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大小曲混合发酵苦荞酒的酿造工艺进行研究,以出酒率、总酸、总酯为指标,结合感官评价,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确定苦荞酒最佳酿造工艺:小曲用量0.9%、高温曲用量2.5%、黄酒用量2%、发酵时间16d。该条件下出酒率为43%,总酸1.1g/L,总酯3.2g/L。经气相色谱及GC-MS分析,共分离鉴定出80种化合物,其中,乙酸乙酯含量1.4g/L,乳酸乙酯含量1.17g/L。与只用小曲对苦荞进行发酵相比,本实验提高出酒率4%,总酸提高57%,总酯提高113%,荞麦香味突出,口感醇和。  相似文献   

2.
对大小曲混合发酵苦荞酒的酿造工艺进行研究,以出酒率、总酸、总酯为指标,结合感官评价,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确定苦荞酒最佳酿造工艺:小曲用量0.9%、高温曲用量2.5%、黄酒用量2%、发酵时间16d。该条件下出酒率为43%,总酸1.1g/L,总酯3.2g/L。经气相色谱及GC-MS分析,共分离鉴定出80种化合物,其中,乙酸乙酯含量1.4g/L,乳酸乙酯含量1.17g/L。与只用小曲对苦荞进行发酵相比,本实验提高出酒率4%,总酸提高57%,总酯提高113%,荞麦香味突出,口感醇和。   相似文献   

3.
清香型大曲白酒生产压醅工艺发酵周期多为56天,而传统工艺发酵周期为28天。试验选择72个原酒酿造班组所产的压醅工艺大米查、二米查原酒和传统工艺大米查、二米查原酒各36批原酒为研究对象,系统比较两种工艺生产原酒的总酸、总酯、特优级酒率以及出酒率数据。结果发现,压醅工艺较传统工艺大米查、二米查酒总酸分别提高0.16g/L、0.04g/L;压醅工艺较传统工艺大米查、二米查酒总酯分别提高1.76g/L、0.24g/L;其中压醅工艺所产大米查原酒总酸、总酯均显著高于传统工艺原酒。此外,压醅工艺较传统工艺特优级酒率提高了2.86%,而出酒率则降低了0.57%。通过本次研究表明,采用压醅发酵工艺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清香型原酒的品质,从而为白酒企业产品酒体设计和品质提升提供更多优质基酒。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半固态苦荞小曲酒的出酒率,酿造出香味协调、风味较为独特的小曲酒,该试验考察了半固态发酵工艺中料水比、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对其出酒率、总酸、总酯和感官评分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半固态发酵工艺,对苦荞小曲酒进行感官品评及理化指标检测,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其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最佳半固态发酵工艺为料水比1.0∶1.5(g∶mL),发酵时间9 d,发酵温度28℃。在此最佳条件下,苦荞小曲酒出酒率为58.06%,感官评分为85.33分,总酸含量为0.69 g/L、总酯含量为2.18 g/L,共检测出53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23种、酯类19种、酸类5种、醛类2种、其他类4种。  相似文献   

5.
对酱香型白酒制酒机械化进行试验研究,开发出国内首套从润粮、上甑、摊晾起堆到入窖的酱香机械化设备系统。并将出酒率、口感质量等级、轮次酒色谱骨架成分及总酸总酯含量等指标与传统班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堆积发酵过程顶温略低于传统班组相应均值,中温、底温基本一致;堆积发酵时间比传统班组均值延长;堆积和窖池发酵过程主要功能微生物与传统生产基本一致;轮次累计出酒率为64.27%,低于传统班组6.8个百分点;优质品率为64%,总体达到公司标准;通过显著性差异分析,机械化试验班酒样色谱骨架成分、总酸总酯含量与传统班组酒样比较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虽然机械化试验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出酒率、优质品率等指标与传统生产比较还有差距。  相似文献   

6.
以清香型白酒生产的副产物大曲酒尾为培养基主要成分,经醋酸发酵制取醋酸发酵液,将其应用于清香型白酒生产中,通过考察醋酸发酵液的添加量,研究了其对酒醅发酵和清香型白酒酸酯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清蒸二次清"工艺,在大酒醅发酵时添加醋酸发酵液,发酵结束后大酒醅酒精度略微下降,但添加醋酸发酵液可明显提高大渣酒中的主体酸酯含量;二酒醅发酵按照传统工艺进行,发酵结束后二酒醅酒精度呈增加趋势,二酒中的酸酯含量与对照无明显变化。理化指标结果表明,当醋酸发酵液添加量使大酒醅含量为3.0mg醋酸/g醅时,酒中主体酸酯含量提高较为显著,大酒中乙酸和乙酸乙酯分别提高了138.35%和85.43%,2次发酵总酯提高了25.93%。  相似文献   

7.
酒用干酵母具有耐酸高、提高出酒率、缩短发酵周期、节能降耗、提高设备利用率等特点.在特香型白酒酒醅发酵过程中添加酒用干酵母,考察其对发酵所产特香型白酒中醇、醛、酸、酯等风味成分及其酒体风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酒产量显著提高,最高出酒率可达65%;总酸、总酯含量有小幅下降;各酸酯含量均有下降,丙酸乙酯例外;甲醇、正丙醇、异丁醇增加,异戊醇、正己醇减少;乙醛、乙缩醛有所增加,异戊醛、糠醛含量下降;不会改变特香型白酒的风味、风格,酒体醇厚,诸香协调,回味较长.  相似文献   

8.
《酿酒》2017,(6)
<正>白酒发酵微生态菌剂该产品定性、定量组合了促进白酒发酵与生香的食品安全微生物活性菌株;具有强化固态发酵白酒特征香气、提高出酒率和安全度夏等功效。在白酒发酵生产中使用可以丰富白酒微量香气成分,提高酒体丰满度。与传统工艺对照实验表明,可提高出酒率4%以上,提高总酯15%以上,降低乳酸乙酯20%以上。该产品可以单独使用,也可  相似文献   

9.
利用纯种米曲霉制作麸曲,结合芝麻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将麸曲与大曲混合应用到白酒发酵生产中.通过计算出酒率、酒体感官品评、测定总酸总酯的含量,确定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表明,添加麸曲为粮食总量的25%时所生产的芝麻香型白酒各项指标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0.
正白酒发酵微生态菌剂该产品定性、定量组合了促进白酒发酵与生香的食品安全微生物活性菌株;具有强化固态发酵白酒特征香气、提高出酒率和安全度夏等功效。在白酒发酵生产中使用可以丰富白酒微量香气成分,提高酒体丰满度。与传统工艺对照实验表明,可提高出酒率4%以上,提高总酯15%以上,降低乳酸乙酯20%以上。该产品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传统大曲配合使用。脱水活性窖泥功能菌  相似文献   

11.
浓香型曲酒生产的发酵期长短,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很大。如果发酵周期短,淀粉利用不彻底,生产出的曲酒就不醇厚;发酵周期越长,生产出的酒总酸、总酯含量就高,特别是己酸乙醇含量的增加大为突出。同时各种微生物所产生的微量代谢产物也随着发酵期的延长而增多,所产酒质也越趋向协调,但是发酵周期也不能过长,过长则影响出酒率。  相似文献   

12.
在以高粱为原料的云南小曲白酒生产过程中,不改变原生产工艺,添加0.1%的复合酶,研究结果表明:可使原料62度出酒率提高3.77%~4.48%,酒中总酸、总酯含量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以高粱为原料的云南小曲白酒生产过程中,不改变原生产工艺,添加0.1%的复合酶,研究结果表明:可使原料62度出酒率提高3.77%~4.48%,酒中总酸、总酯含量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对全公司两个典型班组8个生产周期优质高产酒生产进行统计,并对近92个生产周期的实际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公司历年来的出酒率、优质率与特优酒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公司总体生产出酒率为45.38%,优质酒率为46.7%。生产实践总结得出:大糙发酵好坏决定二糙酒的质量;适当的酸、酯是优质高产的充要条件;三高四准两过硬(提高和糁水温、提高前量与总水量之比、提高流酒温度,入缸水分和温度掌握准、蒸料时间准、辅料用量准,保温发酵管理过硬、四均匀过硬)的操作法是汾酒优质高产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对比单曲和混曲液态发酵对米酒出酒率和感官质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曲和单曲的原料出酒率、淀粉出酒率分别为60.10%和61.14%、80.02%和82.21%。单曲产品总酸平均为0.16 g/L、总酯平均为0.13 g/L;混曲产品的分别为0.14 g/L、0.175 g/L。混曲和单曲的乙酸乙酯平均含量分别为0.16 g/L和0.11 g/L,混曲发酵米酒弥补了单曲发酵感官及风味上的不足,为改善液态发酵法米酒的酒质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清香大曲及酒醅中筛选出13株酿酒微生物,采取单独培养将其制作成麸曲,按照适当比例代替大曲与原料混合,入池发酵,蒸馏摘酒.结果表明,在制作调味酒时,多微麸曲在酿酒生产上可部分甚至全部代替大曲,麸曲基酒的质量可达到甚至超过大曲基酒;经过添加特定菌种,采取特殊工艺,所得基酒的总酸、总酯含量得到了明显提高;出酒率和优质酒率也得到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在中、高温曲发酵制酒过程中,添加糖化酶和活性干酵母,生产兼香型白酒西陵特曲酒(国家级优质酒)。经三个月试验,酒质稳定,并有提高,乳酸乙酯与己酸乙酯、总酸与总酯的比值分别趋近于1;推广后的出酒率九○年较八九年提高2.84%,九一年一至五月较上年同期增长4.34%。  相似文献   

18.
为将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工艺结合,增加酿酒企业效益,对酸性蛋白酶在浓香型酒小米查发酵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采用5u/g原料、10u/g原料和15u/g原料不同添加量,发酵期60天,并以空白作对照。结果表明,基酒中总酸总酯明显提高,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增加,乳酸乙酯下降,香味物质增加,提高出酒率1.5%~2%。认为酸性蛋白酶有促进糖化作用,加速蛋白质降解和促进微生物生长等作用。(庞晓)  相似文献   

19.
卢修金  卢莉 《酿酒科技》2002,(5):95-95,94
在固液结合小烧白酒生产中添加生香酵母,通过3轮次的发酵试验,采用堆积发酵工艺,原料出酒率比原工艺降低1%-2%;生香酵母的共酵与堆积发酵配套工艺相结合,小烧白酒总酸总酯含量增加65%。(孙悟)  相似文献   

20.
对酱香型白酒生产中糙沙时量水加入量对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糙沙时量水的加入量对轮次酒的质量和产量有较大影响。量水加入量大(4%)时,在堆积发酵过程中易出现包心现象;一、二次酒的窖内发酵升酸幅度较大,产的酒总酸、总酯含量较低,酒的口感也差,但出酒率较高。而量水加入量小(1%)时,生产正常,虽产量较低但酒质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