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英汉祈使句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祈使句是根据其语用功能划分出来的句类。从语法手段和语用功能两方面比较了英语和汉语祈使句的异同,发现在表达祈使意义上,汉语的词汇比英语丰富,而英语表达祈使意义的句法更趋多样化。这种对比对搞好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在间接引语中态呼应的几种例外情况,以帮助初学者较全面地了解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这一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3.
英语语法教学中时态的教学是一个难点。在时态教学中引入时间视点,为促进学生对整个时态框架,虚拟语气和直接引语、间接引语中时态转换的理解提供线索,同时,也能强化学生在语篇中对时态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4.
虚拟语气是动词的一种特殊形式,常被人们从字面理解为是用来表示说话人所说的不是或不可能成为事实,而只是一种愿望、意图、请求、建议、假设、怀疑、猜测或纯粹的空想等,换句话说,在大多数人眼里,虚拟语气是非真实条件下的一种虚拟。然而,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许多句子中并不包含前提或非真实条件,却仍需使用虚拟语气,也就是说虚拟语气比其自身的一般语法定义具有更深层的语法含义和更广泛的用法。具体表现在:1.“无条件”的虚拟语气。在这种句子中不会出现通常人们所见的一些虚拟语气的标志,虚拟语气…  相似文献   

5.
英语动词祈使句式的主语总是第二人称,都是受话者;其谓语动词形式是现在时的第二人称形式;Quirk的现在虚拟式不是什么动词语气语法范畴的特殊形式,而是用于各种祈使句式变体中的第二人称现在时态的动词形式.  相似文献   

6.
英语动词祈使句式的主语总是第二人称.都是受话者;其谓语动词形式是现在时的第二人称形式;Quirk的现在虚拟式不是什么动词语气语法范畴的特殊形式,而是用于各种祈使句式变体中的第二人称现在时态的动词形式。  相似文献   

7.
英语中的“语气”(Mood)是有关动词的一个语法范畴,它是区别说话人对动词表示的动作或状态采取何种态度的动词形式。 一般认为英语动词有三种语气,即:陈述语气(the Indicative Mood),表示陈述事实;祈使语气(the Imperative Modd),表示请求或命令;虚拟语气(the Subjunctive Mood),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愿望、建议、假设等。 虚拟语气如同时态和语态一样,也是通过谓语动词的形式变化来表示的,它表示说话人的  相似文献   

8.
语法范畴是某种语法意义和表达这种意义的形式二者的统一体;在语法化和主观化的作用下,祈使句的主语。即使是貌似的第三人称,实质上总是第二人称,其谓语动词依据其含义是一般现在时第二人称的形式;“祈使语气”不存在。  相似文献   

9.
衔接是语篇建构的纽带,语用推理研究交际意图的具体产生和理解过程。传统的语用学理论在解释语用推理时存在某些缺陷。从语篇建构和语用推理的转喻理据入手,分析转喻的工作机制;从认知角度看待两个过程,以期发掘转喻在日常言语中更为普遍的特征。通过对关联理论的评述,总结出语篇建构和语用推理中转喻的构式化表征,并与新近提出的构式语法结合,将转喻这种思维方式纳入一个更广阔的视野中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非典型条件句的虚拟语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语气是英语的一种重要语法,由if引导的非真实条件从句是典型的虚拟语气结构.但是,虚拟语气涉及的范围很广,笔者将诸多的不含典型条件句虚拟语气归类为以单词、短语、句子及其他方法表现出来的4种形式.掌握非典型条件句的虚拟语气是学好虚拟语气的重要条件,也是学好英语语法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1.
语法书上都有"v_ing"式和"to_v"式的用法区分,但只从一些语言现象上作出论述,未能从语义实质上揭示其运作规律。文章以当代语法大师Quirk和Leech的观点作为理论依据,使用释例对比的方法,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两种形式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揭示其含义及规律,力求清楚地区分两种形式的不同语义,以利于深入、系统地研究英语动词的非谓语形式。  相似文献   

12.
语气是表示讲话人对说话内容的看法的一种语法范畴。虚拟语气是用来表示主观和假想,把动词当作一种只存在于讲话人想象中的“假设”或“推测”而不是当作客观现实中的真实事件,它表达的是怀疑,忧虑、推测、假设、想象或祝愿等。 本文针对虚拟语气在条件句中的运用谈一些看法。 英语中的条件句中一般有两种:真实条件句和非真实条件句中,虚拟语气用在非真实条件句中。  相似文献   

13.
“祈使行为”是一种言语行为,它与日语传统语法中的“祈使句”不同,它的表达式远比“祈使句”本身丰富得多。本文主要对现代日语“祈使行为”表达式与意义进行分类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专题类电视科教节目语言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题类电视科教节目受其科学性、教育性等特点影响,其语言特点在词汇、语法、修辞3个方面有别于其他节目。在词汇的使用上,它常用科学术语和专有名词,外文缩略语也时有出现,并适量运用古语词、熟语、口语词以及描绘性词语,大量使用方位词语和指示代词。在语法特点上,复句多,单句少;整句多,零句少;长句多,短句少;陈述句多,疑问句少,感叹句更少,祈使句几乎不用。在修辞上,适当使用一些如比喻、排比等常用辞格。  相似文献   

15.
母语迁移贯穿于整个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母语对外语学习的迁移作用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及语用等方面。文章从母语迁移现象入手,分析了母语迁移在语音、词汇、语法及语用方面的表现形式,并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善用正迁移的积极作用,减少负迁移的消极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英语中的"这N"结构的语法构式地位、条件和语义及其推导,指出"这N"结构的语义有时无法从其组成部分和已有句式推知.在这种情况下是一语法构式,其构式意义是"斥责"."这N"成为构式的条件有三:"这"的相当虚化、N的中性及"这N"的小句地位."这N"构式的意义可在语用的层面推导出来.  相似文献   

17.
该文主要研究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本文通过问卷的形式分别对专科和本科非英语专业两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他们的语用失误。数据结果显示尽管本科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法能力比专科非英语专业学生要高,但在本次调查研究中,专科非英语专业两年级和本科非英语专业两年级的学生的语用失误没有明显差异。这个研究结果也证实了以前的研究即语法能力并不一定能确保语用能力,语用知识也应被纳入外语教学中。接着本文从各个角度分析了语用失误的原因。最后,本文建议可以通过一些策略研究提高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和文化意识,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8.
一些词语之间原本没有具体的意义联系,但在网络流行语中就联系在一起了,如"发呆"与"深沉"。可从语义、语法和语用这三个方面对这组词进行对比分析:"深沉"的语义义项多于"发呆"一词,两者在语法上各有自己的特点,而在语用方面都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19.
从构式语法角度主要对唐宋禅录里的"是即(则)是P"句式进行考察,认为该句式的句式义表示对某种行为事件的保留性肯定,但是还存在某种局限性,具有评判认定、修正补充、主题承接等语用功能。"是即(则)是P"受汉译佛经影响,在唐宋时期的禅籍里产生并常常使用,具有A式和B式两种具体的表达形式,基本语用功能一致。其中A式出现于北宋早期,专用于禅籍文献,是禅家参禅实践活动中一种特殊句式,B式在南宋后来的世俗文献里也常常可见,反映了佛禅文献的传播对近代汉语发展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检索中,文档表示模型的优劣是影响检索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全信息理论,认识论信息是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三位一体.当前主流的文档表示模型主要利用语法和语义信息,造成语用信息的缺失,成为改善检索性能的瓶颈.该文提出了一种整合用户查询行为与文档内容的文档表示模型,将用户隐性反馈的语用信息和文档自身的语义、语法信息相结合,动态调整索引库关键词权重,从而提高信息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