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表面活性剂增效碱驱中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协同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考虑了在碱(Na2CO3)性条件下表面活性剂之间在界面张力性质、耐盐性及驱油效率等方面的协同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复配,除在界面张力性质方面显现出比石油磺酸盐之间更好的协同效应外,石油磺酸盐在较高矿化度下的溶解性也获得根本改善,能够顺利通过孔隙介质并获得较高的驱油效率,长期放置亦无沉淀发生,为热力学稳定体系。 相似文献
2.
辽河油田欢50块表面活性剂/碱驱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辽河油田欢50 块为低渗透油藏,孔隙度小,岩性致密,地层温度高,原油含蜡量高,凝固点高,导致生产时产量下降快,产能低,采出程度低。针对生产中的问题,进行了碱/ 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研究。通过研究复合体系溶液与欢50 块原油的界面张力、复合体系溶液的长期热稳定性,从7 种表面活性剂中筛选出既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又能适应该油藏99℃高温的表面活性剂,并研究了该表面活性剂和碱形成的复合体系在欢50 块油砂上的吸附以及复合体系溶液驱油效率。该体系在99 ℃时能大幅度降低欢50块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达0.01 mN/m 以下) , 并具有很高的驱替效率,水驱后注入复合体系段塞,平均采收率达65.24 % ,相对于水驱,提高采收率平均为18.4% 。并运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复合体系溶液的驱油机理,复合体系注入前后核磁共振成像结果表明,复合驱能提高驱替效率,在复合体系前缘形成富集油带,对进一步采出水驱剩余油明显有效。 相似文献
3.
4.
鉴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雾点是直接反映影响活性剂作用发挥的亲水亲油性质的尺度,测试了Oπ系列、Tween系列及Tx-100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高矿化度下的雾点,探讨了NaCl、CaCl2,MgCl2及FeCl3等4种无机物对上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雾点的影响规律;并考察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雾点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NaCl,CaCl2,MgCl2及FeCl3都能明显降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 相似文献
5.
在路易期安娜怀特卡斯特尔油田的一小型油藏,进行了不同聚合物控制流度,而用助表表面活性提高碱水驱的矿场测试,尽管水驱不稳定,但这种方法作为三次采油,至少使油藏中水驱后的残余油采收率提高38%,充分显示出百分之百的驱替效率。碱和助表面活性剂通过通储导时要发生弥散现象而损失。 相似文献
6.
7.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油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都是高效的驱油剂,复配的优势在于既发挥单一驱油剂的长处,又可使其产生协同效应,获得更好的驱油效果。现场试验证明: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驱油技术能采出部分剩余油,并大幅度提高采油采收率。文章讨论ASP驱油技术的工作原理,先导试验和现场应用情况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前苏联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稀体系驱油的历史、现状、使用药剂、室内研究的课题、矿场试验情况和效果,讨论了一些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9.
表面活性剂驱的驱油机理与应用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通过对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油水界面的作用特征、水驱后残余油的受力情况以及表面活性剂对残余油受力状况影响的分析,对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机理进行了评述。根据对国内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研究现状的分析,结合目前开展的研究工作,认为开发研制廉价、高效表面活性剂是开展表面活性剂驱油及其相关驱油技术的关键,并对表面活性剂及其相关驱油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11.
碱/聚合物复合体系驱油机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介绍了在大港羊三木油田地质-油藏条件下注碱/聚合物复合体系驱油机理的室内研究结果。室内实验模拟实际油藏情况,通过与单一碱,聚合物体系的分别对比,对碱/聚合物复合体系的油水界面性质,碱耗和聚合物滞留量,稳定性以及碱,聚合物,碱/聚合物的驱油效果以及不同注入方式进行了实验研究,揭示了碱/聚合物复合体系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表面活性剂驱提高采收率先导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城油田B125区V2-5油组原油粘度高、非均质性强,水驱后水窜严重,水驱效率低,急需进行开采方式转换研究与试验.为了适应开发需要,开展了表面活性剂驱技术研究与先导性试验.3个井组的矿场先导性试验表明,表面活性剂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0-1mN/m数量级,驱油效率可在水驱的基础上提高15个百分点,有利于提高最终采收率,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孔道壁面亲水和亲油的两种微观孔隙物理模型,在水驱和聚合物驱之后接着进行表面活性性稀溶液驱,利用显微显像和照相技术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稀溶液的驱油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驱之后进行表面活性剂驱油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两亲结构的特殊化学物质,它们能够吸附在表(界)面上,在加入量很少时即可显著改变表(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应用功能。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由亲水基和疏水基(也称亲油基)两部分组成。其中,亲油基一般由长链烃基构成,结构上差异较小,以碳氢基团为主,碳原子在8~20之间;亲水基部分的基团种类繁多,差别较大,一般为带电的离子基团和不带电的极性基团。表面活性剂被称作“工业味精”,可以用于洗涤、润滑、食品、化妆品、农业、采油等多个行业,多个领域。在油田作业中,表面活性剂可用于油田钻井、采油和集输环节。用于采油时,能够做驱油剂、堵水剂、酸化用添加剂、降粘剂和降凝剂以及油井的清蜡和防蜡。目前,表面活性剂驱油主要是用于各种化学驱油方法中。 相似文献
16.
针对辽河油田海26块油藏原油粘度高、常规水驱开发效果差等现状,通过对表面活性剂进行表面活性、界面张力、耐温性和吸附性等性能的评价,筛选出适用于海26块油藏的表面活性剂。通过一维管式驱油实验,研究了注入温度、表面活性剂溶液质量分数、注入方式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注入温度的不断升高,最终采收率不断增加,当注入温度超过120℃后,原油的最终采收率增加幅度变缓;随着表面活性剂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大,最终采收率不断增加,表面活性剂溶液质量分数达到0.3%后,最终采收率增加幅度变缓;表面活性剂与热水多轮次交替注入比单轮次注入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效果要好。在注入温度为120℃、表面活性剂溶液质量分数为0.3%和4轮次交替注入优化参数下,热水和表面活性剂驱的最终采收率为83.67%。 相似文献
17.
生物表面活性剂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萨北油田小井距生物表面活性剂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中存在的生物表面活性剂RH的定量分析检测问题,得出RH定量分析的公式,较好地解决了RH的检测问题,为今后开展生物表面活性剂化学驱中如何检测RH提供了一种较为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自从1950年以来,对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油提高采收率工艺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至六十年代中期才对此首次加以披露。根据特定应用的细微区别,该工艺从广义上来讲系指微乳状液、胶束、低张力或表面活性溶液驱油。最近的研究和矿场试验清楚地表明,聚合物溶液应作为流度缓冲液加注到表面活性溶液段塞之后,所说的表面活性溶液/聚合物驱油工艺是该技术的一种比较通用的描述性名称。本文论述相态特性、表面活性溶液段塞稳定性、前置液、表面吸附、界面张力、流度设计和控制等概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