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情字井油田自1999年勘探发现以来,历经多年的勘探开发一体化运作,已进入中采出程度、中高含水阶段.大情字井油田油水运动主要是受构造、储层、岩性、物性、沉积相带和断层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控制,但不同区域、不同油层主控因素不同.在断层相对比较发育的中央断裂区内,见水见效及油水运动规律主要受东西裂缝的影响,其次是受到砂体展布及储层沉积等因素的影响.在构造控制为主的油藏,油水运动主要是受到构造、断层和储层物性等因素的影响.在岩性为主的油藏,东西向裂缝在绝大多数区块起到快速沟通水线、迅速见水见效作用,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砂体展布、沉积相带、储层物性的分布规律对油水运动规律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南部岩性油藏勘探潜力及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隐蔽性油气藏勘探理论指导下,相继在松辽盆地南部发现了亿吨级的大情字井油田和英台油田。通过地质条件研究,发现松南岩性油藏具有“三低”特点,即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含油饱和度;储层以薄层、薄互层为主;平面上变化大——顺物源方向储层连通性好,横切物源方向连通性差;油水分布主要受沉积相带的控制,岩性、物性对含油性起主控作用。针对岩性油藏的薄互层识别难度大、“三低”油层产能低、油水关系复杂、油层识别难等问题,形成了适合不同地质特点的储层识别评价技术、复杂油水层识别技术和“三低”油层增产技术系列,为深入开展岩性油藏勘探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利用大情字井地区不稳定试井资料的解释成果,结合该区地质研究、试油、试采动态资料,对大情字井地区高台子油层进行了客观评价,认为该区储层一般为中孔-低渗透储层,但储层岩性变化明显,非均质性强;主要形成两边岩性封闭的河道状油世故,位于河道中砂体沉积较厚部位的孔渗条件好,为油藏有利部位,单井产能较高;压裂改造措施比较适合本地区,因此压裂成为该区获工业油流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大情字井高台子油层处于有利富油凹陷内,具有剩余资源量大、勘探程度高、油层丰度低、油藏隐蔽性强的特点。大情字井高台子外前缘以青一段Ⅲ砂组为主,油气显示丰富,以岩性油藏为主,具备亿吨级的储量规模。但是外前缘储层较薄,均质性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研究认识和勘探部署。为近一步探索外前缘有效储层和油藏分布范围,以及油藏主控和富集规律,利用地震技术开展有效储层预测、裂缝预测、烃检测三方面的工作,对外前缘青一段Ⅲ砂组外前缘高台子油层进行精细分析,结合老井复查,对甜点分布范围进行分区划带,为老井重新试油以及探井井位部署提供有利论证条件。  相似文献   

5.
大情字井地区低孔、低渗型岩性油藏成因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情字井地区是吉林油田“十五”期间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岩性油藏含油区,具有上亿吨级的储量规模。其主要含油储层由于层内非均质性、沉积、压实等原因,具有薄互层(3—5m)、低孔、低渗的特点。明水组末期构造反转使砂体前缘抬起;向斜型的构造形态与西南保乾砂体前缘配置为岩性圈闭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位于青一段生油凹陷至乾安次凹与黑帝庙次凹的鞍部,油气供给充足,油气向错叠连片的岩性圈闭内聚集成藏,从而形成了大情字井地区叠加连片的大面积、低孔、低渗岩性油藏含油区。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地区油气分布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情字井地区是松辽盆地南部近几年发现的、具有超亿吨级储量规模的大型含油区.经构造、沉积、储层、成藏模式等研究证实,有效烃源岩与砂体的叠合范围宏观上控制了油气的分布范围;油气分布主要受控于三角洲前缘相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型砂体,岩性控制油气分布,储层物性、断层、低幅度构造控制油气富集高产.保康三角洲前缘砂体与大情字井地区向斜型的构造背景配置形成多种类型油气藏,使该区成为叠加连片、复合型的岩性油藏含油区.  相似文献   

7.
泌阳凹陷杜坡地区近年来断层-岩性油藏不断取得新发现,该区处于多物源交汇区,沉积相带变化快,储层展布复杂;在地震剖面上地震反射波常表现为相对较弱振幅特征,地震反射能量弱,储层识别和预测难度较大。通过沉积微相、砂体展布及各类储层预测技术的应用,精细研究杜坡地区的储层展布,探索适合该区的断层-岩性油藏识别技术,包括储层地震响应特征识别、储层演化地震属性分析、频谱分解技术、多子波分解技术等。  相似文献   

8.
大庆长垣南部葡萄花及敖包塔地区构造上位于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大庆长垣背斜二级构造单元南部,主要目的层为姚一段的葡萄花油层。在分析各区带的油气成藏过程、油气藏形成机制和分布特点基础上,研究了葡萄花油层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构造主体及边部主要发育构造、构造—岩性以及岩性油藏3种油藏类型,其中构造主体大部分区块已探明开发,待评价区均处于构造两翼及斜坡区的构造—岩性及岩性油藏带内。进一步分析研究分段生长断层传递带控砂、异常高压成藏条件,提出了油藏评价工作的3个转变,为研究区评价部署指明了方向。同时,对研究区内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油气富集部位。  相似文献   

9.
葡南地区及敖包塔油田边部葡萄花油层属于构造—岩性油藏。储层岩性细、泥质含量高、孔喉结构复杂,导致储层物性差、孔隙和喉道小、分布不均匀,为低阻油层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详细分析葡南地区及敖包塔油田边部葡萄花油层低阻形成的微观原因,得出高束缚水饱和度、黏土矿物含量及分布形式是造成该区油层低阻的微观主控因素。同时通过低阻成因分析,提取了该区低阻油层的特征参数,建立了低阻油层特征参数识别图版,为葡南地区及敖包塔油田边部葡萄花油层低阻识别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白狼城地区长2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厚度下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提高目的层段油藏测井解释和有利区域预测的精度,利用砂岩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并结合测井资料对白狼城地区长2储层的"四性"关系进行研究,认为长2储层属于典型的中孔低渗油层: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粒长石砂岩,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均中等;储集空间以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岩性、物性的差异控制了储层油藏的富集程度,并确定了...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中晚期乾安三角洲含油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青山口组中晚期乾安三角洲的沉积特征,结合构造背景,探讨乾安地区高台子油层油藏形成与分布规律,评价其含油远景,选择钻探的有利部位。研究表明,本区高台子油层油藏形成与分布的主要规律是,三角洲砂体控制早期油藏形成与分布,半环状构造群各局部构造的内翼控制晚期油藏形成与分布。该区高台子油层还有较大的找油远景,有利部位首先是半环状构造群各局部构造的内翼未钻探部位,寻找构造-岩性油藏;其次是半环状构造群各局部构造间三角洲前缘砂体和三角洲分流河口砂坝分布区,寻找岩性油藏以及与局部火山岩上拱相伴生的油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特征分析方法,以松辽盆地北部三肇地区扶余油层岩性油藏为模型区,选择7个有意义的地质变量,建立了岩性油藏的最优模型公式,并用此最优公式预测松辽盆地南部扶余油层,圈出了乾安至四克吉和英台地区两块岩性油藏分布有利区。  相似文献   

13.
王集及周缘地区位于泌阳凹陷北部斜坡中部,该区断裂发育,储层受多物源控制,沉积相带变化快,砂体平面展布复杂,砂体与构造的匹配关系不明确,造成可供勘探开发的油藏越来越隐蔽,油气勘探从简单的构造油气藏转向隐蔽性的断层-岩性、岩性油藏。本文在精细地层对比的基础上,开展储层展布特征研究,纵向上细分单砂体,横向上精细描述有效储层及岩性封堵干带的展布边界,逐层梳理断层-岩性圈闭发育有利区,为寻找岩性、复合油气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北部卫星油田多类型油藏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卫星油田是松辽盆地北部除大庆长垣以外葡萄花油层储量丰度、单井产量最高的油田。通过对油田内探井和开发井的研究分析,从生油条件、构造和断裂的形态及演化史、沉积相展布、储层特征及各开发区块油水分布特征等方面系统地研究了卫星地区的油水分布规律和油藏类型,并分析了成藏控制因素。卫星油田构造、断层、砂体的不同配置关系形成了多种油藏类型,以断层一构造油藏为主,其次是断层一岩性油藏和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江陵凹陷新沟嘴组下段各三级层序等时格架内生储盖组合研究以及各体系域沉积相和储层展布规律研究,对江陵凹陷岩性油藏分布有利地区进行了系统的评价,指出了荆州背斜带南翼、万城断层下降盘为岩性油藏最有利分布区,公安单斜带为岩性油藏较有利分布区。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油田青二段低渗透储层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渗透储层是地层岩性油气藏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明确其成因是大情字井油田青二段油藏制定合理开发方案的依据之一.从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两方面对低渗透储层的形成进行了分析:大情字井油田青二段储层岩性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的粉细砂岩和粉砂岩,沉积物粒度细和泥质含量高是形成低渗透储层的基础;储层整体上处于中成岩A期阶段,碳酸盐胶结物的多期...  相似文献   

17.
泌阳凹陷斜坡内带紧邻生油中心,多砂体交汇,具有形成岩性油藏的优越条件。在分析该区油藏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近源聚集,联合控圈,叠合连片"的断层-岩性油藏成藏模式,即斜坡内带一系列雁列式断层与指状砂体配置,形成"悬挂式"断层-岩性圈闭模式;该区油藏规模小,油层厚度薄、平面变化快,常规手段难以识别。针对这些问题,应用叠后提频处理及基于参考标准层的地层体切片技术来连续提取和动态解释储层空间变化的技术思路,理清了该区砂体演化特征,准确刻画了砂体边界。钻探证实了砂体边界与地震属性异常预测范围吻合,先后在该区发现多个富集的断层-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18.
东营凹陷郝家油田河4断块沙二10砂组为深水浊积扇沉积,储层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孔渗相关性好,为中孔中渗储层。沙二10油藏类型主要为断块油藏、断层–岩性油藏、岩性油藏,分布在河4断层及其派生断层附近、长轴背斜高部位,各主力油层砂体不连片,油气的聚集和分布受构造幅度、断层及沉积微相的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9.
子长油田安定地区延长组长6 油层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子长油田安定地区延长组长6 油层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长6 油层属典型的低渗-超低渗储层,生、储、盖组合单一;湖相烃源岩为油气的生成提供了物质保障;泛滥平原相、沼泽相泥岩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盖层条件;长6 油藏属于典型岩性圈闭油气藏,油气富集主要受物性、岩性及岩相等因素影响。有利的沉积相带和储层物性共同控制了长6 油藏的油气分布。  相似文献   

20.
扶新隆起带最早发现的扶余油田已经开发50年,是油田勘探、开发的老区,勘探程度较高。近年来,通过对扶新地区岩性油藏成藏条件分析及岩性油藏识别、改造技术运用,勘探成果不断扩大。扶新隆起带在继承性发育的古隆起背景上,大面积叠置“弯月形”河流相砂体,在环绕古隆起的“富油凹陷”共同配合下具备超大型岩性油藏形成条件。在该认识的指导下,充分应用三维地震储层预测技术、沉积微相技术精细刻画储层,并应用大型压裂及水平井技术,在扶余、新立等老油田周边地区,不断发现了新的油藏;在老油田扶余油层下部,杨大城子油层等新层系逐渐被揭示,储量规模超过1×10^8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