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博会已成为记载人类文明进步足迹的百科全书,是展示人类特色文明成果的舞台,众多的传统文化成果通过世博会走向世界.国酒茅台也是从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走出山野,走向世界,跻身世界三大蒸馏白酒之列.茅台酒与世博会有不解之缘,作为中国民族工业优秀代表,积极地为上海世博会的申办到成功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成为世博会高级赞助商.为了将茅台酒深厚的酒文化成果让世界分享,公司精心酿制了和平使者、醉美中华、盛世中国、世博喜酒4套系列纪念酒,展示了中国丰富的民族文化和酒文化.  相似文献   

2.
《酿酒》2017,(3)
正本刊讯:日前,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培训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安徽省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安徽商会主办,古井集团协办的2017徽商大会走进一带一路"国家投资说明会暨2017阿斯塔纳世博会古井贡酒企业主题日新闻发布会召  相似文献   

3.
正9月19日,第二届世界酒文化博览会在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汾酒城盛大开幕,世界十大烈酒产区名酒和中国17大名酒齐聚汾阳。中国名酒杏花村论坛等八场同期活动盛宴开启,来自全球600多家酒类生产企业、经销商、零售商代表以及酒文化专家齐聚一堂,共品汾阳美酒美筵,共话世界酒业发展大计。本届酒博会以"举杯汾阳,品味世界"为主题,由吕梁市人民政府、中国酒业协会主办,汾  相似文献   

4.
何冰 《酿酒》2014,(2):105-108
<正>1993年8月,徐少华著、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西凤酒文化》第一部分,用"炎黄文化的发祥地"和"6000年前酒器揭开了西凤酒和中国酒起源的神秘面纱"及"中国酒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三个部分,系统阐述了西凤酒产地——"雍州是中国酒文化的主要发源地"这一观点。笔者研究东北酒文化多年,亦一直在探求"中国酒文化发源地"这一答案。西凤是中国四大名酒之一,作为"中国酒文化的主要发源地",通过严谨而系统的研究使之名至实归,实乃中国白酒的一大幸事。笔者也曾提出东北的红山文化区(主要包括内蒙古  相似文献   

5.
田娜 《酿酒科技》2015,(2):118-121
川酒文化在中国酒文化中举足轻重,但在国际传播中的翻译研究却少之又少。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中,在弱势文化被边缘化的当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迫在眉睫。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着重研究中国酒文化中川酒文化的生态翻译,旨在强调建立"以译者为主导、以文本为依托、以跨文化信息转换为宗旨"的生态观,传承和发扬川酒文化,并促进世界文化系统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中国白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载体,与国外的酒的竞争也演变为文化的竞争。现从4个方面阐述了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认为白酒文化国际传播是消除酒文化差异的主要途径,并在中国酒文化国际传播功能缺失的背景下,提出建立酒业博物馆,树立酒文化自信,打造我国白酒的国际"文化牌",从而提升中国酒文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据《糖酒快讯-食品资讯》报道,为弘扬中国酒文化并推动国际酒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于2011年注册成立的“加拿大国际酒文化研究会”于2012年1月19日晚在加拿大列治文市举办成立大会。中国驻温商务领事党海鹏、联邦政府公民移民及多元文化部长高级区域顾问粱英年、阜诗省议员李灿明、列治文市议员区泽光及众多侨团代表出席,共同庆祝研究会的成立。  相似文献   

8.
宜宾酒文化主题旅游的“内生式”营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文化的主题旅游在国内可以说刚刚起步,实践案例较多,但理论研究很少,缺少对这一新兴旅游现象内在机制的深入探索,而且国人对酒自古以来争议不断,如何认识当前酒文化的发展趋势,发展酒文化旅游带动酒产业、社会饮酒风气的升级是一个亟须解决的课题。简要分析了旅游目的地营销的研究概况,提出酒文化旅游目的地"内生式"营销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以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中国白酒之都宜宾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开展"内生式"营销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实施的一些基本途径,试图为宜宾酒文化旅游营销提供一种新的参考,也对国内有意打造或正在打造酒文化旅游的城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刘世松 《中国酒》2012,(11):57-57
"酒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最为古老的文化之一,与轩辕文化有着不解的渊源。"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于9月21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轩辕文化与酒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上指出,轩辕文化与中国酒文化的主流价值是一脉相承的。轩辕文化与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厚重而博大精深,都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不断传承和发扬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为推进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我国酒文化属于饮食文化的分支,同时具有物质和非物质的"双重文化遗产"属性,随着文博旅游的勃兴开始与文化产业相融合发展。为了适应酒文化旅游发展的文化体验诉求,有必要重视相应的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环节。通过对比中国国际博览会"中国旅游商品大赛"年度获奖作品信息,分析目前旅游商品开发的现状和趋势,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当前大众对酒文化及其产品的认知现状与需求。在此基础上,以川酒文化作为典型,围绕酒文化内涵创意挖掘出具体的设计提炼元素,并提出相应的开发策略,从而提升我国酒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体验价值,并与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等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白酒企业作为中国传统工业的典型代表,是集物质、精神、制度于一体的活态文化遗产。汾酒是中国酒业第一家提出"活态文化"的企业,是一家把"中国酒魂活态为魂"作为核心战略的企业。因此,"活态文化"已经成为文化汾酒的一个重要标签。结合汾酒10多年来的实践和总结,"活化中国酒文化"需要创造一个"166"模式,即一个核心,六个维度,六条标准。  相似文献   

12.
从古到今影响酒文化变迁的因素较多,通过从社会体制更替、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社会发展和外来文化侵入对酒文化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这些影响因素不应动摇中国传统酒文化发展的根本,更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而不同"的和谐局面,尽管酒文化变迁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现象,但是如何将之纠正到健康的轨道还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宜宾有"中国酒都"的美誉,以五粮液为代表的宜宾酒产业在四川乃至全国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已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而对于宜宾深厚的酒文化历史底蕴,众说纷纭中,至今少见清晰的描述。从宜宾史志档案资料研究出发,分析宜宾作为中国酒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王水龙 《酿酒科技》2012,(11):117-120
洪谟文化是近几年兴起的以明代名儒、礼部尚书周洪谟的名字冠名的一种文化符号及文化现象。从酒文化的视角看,洪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酒文化因子,涉及中国酒史、饮酒礼节和白酒新品牌等多方面,从而增强了"中国白酒金三角"文化底蕴,支撑了"中国白酒金三角"品牌地理标识,充实了"中国白酒金三角"白酒品牌。  相似文献   

15.
刘世松 《中国酒》2012,(11):11-11
近些年来,我们在传播酒文化的过程中发生了本质偏向,借用所谓的帝王文化、鬼神文化、伪俗文化等虚假与夸张的手段,不断推波助澜,误导了消费者,让酒文化陷入了"尴尬"境地。中国酒文化的核心是什么?首先是"礼"和"德"。酒礼突出体现在酒宴上,其中一些礼仪、礼节延续至今,如酒宴上晚辈或下级要主动向长辈或上级敬酒,敬酒时,晚辈或下级在碰杯的时候,酒杯要低于对方,以示尊敬,这体现了中国酒文化的礼仪要素。酒桌上长幼有序、尊老爱幼、以敬为礼、谦和礼让,折射、演绎和传播着现实社会的道德风尚和文化规则。  相似文献   

16.
田积 《酿酒科技》2020,(1):119-123
由四川省泸州市、宜宾市,贵州省遵义市组成的中国白酒金三角区域酿酒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酒文化旅游资源和深厚的酿酒历史文化。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旨在通过对中国白酒金三角酒文化旅游现状的研究、旅游资源的梳理和使用情况分析,总结和探析该区域酒文化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前景,以及对地区和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中国白酒金三角酒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孕育了众多的中国白酒著名品牌。未来以"酒产业+旅游"相融合的全域旅游为基本模式,通过政府牵头、协会参与、企业搭台、专业旅游企业的共同参与,规划先行,区域联动打造旅游精品项目,同时通过不断提升景区级别,加强世界遗产申报力度等,推动中国白酒金三角酒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内酒文化旅游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宝  郭五林  尹奇凤  杨龙 《酿酒科技》2014,(11):104-110
酒文化旅游是当前文化旅游研究和实践的一大热点。通过文献检阅和分析,系统归纳了当前国内酒文化(白酒、葡萄酒、啤酒和黄酒)旅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酒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不足;对酒文化旅游开发不够重视;酒文化旅游经济、社会效益不够突出;酒文化旅游开发缺乏国际化视野。未来的中国酒文化旅游需要加强对中国酒文化的系统研究,在借鉴和创新的基础上构建中国酒文化旅游的特色模式,实现把酒文化旅游打造成中国旅游一大名片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8.
茹果 《中国酒》2012,(10):67-67
独特的稽山鉴水与千年精湛工艺酿造出中国黄酒的完美滋味在韩国举办的2012年世博会上,一款来自中国的古越龙山花雕酒吸引了无数游客驻足。这是一坛高50厘米、容量10公斤装的古越龙山花雕酒。"从一瓶酒可以追溯到田头……",在世博会现场,展示方代表对黄酒充满独特文化魅力的介绍,令不少游客为之着迷。  相似文献   

19.
构建有"中国印记"的葡萄酒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文龙 《酿酒科技》2007,(4):133-134
通过介绍葡萄酒文化的范畴,分析了中国传统酒文化对于葡萄酒文化的影响,提出了葡萄酒文化在中国的发展与成熟必将带有"中国印记",同时也是行业所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马蕾 《中国酒》2011,(4):76-77
中国白酒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每种酒都有其所在地域、民族的深厚文化背景。"二锅头",作为中国酒文化里地域文化典型代表的特例,于中国五朝古都北京所酝酿,被烙上了深深的北京印记,犹如雄伟壮观的长城、地道京味的烤鸭一样,作为北京文化一个重要的符号,正引领着一股京味时尚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