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东明堤段顺堤行洪及其成因和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加快河道整治工程建设步伐,完善节点工程,规顺河势流路;从治理的难易程度和效果出发,比较了自流放淤、人工加沙和吸泥船抽沙3种淤填堤沟河的方法,认为吸泥船抽沙淤填堤沟河工期短、效果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黄河下游二级悬河的形势,针对二级悬河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治理二级悬河应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主要措施包括:①加快建设二级悬河严重河段堤防的加固和防护工程;②破除生产堤等行洪障碍,利用大洪水淤滩刷槽;③利用中常洪水引洪淤滩;④人工疏浚河槽,淤填堤河,淤堵串沟;⑤结合引黄沉沙淤填堤河洼地。近期应做好规划、开展试点、加强相关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黄河下游堤根低洼,大水漫滩后,顺堤行洪,对堤防形成威胁,非汛期,堤根低洼处积水,给滩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通过分析论述,自流淤临(堤河)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在濮阳河段实行自行淤临(堤河)比拉土填堤河可节约投资10490.56万元。  相似文献   

4.
由于东明南滩“堤沟河”的存在,容易造成顺堤行洪,威胁堤防安全,是黄河下游防洪的险点之一。本文介绍的以机淤治理“堤沟河”,条件具备、技术可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黄河山东段二级悬河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黄河山东段二级悬河形势的基础上,指出二级悬河主要有以下危害:①导致洪水位偏高,洪水演进异常;②危及堤防安全;③易破坏控导工程;④加重滩区灾害损失。为有效遏制二级悬河不利形势的发展,提出了以下防治措施:①淤填滩区串沟及堤沟河,减小滩地横比降;②加大主槽疏浚力度,同时结合淤背固堤、淤填堤沟河,改善河道断面形态;③充分发挥小浪底水库的调节作用,创造有利的水沙条件进行淤滩刷槽,增大主槽排洪能力;④进一步完善滚河防护工程体系,确保堤防工程安全;⑤破除滩区生产堤并严禁新修和加修;⑥通过立法划定区域,禁止开展不利于行洪的一切活动;⑦积极采取生物措施;⑧加强水政监察执法力度,搞好河道管理与工程管理;⑨加大科研力度,进一步研究二级悬河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黄河下游防汛新情况新问题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河下游“二级悬河”正在发展。河道主槽逐年淤积萎缩,平滩流量由过去的6 000 m3/s减少到2 000 m3/s左右,河道泄洪能力下降可能诱发滚河。小浪底水库运用引起河势变化、河道工程的不适应和干部群众洪患意识逐渐谈薄,抱有不可能来大水的侥幸心理及盲目乐观情绪;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加之堤防质量差、断面不足、险点隐患多、主流游荡多变,都有可能引发滚河、出现大险、恶险,严重危及堤防安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以标准化堤防建设为主的防洪体系建设的同时,开展淤填堤沟河、淤滩淤串、种植活柳坝、滩区优惠政策等综合治理并举,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防洪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7.
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拟在深淤地基上填筑堤防并建设穿堤建筑物。为深入研究入海水道深淤段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在南堤深淤段布置3个典型断面,对控制堤防稳定和变形的关键土层,综合采用钻孔取土、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等手段测试了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深淤段地基是一种典型的河湖相淤泥质软土,其厚度大,含水率和粘粒含量高,普遍含有粉土和砂土薄层。一期工程堤防堆载后,堤身下方淤泥地基强度提升明显,这对二期工程灌溉总渠侧的稳定是有利因素。针对深淤段地基的工程特性,二期工程深淤段堤防扩建工程,应重点关注堤防、穿堤建筑物的工后沉降和差异沉降等。  相似文献   

8.
《江苏水利》1999,(3):22-23
靖江市地处长江下游,三面环江,地理位置特殊,境内长江堤防总长120.6公里。但是,由于绝大部分江堤紧临堤后深塘,堤基稳定性较差,且白蚁危害严重,渗漏堤段较多,威胁堤防安全。为进一步提高长江堤防达标建设标准,我市于1998年9月初全面实施填塘固基工程,取得一定的成绩。主要做法有: 一、统一思想,增强对抓好填塘固基工程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填塘固基工程是整个长江堤防达标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无论多大的困难,多大的代价,非抓好不可。为此,我们反复宣传,从三方面统一了认识。 (一)实施填塘固基工程是长江堤防达标建设的需要。由于我市江堤内侧大都存在顺堤河,其中相  相似文献   

9.
李明  陈汴生  唐丽娟 《人民黄河》2006,28(10):79-80
分析了济南标准化堤防建设的情况,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①现有控导工程较为薄弱;②部分堤段堤沟河问题突出;③部分堤防堤顶高度高于设计高程,造成大堤堤顶宽度不足12m;④堤段不均匀沉陷;⑤堤防道路标准偏低;⑥第一期工程是右岸施工,左岸险工控导工程相对薄弱。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①加快控导工程的整治,以完善标准化堤防的工程措施;②加快堤沟河的淤填治理;③统一堤顶设计高度;④在今后的大堤帮宽设计与施工时采取部分旧堤削顶回填新堤的施工方式;⑤提高堤防道路的设计标准;⑥施工安排上应充分考虑左右岸同步施工问题。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下游淤背固堤就是利用黄河泥沙通过自流或机械方式引出,沉放在黄河大堤背河侧,以加大堤防断面、延长渗径、增强堤身的稳定性,对解决渗漏、渗水、管涌等险情有显著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堤防防御洪水的能力,为黄河下游的防洪争取了主动。但是黄河下游淤背固堤任务仍十分繁重,仅山东黄河100 km空白段没有加固,许多堤防薄弱堤段、险点险段尚未消除。尤其是宽河段淤区,由于工程设计、泵淤挖滩、淤区房屋拆迁以及地方群众干扰等问题致使部分淤区无法正常施工,一度制约着工程建设的进展,急待解决。1前期工作滞后影响施工进度1.1项目资金计划滞后…  相似文献   

11.
郑州黄河不同来源区的洪水有着不同的特点,洪水在运行过程中与河床交互作用,水流与河床、滩地与主槽俱发生泥沙交换;生产堤的存在改变了洪水正常的演进规律;洪水的传播时间和水位表现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高含沙洪水对防洪工程威胁大,有其突出的特点;洪水预测是一项深入、细致、复杂的工作,黄河水文资料应该向流域内外专家学者开放。  相似文献   

12.
13.
黄河河道萎缩及其对洪水演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冯相明  许珂艳 《人民黄河》1997,19(7):1-6,22
由于近几年黄河来水来沙偏少,下游河道连年断流、高含沙洪滴水频繁发生,造成黄河干、支流下游河槽连年淤积,断面主槽缩窄,滩槽高差减小,过洪能力降低,漫滩流量减小,同流量水位偏高。河道萎缩使漫滩机遇增多,洪峰削减率大,洪水传播时间延长,威胁堤防安全。  相似文献   

14.
寒区凌汛灾害的孕育、发生及演变与河道-堤防-泛区关联密切,凌汛灾害风险的科学评估与防控至关重要。以凌汛灾害风险“识别-计算-评估-防控”为主线思路,从凌汛成因与凌汛灾害特征、河冰及凌汛洪水数值模型、河道凌汛灾害风险评估、凌汛期堤防险情与溃堤淹没风险评估、凌汛灾害风险防控措施等五个方面,综述寒区河道-堤防-泛区凌汛灾害风险评估防控研究进展,并提出河道-堤防-泛区凌汛灾害链条效应及其驱动机制、河冰演变-凌汛壅水-堤防险情-泛区淹没风险链模型、河道凌汛壅水-堤防溃决-泛区淹没风险定量评估、堤防冻融险情演化动力机制及智能预测、凌汛灾害监测-预警-评估-防控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凌汛灾害“四预”数字孪生平台等方面是凌汛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或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可为寒区凌汛灾害风险的深入探究与科学管理提供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东荆河下游出现洪水位持续偏高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在于:20世纪70年代东荆河治理中仅围挽了联合大垸而并未扩挖深水河槽,后经洲滩民垸持续围垦及淤积,造成杨林尾洪水位偏高。为解决该问题,在深入研究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汉江防洪形势以及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防洪形势变化情况的基础上,确定了新形势下东荆河下游河道治理标准采用东荆河来流4 250 m3/s,相应汉口水位28.28 m,杨林尾控制水位31.0 m为宜;通过河槽疏挖等工程,有效扩大东荆河下游河道泄洪能力。在拟定的3种治理方案中,采用了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进行比较,计算成果表明,保持现有堤距,扩挖深水槽的方案1具有投资少、施工易、降低洪水位效果明显的优点,因此将方案1确定为治理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6.
周琴  张琳  严浩 《人民长江》2001,32(5):10-12
龙王庙除非段历来是汉江武汉市河段著名的险工段,是武汉市防汛的重中之重。1998年长江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常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观察,彻底根治龙王庙险段的工作也由此展开。整治工程遵循“扩展口门,改善河势,出险加固,综合整治”的原则。具体为:汉阳岸平均削坡后退60m;汉口岸整治通过钻孔灌注桩和“L”型挡土墙解决岸坡整体稳定问题,并对老驳岸墙进行加固,对驳岸平台和码头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处理,采用水下抛石结合混凝土铰链沉 排以稳固岸脚。工程完工后,经受了1999年汛期洪水(28.89m,居历史第3位)的考验,各项检测资料表明,所采取的综合整治措施安全可靠,达到了设计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下游历史上决口改道频繁,当前的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下游堤防仍有决口的可能。在分析决口口门形式,口门发展变化过程,溃口洪水演进及洪灾损失模拟计算的基础上,提出黄河堤防溃口总体对策是:抢修裹头,控制口门;水库拦蓄,削减洪水,导流入槽,杀减水势;相机分水,服务堵口,堵口复提,重归大河,排围结合,尽力减灾,可概括为“裹、拦、导、分、堵、排、围”七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实施黄河洪水资源化的研究,认为采取“蓄洪”、“调沙”、“冲污”、“造床”、“引洪”等方式,可以解决黄河中下游的断流及缺水、泥沙淤积等问题,还能缓解黄河水质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利用好黄河的洪水资源,可实现“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的目标,从而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  相似文献   

19.
“92.8”洪水位异常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前期连续几年枯水,造成河床严重淤积;二是本场洪水边滩淤积,河道过水面积减小。花园口站洪峰流量大于上站的主要原因是:主槽强烈冲刷,水位大幅度下降,漫滩水迅速回归主槽。  相似文献   

20.
太浦闸是环太湖大堤重要口门控制建筑物,其工程任务为防洪、泄洪和向下游地区、上海市供水。运行四十多年,鉴定太浦闸为三类闸,必须进行除险加固,进一步增加泄洪能力,改善太湖流域水环境。经太浦闸规模计算方案,针对闸下河道和闸上引河浚深对太浦闸过水影响分析论证,规划河道规模下,随着闸规模的扩大,闸孔面积逐渐增加,闸的过流能力也随之增加,从与规划河道匹配和满足规划泄流以及经济性方面,太浦闸规模为闸孔净宽120 m、闸槛高程-1.5 m是最合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