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晋城市小杂粮生产现状1.种植情况小杂粮作为晋城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历来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山西省农业厅于2003年、2005年、2008年先后发布了3个文件,要求加强小杂粮生产,为此,晋城市将发展优质小杂粮列入了"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近几年来,晋城市小杂粮种植面积趋于稳定,种植面积为5.67万~6万hm2。  相似文献   

2.
发掘小杂粮产业优势促进忻州农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杂粮具有药食同源的特殊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小杂粮产品的需求量稳步上升、增长较快,发展小杂粮的市场前景广阔。忻州市地处山西省北中部,素有“杂粮小王国”的关誉。立足资源优势,推进小杂粮向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必将推动忻州农业经济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阳泉市小杂粮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初步提出了小杂粮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对策,使阳泉市小杂粮产业向优质、高效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4.
忻州是山西小杂粮的主产区,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唯一的杂粮种植示范基地。文章论述了忻州市小杂粮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并就小杂粮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朔州是北方重要的杂粮生产基地.近年来,朔州市牢固树立践行粮食安全新发展理念,打造"中国杂粮强市",大力发展小杂粮精深加工,全市小杂粮年加工能力达到28×104t.朔州杂粮逐步走上从小到大、从有到优、从弱到强的产业发展之路.文章介绍了朔州市杂粮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知名的"小杂粮王国",而山西作为"王国中的王国",其重要性可想而知。由于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地带,土地集中为旱地,加之当地光照充足、气候温和,热量与资源十分丰富,十分适宜小杂粮的种植与生长。因此,小杂粮已经在国内外销售市场上掀起了一股新的消费潮流。基于此,从山西小杂粮的产业发展现状入手,通过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分析,探究小杂粮的标准化生产,旨在促进小杂粮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提高山西农业产业经济。  相似文献   

7.
小杂粮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杂粮栽培面积小,种植分散,种植区域机械作业条件差,加之目前推广的小杂粮品种不适宜机械化、农机户和农机合作社不愿经营小杂粮生产机械等原因,小杂粮的许多生产环节如耕种、田间管理、收获脱粒等仍停留在利用传统农具或手工作业的基础上。小杂粮生产呈现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的局面,农村留守劳动力不足以支撑人工间苗、人工收获的小杂粮生产方式,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昂贵人工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小杂粮的积极性,农民对小杂粮机械化生产的渴求与日俱增,小杂粮生产能否全程机械化已成为小杂粮产业发展的重大因子。  相似文献   

8.
大同市是山西省最重要的杂粮生产基地之一,盛产的莜麦、荞麦、小米、绿豆等20余种特色优质的小杂粮,以绿色、环保、安全、健康名扬华夏,蜚声海外。近几年来,大同市在"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战略中,把小杂粮确定为全市农业重点培育的四大产业之一。大同人也以"杂粮之乡"自誉自荣,并为自己的小杂粮提出了响亮的奋斗口号——香飘五洲、走向世界。作为农机推广部门,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引进、研制、推广小杂粮机械化生产的新机具、新技术,对  相似文献   

9.
1.阳高县小杂粮生产现状与特点 阳高县小杂粮资源十分丰富,常年种植面积1.34万hm2左右,主要小杂粮种类有谷子、黍子、燕麦、高梁、豆类和薯类.其显著特点有: (1)面积大小杂粮在阳高县种植业中是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主栽作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近29%;近几年随着小杂粮市场行情的看涨,小杂粮种植面积有扩大的趋势,尤其是谷子和薯类面积在逐年增加,2009年阳高县谷子0.43万hm2;糜黍0.47万hm2;豆类0.32万hm2;马铃薯0.26万hm2;高粱0.02万hm2.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以谷物为主的饮食习惯已经沿袭了数千年历史,且是先有杂粮,后有主粮,杂粮是我们祖先最早的食物来源。譬如谷子,又称粟,古人称之为稗,"稗为百谷之长"。谷子在谷物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坡,沟壑纵横,土壤丰厚,干旱少雨,是谷子最适宜生长的地区之一。正因为山西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小杂粮生产自然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所以在国内外享有"小杂粮王国"之美誉。小杂粮生产在山西农业生产结构中占有特殊地位,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产区乃至全省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然而,近年来,随着山西省谷子等杂粮产业的快速发展,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农机农艺融合难,加工工艺落后,谷子产品加工转化程度低,知名品牌甚少。为了更好地推动山西省谷子等小杂粮产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壮大山西省新型农业产业格局,我们采访了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书记张喜文研究员,就目前山西省谷子产业发展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对话。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吕粱市近年来小杂粮产业开发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以加强产业技术交流,促进特色杂粮科技进步,推动特色杂粮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1.小杂粮发展现状 乡宁县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土地广阔,光热充足的农业大县.全县共有国土面积2029 km2,现有耕地2.88万hm2.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47万hm2,玉米种植面积0.6万hm2,小杂粮种植面积0.8万hm2.目前全县种植的小杂粮主要包括绿豆、大豆、扁豆、谷子、马铃薯和黍子等.乡宁县提出"攻林果、精杂粮、优畜牧"的农业经济发展思路后,一直重视小杂粮的生产,全县每年小杂粮的播种面积都稳定在0.67万hm2以上,总产量在1500万kg左右.  相似文献   

13.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这首脍炙人口的山西民歌几十年来响彻大江南北,给十里飘香的五谷杂粮倾入了丰富的感情色彩.这些飘香十里的五谷杂粮犹如穿越时空隧道的航标,为山西冠以"小杂粮王国"的美誉.长期以来,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山西省一直是全国最主要的杂粮产区,素以"世界杂粮在中国,中国杂粮在山西"为世人所称道.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时指出,山西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打好特色优势牌。朔州凭借其地理位置、气候、光照等综合自然资源条件和悠久的农作物栽培历史,充分发挥小杂粮产业"黄金种植带"的优势,围绕"产得优、吃得香、品牌亮、卖得好"策略,走出了独具特色的杂粮产业之路。  相似文献   

15.
1.临汾市小杂粮产业现状 (1)土地资源丰富临汾市10个山区县,耕地面积22.82万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7.8%,农业人口将近100万,占全市人口的30%,人均耕地为0.23 hm2以上.山区丘陵坡地中低肥力农田所占比例较大,几乎年年春旱,每隔2~3年就有"伏旱",适宜发展耐旱、耐瘠、抗逆力强的小杂粮作物.  相似文献   

16.
泰兴市小杂粮包括“泰兴元麦”、“泰兴小黑豆”、赤豆、芝麻、山芋、“泰兴荞麦”、高粱、“泰兴香荷芋”、山药等作物(品种),常年种植面积在25万亩左右,是稻、麦、玉米等大宗作物种植面积的1/6,在我市人民正常生活占必不可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小杂粮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根据省农业委员会的指示精神和泰兴市农业委员会的要求,近期,我们组织力量,围绕“泰兴小杂粮”产业发展、增效增收、转型升级等重点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小杂粮产业化开发初见成效 1.立足科技进步,全力优化品种,提高产量质量 忻州市发展小杂粮有条件、有优势、有潜力、有前景.但传统种植的小杂粮品种不优,品质不佳,产量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根据忻州市地理,气候特点及小杂粮的生产习性,积极引进适应忻州市种植的名优特新品种,逐步更新与市场不相适应的传统品种,先后引进了晋谷21号、23号、29号,晋豆19号、20号、21号,晋薯7号、9号,中绿1号、2号,晋燕7号、8号,晋黍1号、2号、3号,如2002年偏关县以10万元买断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培育的新品种"余三"谷子专利(该品种是利用化学杀雄杂交后代选育而成),种植面积12.06 hm2,平均产量300 kg/0.067 hm2,比对照"繁峙黄"每0.067 hm2增产75 kg,总产达到5.4万kg.  相似文献   

18.
2BX系列谷子精少量播种机的开发与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小杂粮发展战略对推动山西农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山西小杂粮的主要品种有谷子、高粱、绿豆、糜子、莜麦、荞麦等,种植面积和生产规模居全国前列。谷子一般种植在丘陵山区,目前播种大都采用人畜力条播。谷子的千粒质量为2.5~3g,播种量一般为7.5~11kg/hm2,谷子种子粒径很小,千粒质量轻,播量较  相似文献   

19.
杂粮的生产加工及其现代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杂粮大体分4类:一类是杂粮类,如荞麦、糜子、高粱、谷子、青稞等;二类是杂豆类,如芸豆、绿豆、红小豆、扁豆、豌豆、蚕豆等;三类是小薯类,主要指红薯、马铃薯等;四类是小油料类,如紫苏、芸芥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临县借助"8+2"农业产业化工程,积极发展小杂粮产业,在基地建设、品种示范展示、标准化生产、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市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针对该产业存在的单产水平较低、加工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提高科技含量,扶持龙头企业,打造名优品牌,促进全县杂粮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