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混凝土、砂浆或净浆的制备过程中,掺入不超过水泥用量5%(特殊情况除外),能对混凝土、砂浆或净浆的正常性能要求而改性的一种产品,称为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的开发应用,使混凝土逐渐朝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方向发展。然而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有时存在不相适应的状况,影响了外加剂的应用效果和混凝土的性能。本文从混凝士外加剂、水泥等方面入手,对水泥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殷丽清 《包装工程》2019,40(20):159-163
目的 探讨如何适应高校学习形式多元化、满足学生在校园户外环境中学习时对坐具提出的新要求,研究设计原则,梳理出高校户外坐具的设计思路。方法 从大学生使用过程中对坐具材料、造型等的感知角度及坐具本身特性进行分析,引入实例,结合学校地理环境,针对坐具材料、颜色、功能等方面制作校园户外座椅调查问卷,随机选取使用者进行填写,最后分析总结调查结果,并进行坐具创新设计。结论 对于有强烈自主学习意识和需求的高校学生来说,校园户外坐具是能满足学习和交流的需求,并使人放松的一类器具。只有适合特定对象使用需求,能使其顺利高效地开展相关实践活动的坐具,才是真正直视使用诉求的优秀户外坐具。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是水泥、砂、石、水、外加剂、掺合料等多组成分构成的一种性能多样化的材料,其性能不仅与组成材料的性能有直接关系,而且还与施工技术、所处环境及维护条件等有关。要在设计方法、施工技术以及维护要求等方面进一步研究,以促进我国混凝土结构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混凝土对原材料的基本要求出发对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外加剂是在混凝土搅拌之前或拌制过程中加入的用以改善新拌和硬化混凝土性能的材料。混凝土外加剂的特点是掺量少、作用大。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使用以来,混凝土外加剂不断得到发展和应用,现已成为混凝土中除水泥、砂、石和水之外的不可缺少的第5种材料。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外加剂是在混凝土搅拌之前或拌制过程中加入的用以改善新拌和硬化混凝土性能的材料。混凝土外加剂的特点是掺量少、作用大。近年来。我国外加剂行业的科研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生产企业不断增加,新产品不断研制开发,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扩大,砼外加剂行业成为经济建设中一支不可替代的新生力量,与之同时,外加剂的应用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何燕  张雄  张永娟  张悦然 《材料导报》2012,26(12):129-132
在定义混凝土贯入阻力值与凝结初期、中期及后期对应关系基础上,利用超声法对混凝土凝结阶段受扰动后强度变化进行分析,并对桥梁加固混凝土的抗扰动机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自制调凝型功能外加剂、抗裂增韧外加剂、自愈合功能外加剂提高混凝土的抗扰动性,即缩短混凝土早期受扰影响比较大的时间段(简称受扰期)、减少表面裂缝、提高受扰混凝土自行修补内部微裂纹以恢复强度性能的能力(简称自愈合性);利用正交试验分析3种改善途径的复合效应,研制出不中断交通桥梁加固混凝土功能外加剂的最佳配比:调凝型功能外加剂6%、自愈合功能外加剂9%、抗裂增韧外加剂0.18%(800g/m3)。  相似文献   

7.
外加剂的应用是混凝土发展史上一次重大的技术变革,推动了混凝土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的发展,同时应用外加剂可以显著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成本,节约能源。所以,混凝土中外加剂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技术和经济意义。目前,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工程建设规模很大,外加剂的使用也非常广泛。加入外加剂能改善水泥混凝土的性能,但同时由于外加剂的使用不当而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及桥涵结构的质量事故屡有发生,影响了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有必要对公路工程中的常用外加剂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高杰 《中国科技博览》2012,(29):600-600
近年来,国内外都非常重视泡沫混凝土的研究与开发,使其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泡沫混凝土是利用物理方法制备泡沫,再将泡沫加入到胶凝材料、粉煤灰、填料、水及各种外加剂组成的料浆中,经搅拌、浇注成型、养护而成的多孔轻质材料。由于泡沫混凝土中含有大量封闭孔隙,所以有轻质、保温、隔热、耐火及隔音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再生混凝土纳米复合强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再生混凝土进行纳米复合强化试验研究,通过引入高活性纳米SiO2和纳米改性矿物掺合料,得到了纳米改性再生混凝土,研究了高活性纳米SiO2和纳米改性矿物掺合料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还研究了高活性纳米SiO2对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与抗渗性能的影响,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纳米SiO2与纳米改性矿物掺合料双掺,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还能显著改善再生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与抗渗性能,显示出良好的复合效果。  相似文献   

10.
坐具设计中的设计符号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傅凯  俞莲 《包装工程》2012,33(2):36-38,50
旨在从设计符号学的角度来研究坐具设计,在坐具设计的符号系统下,论述设计符号学的能指与所指关系、编码与传达以及其在坐具设计中的应用。把坐具产品作为符号,把符号学原理运用到坐具设计中,分析坐具符号的所指与能指内涵,更好地体现出坐具设计的实用价值、审美价值、象征价值等,为人类生活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周郑雅  张仲凤 《包装工程》2021,42(10):289-294
目的 在参数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针对现有室内公共座椅普遍存在的数量少、位置零散、形式单一等问题,提出参数化插件Grasshopper在室内公共座椅中的设计优势,并结合实例初步论证Grasshopper插件在室内公共座椅设计中的可行性.方法 基于参数化插件Grasshopper的优势与室内公共座椅设计要求,将室内空间人流动向、区位划分、产品结构、模块数量、模块形态等作为评估参数,分别对公共座椅的放置区域、快速构建模型、模块化编码三方面进行数字图解分析.结论 得出利用Grasshopper插件设计公共座椅的新思路,有助于改善消费者使用体验感,提高生产与社会效益,对于实现公共座椅数字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参数化技术在城市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悦 《包装工程》2017,38(14):110-115
目的研究参数化技术在城市家具设计中的应用,为其发展和实践提供启示及借鉴。方法从概念、特点、技术3个方面对参数化技术进行概述,提出在城市家具中使用参数化技术的设计策略,并结合实践案例论证其可行性。结论数字化时代下,将参数化技术合理运用于城市家具设计中,在设计整合性和实施经济性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朝辉  傅一  陈谦  陈宝  周骊巍 《材料导报》2018,32(17):2992-3009
随着桥梁设计理念、结构分析、施工技术等不断更新发展与完善,目前桥梁正逐渐朝着大跨度、高强度、长寿命、高耐久等方向发展,同时,未来桥梁也将面临更复杂的建设环境、更多的功能需求,因此必须加强研发与新型桥梁设计体系相匹配的特种桥面铺装材料。环氧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材料以高强度、耐高温、抗疲劳、抗老化等优异路用性能脱颖而出,逐渐受到关注。然而,环氧沥青混凝土制备工艺复杂、施工条件严苛、耐久性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些缺点使得其在桥面铺装领域的推广受到一定阻碍。为此,研究者们针对如何提升环氧沥青混凝土使用品质及耐久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这一系列成果先后在大量桥面铺装实体工程中得以应用,良好的使用效果也为环氧沥青混凝土的进一步推广奠定了基础。环氧沥青混凝土在桥面铺装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铺装结构组合优化、制备工艺优化、混凝土原材料优化。其中铺装结构组合从早期的单质单层结构逐渐过渡到单质双层、异质双层结构,趋于合理的铺装结构组合使环氧沥青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得以充分发挥。制备工艺从热拌法发展到温拌甚至冷拌,在保证环氧沥青混凝土使用性能的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难度。而在原材料应用方面,研究者们不断对双组分环氧沥青与三组分环氧沥青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环氧沥青的改性方式趋于多样化,从单独使用改性沥青发展到同步使用改性环氧树脂,改性剂从纤维发展到高分子聚合物、超支化聚合物等。这些措施不仅改善了沥青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也增强了环氧沥青混凝土的相关性能。此外,为使环氧沥青混凝土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在级配优化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然而目前环氧沥青混凝土的一系列研究成果较为散乱,缺乏对其系统的总结与梳理,且环氧沥青混凝土的性能评价指标及要求仍需深入研究与完善。为进一步确定环氧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材料科学合理的性能评价指标及要求,本文全面梳理了国内外环氧沥青混凝土相关规范,系统调查了大量实体工程及研究动态,对比分析了不同主要原材料的环氧沥青混凝土对其路用性能的影响,最终推荐了环氧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结构组合、原材料类型、级配范围和性能评价指标及要求,为环氧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材料规范完善与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参数化技术对产品设计的影响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王柳庄 《包装工程》2016,37(16):10-13
目的探讨把参数化技术引入产品设计中应用的影响与可能。方法在对相关研究成果及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探讨,并结合产品设计论述新的观点。结论参数化技术的运用提升了对设计的复杂性和精确性的处理,它不仅带来了全新的设计风格,更已开始影响设计的思考和工作方式,参数化技术的应用将对产品设计的思维方法、工作方式及设计成果的面貌带来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Concrete repair is a complex process, presenting unique challenges that differ from those associated with new concrete construction. The repair process must successfully integrate new materials with old materials, forming a composite system capable of enduring exposure to service loads, exterior and interior (inside the structure) environments and time. The durability of this composite system must be ensured on a systematic basis of daily practice – from the research, condition evaluation, realistic design objectives, detailed design and material selection, through construction practices and quality control.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key characteristics of a holistic system approach to concrete repair projects.  相似文献   

16.
面向工程的专用产品参数化CAD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参数化CAD系统的不足,提出了面向工程的参数化思想,引入了功能约束,分析了对功能约束进行处理的3种方法.采用了基于特征的参数化造型方法,用应用层、描述层和图形层三层体系表达基于特征的参数化模型,将该模型作为参数驱动的基础.将设计中的约束分为3类:工程约束、适配约束和几何约束.通过适配约束在工程约束与几何约束间建立映射关系,使得参数化设计系统既可以受几何参数的驱动,又可以受工程参数的驱动,从而扩大了CAD技术对设计过程支持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Most of concrete formulations actually contain mineral additives that are used as an inert filler or supplementary cementitious material (as type II addition). These materials are generally used in order to increase concrete performances both in its fresh and hardened states. The mineral additives usually improve the consistency and workability of fresh concrete and reduce the water demand for a required concrete slump because of an additional volume of fines. The way of action depends on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illers. The study of surface free energies and electric conductivities of interstitial solutions of cement mixes modified by blast furnace slags and limestone fillers contributes to a better knowledge of hardening and interac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8.
吴雪松  李子龙 《包装工程》2018,39(18):18-21
目的研究设计中技术迁移和文化表征机制以及两者之间关系,为区域文化建设以及文化创新设计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方法通过对文化、符号以及技术3个方面进行分析,加深对文化价值、符号式文化表征、技术迁移过程以及技术迁移下设计现象的理解与认知,提出意义介入下的文化表征设计方法。结论意义赋予是文化表征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设计中,意义赋予的过程既是对事物诠释的过程,也是明确和回归文化视角以及立场的过程;技术发展路径是脱离已有情景式的发展路径,单纯通过技术迁移实现文化表征是比较难以达到的。另外,通过符号式的文化表征方法可以实现对某种文化的标记,并发挥辨识作用,但要通过符号式文化表征实现对该文化的了解,是比较困难的。  相似文献   

19.
3D打印陶瓷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贲玥  张乐  魏帅  孙炳恒  李正  周天元  张其土  杨浩  陈浩 《材料导报》2016,30(21):109-118
作为新一代成型技术,3D打印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型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而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出的多功能化陶瓷零件,在建筑、工业、医学、航天航空等领域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主要介绍了3D打印陶瓷方面的成型技术和材料,回顾了3D打印陶瓷的发展及国内外产业状况,并对可应用于3D陶瓷的打印技术和打印材料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Rock-filled concrete (RFC) was developed in China in 2003 as an application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SCC) that can then be used as “normal” concrete for massive concrete constructions. RFC is produced by filling the voids of rock blocks with SCC, which has good fluidity and segregation resistance. To guarantee the required workability of SCC, a mix design method for SCC based on its paste rh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as developed. The proposed method yielded practical benefits by saving on the amount of laboratory work, testing time, and raw materials. The integrated performance of RFC was studied by conducting tests on its compaction, compression strength, tensile strength, and permeabilit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FC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hydraulic concrete. With two types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RFC exhibits remarkable advantages, such as high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low cost, low heat of hydration, and low environmental load. These advantages contribute to a simpler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an easier quality control, signifying that RFC is a promising technology in hydraulic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