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吕锋  刘立常 《建筑与文化》2021,(10):177-179
城市品位是城市品质和城市特色的集中体现,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从认识论角度出发,深入剖析城市品位的内涵特征与提升要点,通过对泾河新城城市品位实践进行总结反思,探讨了城市品位的提升策略.文章提出以城市规划为统领、以文化品位彰显为核心、以服务品位支撑为重点、以环境品位提升为亮点、以管理品位优化为保障等五步法是泾河新城城市品位提升工作的方法策略,以期对其他同类城市品位提升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按照江泽明同志提出“要把张家界市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的指示,湖南张家界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突出旅游特色,加快城镇化进程,全面提升城市品位”的城建发展战略。从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角度,我们认为张家界市城市品位的提升应该强化“城市环境品位、文化品位和建筑品位”三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以塑造城市特色,凸显城市形象。 一、立足自然优势, 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城市环境品位 张家界市自然地理条件得天独厚,融山、水、洞、林、城于一体的城市自然景观构成了城市风貌的重要特征, 这为城市品位的提升赋予了先天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3.
牛亚南 《城市建筑》2014,(27):46-46
本文以资源型城市平顶山市为例,通过分析城市品位的原则、基本要求和影响城市品位的主要因素,提出在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提升资源型城市品位的相关对策,为加快建设宜居、舒适、生态型城市而努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资源型城市平顶山市为例,通过分析城市品位的原则、基本要求和影响城市品位的主要因素,提出在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提升资源型城市品位的相关对策,为加快建设宜居、舒适、生态型城市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城市特色的塑造需要基于自身的特点,自然山水对于城市而言可遇不可求,如何因势利导,为城市特色加分是个永恒的课题。重点探讨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特色塑造,以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从江山城市山水格局、特质及现状与问题分析入手,以"尊重生态本底、优化山水格局、优化城市组织"为核心思路,提出生态营城、景观提神、空间点睛、交通维局的规划手法与途径,实现城市特色的塑造以及城市品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世界建筑导报》2007,(2):30-51
规划原则和规划目标 规划原则 整体协调: 全面提升宝安中心区的城市品位及建设档次; 特色营造: 加强中心区的可识别性,创造中心区独特的城市风貌 人文关怀: 研究人对自然环境的渴望以及与人交往的需求,为市民创造提供工作、生活、休闲、娱乐的舒适环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宁波为例,阐述了城市品位的概念、基本内容及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品位提升、塑造的必要性与必然性,最后重点提出了宁波城市品位塑造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黄添 《南方建筑》2006,(5):56-57
结合汕尾市海滨大道的综合整治规划、探析如何构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海滨城市,提升海滨城市的品位,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郭凤霞 《山西建筑》2012,38(15):1-2
通过分析石家庄公共文化设施规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促进文化发展的规划策略,提出公共文化设施规划中应注重发掘历史文化,发展现代文化,将设施建设与城市文化发展相统一,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特色,增强城市优势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0.
《广西城镇建设》2009,(12):F0004-F0004
位于祖国西南部的广西武鸣县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认真抓好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为实施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位打下良好基础。该县从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确立了打造“环境优美的新兴的现代工业城市,南宁市副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根据“南宁市副中心城市”的定位,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大规模物种灭绝、快速城市化以及工业土地利用极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并削弱了地球上所有生命所依赖的核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城市外围的自然土地已不足以确保人类自身的生存。为减少负面的环境影响,修复必不可少的生态系统服务,重塑人与自然元素的联系,并创造更健康、更具韧性的城市景观,有必要在城市和工业景观中采用具有超高生态功能并能引起公众强烈共鸣的种植方式,从根本上转变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介绍了美国Phyto景观设计工作室应用的基于植物群落的种植设计方法,解释创新的种植系统如何重建城市多样而丰裕的生境。阐述了植物之间、植物与人、植物与更大的环境如何联系的3个核心原则,通过案例说明该种植模式的应用,并讨论使其适应中国城市独特环境和社会政治背景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At the dawn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cities face serious societal,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governance challenges. Under the term “Smart City,” numerous technology-based initiatives are emerging to help cities face contemporary challenges while the concept itself is evolving towards a more holistic approach. Nevertheless, the capability of smart initiatives to provide an integrated vision of our cities is still very limited. Eventually, many of these initiatives do not fulfill satisfactorily their initial objectives because they fail to understand the complexity, diversity, and uncertainty that characterize contemporary citie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wofold: to display an urban functional system, capable of interpreting the city in a more holistic way, and to incorporate foresight tools so as to formulate Smart City visions in a more participatory way with the involvement of local stakeholders.  相似文献   

13.
与现代主义盛行时期对城市公共空间有所忽视的大不相同,从70年代起,与城市未来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公共空间越来越引起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的重视,城市地下空间通过整合城市街区、广场及外部空间,可以形成充满活力的城市外部公共空间,通过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前瞻性分析,和对城市形态与功能的特征分析,从理论上探讨地下公共空间的作用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以实现让城市公共生活回归城市新空间,新公共空间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4.
从灰到绿的城市发展转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发展的"灰"与"绿"意味着城市使用土地与资源方式的不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环境质量的变化。无节制的灰色发展方式是一种城市生态灾难,今日中国城市已在许多方面呈现出灰色发展的态势,其引发的生态危机,只能通过可持续的绿色城市发展方式来改善。笔者认为"十二五"期间的中国城市必然面临由"灰"到"绿"的城市发展转型的挑战。并提出四点绿色城市发展转型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王哲  朱捷 《中国园林》2024,40(1):86
后工业景观作为保护及利用工业遗产的重要范式, 体现出生态修复、形象展示、文化传承、功能重组和产业开发 的复合价值,已逐渐成为城市片区更新发展的重要抓手。根据 当前后工业景观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发现在高质量城市更新的 背景下,有必要从全局视角对成群成片的城市后工业景观更新 进行整体性、持续化、多维度地思考。在此基础上,引入景观 触媒效应的理论方法,剖析城市后工业景观触媒的特质,总结 城市后工业景观在山地城市中的显著特征与设计关键;提出通 过城市后工业景观触媒效应的激发推动老旧城市片区有机更新 的实施途径,从而促进山地城市朝着生态功能健全、山城形象 凸显、文化氛围浓厚、功能活力焕发、文旅业态兴旺的方向持 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Problem, research strategy, and findings: In recent years, several major cities have implemented industrial preservation policies to attract and retain industrial uses after facing acute pressures to rezone often centrally located industrial land to “higher and better” uses. Minimal research to date, however, has examined how effective industrial preservation policies have been at protecting and promoting urban industrial activity. In this study, we ask how New York City’s (NY) Industrial Business Zone (IBZ) program affected four measures of urban industrial activity—industrial business registrations, industrial employment, industrial building permits, and industrial land—in IBZs in New York City. We benchmark our results against a comparison group established using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We find that the IBZ program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retaining industrial land in IBZs but that it did not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promoting new industrial business registrations, employment, or building permits in IBZs.

Takeaway for practice: Our research provides evidence of how various measures of urban industrial activity change following the designation of an industrial preservation policy. This research suggests that industrial preservation policies can be an effective tool to stem urban industrial land losses in cities facing land use conversion pressures, but that such policies need to create more robust linkages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nning objectives. In the interest of continuing to protect middle-class industrial job opportunities in central cities, planners and practitioners should consider how to strengthen ties between physical land use planning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nning.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城市转型——国际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城市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期,积极有效、稳定的城市转型是现实需要。分析了美国纽约和匹兹堡的产业调整过程,一些经验如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生产服务业注重市场与政府协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关联关心教育科技及其与产业联系,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等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刘胜 《城市建筑》2014,(11):80-80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西部小城市的发展显得极为重要。本文深入分析大荔城市,基于城市设计视野,总结出一套提升城市街区品质的组织模式,为大荔乃至整个西北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宜性的技术道路。  相似文献   

19.
城市与市民关系的变化及城市规划的变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目前城市规划的重点在于物质规划,而忽视其本质社会规划的现象,总结了由古至今城市与市民关系的演变过程。提出了要建立良性互动的城市与市民关系应以人为本,对当前的规划体制与模式进行变革。同时,规划的三个主体应各司其责,其中公众参与是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立足于较长的时间跨度,才能更加客观、理性地审视规划实施的有关问题。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对60年前八大重点城市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讨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代背景下,八大重点城市规划在总体上得到了良好的实现,但规划实施中的问题也是不胜枚举的。制约规划实施的矛盾,突出表现在城市规划的整体性与建设实施的分散性、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多部门配合与协调的矛盾,以及工业和国民经济计划多变等。60年前城市规划实施的情形,与当前规划实施的局面有着惊人的相似。高度重视规划管理工作的经验积累与科学总结,是保障城市规划实施及促进规划学科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