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震 《现代雷达》2007,29(5):105-108
介绍了机载雷达可靠性和质量的重要性,质量和可靠性的关系,给出了保证可靠性与质量的方法,提出了新时期可靠性与质量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2.
给出了机载雷达杂波模拟器的设计和实现方案,该模拟器采用专用软件及专用硬件相结合,实时与非实时相结合的方法,产生的杂波能够满足所要求的功率谱特性,其实测结果和仿真结果能够符合。为机载雷达杂波的模拟和工程实现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机载前视阵雷达下,杂波具有距离依赖性,杂波脊有明显的展宽,这会影响杂波协方差矩阵的估计,并降低杂波抑制的效果。自适应角度多普勒补偿(A2DC)算法通过估计训练样本杂波频率特性,对杂波进行自适应补偿,从而改善杂波抑制性能。但是,当天线阵元数与积累脉冲数较少时,该算法有较明显的性能衰减。文中利用平面阵俯仰维的阵元数据信息,对估计得到的杂波频率取统计平均,增加了A2DC算法可用样本数,使得估计的杂波频率信息更精准,杂波补偿效果更好,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在现有机载雷达RBM成像方法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距离向补偿和滑窗积累,在信号处理时增强信号幅度,从而提高图像的场景识别度,同时完善了成像处理方法,使机载雷达得到了更好的对地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5.
姜本清  唐小明 《现代雷达》2006,28(7):41-44,48
系统地介绍了某型机载雷达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包括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的组成、TPS设计等。讨论了信号连接方式、微波信号测试、测试方法选择和测试安全性等与现代机载雷达自动测试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机载雷达具备的常规和差窄带接收及处理通道的基础上,文中通过增加一个能够处理雷达工作频段的宽带接收及处理通道,结合宽窄通道各自接收及处理的特点,给出了一种机载雷达无源探测方式的设计构型;同时,提供了宽窄带通道的各自独立处理及融合处理过程设计,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实现框架设计及系统的远场验证内容情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单基地共站方式多部机载雷达组网的数据融合系统设计。该系统由主动探测数据融合和主被动数据融合两部分组成。数据融合系统由时间配准、空间配准、误差配准、航迹关联和航迹融合五部分组成,本文对各部分的算法进行了阐述,并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8.
王剑龙 《通讯世界》2017,(11):174-175
随着社会城市化速度的进一步加快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电力工业也飞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各地的资源分布不同,经济发展以及规划模式也各不相同,导致了我国发电厂分布不均匀.至此,人类的眼球逐渐转移到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更改要求方面,在这个完善的供电网络系统的正常运作情况下,想要对电网电压进行有效的调整,就要做好相对应的无功功率补偿,提高供电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文主要由无功补偿的概念和原理入手,针对变电设计中无功补偿装置的设计方式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气象微系统中微控制器要完成多个传感器的软件温度补偿,同时也要完成通讯、监测、控制等一系列功能,因而微控制器的数据处理量很大,系统中程序、数据需要的存储空间也很大。我们针对这一问题对软件温度补偿的算法进行了改进,减少了微控制器的数据处理量,并减少了系统中程序、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考虑判系统中有多个传感器需要进行温度补偿,因而算法的改进对于气象微系统向灵巧型、便携式、高性能方向发展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某机载雷达在外场试飞过程中,出现了虚警。其虚警原因比较复杂,通过故障点排查和 故障定位,初步确定故障机理。结合试验条件和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出虚警产生的原因,并 进行验证,最终解决了虚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机载气象雷达前视快速扫描下的多普勒模糊问题,提出了两种多普勒解模糊算法:基于改进方位向波束形成算法和基于阻塞矩阵算法。基于改进方位向波束形成算法在传统的Capon波束形成的基础上,利用空间谱积分的方法对非期望信号协方差矩阵进行重构和对导向矢量进行估计,进一步提高了算法的鲁棒性,降低方位角估计误差;基于阻塞矩阵算法需要估计导向矢量,并利用导向矢量计算阻塞矩阵,将接收信号进行多普勒模糊相消预处理,阻塞每个多普勒频点的模糊多普勒分量,以达到解模糊的目的。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两种方法均可以有效地恢复信号的多普勒信息,其中基于阻塞矩阵算法与基于改进方位向波束形成算法相比,有更优良的性能,并有更小的运算量。  相似文献   

12.
湍流是影响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利用机载气象雷达进行检测时,通常是通过回波信号的谱宽来判断目标的.但是回波信号的谱宽不仅与气象目标本身有关,还与雷达参数有关,检测时需要进行定标.从大气湍流微粒间相关性的角度讨论了机载气象雷达中湍流的定标问题.不考虑相关性时,通过公式推导,证明目标的方位角和距离等因素对于谱宽的测量是没有影响的.考虑大气湍流微粒间的相关性时,引入大气湍流的相关模型,研究了目标方位以及飞机速度对于谱宽的影响,并通过仿真给出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实现雷达工作模式识别对机载电子对抗的控制管理及对抗资源分配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各型雷达尤其是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多种工作模式的特点,分析了机载雷达工作模式识别机理,提出了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PXI的机载气象雷达通用维护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初晓军 《现代雷达》2002,24(6):20-22
首先介绍机载雷达通用维修检测系统的功能,提出基于先进虚拟仪器平台PXI技术的设计方案,给出采用PXI技术的通用维修检测系统的软件结构。  相似文献   

15.
风切变是引起空难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具有风切变探测能力的机载前视气象雷达对于保障航空安全非常重要。由于风切变现象具有危害大、持续时间短且不易探测的特点,使实际数据较难获取。因此,风切变回波信号仿真对风切变检测技术的研究和验证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风切变雷达回波信号的仿真提出了一个新思路:首先,通过使用风场仿真软件生成一个较为真实的风切变风场,然后,根据雷达参数高保真地对风切变雷达回波信号进行仿真。通过仿真结果与风切变结构特征的对比,表明仿真过程合理,仿真数据有效。  相似文献   

16.
机载气象雷达系统进行气象探测时易受到强地杂波的干扰,从而导致目标信息丢失。为准确检测地杂波中的气象目标,获取完整的目标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s, CNN)的机载气象雷达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联合时域、多普勒域和俯仰维空域信息,将杂波相位对准指标、多普勒速度和干涉相位作为CNN的输入,并给出详细的网络结构。本文通过模拟雷达回波仿真产生训练集和测试集,并对所提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仿真结果表明,与目前的气象目标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概率,而且在谱矩信息变化的情况下仍可维持较好的检测性能,具有很好的鲁棒性。此外,仿真结果表明CNN比传统的贝叶斯分类器和支持向量机等分类网络具有更好的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17.
胡谷谷  李翀 《现代雷达》2012,34(12):24-27
低空风切变探测是机载气象雷达主要的工作方式,其核心技术是信号处理算法。信号处理算法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低空风切变有效探测。文中介绍了低空风切变的概念和特征,系统地研究了信号处理相关技术。在传统FFT频域法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谱估计ARburg法对气象回波进行频谱估计,以提高气象回波平均速度和谱宽的计算准确性。在风速梯度计算方面,应用最小二乘法技术,有效地减小噪声和速度测量误差带来的影响。最后利用风切变回波模拟数据进行了系统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机载多通道雷达DPCA误差补偿及稳健的杂波抑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际的机载多通道雷达系统中,由于存在系统幅相误差和载机的非平稳运动,DPCA条件很难满足而导致杂波抑制性能下降.本文通过预滤波处理补偿了载机的运动误差,同时保证了运动目标信号的损失尽可能小,进而可以采用传统的自适应DPCA技术补偿系统的幅相误差.然而,当样本中存在强的运动目标时,自适应DPCA的权值估计偏差较大导致杂波抑制性能下降.针对该问题,从最大信噪比准则出发,提出了稳健的两通道自适应DPCA杂波抑制方法.在性能分析中,研究了预滤波对运动目标的影响,给出了预滤波后运动目标的相消曲线.最后通过实测数据和仿真目标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机载相控阵雷达模拟器可实现操作员在地面训练空中科目。该文介绍了机载相控阵雷达模拟器的运行计算机网络结构、功能(模拟功能、可控功能、用户界面功能),重点介绍了雷达探测功能仿真软件的模块组成和逻辑流程,着重分析了基于高层体系结构的架构、雷达横截面积和干扰对作用距离的影响等关键技术,最后指出了机载相控阵雷达模拟器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针对机载气象雷达气象模式下的地杂波抑制研究,提出利用雷达回波信号的和差波束方法加以抑制。首先建立地心坐标系下飞机位置和气象与地杂波空间模型,然后通过机载气象雷达发射脉冲信号,利用气象雷达方程计算波束扫描范围内的气象目标和地杂波的回波功率信息。根据气象与地杂波所处雷达波束中心位置和角度不同的特性,利用和差波束方法抑制地杂波,同时气象信息不会有太大损耗。经过仿真数据验证,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剔除地杂波,保留气象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