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制备蒙脱土纳米粒子添加到150N基础油中的润滑油体系,以45#钢作为金属摩擦副,利用MMU-10G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其摩擦学性能,使用电子探针、金相显微镜、能谱仪进行试样磨损面形貌观察和组成元素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纳米蒙脱土润滑油添加剂具有优异的减摩效果和良好的抗磨性能,与基础油相比较,平均摩擦因数下降48.8%,对应摩擦副试件失重减少45.5%,试样表面生成由纳米蒙脱土形成的自修复膜。  相似文献   

2.
纳米ZrO2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溶剂置换干燥法制备了粒径在20-50nm范围的氧化锆粒子,用TEM及XRD对该产物进行了表征,用四球机及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了枘米氧化锆作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发现:纳米氧化锆的加入,能有效提高500SN基础的抗减摩性能及承载能力,且纳米氧化锆的加入量有一最佳值,超过此量。含纳米粒子的润滑油摩擦学性能下降。纳米氧化锆的摩擦学作用机理是在摩擦表面沉积而形成具有抗磨减摩作用的润滑膜。图9,参9。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传统锂基润滑脂的摩擦学性能,通过四球试验机研究镍粉的加入方式、粒径、添加量对锂基润滑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采用SEM和EDS等对磨斑形貌和成分进行分析表征,对其抗磨减摩机理进行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在润滑脂中直接加入镍粉的摩擦学性能更好,粒径为20 nm的镍粉对润滑脂摩擦学性能改善最为明显,随着镍粉添加量的增加,润滑脂的摩擦因数和磨斑直径均先减小后增加,且添加量为2.5%时润滑脂的摩擦学性能最好,摩擦因数和磨斑直径分别较基础锂基润滑脂减小了38.03%和41.77%。镍粉加入到锂基润滑脂中能起到填平犁沟,修复磨痕表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平  张厚安  龙春光  唐果宁 《矿冶工程》2003,23(6):79-81,85
在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MoSi2/CrWMn钢在20^#机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并比较了该摩擦副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特性。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定点探针观察与分析了摩擦副的表面形貌及其微区成分,讨论了其磨损机理,并探讨了MoSi2材料的配副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润滑油改善了MoSi2材料的摩擦学性能,MoSi2/CrWMn钢的主要摩擦机理为塑性变形,MoSi2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高硬度CrWMn钢适合作MoSi2的配副材料。  相似文献   

5.
采用UMT摩擦学测试系统考察了氧化铬陶瓷薄膜/Si3N4摩擦副在干摩擦和水润滑下的摩擦学性能,通过对磨损表面形貌和磨痕表面的X射线能谱及二次离子质谱分析,探讨了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水润滑可以有效地降低氧化铬陶瓷薄膜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主要原因是水引起主导磨损机制发生变化.水润滑情况下磨损表面生成了氢氧化铬的保护膜,磨损机制也由干摩擦时的粘着磨损转变为摩擦化学磨损和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6.
干摩擦及水润滑下氧化铬陶瓷薄膜的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UMT摩擦学测试系统考察了氧化铬陶瓷薄膜/Si3N4摩擦副在干摩擦和水润滑下的摩擦学性能,通过对磨损表面形貌和磨痕表面的X射线能谱及二次离子质谱分析,探讨了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水润滑可以有效地降低氧化铬陶瓷薄膜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主要原因是水引起主导磨损机制发生变化.水润滑情况下磨损表面生成了氢氧化铬的保护膜,磨损机制也由干摩擦时的粘着磨损转变为摩擦化学磨损和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7.
采用MDW-100型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的环-环摩擦副在试验载荷为300N、试验转速为1480r/min、环境温度为40℃的模拟工况下开展石墨烯添加剂磁力泵止推滑动轴承的单元摩擦学实验,研究润滑油中石墨烯添加剂浓度为0.02%~0.1%对磁力泵止推滑动轴承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烯添加剂对止推滑动轴承有较好的减磨效果,其浓度在0.075%~0.08%左右减磨效果最好摩擦系数、摩擦力均减小18%,磨损量降低46.75%,为磁力泵止推轴承的减磨优化设计进而延长其使用寿命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制备纳米坡缕石-纳米铜的复合微粒(简称纳米P/Cu)作为150 N基础润滑油的添加剂,在MMU-10G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经过45 h的对磨试验,对钢-灰铸铁摩擦副在该润滑体系中的抗磨减摩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当纳米坡缕石与纳米铜的质量复合比为3∶1时,润滑体系具有极佳的减摩抗磨性能,其平均摩擦因数仅为纯基础油的23.6%,磨损量为负值,即出现磨损面的自修复,增重0.22 mg。经表面EDAX分析,摩擦因数和磨损率的改善是润滑体系中坡缕石、金属铜在摩擦表面相互作用形成自修复膜层所致。  相似文献   

9.
制备几种不同质量配比的纳米坡缕石/铟复合微粒,作为菜籽油润滑添加剂,在四球机上试验考察其油膜强度PB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当纳米坡缕石与纳米铟的质量复合比为1∶3时,润滑体系具有高的抗极压、抗磨减摩能力,综合磨损值(ZMZ)降低35.73%,摩擦因数降低18.6%,最大无卡咬负荷增加了21%。SEM和EDAX分析磨损表面可知,油膜强度的提高及摩擦学性能的改善是因为润滑体系中纳米坡缕石微粒和金属铟纳米微粒在钢球接触区发生相互作用形成自修复膜层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建信 《建井技术》2003,24(6):43-43
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 ,最近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问世。只需在载体润滑油中加入极其微量的这种超细粉体材料 ,就能迅速抵达金属摩擦表面 ,使磨损部位自动修复 ,从而使各种机械装备终身免大修。这是我国摩擦学领域减磨机理研究和产品开发的重大突破 ,是机械装备维修保养技术上的一次革命。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是一种由羟基硅酸镁等多种复杂组分构成的超细微粒材料。它不是通常所说的润滑油的改性添加剂 ,而是直接在摩擦能转换为热能的部位上发生化学置换反应 ,生成减磨性能极为优良和显微硬度大幅提高的金属陶瓷层。专…  相似文献   

11.
用304不锈钢球和氧化铝球做对偶件,研究了铜锰铝合金在H2SO4、NaCl和NaOH溶液中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以不锈钢球为对偶件时,在H2SO4溶液中合金产生了严重的黏着磨损,摩擦因数大;在NaCl溶液中合金磨损表面产生氯脆,导致表层材料脆性剥落;在N aO H溶液中合金发生了溶解和氧化反应,磨损机制为腐蚀+磨粒...  相似文献   

12.
王小飞 《煤矿机械》2012,32(7):88-89
为了提高GCr15钢耐磨性,通过对GCr15钢进行ECAE工艺处理后,对比在不同载荷、滑动速度条件下GCr15钢摩擦学性能,通过分析磨损表面形貌来探讨其磨损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ECAE处理可以显著地降低GCr15钢在摩擦过程中的摩擦系数;经过ECAE处理的GCr15钢与未经处理之前的磨损量在相等的时间段内均降低;退火处理及ECAE工艺处理后的GCr15钢磨损表面的黏着剥落现象比挤压前要轻微。  相似文献   

13.
摩擦和磨损制约着机械系统的高可靠、长寿命服役,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单一的固体或液体润滑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工业应用中对机械部件的摩擦学性能要求.因此,研究人员对固液相复合润滑体系展开了大量研究,碳基薄膜因具有优异的摩擦学性能而常被用于组成固液复合润滑体系.对碳基薄膜固液复合润滑体系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从碳基薄膜/油复合润滑、碳基薄膜/离子液体复合润滑、碳基薄膜/水复合润滑、碳基薄膜/润滑剂/纳米添加剂复合润滑,以及表面织构碳基薄膜和摩擦过程中生成碳材料的特殊碳基材料复合润滑六个体系对碳基薄膜固液复合润滑进行了综述.碳基薄膜/润滑油复合润滑无论是在大气还是在真空中都表现出优异的摩擦学性能,碳基薄膜/离子液体复合润滑对于提高在苛刻条件下服役的机械运动部件的摩擦学性能具有指导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润滑添加剂的使用,可以在碳基薄膜/润滑油复合润滑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摩擦学性能,过渡金属氮化物/润滑油摩擦催化生成碳材料为进一步发现和发展不同的先进润滑和保护材料提供了前景.最后总结了目前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在基体树脂中添加有纳米颗粒,用浸渍的方法制备了Kevlar/PTFE织物型自润滑衬垫,并在MM-200磨损试验机上,对所制备的衬垫进行摩擦磨损试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磨损表面进行观测,并应用EDS对润滑覆盖层进行了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衬垫磨损表面润滑覆盖层的形成过程及其性质对衬垫的摩擦磨损性能有重要的影响,纳米添加颗粒参与到润滑覆盖层的形成过程,并对其形成过程和性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开展白炭黑与水镁石粉体的复合工艺和摩擦学性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将白炭黑与水镁石粉体复合之后的粉体作为润滑油添加剂,能够有效降低摩擦因数。  相似文献   

16.
摩擦衬垫是摩擦式提升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详细地阐述了比压、滑动速度、温度、表面状态、材料性能和摩擦副形式等因素对衬垫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介绍了摩擦衬垫摩擦、磨损机理及衬垫材料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液黏调速离合器摩擦副间隙尽可能地均匀分布,满足工作性能和散热要求。基于不可压缩流体控制方程和Shear Stress Transport(SST)湍流模型,建立了两种油道结构的三维流场模型,应用ANSYS CFX对润滑油道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油道结构对摩擦副入口处油压和流速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润滑油道结构对摩擦副入口压力和流速影响比较明显,改进后的油道结构压力损失较小且喷油孔的油压和流速分布比较均匀,有助于摩擦片和对偶钢片间隙的均匀分布,能更好地满足液黏传递转矩和散热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