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居住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小区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而小区规划又是小区建设的先行,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优劣。首先取决于规划方案的好坏。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和对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需求,全国各地相应建成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环境良好、功能完备、经济适用的居住小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推动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江雪明 《四川建材》2007,33(6):210-211
本文阐述了居住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小区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而小区规划又是小区建设的先行,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优劣,首先取决于规划方案的好坏。  相似文献   

3.
聂兰生  舒平 《规划师》1998,14(2):66-69
《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是第一个经国家科委批准进入实施阶段的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其实施对引导21世纪初叶小康型居住生活目标的实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一代中国住宅产业、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一批“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城市示范小区”l’1(以下简称“示范小区”)的相继建成,较大幅度地改善了居K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为我国住宅建设跨入引世纪提供了典型/J;范。本文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我lq城市小康住宅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回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居住空间的组织模式原型来源于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居住街坊模式和60年代基于邻里单位模式发展起来的居住小区规划理论。当时中国城市居住空间的组织是“居住区——小区——组团”的三级结构形式。90年代,随着计划经济的打破,探索新型适合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城市居住空间形式引起了中国城市建设、管理和研究者的关注.随着国家试点小区的探索.推行,居住空间逐步形成“小区——组团——院落”的三级组织结构和对三级结构改良形成的“小区——院落”的二级组织结构。这些组织结构都是以基于邻里单位的基本原则进行组织,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指标的概念,在研究了河南省城市小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的基础上,从人口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经济指标方面,对城市小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正>智慧城市涉及城市的几乎所有行业和领域,其根本目的是提升城市的民生、经济、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智慧小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能小区的升级换代。我国智慧小区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住宅小区量大面广,是我国城镇居民的主要居住形式,具有中国特色。因此,在我国开展智慧小区相关研究,尤其是及时开展智慧小  相似文献   

7.
在住宅建设的过程中节约用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住房改革后,大量城郊住宅的发展伴随着城市边缘地区和近郊区农业和生态用地的大量流失。因此,探讨未来中国城郊住宅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成为设计和规划领域的重要问题。本文探讨了“密集型住宅小区”在节约住宅用地和改善小区居住环境方面的表现,并建立了定量分析的系统模型对住宅小区空间密集程度和它对小区居住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对广州的三个住宅小区的具体研究,本文初步判断增加小区的密集程度确实可以带来小区在整体环境上的一些改善。  相似文献   

8.
老旧小区已经成为城市更新发展的主要改造。这些小区大部分建成至少20年,存在配套设施年久失修不断老化、公共服务不完善等问题,造成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无法得到满足,影响到居民的居住获得感、幸福感。该文基于老旧小区现状,阐述老旧小区改造原则和具体的改造内容,提出改造后的物业管理措施,展望老旧小区未来的改造方向。通过对现有老旧小区整体环境的生态升级和配套设施的有效改造,可以切实提升居民居住体验感,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解决城市老旧小区居民交通出行的有效途径,老旧小区老年人居住密度较大,他们更需要改善出行方式,从而减轻他们的出行压力。通过介绍太原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现状与需求,并提出了加装电梯的技术方案、施工流程和技术要点,以及安全措施和管理。同时,通过介绍工程实例,分析了加装电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探讨了政策推动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秦鸿明 《云南建材》2011,(15):135-136
随着人们素质的提高,对生活小区的建设也提高了要求。特别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对自己的居住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城镇小区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为今后小区规划设计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快速城镇化已然成为当今社会的趋势,随着我国的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以及城市食物供养模式则面临极大的挑战,国内外学者积极探索新的解决方案,都市衣业理念开始走进人们的视线,本文主要探索都市农业理念的其中一种重要方式,即以建筑为载体的生态农业策略,着重探索建筑与农业整合的方式,以及对未来城市建筑中生态农业策略的应用提出几点思考,希望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最大发挥农业的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解决当前城镇化所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西安市发展秦岭北麓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北麓不仅是陕西省乃至全国旅游资源密集带之一,一直被称为古长安的“后苑”,而且还是我国传统的农业耕作区,农业经济发达,具有从事林果种植、淡水养殖的优良条件,非常适宜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通过对西安市发展秦岭北麓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的优势及可行性的分析,提出了西安市发展秦岭北麓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田洁  刘晓虹  贾进  崔毅 《城市规划》2006,30(10):32-35,73
城乡统筹发展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方方面面,本文侧重从城乡统筹规划的实质——城乡空间布局方面进行探索。以济南市为例,探讨符合现代农业生产力布局理论并与城市总体规划有机结合的农业经济区域布局框架,重点确定与城市绿色空间关系最为密切的都市农业的布局,统筹协调都市农业与城市绿色空间之间的有机契合,尽可能赋予有限的土地资源以多种功能,兼顾城市与都市农业发展的双重需求。  相似文献   

14.
发展都市农业促进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市农业是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内容之一。都市农业包含了生产、生态、生活三种功能,其形态可表现为: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农业、庄园农业、市民农业和加工农业等多种形式。都市农业不仅有利于塑造生态城市的形象特色、有效防止城市的无序扩张,更可促进传统型农业经济向生态农业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5.
Conventional agriculture uses herbicides, pesticides, and chemical fertilizers that have the potential to pollute the surrounding land, air and water. Organic agriculture tries to avoid using these and promotes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pproach to agriculture. Instead of relying on herbicides, pesticides and chemical fertilizers, organic agriculture promotes a whole system approach to managing weeds, pests and nutrients, while regulating permitted amendments.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the total area of agricultural land under organic practices, against a background of conventional agriculture. We hypothesized that at a regional scale, organic agriculture plots benefit from existing in a background of conventional agriculture, that maintains low levels of pathogens through pesticide applications. We model pathogen dispersal with a diffusive logistic equation in which the growth/death rate is spatially heterogeneous. We find that if the ratio of the organic plots to conventional plots remains below a certain threshold lc, the pest population is kept small. Above this threshold, the pest population in the organic plots grows rapidly. In this case, the area in organic agriculture will act as a source of pest to the surrounding region, and will always infect organic plots as they become more closely spaced. Repeated localized epidemics of pest outbreaks threaten global food security by reducing crop yields and increasing price volatility. We recommend that regional estimates of this threshold are necessary to manage the growth of organic agriculture region by region.  相似文献   

16.
食物城市主义策略下的当代城市农业规划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当前能源、食物、环境等一系列危机,食物系统改革将是下一次社会范式转变中的基本问题,而食物城市主义将是这一转变的主导途径。文章对食物城市主义进行定义,并总结其功能、意义;强调了中国城市化进程引入城市农业规划的必要性;归纳了城市农业的空间构成要素,提出了社区农业中心这一新建筑类型的构想;继而介绍了当代城市农业的主要技术手段;并对城市农业种植(养殖)的种类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Problem, research strategy, and findings: Municipalities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are gradually recognizing urban agriculture as an integral part of planning, land use, and zoning ordinances. We review the literature on the regulation of urban agriculture at a moment when policy and regulatory vacuums exist and the acceptance and integration of urban agriculture is uneven. We review the current regulatory practices of 40 metropolitan and 40 micropolitan municipalities in the 4 U.S. Census regions. We find that municipalities are filling policy vacuums by adopting enabling ordinances (zoning ordinances, land use designations, resolutions), regulations on urban agriculture production (backyard animals, built structures, practitioner responsibility), and fiscal policy instruments (restrictions on sal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ax abatement, urban agriculture fees). Our findings support local planning practitioners in filling regulatory gaps, practitioners of urban agriculture in seeking how it’s done elsewhere, and researchers in discerning new applied and basic research projects. We identify 3 principal knowledge gaps: Planners need a complete typology of regulatory possibilitie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local, state, and federal legislations constrain or enable urban agriculture; and empirical evidence of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urban agriculture.

Takeaway for practice: Planners should assess existing urban agricultural practices and consider which regulatory frameworks best support multiple local goals, incorporating a concern with urban agriculture into ongoing activities, deploying existing or innovative land use tools, facilitating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 and promoting inclusive decision making and community engagement.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托政府导向解决"三农问题"为研究支撑,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中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提高中国新农村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最大限度整合资源优势,构架农民、农村、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根据对和谐社会中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行性分析和研究方式的界定,实现中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提升和运行,促进和谐发展,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物流中心和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的概念阐述和发达国家农副产品物流配送发展过程的回顾,指出我国现阶段农副产品物流配送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对现代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设计流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徐微  汤婕  刘小红 《山西建筑》2012,38(28):257-258
阐述了"国内交换培养"模式发展概况,指出"国内交换培养"模式是校际之间优势互补的一个良好的途径,在分析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院校与工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交换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尚需解决的问题,为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模式创新与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