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分析了静电放电产生的原理及其危害,通过对各级标准和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的研究,针对如何测试智能电能表抗静电放电干扰能力,提出首先进行静电放电发生器符合度验证试验,并通过实践摸索了一套智能电能表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方法,从而保证智能电能表的工艺设计符合抗静电放电干扰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得电子系统对静电放电辐射耦合的规律,为电子设备的静电防护设计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在IEC61000-4-2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平台上,对电子系统进行了接触式静电放电,测量在不同放电电压、不同耦合电路参数时,电子系统的耦合电压峰值和耦合电流峰值,分析了耦合电压峰值、耦合电流峰值及两者的乘积与放电电压、电路参数的关系.实验发现,在一定的放电电压范围内,耦合电压峰值和耦合电流峰值都与放电电压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且耦合电压峰值随耦合电路参数有规律地变化;耦合电压峰值与耦合电流峰值的乘积与放电电压之间存在二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3.
静电放电(ESD)抗扰度性能已成为衡量电子产品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针对某一型号的称重控制器提出了一种用于提高该被测设备静电放电抗扰度性能的新方法.针对称重控制器的结构,分析其因不良的架构导致静电放电的原因,通过铜带线改良其连接,使其成为一个紧密整体,并分别对于液晶显示部分和内壳结构进行改进.实验结果表明被测物体可顺利通...  相似文献   

4.
在针式打印机的电磁兼容测试中,打印机在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一些问题,如怪叫声、打印出错、有误动作、花屏和死机等。该文针对针式打印机在测试中出现的具体现象,根据静电放电的原理阐述了在静电放电试验中出现的原因,并针对具体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静电电磁脉冲及其理论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静电放电的电路模型和静电放电辐射场模型,指出了当前各种理论模型的问题和适用范围,提出了适合计算静电电磁场的"改进偶极子模型".在研究静电放电辐射场对电子设备形成干扰的基础上,进行了数值计算与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静电起电与放电同时发生的过程中,起电率的大小对形成静电干扰有重要影响.为此,建议有关静电理论建模与危害防护研究应考虑静电起电-放电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电磁兼容测试中,许多受试设备难以通过静电干扰抗扰度测试,不能正常使用。该文重点阐述了安防系统产生静电干扰的起因以及带来的危害,并进行了静电放电试验,针对静电放电的干扰和防护机理,分别从电源和系统前端进行了抗静电干扰改进,大大减轻了静电干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脉冲电流对电子设备内部芯片造成破坏,本文采用瞬态二极管(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or,TVS)作为ESD抑制器件,分析了TVS的防护机理,考虑到高频情况下寄生参数的存在,建立了ESD保护电路模型. 通过比较TVS抑制前后的负载两端的电压波形,研究其抑制性. 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TVS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该文围绕一款立式医用盆腔医疗仪在电磁兼容测试的静电放电项目中出现的三个问题,从静电放电机理及等效模型入手,详细分析了问题的成因,根据上述原因提供了金属杆接地处理、电磁场屏蔽保护、电源的TVS防护等三个整改措施,并详细解释了各措施的静电抑制原理,最终通过测试验证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测量静电放电电流时Rogowski Coil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其结构和电气参数的估算方法。通过试验验证了Rogowski Coil测量静电放电电流的可行性。同时还提出了利用屏蔽盒来避免外磁场对测量线圈干扰的方法,并对屏蔽盒设计的关键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带电绝缘体静电放电能量测试实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新的测试带电绝缘体静电放电能量大小的实验技术.利用这种实验技术分析放电极接近速度、相对湿度等因素对带电绝缘体静电放电能量大小的影响,为今后工业生产中预防发生带电绝缘体静电放电损毁、引燃事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脉冲静电应用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脉冲静电技术是目前静电领域所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在环境、材料、化工、生物等许多领域中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都十分活跃.本文对脉冲放电的特点,脉冲放电的产生,脉冲静电应用技术的一些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在YNDF-I型粉煤灰摩擦高压静电脱炭装置上进行粉煤灰脱炭正交试验,结果是粉煤灰含炭量从9.5%降为3.2%,脱炭率为64.64%,精灰产率为38.86%,表明粉煤灰摩擦高压静电脱炭分离装置的技术可行.通过经济效益指标分析表明该装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且此技术为干排粉煤灰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