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某底层为架空层的教学楼进行了底层柱顶隔震设计和动力响应分析。时程分析表明:在7度(0.15g)中震下,减震系数为0.36,减震效果明显,上部结构可以降低半度设计;底层的柱子按8度(0.20g)罕遇地震作用下受到的内力进行强度设计,分析表明底层柱子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相似文献
2.
3.
某中学框架结构教学楼,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 2g),根据现行规范要求需进行隔震设计。通过分析该建筑的隔震设计方案,介绍了该建筑隔震设计中结构设计方法和控制要点,经过隔震设计后,该建筑抗震性能良好,满足规范抗震要求,可为类似的民用公共建筑基础隔震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某教学楼结构设计为例,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在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设置由橡胶支座和阻尼器组成的隔震层,以改变结构体系振动特性。采用分部计算方法,通过ETABS软件Rubber Isolator+gap单元模拟隔震支座,进行隔震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结构采用基础隔震后,结构地震响应明显降低,隔震后上部结构水平地震作用可降低1度;罕遇地震作用下支座拉应力最大值<1.0 MPa,说明结构质心和刚心相距较小,没有发生倾覆的趋势;支座压应力最大值为14 MPa,远<30 MPa,该工程的隔震支座布置合理,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底层柱顶隔震结构在超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以某实际结构为背景,应用有限元软件ETABS建立三维结构模型进行时程分析。研究表明:在设防烈度(7度,0.15g)中震作用下,楼层剪力减震效果显著;在超烈度(8度,0.2g)大震作用下,上部结构基本处于弹性状态,而底层完全处于弹性状态,上部结构楼层加速度反应减震效果明显。同时说明,隔震结构经过优化设计,抗震性能可以满足超设防烈度要求,抗震设防目标高于抗震结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南疆某中学3层砖混结构教学楼抗震加固工程为背景,探讨了在高烈度区采用隔震加固技术对多层砌体房屋进行抗震加固的计算分析方法、施工工艺及相应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在高烈度区的中小学校舍采用基础隔震加固,不仅可以有效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还可以缩短工期,降低加固成本,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针对一种新型的自隔震结构——钢管混凝土柱自隔震框架结构,初步探讨了其自隔震层位置、等效刚度、阻挡间隙和阻挡位置关键参数对结构地震反应的作用,以及各关键参数的设计;并基于某钢管混凝土柱自隔震框架结构工程,建立了单自由度模型,进行了关键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减小等效刚度,能够实现延长自隔震框架结构等效周期,降低地震作用的目的;并且通过阻挡结构的限位作用,能够减小自隔震层层间位移,防止在罕遇地震和极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倒塌。 相似文献
8.
9.
对于基础隔震结构,隔震层的水平刚度和阻尼比是其减震效率的关键因素。以成都博物馆为工程实例,以试验得到橡胶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参数为基础,建立隔震与非隔震结构有限元计算模型。在多遇地震作用工况下和罕遇地震作用工况下,隔震层水平刚度在0.25~2.0倍实际工程隔震层水平刚度范围内,阻尼比在5%~30%范围内,对比分析结构层加速度、总剪力及总倾覆力矩的减震效率变化趋势,以及减震效率与隔震层水平刚度和阻尼比之间的对应关系。基于对比分析结果,对采用叠层橡胶支座的基础隔震结构,提出了不同隔震目标下隔震层水平刚度和阻尼比的建议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0.
11.
某教学楼抗震鉴定及加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长乐某中学教学楼为例,探讨了对不满足抗震要求的砌体墙片,通过调整墙段两侧洞口尺寸及位置,以调整墙段相对刚度来改变墙段承担的地震剪力的处理方法,来满足抗震承载力验算要求,对砌体房屋抗震加固方案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建筑结构模型的阻尼值出发,探讨了阻尼对反应听谱的影响,对几种特殊结构的阻尼进行了分析,因此,设计中应结合结构体系材料选取合适的阻尼比数值。 相似文献
13.
从隔震的基本原理出发,阐述了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并运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具体结构进行分析对比,揭示了隔震结构在抵抗水平地震作用中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某小学教学楼进行现场检测和抗震鉴定验算,综合分析了该教学楼在结构体系、承载能力、构造措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加固方案,明显提高了该建筑的实际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5.
对溧阳市燕山南苑二期7号楼砌体结构住宅楼进行了基础隔震设计,采用时程分析法对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隔震结构在大震作用下仍处于弹性工作状态,结构由传统抗震设计的“大震不倒”提高到了“大震不坏”,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6.
17.
以汶川地震后重灾区一学校教学楼为研究对象,利用消能减震技术,对消能减震加固方案进行了设计,以提高其抗震安全性,使之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为今后类似的建筑结构加固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预压弹簧的变形受力特点设计了一种附带阻尼的负刚度系统,该系统通过预压弹簧的斜向变形出力可实现负刚度性能,并采用黏滞阻尼器提供阻尼性能。根据上述思想设计组装了负刚度模型装置并进行静力试验研究,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考虑弹簧刚度、弹簧长度、弹簧预压缩量的负刚度系统的力学模型,并进一步建立了负刚度隔震系统的动力分析模型,提出了负刚度装置的最优参数选取方法,指出了最优负刚度配比的选取由隔震支座的阻尼比决定。将所提出的负刚度系统应用于某高层隔震结构中并进行了动力分析,结果表明,附加负刚度系统不仅能够减小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响应、层间变形,而且可有效控制隔震层的位移响应,实现了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同时降低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响应和隔震层位移响应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基础隔震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结构控制方法,但是,目前这种技术只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隔离水平地震作用,而对竖向地震作用几乎没有影响。为改善隔震技术在隔离竖向地震中的限制,研制了一种由碟形弹簧和粘弹性阻尼器组合而成的碟形弹簧竖向减震装置,并对其进行了在静载和动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给出了该装置在竖向静力和动力作用下的等效刚度和阻尼比,建立了恢复力模型,试验研究表明,碟形弹簧竖向减震装置能有效的解决竖向大承载力和竖向阻尼的难题,力学性能优良且稳定,加工制作容易,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竖向减震装置。 相似文献
20.
针对橡胶隔震支座在村镇低矮砌体结构中未被广泛应用的现状,设计一种新的安放橡胶隔震支座的方法。对比分析了采用该设计与采用传统隔震设计的上部结构的抗震性能及空间整体性,给出了隔震支座的布置原则和安放方法,设计了门洞口、室内外楼梯、管线等特殊部位的构造处理方案,提出了安装橡胶隔震支座的具体施工工艺及应注意的问题。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用于低矮房屋中,造价低廉、施工工艺简单且隔震效果好;所提出的隔震设计可应用于村镇低矮砌体结构建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