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简述了用于感绿X 光胶片的阻光染料的特点、结构类型及其发展史。阻光染料被化分为氧醇等 5类 ,对其结构特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合成三种含镍配合物阴离子的吲哚三碳菁染料,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元素分析确定其结构,同时研究了电子吸收光谱、溶解度及光稳定性.结果表明,镍配合物负离子引入,染料的稳定性有所改进,但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光稳定性是衡量高分子染料的一个重要指标,而高分子染料的光稳定性主要与高分子骨架结构、染料母体结构及着色工艺等因素有关.本文详细分析了高分子染料光褪色的原因及机理,并针对影响高分子染料光稳定性的各因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使用草酸铁/H2O2作为脱色剂对12种H-酸型偶氮染料进行光助氧化脱色反应,通过选择分子结构描述符和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染料脱色反应半衰期T1/2及其分子结构进行了QSPR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所涉及的12种水溶性阴离子H-酸型偶氮染料,大多数染料的半衰期都在2~4分钟的范围内,分子结构描述符MW/S对半衰期的贡献最为显著,而芳香环数目和偶氯基数目对半衰期的贡献则不显著而对于典型H-酸型偶氯染料,其分子结构和脱色性能之间存在着更好的定量关系.三个分子结构描述符都成为对半衰期贡献的显著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染料由于其优异的光化学和光物理性质引起了光固化领域极大的研究兴趣。将染料引入传统的光引发体系不仅可以提高体系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还能有效提高光引发聚合反应速率。在可见光源下,染料基多功能光引发体系不但可以成功引发多种丙烯酸酯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和环氧化物的阳离子聚合反应,同时在材料高效制备和光固化型3D打印等方面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此,本文总结了染料作为光敏剂的作用机理,综述了近年来不同类型的染料在可见光引发体系中的研究进展,对未来可见光染料基光敏剂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展望,并强调将染料直接引入可见光引发体系的重要意义,旨在促进材料制备向着更加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为可见光引发体系的未来设计和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菁染料在荧光探针及光动力疗法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菁染料的研究及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它们在生物方面的应用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本就近几年菁染料及其衍生物在生物医疗方面的研究及进展情况加以综述,特别阐述了这类染料用作荧光探针在生物大分子标识以及作为光敏剂在光动力疗法(PDT)中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这两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菁染料和份菁染料的合成及其溶液的光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UV-Vis吸收光谱仪和光化学反应器,研究了菁染料和份菁染料的光降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染料在乙腈溶液中的光褪色反应遵循假一级或零级动力学衰减,与相应的份菁染料相比,携带正电荷的菁染料具有相对较好的光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菁染料和份菁染料溶液的光降解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UV-Vis吸收光谱仪和光化学反应器,研究了菁染料和份菁染料溶液的光降解动力学,认为染料在乙腈溶液中的光褪色反应服从假一级或零级动力学,利用GC/MS光谱仪检测了染料的光降解产物,与相应的份菁染料相比,携带正电荷的菁染料具有相对较好的光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菁染料光降解反应的中间体可能是染料的半氧化态Dye^ ,并利用纳秒级闪光光解技术研究了Dye^ 的瞬态吸收光谱。  相似文献   

9.
菁染料和份菁染料薄膜的光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UV-Vis吸收光谱仪和光化学反应器研究了菁染料和份菁染料薄膜的光降解动力学。与相应的份菁染料相比,携带正电荷的菁染料薄膜具有相对较好的光稳定性。运用量子化学中的SCF-MO-PM3方法,全优化计算了这些染料的分子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并解释了染料的光稳定性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BODIPY类染料以其光化学稳定性好、激光转换效率高、较大的激光发射和可调范围、溶解度好、激发态吸收截面小、三重态驰豫效率小等优点极大提升了光响应能力。在液体、固体聚合物介质中,BODIPY染料在泵浦脉冲下可以产生稳定的激光信号。通过染料分子结构和光物理性质研究,可以筛选出产生最优激光性能的结构和基质。主要介绍了染料共掺及改性聚合物基质固体染料激光的研究进展,同时对新型BODIPY类激光染料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近期国内外通过将能发生化学反应的聚合物进行熔融共混、加入能与共混组分起反应的聚合物、添加能与共混组分在熔融共混过程中形成共聚物或产生交联的低分子化合物 3种方法进行聚烯烃共混体系反应性增容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己内酰胺水解聚合过程数学模型化与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综述了己内酰胺水解聚合反应动力学模型,并系统论述了PA6工业聚合反应器包括高压间歇釜反应器(BSTR)、活塞流反应器(PFR)、连续搅拌釜反应器(CSTR)和CSTR与PFR组合反应器模型化与优化研究,对数值计算方法也作了简要评价,同时就PA6聚合过程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聚烯烃的改性方法和成型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续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 聚烯烃的交联 聚烯烃作为电缆护套材料使用时通常需要交联,提高其高温尺寸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常用的交联方法有过氧化物交联~[59~61]和光引发交联~[62~67]。 在LDPE电缆护套料配方中,抗氧剂是必不可少的。抗氧剂对过氧化物交联反应的影响很大~[60]。过氧化物和抗氧剂在混合过程中相互消耗,既降低了交联效率,又降低了制品的耐氧化性,效果不理想。 光引发交联是在可见光或紫外光照射下,  相似文献   

14.
亚乙基降冰片烯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外亚乙基降冰片烯的生产技术和科研工作的进展情况。并根据我国实情,阐述了开展亚乙基降冰片烯合成方法的研究对我国实现产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Several methods are evaluated for predicting or correlating liquid-phase mass-transfer coefficients in multicomponent ion exchange. Comparisons are made of methods based on matrix generalizations of binary results, methods using the film-model relation between multicomponent fluxes and binary mass-transfer coefficients, and effective-diffusivity methods. It was determined that methods based on the film model give result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matrix generalization methods and, where comparisons can be made, both of these methods give result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act calculations. Effective-diffusivity methods were found to be less reliable. The film-model methods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are analogous to methods commonly used in nonelectrolyte systems.  相似文献   

16.
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制备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 2种主要方法 :共混法和插层法 ,并探讨纳米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及其性能 ,概述了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化纤油剂用表面活性剂使用寿命及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使用寿命及热分解动力学。实验表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的起始分解温度都在200℃以上。两者的热分解均为一级反应,n约等于1。寿命法测得的活化能与Ozawa法测得的变化率α为0.1时活化能基本一致。以失重10%作为寿终指标,建立了表面活性剂的寿命方程,从而可以推算出其它温度的使用寿命,为选择具有相适热稳定性的表面活性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的改性研究及其进展,指出改性途径主要有改变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结构、化学键交联、氢键交联及多元共聚等方法。  相似文献   

19.
首次采用化学方法将B.S.发酵液进行浓缩、乳化、防腐等处理,制备具有高效灭蚊活性的o/w型B.S.防腐浓缩乳液。在短时间内将B.S.发酵液浓缩分离去除75%的水分,而细菌生物活性损失1%以下,同时具有良好的分散和防腐特性。具有减少设备投资,节省能耗,细菌生物活性损失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几十年来各国学者采用不同的测试和研究方法对诸多的硅酸盐熔体中二氧化硅的热力学性质的研究结果;结合有代表性的研究工作评价了该研究领域中典型的研究测试方法,其中重点评价了化学平衡法和原电池电动势法用于此类研究的利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