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油脂在储存、销售等过程中,色泽会变深,产生“返色”现象,导致感官品质下降,影响油脂产品的销售,甚至影响油脂企业的信誉及发展,至今未得到有效解决。本文在对国内外文献统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γ-生育酚、磷脂、金属离子、脂溶性色素等油脂返色因素以及在原料质量、加工过程、储存环境三个关键环节的返色控制技术,并对目前油脂返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重点作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油脂工业解决油脂返色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油脂在储存、销售等过程中,色泽会变深,产生"返色"现象,导致感官品质下降,影响油脂产品的销售,甚至影响油脂企业的信誉及发展,尚未得到解决。在对国内外文献统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γ-生育酚、磷脂、金属离子、脂溶性色素等油脂返色因素以及在原料质量、加工过程、储存环境3个关键环节的返色控制技术,并对目前油脂返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重点作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油脂工业解决油脂返色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左青  高轶群 《中国油脂》2003,28(11):26-29
大豆油和菜籽油返色现象是精炼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探讨油脂返色机理,防止油脂返色给销售环节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结合在色拉油生产中的认识,分析了油脂返色机理,返色主要由油脂自动氧化造成的。通过采取降低脱胶油含磷量、使用低活性白土、降低脱臭温度及严格各段过滤等措施,可减缓色拉油返色速率,使大豆色拉油色泽控制在Y4、R0.1,6h加热实验色泽从R0.1升到R0.3;菜籽油储存10d后色泽回升值在R0.3、Y3.5。通过生产工艺的调整,基本上控制了油脂返色。  相似文献   

4.
精炼大豆油返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返色现象是油脂精炼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至今还没有从根本上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从毛油来源、生产工艺条件及TBHQ的添加量等方面进行试验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毛油质量差异较大,精炼得到的成品油返色时间也有很大不同;生产工艺条件对大豆油返色的影响较大,且添加TBHQ能有效延缓油脂的氧化、返色.  相似文献   

5.
番茄红素是脂溶性物质,易溶于油脂中,将其与植物油一起加工时,能被人体有效吸收,这种功能油脂既能增强人体健康,又能减少植物油在加工、贮存过程中的酸败现象。本试验选择了葵花籽油、色拉油、花生油和橄榄油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番茄红素在植物油中的保存率随时间增加而下降,其在葵花籽油中的溶解效果最好;番茄红素在植物油中的溶解度是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大的;避光贮存比光照贮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厨事指南     
识破掺假油国家颁布实施的《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感官检查中,要求有正常植物油的色泽、透明度、气味和滋昧,无焦臭、酸败及其他异味。油脂在长期贮存.条件又不适宜的情况下会出现一系列化学变化,通称为”酸败”,俗称为哈喇。随之油脂中的营养素遭到破坏,而且可以出现一些有害物质。一般常见的植物油掺假、掺杂现象,是往植物油中掺兑小米汤。投机者往往在冬季冷天,油脂不易变质、易凝的情况下进行。加入米汤的植物油颜色变浅或呈浅黄棕色;多呈混浊凝固状、半凝固不透明状,摇晃时会出现丝条状浑浊物。油脂不透明往往是因为水分过…  相似文献   

7.
油脂色泽是消费者对油脂产品最直接的感官评定。本文针对油脂回色现象进行研究,影响油脂回色的因素很多,含磷量是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主要研究大豆油中的含磷量多少与大豆油回色的关系,得出结论:含磷量高的大豆油更容易回色,也更越容易氧化。  相似文献   

8.
玉米油返色现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报道对上海市场四种品牌玉米油返色情况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在相同光照储存条件下,四种玉米油返色情况各不相同;同一种玉米油返色达到最大值时所用时间从少到多依次为:日光灯照射、自然散光、避光;且玉米油自身品质,对返色现象发生有较大影响,金属离子铜和铁含量高的玉米油色泽变化明显,存在多次返色现象。  相似文献   

9.
适度加工对大豆油色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能减排一直是油脂工业研究的重点内容,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对节约能源、减少"三废"排放加大了资金投入。旨在对油脂脱色工序进行有益的研究。其中,在一定温度下,减少脱色剂的用量,控制油脂脱色深度,再结合高温脱色,达到适度加工的目的,最终通过实验验证待脱色油添加0.9%的白土,脱色时间20min,通过250℃高温处理后达到国家二级食用油脂要求,且油色稳定放置时间长,不易返色。  相似文献   

10.
对精炼各工序玉米油中磷脂含量、生育酚(V_E)含量及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研究其与返色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精炼过程中磷脂含量显著降低,其中脱胶碱炼工序降幅为89.44%;VE含量显著降低,脱臭工序降幅为41.31%;金属元素铁、铜含量逐渐降低,降幅分别为44.78%、43.75%;脱臭油较脱色油返色性较高;油脂色泽红值与金属元素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磷脂、V_E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色泽红值变化与磷脂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说明磷脂在油脂返色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对大豆油适度精炼和精准加工提供参考,对精炼生产过程中不同工序大豆油的返酸、返色程度以及一级大豆油中磷脂、残皂、不皂化物等组分对其返酸、返色程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原油返酸和返色程度均最高,中和油最低;磷脂含量越高,大豆油返酸、返色程度越深;不皂化物含量越高,越有助于延缓大豆油返酸、返色;含皂量对大豆油返酸影响不显著,但会影响大豆油返色。综上,在大豆油生产中应控制磷脂含量和含皂量,减少不皂化物的损失,以延缓大豆油返酸、返色。  相似文献   

12.
大豆色拉油返色原因初探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左青  章家新 《中国油脂》2000,25(6):79-81
从理论和实践方面研究了大豆色拉油返色的原因,从大豆色拉油生产过程中控制每一个可能造成返色的途径,用化学精炼方法和物理化学方法,将大豆色拉油的色泽控制在Y7,R0.3。经6h油脂加速加热实后R0.3升到R1.2,小于2。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延长煎炸油的使用寿命,有效降低成本,研究了荤素分类煎炸对油脂品质的影响。采用食材荤素分类及不分类煎炸并循环使用煎炸油,分析了两种煎炸方式下煎炸油的色泽、酸值、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极性组分含量的变化情况,并对比分析两种煎炸方式用油量。结果表明:采用荤素分类煎炸可以更好地抑制油脂色泽、酸值、p-茴香胺值及极性组分含量的增长速度;不分类煎炸油脂的色泽在煎炸2 d后无法用比色仪检测,分类煎炸7 d后油脂的色泽才接近不分类煎炸2 d的色泽;不分类煎炸的油脂酸值(KOH)在煎炸前3 d内急剧上升,由初始的0.09 mg/g增至1.30 mg/g,分类煎炸的油脂酸值(KOH)浮动较小,由初始的0.09 mg/g最高增加至0.62 mg/g;在煎炸7 d时,不分类煎炸的油脂p-茴香胺值由初始的4.0增加到38.0,分类煎炸的油脂p-茴香胺值由初始的4.0增加到15.0,不分类煎炸油脂的p-茴香胺值的增长速度是分类煎炸的近3倍;不分类煎炸,油脂极性组分含量在第1天内急剧上升,在第4天达到最高,为12.5%,后逐渐趋于平稳,分类煎炸,油脂极性组分含量在前3 d内均保持在8%左右,之后才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Effects of vegetable oils on gel properties of surimi ge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effects of vegetable oils (soybean, peanut, corn, and rap oils) on the textural, color, microstructural, sensory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surimi gels. As the vegetable oil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in surimi gels, breaking force of gels was decreased (P < 0.05), while expressible water and whiteness values were increased (P < 0.05). Surimi gels with peanut oil had higher breaking force values, comparing to those with other vegetable oils.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shows the similar-size droplets of peanut oil and corn oil in surimi gels. Sensory evaluation indicated that fish balls with 10 g/kg vegetable oils were accepted in term of taste, color and overall likeness by the panelists. Storage modulus (G′) and loss modulus (G″) decreased along with increasing vegetable oil concentr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vegetable oils could be used potentially to modify the qualities of surimi-based products, such as color and taste.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大豆油产品的需求,介绍了大豆色拉油的生产工艺流程与主要理化指标的检测方法,有油脂的酸价、油脂的过氧化值、油脂中含皂量、植物油脂色泽、植物油脂的水分及挥发物含量等方面的测定方法,可以使消费者更加了解大豆色拉油产品,给消费者选购大豆色拉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武州 《中国油脂》2021,46(9):108-111
采用Rancimat法测定不同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添加量下玉米油的氧化诱导时间,筛选出与添加50 mg/kg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玉米油氧化诱导时间相近的150 mg/kg AP添加量作为玉米油中AP目标添加量,开展6周玉米油储藏加速试验,每7 d取样检测酸值、过氧化值、回色(红值)、植物甾醇含量和维生素E含量,同时与TBHQ组(添加量50 mg/kg)、充氮组及空白组样品进行比较,分析AP对玉米油储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油储藏过程中,AP组样品与TBHQ组、充氮组样品在酸值、过氧化值、回色(红值)及植物甾醇含量方面无明显差别;但添加AP对玉米油中维生素E的保留作用明显优于添加TBHQ及充氮。  相似文献   

17.
加工过程中油脂色泽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油脂在加工过程中色素的形成原因,采用单一组分添加实验,系统研究了工艺条件和油脂中磷脂、植物甾醇、蛋白质、淀粉等成分对油脂色泽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工过程中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油脂的色泽越深;磷脂、VE、植物甾醇、淀粉和蛋白质等组分均对油脂色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较大的是磷脂,其次是淀粉和蛋白质。控制油脂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尽量脱除油脂中的磷脂、粕屑,对获得色泽较浅的产品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8.
黄孢原毛平革菌LIP-14酶液抑制CMP返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对各种木材腐朽真菌及其粗酶液抑制纸浆热返黄和提高纸浆白度的作用进行了评价,证实本实验室筛选的一株黄孢原毛平革菌木素过氧化物酶缺陷株LIP-14的胞外粗酶液的抑制效果最佳,其抑制率与国际上同类研究水平相当,本论进一步对该菌抑制返黄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分别以纯化的木素和纸浆为研究对象,对酶液抑制返黄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证实酶处理抑制返黄的作用是通过还原醌型化合物进行的。  相似文献   

19.
植物油中的色素不仅会影响油脂的色泽,还会降低油脂的品质和贮藏稳定性。脱色过程是去除油脂不良色泽的重要工序,而吸附脱色是油脂企业加工过程中最常用的脱色方法。概述了植物油中色素的来源以及色素的存在对油脂营养和安全性的影响,简要介绍了膜脱色法、光能脱色法、超声辅助脱色法、热脱色法、吸附脱色法等常见的脱色方法,综述了活性白土、活性炭、凹凸棒土(石)、硅胶和复合脱色剂等吸附剂的应用研究进展,总结了吸附脱色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如脱色过程中废白土处理率低、深色油脂脱色难,并提出了解决建议(提高废白土中油脂的回收利用,开发针对性的脱色方法等),最后针对目前油脂工业脱色技术的现状和在脱色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