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C-Mn钢SS400为研究对象,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了热模拟实验,测得了试验钢静、动态CCT曲线.从CCT曲线可以看出,未变形时试验钢奥氏体向铁素体开始转变温度在800~690℃之间,变形后在810~710℃之间,变形提高了Ar3点.当冷却速度比较低时(0.2~5℃/s),变形奥氏体转变后室温组织的维氏硬度值低于未变形奥氏体转变后的室温组织维氏硬度值,而当冷却速度比较高时(5~20℃/s),趋势正好相反;变形后淬火试验结果表明应变量为0.4、变形速率为1/s 时,试验钢在820℃时已经发生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随着应变量的增大和变形温度的降低,原奥氏体晶界的铁素体量增多.  相似文献   

2.
在Thermecmastor-Z热模拟试验机上对0.045%Ti-0.003%C的Ti-IF钢进行700-950℃、应变0~0.7、应变速率1~70 s-1条件下的热模拟实验,以分析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变量对变形抗力的影响.用BP(backpropagation)网络神经算法给出了Ti-IF钢在800~875℃变形抗力预报模型.通过对模型预报值和实验数据实测值的比较得出,变形抗力相对误差在4.0%以内.  相似文献   

3.
利用Thermecmastor-Z型热模拟试验机,结合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维氏硬度计等,系统研究了奥氏体区变形对50CrV4钢连续冷却相变和等温相变规律的影响。建立了试验钢动态CCT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奥氏体变形能促进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中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转变,但亦可提高奥氏体的机械稳定性,进而抑制马氏体转变,Ms点由331.6℃(奥氏体未变形)降低至291℃(950℃下变形50%+890℃下变形50%,变形速率均为5s-1,变形后冷速为20℃/s)。当轧后冷速小于0.5℃/s时,试验钢中可获得铁素体+珠光体组织。此外,在研究不同变形量对试验钢等温相变规律影响时发现,650℃等温时,试验钢中发生铁素体-珠光体相变。随着变形量的增加(由30%增加至50%),其等温相变动力学加快(相变完成时间由197.6s减小至136.5s),铁素体体晶粒尺寸、珠光体片层间距减小,硬度增加。  相似文献   

4.
通过热处理试验和单道次压缩热模拟试验,研究了微合金钢加热到两相区变形时的组织演变规律,并分析了变形量的影响,使用OM、SEM和EBSD技术分析了试验钢的微观组织和取向分布。结果表明,试验钢加热到两相区保温后,奥氏体相变在原铁素体晶界上发生,变形时晶界上的奥氏体发生应变诱导相变,形成细小的仿晶界铁素体,变形铁素体发生动态回复或动态再结晶。随变形量和变形温度的提高,硬度下降,800℃下增加变形量,动态回复向动态再结晶发展,动态再结晶形核机制是亚晶转动生长,名义变形量为70%时得到均匀的超细晶组织,有效晶粒平均等效直径为2.7μm,大角度晶界的体积分数达到92.8%。  相似文献   

5.
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Fe30Mn9Al0.9C钢进行不同变形温度(750~1 150℃)和不同应变速率(0.01~10 s-1)的热压缩试验,研究热变形行为及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试验钢是温度和速率敏感材料,随着变形温度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变形抗力逐渐降低,动态再结晶更容易发生;变形后获得奥氏体基体分布极少量不连续带状铁素体的组织,铁素体优先承担应变导致在变形初期发生流变应力随应变增加急剧下降的现象;构建本构方程,得到激活能值为399.534 kJ/mol;通过构建热加工图得到良好加工性能的工艺窗口为950~1 050℃、0.01~0.07 s-1和1 075~1 150℃、1~10 s-1。  相似文献   

6.
通过热模拟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变形程度对12Cr2Mo1R钢变形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变形速率下,12Cr2Mo1R钢变形抗力增加显著;在同一下变形程度下,随温度的升高,变形抗力降低。变形温度为800℃、变形速率为15 s-1时,变形抗力最大值为290 MPa;变形温度为1050℃、变形速率为1 s-1,变形抗力最小值为110 MPa。  相似文献   

7.
Q690高强钢板可采用低碳成分设计和“在线淬火+回火”工艺实现批量生产.针对不同韧性要求,选择了Q690D钢加Cr和Q690E钢加Ni两种合金成分设计方案,并对两种成分设计情况下的变形抗力进行研究以及对比分析.发现加Cr钢的变形抗力随温度变化比加Ni钢更明显.在700~750℃温度范围内,变形抗力下降较快,超过750℃时,变形抗力的下降速度明显减慢.变形程度小于0.4时,变形抗力随变形量的增加而快速上升;变形程度大于0.4时,变形抗力增加逐步平缓.  相似文献   

8.
马江南  杨才福  王瑞珍 《钢铁》2015,50(5):63-68
 通过单道次压缩变形热模拟试验,研究微合金钢加热到两相区变形时的组织演变规律,并分析加热温度对其的影响。使用OM、SEM和EBSD分析试验钢的微观组织和取向分布。结果表明,加热后奥氏体相变在晶界上发生,740~800 ℃时奥氏体体积分数为20%左右,830 ℃时奥氏体体积分数大幅增加到50%。加热到两相区变形时,形变铁素体发生动态回复或动态再结晶,随变形温度增加,形变铁素体由动态回复向动态再结晶发展,亚晶界减少,830 ℃时大角度晶界比例达到91.2%,冷却后得到均匀的细晶组织,平均有效晶粒直径3.9 μm。  相似文献   

9.
李壮  吴迪 《钢铁》2007,42(2):39-43
通过实验室热轧机研究了热机械控制工艺(TMCP)对热轧TRIP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轧变形过程中应变诱导铁素体相变,低温大变形量造成铁素体晶粒细化.随终轧温度的降低和终轧变形量的增加,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增加,相变诱发塑性(TRIP)效果更好.在700 ℃终轧且终轧变形量为50%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总伸长率分别达到791 MPa,538 MPa和36%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
使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A100超高强度钢在应变速率为0.01~10 s-1、变形量为63.3%、变形温度为850~1 200℃条件下的流变应力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并结合微观组织分析了不同变形条件下动态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A100钢热压缩变形中流变应力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在850℃变形时主要发生动态回复,在变形温度为900~1 200℃、应变速率为0.01~10 s-1均发生动态再结晶。基于Arrhenius双曲正弦模型,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高强钢A100的本构方程,为A100钢的数值模拟和热加工工艺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