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中国粉体技术》2017,(4):62-66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Bi_2O_3,并将其应用于光催化,研究不同热处理温度下制备的Bi_2O_3的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活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表征Bi_2O_3的形貌、结构、光学及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Bi_2O_3的光催化活性与热处理温度有关,热处理温度为400℃时,合成的Bi_2O_3在可见光照射180 min时,对甲基橙的降解率达到86%。良好的可见光吸收和较低的光生载流子复合是获得优异光催化活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对Bi2O3超细粉体的制备方法、生产工艺和原理进行了综述,对比了各制备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Bi2O 3超细粉体制备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指出控制晶体粒度的大小和提高产品的均匀性是制备超细Bi2O3粉体的关键问题,必须对制备过程的力学规律和动力学条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粉体技术》2017,(1):84-87
为获得热性能优异的无铅玻璃粉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Bi_2O_3-SiO_2-B_2O_3-ZnO-Al_2O_3系玻璃粉体,通过扫描电镜(SEM)、差示量热扫描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热膨胀仪、"纽扣"实验等测试分析手段测定玻璃粉形貌、特征温度、晶化特性、热膨胀性及流动性,分析各性能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玻璃料疏松多孔,球磨后粒径主要分布于0.1~1μm;玻璃化温度为485℃、软化温度为541℃;在25~1 000℃范围内玻璃粉体为非晶态;热膨胀系数α_l(25~300℃)为6.57×10~(-6)℃~(-1);在700~725℃烧结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4.
Bi_2O_3-SiO_2系统的相关系和析晶行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Bi2O3-SiO2系统的研究进展.首先对该系统的稳定相平衡和亚稳定相平衡进行了综述,然后讨论了该系统中化合物Bi12SiO20、Bi4Si3O12和Bi2SiO5的结构、性能、生长、应用等方面的情况,预计Bi2SiO5将成为一种有前途的新功能晶体.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 SrO—CuO 和 Bi_2O_3-CuO 两个二元系的相关系,测定并绘出了这两个系统的相图。得到了一些新结果。  相似文献   

6.
以Cr(NO_3)_3·9H_2O、氨水和乙醇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在不同温度下合成了纳米Cr_2O_3粉体,并运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热重-动态差热分析、红外光谱等手段对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r(OH)_3在450℃已经生成Cr_2O_3,经过800℃煅烧30min可获得平均粒径为70~100nm的Cr_2O_3粉体。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差热分析(DTA)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研究了Bi_2O_3-PbO二元系相平衡.在该二元系中存在一个结构为体心立方,点阵常数a=0.4350nm的新化合物,化合物的组成为2Bi_2O_3.3PbO.该化合物是6Bi_2O_3·PbO和α固溶体在590℃包晶反应形成的.温度为615℃,组成为Bi_2O_3:PbO=3:7发生共晶反应L6Bi_2O_3.PbO+α615℃时Bi_2O_3在。相中的最大固溶度大约是10mol%.温度为702℃,Bi_2O_3:PbO=19:1存在共析反应C_ssβ+6Bi_2O_3.PbO高温型),6Bi_2O_3.PbO高温型)的分解温度为720℃.  相似文献   

8.
以AlCl_3·6H_2O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Al(OH))3凝胶,反复多次冷冻离心脱水,1180℃煅烧得到纳米级α-Al_2O_3,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比表面测定(BET)对产品进行表征,证明产品直径为93nm,并讨论了其原理。  相似文献   

9.
采用 TEM、SEM、DTA 和 X 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 B_2O_3-La_2O_3-ZnO(简称 BLZ)系统玻璃的分相、析晶及其控制。研究指出,BLZ 系玻璃在高硼区有很强的分相倾向易导致析晶。通过引入 BaO 可抑制该系统玻璃的分相倾向,其引入量与 BLZ 系玻璃的组成有关。除此,还研究了 BLZ 系玻璃的析晶与热历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粉体技术》2017,(2):84-87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和正硅酸乙酯水解法制备了SiO_2包覆的Fe_3O_4磁性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接触角测定仪、振动样品磁强计、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多种测试手段对所制备的颗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磁性颗粒表面成功包覆了一层SiO_2,包覆后的颗粒粒径为20 nm左右,具有超顺磁性;接触角从包覆前的120°减小到90°左右,亲油性显著增强;复合Fe_3O_4颗粒的饱和磁化强度随SiO_2包覆量的增加而减小,其值为84 kA/m,达到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粉体技术》2017,(5):73-76
以尿素为沉淀剂,Y(NO_3)_3为钇源,选用不同表面活性剂,采用均相沉淀法成功制备不同粒径的球形纳米氧化钇粉体(Y_2O_3);研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表面活性剂类型及用量对Y_2O_3形貌及粒径的影响;通过激光粒度Zeta电位仪、SEM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表面活性剂、反应温度会影响粉体的分散性及粒径大小;CTAB与PEG-4000复合使用,可显著减小Y_2O_3的粒径,提高粉体分散性,得到的氧化钇粒径大小约为50 nm。  相似文献   

12.
Bi2O3—ZnO—Nb2O5系中焦绿石结构与相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焦绿石结晶化学原理,研究了Bi2O3-ZnO-Nb2O5(BZN)系中焦绿石的相结构与分布用淬冷技术保持样品的高温相结构,用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XRD)分析相组成与相结构得到了BZN系中两种焦绿名单相(立方相α和正交相β和α-β复相分布的等温相图,并探讨了该系统中焦绿石立方相和正交相之间的α-β位移式相变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纳米WO_3粉体制备工艺的研究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环己烷/水溶液(Na2WO4)组成的微乳液体系中加入浓盐酸制备WO3纳米粉体,并确定了最佳的制备工艺。利用XRD、TG、TEM、FTIR和UV-Vis等分析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显示,前驱物粉末经500℃恒温处理3h后,获得的浅黄色纳米WO3产物为单斜晶相,平均粒径约为55nm,呈类球形结构。  相似文献   

14.
Bi4Ti3O12光催化粉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Bi4Ti3O12粉体,通过DSC-TGA、XRD以及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分析,研究了热处理温度、蒸馏水加入量及溶胶陈化时间等制备条件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制备条件后,所制备样品的带隙能约为2.89eV,在普通日光灯下对甲基橙的降解率普遍大于相同条件下P25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15.
BaTiO3, SrTiO3 and CaTiO3 sintering powders were synthesized using precursors such as BaTiO(C2O4) · 4H2O and BaTiO2(O2) · 3H2O, the analogous Sr and Ca compounds, respectively. The titanate powders obtained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respect to their analytic and granulometric properties. Sintering behaviour was examined in relation to that of BaTiO3, SrTiO3 and CaTiO3 synthesized by the conventional route from carbonates and TiO2.  相似文献   

16.
17.
纳米Al2O3/ZrO2复合粉体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高性能的复合粉体是制备纳米复相陶瓷材料的关键.采用醇-水溶液加热法结合共沉淀过程制备纳米Al2O3/ZrO2复合粉体,研究了不同沉淀剂对粉体团聚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热重-差热分析、比表面积测定等技术对获得的纳米复合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NH4HCO3作为沉淀剂可以得到几乎无团聚的碱式碳酸盐前驱物,该前驱物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相变化显示四方相氧化锆(t-ZrO2)的形成温度大幅度地提高,同时在较低温度下生成了α-Al2O3,在1 100℃转变为t-ZrO2相和α-Al2O3相;粉体中两相颗粒分散良好、粒径一致、无硬团聚,其平均粒径为15~20 nm,比表面积为69.5 m2·g-1.  相似文献   

18.
氧化铋在膨胀阻燃聚丙烯体系中的催化协效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聚磷酸铵(APP)和双季戊四醇(DPER)膨胀型阻燃剂应用于聚丙烯(PP)的阻燃,并加入少量氧化铋(Bi2O3)。采用极限氧指数、烟密度和热分析等表征其阻燃性能。结果表明,加入少量的Bi2O3(0.1%质量分数,下同),可以提高体系的氧指数,降低体系的烟密度。热失重分析表明,Bi2O3加入可以使APP生成更多的固相残留物,催化膨胀阻燃剂交联成炭,高温时残炭增加,阻燃体系的最大热失重速率对应温度后移。同时热老化实验表明,Bi2O3的加入没有加快体系热老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