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丙烯酸单体接枝纳米纤维素晶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K2S2O8为引发剂,在纳米纤维素晶须(NCW)上接枝丙烯酸单体(AA),制备出丙烯酸接枝改性的纳米纤维素晶须.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A)等测试方法对接枝产物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电导滴定的方法计算了接枝率以及表面取代基团含量.研究了反应条件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引发剂浓度为4 mmol/L,引发时间为5 min,纳米纤维素晶须与丙烯酸单体摩尔比为1: 1.5,反应时间为6 h的条件下,得到了接枝率为14.09%的丙烯酸接枝纳米纤维素晶须.实验证明,在NCW上可以接枝上丙烯酸,接枝率为14.09%的产物与NCW具有相似的表面形貌和热性能;TEM分析可知,接枝产物的分散性得到了提高;表面取代基团含量测试表明,接枝产物表面上的亲水性分散基团含量比NCW增加了5倍以上.  相似文献   

2.
张素凌  叶代勇 《精细化工》2014,31(9):1120-1125
为了研究快速地制备改性纳米纤维素的方法,将低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下同)聚丙烯酸(PAA)以紫外光引发聚合的方法接枝到纳米纤维素晶须上,制备出聚电解质刷型纳米纤维素晶须。采用红外光谱、固体核磁、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对刷型纳米纤维素晶须进行了表征测试。考察了单体浓度、光引发剂用量、紫外光照射时间等对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PAA与纳米纤维素晶须的质量比大于1∶1,光引发剂用量为纳米纤维素晶须质量的0.8%~1.0%,反应时间为90 s时,所得接枝产物中羧基含量最高,达到0.012 75 mol/g。紫外光接枝减少了制备改性纳米纤维素的步骤和时间,将扩展纳米纤维素的表面改性方法和用途。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AA)、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混合单体,与氯醚树脂(VC-IBVE)进行接枝共聚;用中和剂三乙胺(TEA)与接枝反应产物中和成盐,得到水性丙烯酸改性氯醚树脂乳液.讨论了引发剂浓度对该体系接枝率的影响,重点研究了丙烯酸类单体用量以及混合单体中丙烯酸和丙烯酸丁酯的含量对改性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酸类单体用量为50%,混合单体中丙烯酸和丙烯酸丁酯的含量分别为9%~11%和40%时,制得的改性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耐盐水性和优异的附着力.并用红外光谱(FT-IR)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TEM)了此改性乳液.  相似文献   

4.
以二(2-苯氧乙基)过氧二碳酸酯为引发剂,将丙烯酸单体接枝到聚氯乙烯上,制备了聚氯乙烯-g-聚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仪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可获得接枝率3.08%的接枝共聚物,且接枝共聚物的热稳定性较纯聚氯乙烯提高。  相似文献   

5.
首次报道了亚硫酸盐法制浆废液与丙烯酸类单体的接枝共聚改性反应。提出影响改性反应的主要因素是过氧化氢引发剂的用量,研究表明合适的引发剂用量为废液固体物干重的2.5%~3.0%。同时,随着接枝共聚反应中单体用量的提高,改性产物的粘度逐步提高。由于所生成基团的亲水性不同,在相同单体用量下,丙烯酰胺(AM)单体改性产物的粘度要高于丙烯酸(AA)单体改性产物。二元接枝共聚改性研究表明,随着AM单体用量比例的提高,产物的粘度也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6.
亚硫酸盐法制浆废液的接枝共聚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报道了亚硫酸盐法制浆废液与丙烯酸类单体的接枝共聚改性反应。提出影响改性反应的主要因素是过氧化氢引发剂的用量,研究表明合适的引发剂用量为废液固体物干重的2.5%——3.0%。同时,随着接枝共聚反应中单体用量的提高,改性产物的粘度逐步提高。由于所生成基团的亲水性不同,在相同单体用量下,丙烯酰胺(AM)单体改性产物的粘度要高于丙烯酸(AA)单体改性产物。二元接枝共聚改性研究表明,随着AM单体用量比例的提高,产物的粘度也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7.
在离子液体均相体系下,在甘蔗渣纤维素表面上接枝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制备一种阴离子吸附材料,研究了引发剂浓度、温度、单体用量、交联剂浓度和时间对产物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渣纤维素与单体DMAEMA质量比为1:5,引发剂浓度为2%,交联剂浓度为3%,温度为50℃和反应时间为4 h,产物的接枝率最大为330%,在含有较低浓度的氟离子溶液中,其吸附能力为2.6 mg/g,为高效阴离子吸附剂的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涛  肖慧  胡祥  李瑞海 《塑料》2012,41(3):20-22
在92℃下,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丙烯酸(AA)为单体对C5石油树脂进行接枝共聚改性研究。由红外光谱、特性黏数和GPC数据可以得出:丙烯酸接枝到C5石油树脂的基体上。经丙烯酸接枝共聚改性后,C5石油树脂的分子量大幅度提高,分子量分布明显变窄,特性黏数也增加,丙烯酸在C5石油树脂上的接枝率较高。通过设计正交试验,探讨了引发剂的量、单体的量和反应时间3个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丙烯酸用量(C5石油树脂为100份基准)小于2份时,接枝率随着丙烯酸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大于2份时,接枝率降低。产物的接枝率随BPO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反应时间小于4 h时,接枝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大于4 h时,接枝率稍有降低。当丙烯酸用量为2份,过氧化二苯甲酰用量为0.3份,反应时间为4 h时,产物的接枝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以硝酸铈铵/乙二胺四乙酸(CAN/EDTA)为引发剂,研究了羟乙基纤维素(HEC)与丙烯酸-2-羟基丙酯(HPA)的接枝共聚反应,讨论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引发剂CAN和EDTA为22mmol/L,单体HPA为0.31mol/L,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4h时,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值最佳,并用红外光谱对接枝共聚物结构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0.
张路 《中国塑料》2009,23(4):44-48
本文采用普通级卤片经“卤片——氨水法”制备纳米级碱式氯化镁晶须(nano-BMC)。并以此nano-BMC为原料,先将硅烷偶联剂γ-MPS引入其表面,再以乙醇/水为分散介质体系,水溶性引发剂K2S2O8(KPS)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nano-BMC表面接枝聚合反应。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了nano-BMC/γ-MPS/PMMA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形态。分别讨论了乙醇/水介质体系、反应时间对晶须形态和悬浮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设计正交实验分析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单体浓度、以及引发剂用量对接枝率、接枝效率的影响,得出了最佳接枝聚合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Span-80自制表面活性剂复配作为分散剂,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引发淀粉接枝丙烯酸进行反向悬浮聚合。详细考察了淀粉/丙烯酸配比、中和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等对反向悬浮聚合及接枝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淀粉(ST)/丙烯酸(AA)质量比为m(ST):m(AA)=1:3、丙烯酸中和度为75%时、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4‰、交联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3‰时,制得的接枝产物表现出最高的吸水倍率,达到1210 g/g。  相似文献   

12.
纤维素醋酸酯接枝己内酯的聚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冰醋酸为溶剂,浓硫酸为催化剂,将取代度为2 4的二醋酸纤维素水解为取代度为1 4的醋酸纤维素(CA)。以此醋酸纤维素为接枝骨架,ε 己内酯(ε CL)为接枝单体,在辛酸亚锡的引发下,合成了醋酸纤维素/聚己内酯接枝共聚物(CA g PCL)。研究了反应物纯度、原料配比、引发剂与单体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单体转化率(C%)、接枝率(G%)、接枝效率(GE%)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40℃,单体ε 己内酯与醋酸纤维素的质量比为4∶1,引发剂辛酸亚锡与单体ε 己内酯的摩尔比为0 005,反应时间为16h,C%,GE%和G%分别为46 8%,65 2%和122 1%。  相似文献   

13.
李涛  杨帆  张涛  王潮霞 《现代化工》2014,34(10):120-123
采用氯化亚砜使纳米SiO2表面的羟基被氯原子取代后与水性光引发剂2959发生反应,制备出可引发水性UV树脂聚合的功能纳米SiO2,研究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纳米SiO2表面接枝率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仪(FT-IR)、粒径测试仪和热重分析仪(TG)对其进行分析和表征。FT-IR和粒径测试结果表明,水性光引发剂2959成功地被接枝到纳米SiO2表面。TG分析表明,反应温度为40℃和反应时间为4 h时,纳米SiO2表面聚合物接枝率较好,分别为15.94%和17.37%。红外分析结果表明,改性SiO2经过改性后由于其表面接枝了光引发剂2959而具有一定的光引发聚合功能。  相似文献   

14.
多单体固相接枝聚丙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乙醚作分散剂,将接枝单体和引发剂均匀分布到聚丙烯(PP)粒子表面,改善相间传质;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用固相接枝方法制备了丙烯酸丁酯(BA)-马来酸酐(MAH)-苯乙烯(St)接枝PP。考察了接枝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及时间、界面剂用量等对接枝的影响,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使用分散剂消除了普通固相反应出现的结块现象,接枝单体分布比较均匀;PP为20.0 g时,n(BA)/n(MAH)/n(St)为2:1:1,接枝单体质量分数为6%,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3%,在80℃反应1.5 h,得到了接枝率为3.48%的接枝产物;产物的拉伸强度没有变化,但极性和热稳定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固相接枝法合成低密度聚乙烯(LDPE)接枝丙烯酸-2-羟乙酯(HEA)共聚物(LDPE-g-HEA),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接枝产物结构。实验考察了溶胀时间、溶胀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浓度、界面剂二甲苯和单体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对不同单体投料量下制备的接枝产物进行凝胶含量测定。结果表明,HEA接枝到了LDPE主链上;在50℃溶胀40 min后,偶氮二异丁腈(AIBN)含量0.3%,二甲苯含量8.6%,85℃下反应2.5 h的较佳反应工艺条件下,当HEA加入量5.0%时,接枝率为3.8%,接枝效率达76.6%,凝胶含量为2.2%。随单体投料量的增加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增大,产物的凝胶含量升高,可以通过调控单体投料量制备不同接枝率的改性产物。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以氯气作为引发剂对PVC进行氯化原位接枝丙烯酸(AA)的过程,对分离纯化后的接枝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同时还测定了接枝共聚物中丙烯酸的接枝率,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用量对产物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过程生成了聚氯乙烯接枝丙烯酸的共聚物(CPVC-g-AA);当反应温度为120℃,AA为10份,反应时间为3 h时,丙烯酸的最大接枝率达1.21%.  相似文献   

17.
橡胶粉的表面接枝改性及其表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以过硫酸钾引发丙烯酸等单体在橡胶粉表面上的接枝聚合,得到的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可作为防渗透材料添加剂应用于油田钻井领域。通过碘值法对原料橡胶粉双键含量进行了测定,探讨了接枝改性的可行性。用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并且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已被接枝到橡胶粉上,接枝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4h、反应温度65℃、引发剂质量分数2.5%,此时接枝率为40%。性能测试表明该产品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防渗透材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18.
为开发纤维素基吸油材料,以毛竹浆料、豆秆浆料、甘蔗渣作为基材,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接枝单体,在引发剂过硫酸钾和交联剂二甲基丙烯酸1,4-丁二醇酯的作用下,采用悬浮接枝聚合法制备BMA接枝纤维素的聚合物,主要探究了毛竹浆料、豆秆浆料和甘蔗渣这三种不同基材的纤维素对合成吸油材料的接枝性能和吸油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分析(TG)对接枝前后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豆秆浆料接枝产物的吸油性能最大,吸甲苯率为11.18 g/g,吸甲基硅油率为13.38 g/g,接枝率也最高,达76.31%。将甘蔗渣和毛竹按质量比为0.4∶0.6的比例混合作为基材制备的吸油材料接枝效率高达88.32%,均聚物含量为2.3%,吸油性能比纯豆秆接枝产物的吸油性能强,吸甲苯率达10.68 g/g,吸甲基硅油率达15.32 g/g。  相似文献   

19.
万欢  张旭玲  曾繁涤 《粘接》2010,31(3):51-54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丙烯酸为接枝单体,按自由基接枝聚合机理制得稳定的环氧树脂乳液。考查了环氧树脂分子质量、引发剂用量、丙烯酸用量、温度、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粘接性能测试,考查了不同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对乳液粘接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环氧树脂上接枝了强亲水性基团-COOH,乳液稳定性较好,粘接力较高。  相似文献   

20.
用接枝单体和引发剂的溶液浸渍聚乙烯(PE),然后除去有机溶剂,热引发接枝改性聚乙烯.考察了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第一单体、苯乙烯(St))为共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时,单体投料量、浸渍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接技单体投料量为7.0%、界面剂用量为17.2%时,室温下浸渍6h,于100℃反应2h得到接枝率为6.43%的接枝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