了攀钢SCADA系统构成 及功能;介绍了轧钢冲击负荷调节控 制系统,采用超短期负荷预测预给控制的方式,使发电机出力快速响应 轧钢冲击负荷,从而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9.
从信息科学的新视角,提出了EMS中的电力信息学这一全新的研究课题,提出并初步研究了EMS中电力信息的定义、分类、模型、过程和运动规律,概述了EMS中所采用的信息技术,展望了信息理论在EMS中的应用前景。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可望为当前面向电力市场的新型EMS的研究提供全新的理论和方法论,并提高EMS的可靠性、智能水平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对辽宁电网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总体构成、功能模块、网络结构、 软硬件配置做了总体介绍。辽宁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实现了网络连接、网络设备和服务器 的完全备份方案,该系统与原有的能量管理系统(EMS)无缝集成,并利用EMS的安全约束调 度软件实现了闭环安全校核自动生成发电计划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