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乌衣红曲黄酒传统发酵工艺进行分析和研究,获得乌衣红曲黄酒酿造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曲温度控制在24℃左右、持续时间为2d、酵母添加量为0.25‰;发酵温度25℃左右、乌衣红曲的添加量为20%、发酵时间为20d,此参数为乌衣红曲黄酒的工业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酿酒》2017,(1)
我国的黄酒发展至今,已有了上千年的历史,黄酒的酿造技术也不断的推陈出新,黄酒的文化底蕴也不断的加深。着重研究酶法甜荞黄酒生产工艺的改进方法,分别从液化时间、液化温度、糖化时间、糖化温度、发酵时间、发酵温度、酶的添加量、酵母的添加量、蒸煮时间这几个方面对酶法甜荞黄酒的酿造工艺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为酶法甜荞黄酒的酿造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酿酒》2017,(2)
我国的黄酒发展至今,已有了上千年的历史,黄酒的酿造技术也不断的陈出新,黄酒的文化底蕴也不断的加深。着重研究酶法甜荞黄酒生产工艺的改进方法,分别从液化时间、液化温度、糖化时间、糖化温度、发酵时间、发酵温度、酶的添加量、酵母的添加量、蒸煮时间这几个方面对酶法甜荞黄酒的酿造工艺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为酶法甜荞黄酒的酿造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发酵型枸杞黄酒生产工艺以及护色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原料配比、发酵温度及时间对发酵型枸杞黄酒的生产工艺的影响,优化了枸杞黄酒的酿造工艺,即枸杞用量为19%,酵母用量为0.09%,发酵温度为29℃,发酵7 d;并且进一步探讨了枸杞黄酒的护色工艺,考察了2种护色剂——护色剂1和护色剂2,以及杀菌温度和时间对枸杞黄酒色泽的不同作用,优化后的护色条件为:护色剂1用量为0.6 g/L,护色剂2用量为4.0 g/L,杀菌温度为85℃,杀菌时间为10 min。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富含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红小米黄酒酿造工艺参数,选择麦曲用量、酿酒曲用量、前发酵温度、前发酵时间、后发酵温度、后发酵时间6个因素进行均匀设计试验,以试验数据为训练样本,采用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建立红小米黄酒酿造工艺参数与GABA含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寻优求解。结果表明,富含GABA的红小米黄酒较优酿造工艺参数为麦曲用量10.35%,酿酒曲用量0.42%,前发酵温度24℃,前发酵时间6 d,后发酵温度14℃,后发酵时间70 d;在此条件下,GABA含量可达0.139 8 mg/mL。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索了低温发酵工艺在黄酒酿造过程中的可行性和对黄酒风味品质的影响。通过实验室规模对黄酒酵母的低温耐受性进行了研究,确定20℃可以作为黄酒酵母低温发酵的条件。通过开展工业小试规模发酵试验,研究20℃和30℃两种不同温度条件下黄酒酵母的发酵能力及黄酒的风味特征。结果表明,低温黄酒酿造工艺具有可行性,发酵周期并未明显延长。低温发酵酿制的黄酒理化指标可以达到常温发酵酿制黄酒的水平。低温发酵工艺黄酒中总高级醇含量显著降低,黄酒整体香气品质特别是水果香花香的香气特征显著优于常温酿制黄酒。  相似文献   

7.
麸曲法液态发酵酿造黄酒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近年来科研和生产实践的研究结果,总结出以α-淀粉酶为液化剂、麸曲为糖化剂、液态发酵酿造黄酒新工艺。该工艺使黄酒生产周期大大缩短(10~12天),显著地提高了原料利用率(淀粉利用率95%以上,100kg原料可生产优质干黄酒260kg),而且便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目前,我国黄酒的生产大多采用传统的半固态发酵工艺,即以小曲为糖化发酵剂、固态培菌和半固态边糖化边发酵工艺。该工艺不仅生产周期长,手工操作多,劳动强度大,而且原料利用率低(淀粉利用率70%左右,100公斤原料生产干黄酒160~180公斤),极不适应现代化优质高效生产的要求。近年来,我们对黄酒的液态发酵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酶制剂、糖化曲和新型发酵菌种的正确使用,结合工艺条件的科学管理,总结出适合工业化生产要求的优质高产黄酒酿造新工艺。  相似文献   

8.
<正> 前言 黄酒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的饮料酒,已有数千年历史,它的酿造用料及发酵工艺与国外酒类不同。众所周知,发酵制品含有多种营养成份,黄酒也不例外,它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然而,有关黄酒中各种氨基酸含量与酒质优劣和营养价值高低之间的关系等,国内尚未见到系统报道。为配合工艺试验,我们开展了这项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糯米和山药为主要原料,采用全发酵工艺酿造功能性山药黄酒。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以发酵时间、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山药添加量为影响因素,以山药黄酒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试验设计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山药黄酒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山药添加量50 g/100 g,发酵时间8 d,发酵温度27℃,酒药添加量0.4g/100 g,在此条件下得到山药黄酒的感官评分为93.5,与预测值93.947基本一致,山药黄酒质量符合GB/T 13662—2008"黄酒"。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谢村黄酒发酵工艺,本实验以经焙炒处理后的黑糯米为原料,用高温α-淀粉酶、糖化酶联合传统谢村麦曲,采用液态发酵工艺酿造黑米黄酒,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优化谢村黄酒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酿造工艺为:液化温度85 ℃,液化时间50 min,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为50 U·g-1;糖化温度75 ℃,糖化时间150 min,糖化酶添加量为70 U·g-1;料液比为1:2.5 g/mL,主酵温度为30 ℃,麦曲添加量为0.25%。该条件下最终所酿黄酒酒精度(20 ℃)为10.8%vol,总糖(以葡萄糖计)为6.4 g/L,花青苷含量为284.17 mg/L。该结果为优化谢村黄酒酿造工艺,深入开发新型保健化谢村黄酒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酒作为我国最古老的酒种,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在黄酒酿造的传承中,酿酒师们根据积累的经验对黄酒发酵过程中的工艺和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形成了现在独有的酿造工艺。依靠酿酒师控制黄酒发酵过程这一特点,容易造成不同生产批次黄酒的品质出现差异,导致黄酒品质可控性差、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使得黄酒发酵过程的自动化水平落后于其他工业生产过程。针对此问题,近年来对黄酒发酵过程进行数字建模的方法被提出。该方法基于发酵过程中累积获得的数据,结合发酵动力学对黄酒发酵过程建立数学模型。本文描述了黄酒发酵过程建模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介绍和总结了对模型性能提升所采用的优化方法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指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红小米黄酒酿造工艺研究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阳特色红小米为主要原料,研究红小米黄酒酿造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将单因素试验与Box-Behnken试验结合,以酒精度为评价指标,对前发酵工艺进行优化;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均匀设计试验对后发酵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测定红小米黄酒对DPPH·、·OH的清除效果及对K3[Fe(CN)6]的还原力,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红小米黄酒较优酿造工艺条件为:麦曲用量9%,酿酒曲用量0.48%,前发酵温度26 ℃,前发酵时间7 d,后发酵温度12 ℃,后发酵时间75 d。红小米黄酒清除DPPH·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0.45 mL/mL,清除·OH的IC50值为0.48 mL/mL,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对K3[Fe(CN)6]的还原力与浓度呈线性相关,表明南阳特色红小米黄酒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以淮山、糯米为主要原料,研发一种淮山保健黄酒.考察了原料配比、酵母用量、发酵时间、前发酵温度对成品酒品质的影响,优化了淮山黄酒酿造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酿造工艺条件为:淮山与糯米比例为3:7,酵母用量为0.10%,30℃下前发酵6d,然后在16~18℃中静置发酵26 d时,可得到风味独特、具有较高保健作用的淮山黄酒.  相似文献   

14.
液化法酿造燕麦黄酒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炒制后粉碎的裸燕麦为原料,葡萄糖当量值、还原糖含量与固形物含量作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对液化法酿造燕麦黄酒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液化工艺条件为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5 U/g、液化温度95℃、液化时间40 min;最佳糖化条件为糖化酶添加量100U/g、糖化温度65℃、糖化时间180 min;最佳主发酵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5、发酵温度30℃、酵母添加量为0.25%、发酵时间5 d。在此条件下,16℃稳定25 d后得到燕麦黄酒,口味醇和爽口,品质指标符合国家标准的各项要求。本研究及结果可为燕麦黄酒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生料法酿造黄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振建  王帅领 《酿酒》2004,31(2):78-79
对生料法酿造黄酒的工艺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淀粉糖化和酒精发酵同时进行,接入3%的麦曲和0.6%的生料曲,于26℃左右发酵,可制得一种营养丰富,醇香浓郁的黄酒。  相似文献   

16.
黄酒的酿造可分为小曲发酵和大曲发酵。对黄酒发酵工艺技术进行了具体研究和分析,获得了小曲发酵、大曲发酵和杀菌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黄酒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具有黄芪典型功能和风味的黄芪黍米黄酒,文章对黄芪起始添加时间和添加量进行工艺优化,确定了黄芪黍米黄酒最佳酿造工艺。实验结果表明:黄芪最佳添加时间为发酵24 h后,添加量为7%,发酵20 d后酒精度可达16.6%vol,功能成分黄酮和黄芪甲苷含量分别为37.3、21.49 mg/L,风味化合物总量相较于对照组增加了34.13%,酿造的黄酒酸甜适中,风味良好,具有黄芪特有的风味。  相似文献   

18.
中国黄酒与日本清酒氨基酸成份和成因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树英  徐岩 《酿酒》1997,(6):10-11
中国黄酒与日本清酒氨基酸成份和成因研究与分析王树英徐岩徐文琦王亚非(无锡轻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尽管日本清酒最早源于中国,与中国黄酒一样均是采用酒曲,按照边糖化边发酵的方式酿造而成,但由于酿造的微生物、原料及工艺有所不同而形成中国黄酒与日本清酒在色、香...  相似文献   

19.
以糯米和苦荞麸皮为原料,研究料水比、糖化酶接入量、黄酒酵母接入量、温度、时间等因素对苦荞黄酒糖化和后发酵的影响,通过L_9(3~4)正交试验确定苦荞黄酒工艺的最佳条件,并对成品进行感官评定。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苦荞黄酒糖化的因素依次为:料水比﹥糖化温度﹥糖化酶接入量﹥糖化时间,糖化的最佳条件为:料水比3∶5.5∶11.5(g∶g∶g),糖化酶接入量0.25%,糖化温度60℃,糖化时间13h;影响苦荞黄酒后发酵的因素依次为:后发酵温度﹥黄酒酵母接入量﹥料水比﹥后发酵时间,后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3∶5.5∶11.5(g∶g∶g),黄酒酵母接入量0.2%,后发酵温度40℃,后发酵时间13d。经过最佳糖化和后发酵工艺可获得外观、香气、口味、风格等感官指标达到优级的苦荞黄酒。  相似文献   

20.
孙敏  高鑫  李博  梅俊 《中国酿造》2018,37(4):196
以糯米和桑葚汁为原料,酿造桑葚糯米黄酒。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发酵过程中酒曲用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桑葚汁用 量对桑葚糯米黄酒发酵的影响;以发酵酒精度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桑葚糯米黄酒的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 发酵条件为酒曲用量0.60 g/100 g、发酵温度25.0 ℃、发酵时间10 d、桑葚汁用量17.0 g/100 g。 在该优化条件下,酒精度最高为14.46%vol, 感官评分为9.05分,酒体呈紫黄色、清亮透明;口味醇和、爽口,具有少量的桑葚味;酒体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