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辽河油田某区块稠油采出液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现状配制出复合降黏剂,研究此类降黏剂配比和用量对稠油乳状液黏度的影响。采用的乳化降黏剂由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曲拉通X-100(Triton X-100)、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复配而成。实验结果表明,将质量分数为1.6%的Triton X-100单独加入稠油中,稠油的降黏率可达75.93%;将质量分数为0.6%的BS-12与质量分数为1.6%的Triton X-100按1:1的体积比复配,稠油降黏率可提高至92.63%;另外,当复配体系按1:1:1的体积比加入质量分数为0.4%的弱碱碳酸钠水溶液后,可进一步提高稠油的降黏率至93.14%,同时提高了复配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以辽河油田某区块稠油采出液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现状配制出复合降黏剂,研究此类降黏剂配比和用量对稠油乳状液黏度的影响。采用的乳化降黏剂由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曲拉通X-100(Triton X-100)、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复配而成。实验结果表明,将质量分数为1.6%的Triton X-100单独加入稠油中,稠油的降黏率可达75.93%;将质量分数为0.6%的BS-12与质量分数为1.6%的Triton X-100按1:1的体积比复配,稠油降黏率可提高至92.63%;另外,当复配体系按1:1:1的体积比加入质量分数为0.4%的弱碱碳酸钠水溶液后,可进一步提高稠油的降黏率至93.14%,同时提高了复配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以辽河油田某区块稠油采出液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现状配制出复合降黏剂,研究此类降黏剂配比和用量对稠油乳状液黏度的影响。采用的乳化降黏剂由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曲拉通X-100(Triton X-100)、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复配而成。实验结果表明,将质量分数为1.6%的Triton X-100单独加入稠油中,稠油的降黏率可达75.93%;将质量分数为0.6%的BS-12与质量分数为1.6%的Triton X-100按1:1的体积比复配,稠油降黏率可提高至92.63%;另外,当复配体系按1:1:1的体积比加入质量分数为0.4%的弱碱碳酸钠水溶液后,可进一步提高稠油的降黏率至93.14%,同时提高了复配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对胜利油田的高黏度稠油用硫酸进行磺化,在磺化过程中加入了催化剂,制成了磺化稠油。实验得到磺化稠油的最优配制条件:煤油与稠油质量比为4∶5,硫酸质量分数55%,加入量为稠油质量的4%,催化剂的加入量为稠油的5%,磺化温度小于20℃,反应时间2 h。再将磺化稠油与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研制出磺化稠油降黏剂。将少量所制备的磺化稠油降黏剂在50℃下加入到胜利油田所提供的黏度为45 000 mPa.s的高黏度稠油中,其黏度降至850 mPa.s,降黏率为98.1%。  相似文献   

5.
为了便于辽河稠油的管道输送,以分水率和降黏率为两项重要研究指标,通过稠油乳化降黏实验,分析了表面活性剂类型及质量分数,有机碱的质量分数和Ca2+对辽河稠油乳状液稳定性和流变性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在油水界面膜上的作用能力差别较大,导致乳状液的流变性和稳定性发生较大变化;用两性表面活性剂LAO?30配置的辽河稠油O/W型乳状液,其分水率与降黏率均随着LAO?30质量分数的增大而降低;表面活性剂LAO?30分别复配有机碱(TEA、ETA、TEOA)时均具有协同作用,能很好地提高乳状液稳定性;对乳状液降黏率、分水率、绿色环保等方面综合考量,选用质量分数为0.20%的ETA和0.75%的LAO?30复配,经乳化得到的乳状液在抗硬水能力方面有很大提升,在CaCl2质量分数达到0.20%时,乳状液6 h的分水率为24.4%。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稠油的乳化降黏,在乳化剂质量分数为30%、乳化温度为50℃、水浴时间为1 h、搅拌速度为200 r/min、搅拌时间为5 min、剪切速率为16.9 s-1的条件下,考察了单一乳化剂OP-12和复配型乳化剂对乳状液稳定性和降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型乳化剂的最优复配方式为:OP-12质量分数0.7%,油酸钠质量分数0.8%。最优复配型乳化剂与稠油可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且黏度可从1 020.9 mPa·s降至72.0mPa·s,降黏率达到92.95%;最优复配型乳化剂与稠油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优于单一乳化剂OP-12与稠油形成的乳状液。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IAEC?1306H(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羧酸)与醇溶液和碱剂的复配体系对稠油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相同的条件下,麦芽糖醇对稠油的降黏效果优于山梨糖醇,NH3·H2O对稠油的降黏效果优于IAEC?1306H和醇溶液;NH3·H2O和IAEC?1306H对稠油的降黏效果相似,随着NH3·H2O体积分数和IAEC?1306H质量分数的增加,稠油黏度逐渐趋于平稳;山梨糖醇、麦芽糖醇分别与IAEC?1306H复配形成的二元体系,对稠油的降黏效果基本一致,并且由于碱剂自身的性质,碱剂与IAEC?1306H复配更有利于稠油的降黏;NH3·H2O、麦芽糖醇与IAEC?1306H复配形成的三元体系,对稠油的降黏效果较好,降黏率达到96%以上,而且NH3·H2O、IAEC?1306H、麦芽糖醇用量较少。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温度、碱(NaOH和Na2CO3)及3种表面活性剂(SDS、SDBS和OP-10)对滨南采油厂超稠油降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稠油黏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当温度高于65℃时,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缓慢;NaOH和Na_2CO_3对该稠油有很好的降黏效果,最佳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12%和0.18%;SDS、SDBS和OP-10的降黏效果也很好,最佳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2%,0.2%和0.9%;实验确定的降黏剂的最佳配方为:NaOH质量分数为0.06%,SDBS质量分数为0.14%,OP-10质量分数为0.22%,此时降黏率可达95.81%。  相似文献   

9.
采用α - 甲基丙烯酸混合酯、 马来酸酐和苯乙烯共聚, 制备新型柴油降凝剂( P P D) 。实验结果表明, 此 P P D最佳的合成条件是: 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 8%, α - 甲基丙烯酸混合酯、 苯乙烯、 马来酸酐的物质的量比为6∶1∶ 1, 聚合温度为8 0℃, 聚合时间8h。当降凝剂添加质量分数为0. 1%时, 降凝效果达到最优。同时将此P P D分别与 A、 B、 C表面活性剂等按不同比例复配, 结果发现与B表面活性剂按质量比4∶1复配后柴油的凝点降低了1 7℃, 降 凝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在纳米材料制备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能够阻止纳米粒子的团聚,起稳定剂和分散剂作用。应用溶胶-凝胶(sol-gel)技术制备纳米钡铁氧体(BaFe12O19),对不加表面活性剂及加入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Triton X-100进行对比实验,讨论加入表面活性剂对试样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振动样品磁强计以及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凝胶的组成,样品的晶型、磁性能、粒径分布及显微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CTAB、Triton X-100的加入使产物的粒径趋于细化,且样品的磁性能有一定的提高,其中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的作用更为明显。加入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后制得的样品粒径分布均匀,大约分布在40~70 nm之间,饱和磁化强度(Ms)为67.80 Am2/kg,剩余磁化强度(Mr)为41.21 Am2/kg,矫顽力(Hc)为454.55 kA/m。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Fourier热传导定律和Newton阻滞定律出发,阐明粘滞系数与热传导系数的内在联系,并用交换耦合理论指明粘滞系数的输运特性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应用Lattice—Boltzmann方法,由7—Bit的FHP模型得到了描述粘滞流的N—S方程。在小Knudsen数条件下,给出了Poiseuille管流的密度分布函数和模拟解,确定了弛豫时间t,模拟解与其解析解吻合。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用软测量的方法在线测量液体的黏度,建立了液体的黏度模型,并在MATLAB中通过应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曲线拟合,实现了参数的辨识,确立了液体的黏度模型。应用表明,该方法简便可靠,可以方便快速地获得液体的黏度模型,且该模型简单,应用性强,能较好地应用于液体黏度的在线测量。  相似文献   

14.
降粘剂结构对稠油降粘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稠油高粘的本质,研究了降粘剂的结构及复配对稠油降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元聚合物高温下具有增粘作用,低温下具有微弱的降粘效果;二元聚合物的降粘效果有所提高,20℃时的降粘率超过30%;含有2种或2种以上极性官能团的三元聚合物具有明显的降粘效果,20℃时的降粘率接近70%;不同降粘剂分子之间的合理复配可发挥分子间的协同效应,明显提高降粘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风城稠油为研究对象,测试风城稠油的基本物性、流变性,分析对风城稠油的高粘性,对加热和掺稀降粘的原理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并测试了风城稠油在掺入稀油前后的粘温曲线.分析结果表明:稠油中的胶质沥青质的大分子胶束结构是稠油高粘的主要原因;通过加热法和稀释法减小稠油的大分子结构或降低大分子在油分中的浓度,能有效降低稠油粘度;风城稠油存加热或掺稀的情况下粘度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煤灰粘度的测定方法及结果分析。采用ND—2型高温数字旋转粘度计,对我国几个地区的煤种进行试验。通过实验,确定液态排渣炉的操作条件。同时研究了影响煤灰粘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High-viscosity dispersing system is formed by dispersing the solid particles in the high-viscosity continuous medium.It is very easy to form the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structure for solid particles in the system and the rheology behavior becomes complicated.The apparent viscosity of this dispersing system always has the connection with the volume ratio and the shear rate.In order to discuss the rheology behavior and put up the viscosity model,the suspension of silicon dioxide and silicon oil were prepared.Through testing the viscosity,the solid concentration and the shear rate,the effects of the ratio and the shear rate on viscosity was analyzed,the model of the high-viscosity dispersing system was designed and the model with the printing ink were validated.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is applicable to the high-viscosity dispersing systems.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天然气混合气体粘度和雷诺数的计算方法,依据实例,给出了已知组分和平均流量天然气混合气体动力粘度,运动粘度和雷诺数的计算方法.并对粘度计算误差和雷诺数计算中体积流量的取值方法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同时给出了用C Builder程序实现的人机界面.程序运行表明,计算结果满足该系统对天然气流动状态及计量误差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提出在单轴数字锁相伺服系统中,设计一种以直接检测恒转速直流力矩电机电枢电流方法的传感器,取代以传统平衡扭矩角度输出的传感器,实现了用电子技术元件替代传统弹性元件来完成工业在线黏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某石化公司减粘反应塔管线经过多年的运行,已经超过其设计寿命,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测和安全评定。通过对管线出入口端节的化学成分及金相组织分析,发现材料的显微组织有一部分片状珠光体组织已转变成球状珠光体组织,通过分析珠光体球化对机械性能的影响,得出15CrMo钢的热强性能还未完全老化。通过现场对管线硬度及壁厚的检测,以及随后对管线的壁厚进行的理论校核,得出减粘反应塔管线在目前的工况条件下,仍可继续使用。这为该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