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针对TI公司的DSP芯片TMS320C6713没有异步串口的特点,利用片上同步多通道缓冲串行口(McB-SP),结合相应的软件处理,编程实现了DSP与PC机的异步串口通信功能,很好地解决了芯片只有同步串口而不能进行异步传输的问题,丰富了接口功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美国德州仪器(TI)公司的DSP芯片TMS320C6455的新型同步多通道缓冲串行口(McBSP)的技术特性作了介绍,文章针对TMS320C6455没有异步串口的特点,对串口(McBSP)的开发与应用作了较详细的论述,结合相应的软件处理,编程实现了DSP与计算机的异步串口RS-232进行通信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单片机种类也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随着单片机在系统可编程(ISP)和在应用可编程(IAP)技术的出现,使得许多单片机芯片在开发编程过程中无需再使用专用仿真开发设备,仅需通过异步串口或四线同步串口即  相似文献   

4.
王克峰  吴森  曹永欣 《微机发展》2006,16(7):227-229
介绍了用NI FP-2010网络控制器模块与TI LF2407A数字处理器芯片(DSP)进行串口通讯的方法。主要是为了应用DSP处理器芯片的CAN模块来监测并接收CAN总线上的CAN信号,然后用DSP芯片上的SCI模块把接收到的CAN信号通过串口传送给NI FP-2010网络控制器模块的串口,实现下位机独立采集CAN信号的功能。LabView7.1作为FP-2010端的程序开发平台,用LabView开发的串口接收程序在FP-2010的实时模块中运行,实时接收DSP通过串口发送的数据,详细介绍了LabView串口通讯软件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多协议芯片RI -R6C的非接触IC卡读写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TI公司的RIR6C001A芯片、兼容多协议的非接触卡读写器。CPU通过同步串行接口(SPI)对R6C芯片进行控制,可支持多种协议的13.56MHz的卡片,包括ISO15693、ISO14443的卡片以及美国TI公司的Tagit-it卡。通过一个RS232的电平转换,实现串口与PC的直接通信。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基于SHARC的实时多处理器DSP系统中的同步问题,针对SHARC芯片上串口的特点,阐述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同步方法,对同步算法进行了讨论,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实现同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串口扩展芯片GM8125的特性,设计了基于该芯片和8051单片机的多路串口收发器,程序算法及硬件电路实现了多达4台子设备(电子天平)到主设备(打印机)数据标号传输,并有效地解决了GM8125芯片多路并行工作时的出现的乱码和数据混乱的问题。系统使用方便,实时性好,扩展方便,取得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种同步串口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是一种新型的、结构特殊的高速单片微处理器,在电子工业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DSP应用系统设计中,必不可少的是各种通信接口的设计.介绍了一种DSP中的同步串口的系统级和行为级设计过程,采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设计其同步电路,并通过NCverilog仿真工具进行了功能验证,保证了其设计正确性.文中的同步串口是采用IP核的方法设计的,可重用于不同DSP中,大大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大多数串口服务器仅支持主副机而不支持多主机、不支持Modbus TCP转Modbus RTU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嵌入式串口共享服务器。该串口共享服务器采用Cortex-M3内核的LM3S9B92芯片设计,实现了单芯片以太网到3个串口的转换功能。测试结果表明,该串口共享服务器收发数据准确,通信速率高,且具有Modbus TCP转Modbus RTU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串口同步采集是工业控制应用的重要环节,为克服由于不准确的数据采集所带来的乘性误差,进而对多串口的同步采集进行了研究。利用VS2005编程环境,设计实现了多串口的上位机数据采集平台,该平台开辟线程对多个串口采取重叠读取方式,实现了对测速系统中大量的串口数据同步读取、保存并实现波形动态显示的功能,满足了智能测速系统的测速算法研究的需要。此平台可以广泛的应用在测速系统之中,也可辅助用于各种工业控制的高级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串口数据通信能够实现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广泛应用于实时监控和工业自动化系统中,为此开发高效、快速、实用的串口数据通信系统尤为重要。从串口数据通信实现的过程出发,详细介绍了使用VB6.0的MSComm控件、使用SerialPort串口通讯类和调用API库中的通信函数三种方法实现串口数据通信的过程。并以农业生产蔬菜大棚自动杀虫灯数据采集分析程序为例,应用VS2012集成开发环境从基于API函数库实现串口数据通信系统的设计思路、打开串口和接收数据等通用类方法设计入手,实现了自动杀虫灯数据采集分析串口数据通信程序在VS2012中的设计。实验结果显示,在VS2012系统中采用API函数库实现的串口数据采集通信系统,编程效率较高、可移植性强,同时适合于对通信质量要求较高,传输距离较远的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2.
面向PLC的OPC数据服务器开发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SIACON-Smart OPC开发工具包,针对OMRON CS1 PLC开发出串口通信程序动态连接库(Dynamic Link Library),利用Smart OPC提供的应用编程接口(API)函数调用串口通信函数,实现了OMRON CS1 PLC串口通信的OPC数据服务器开发设计。  相似文献   

13.
基于Win32平台下串行通信编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串行通信编程的三种方式,着重说明在VC环境下串行通信编程所需要的Win32 API函数和串行通信编程的基本流程。最后以计算机通过串口控制投影仪为例,利用Win32 API笔者成功地实现串行通信。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基于AVR单片机和Matlab串口通信的计时器系统。单片机和Matlab的通信通过ZigBee无线通信模块实现,使得整个系统架构灵活、扩展性强。通过Matlab下的通信类串口类元件库实现串行通信。利用Matlab GUI设计出一套友好的人机界面,在此基础上,加入串口通信功能和计时器计时功能。  相似文献   

15.
高海峰  何福友 《计算机工程》1999,25(9):73-74,100
主要叙述了如何运用Delphi嵌入式汇编实现串行通信功能。通过Delphi完成良好的人机界面和利用系统时钟控制通信中的时序,并用嵌入式汇编来完成通信功能,使得基于Windows95下的串行通信简洁、高效,并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16.
鹿艺  张国权 《测控技术》2007,26(1):55-57
本系统采用网络通信和串行通信结合的方法.网络通信部分利用TCP/IP协议建立网络通信功能,开发的程序系统可使导引头终端与远程数据中心、远程控制中心和远程设计中心实现数据交换.串行通信部分利用一般单片机所拥有的RS-232串行接口,使单片机可以同计算机之间进行交互通信,介绍了通过利用微软的ActiveX控件MSComm,在VC 环境下编程的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简单可靠,可移植性强,可以应用于工业中需要网络通信和串行通信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钟文  王益 《计算机工程》2005,31(19):225-227
一般基于应用层面的串行通信将端口设备广义地视为文件,采用CreateFile方式实现通信。该文分析了INS8250串行控制芯片和Intel8259中断控制芯片相应寄存器的配置与地址读写,以及实现对串行端口的安装、初始化、通信、卸载等功能,对串行端口底层通信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基于VC6的分布式仿真系统多线程串行通信的实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介绍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某分布式仿真系统高效数据通讯的需要,结合Windows环境下的多任务并发机制,研究了采用VC6的不同函数实现基于分时串行实时通信的方法,阐述了多线程任务的实现,并对如何在SDI应用程序中实现基于控件的多线程串行通信进行了深入分析。该仿真系统中采用邦员机作为上位机,ADAM系列模块作为下位机,通过1对8串口卡实现上位机分时控制ADAM模块并进行通信,最后给出了基本通讯程序。  相似文献   

19.
为方便工程现场调试串行通信设备,基于symbian S60 v5操作平台,设计并实现了一套串行通信调试软件。除具有基本的串行通信调试功能外,还可将调试过程中的数据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发出,以利于远程分析与调试。  相似文献   

20.
PC-PLC控制系统的串口通讯监控程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PC-PLC控制系统串口通讯技术和对串口通讯故障问题的研究,提出了运行于PC和PLC问的串口通讯监控程序的设计方法,给出了分别用VB和梯形图编辑的示例程序.程序可监测系统通讯失败和通讯受干扰造成信息错误的故障,并发出相应的故障报警信息,从而实现了PC和PLC两方对串口通讯的监控.这些成果应用于一种测量三维物体轮廓设备的控制系统监控软件的开发与研究中,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