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建立图像颜色差别评价和计算的基础数据,设计了目视评价实验。用5幅典型图像分别改变明度、彩度以及同时改变明度和彩度制作了100对测试图像,通过心理物理实验对测试图像对进行了目视评价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并对实验结果与图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主观色差等级随图像色差改变的规律基本一致,各图像的色差感觉都与色差改变量呈对应关系;相同的图像平均色差对于不同内容的图像所引起的主观色差感觉不同,视觉对低彩度图像内容的色差感觉比较敏感;改变图像彩度时,较小和较大平均计算色差与相应的图像视觉色差变化趋势相反;单独改变明度或彩度所产生的视觉色差感觉规律不同,应对明度色差计算的公式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2.
<正>(续)4两眼像不等4.1两眼像不等的定义屈光参差可以使两眼像不等,两眼像不等是两眼视网膜成像大小不等或形状不同。两眼视网膜像的轻度差异,即成像"既大同而又小异"是形成立体视觉的基本因素,立体视觉是在轻度像差的基础上经长期锻炼而形成。"大同"是指两眼看同一物体时视网膜上的成像在外观轮廓上基本相同;"小异"是指两眼所看物像在水平方向有细节的差异。这是由于两眼视轴既平行又分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光是由光速运动的光量子组成,视网膜接受光量子消耗一定能量产生刺激,刺激传递到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在这个过程中,光量子的刺激程序与协调性是形成视觉环境舒适的关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日常生活中的建筑和  相似文献   

4.
一、视觉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人的感觉有许多种,如触觉、味觉、嗅觉等,可通过触摸物体的形状、品尝味道、嗅其气味来感觉物体。而视觉是一种极为复杂和重要的感觉,人所感受的外界信息80%以上来自视觉。视觉的形成需要有完整的视觉分析器,包括眼球和大脑皮层枕叶,以及两者之间的视路系统。由于光线的特征,人眼对光线的刺激可以产生相当复杂的反应,表现有多种功能。当人们看东西时,物体的影像经过瞳孔和晶状体,落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在受到光刺激后,将光信号转变成生物电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至大脑,再根据人的经验、记忆、分析、判  相似文献   

5.
1复视(diplopia)1.1复视的发生机理导致双眼视异常的复视主要是指非共同性斜视导致的病理性复视。复视发生的基本条件是双眼具备正常视网膜对应,如图1所示,内斜视患者在双眼注视同一目标物O时,目标物在注视眼的黄斑中心凹成像O1,同时在斜视眼的黄斑中心凹鼻侧视网膜成像O2。中枢眼黄斑中心凹接收到注视眼黄斑中心凹的目标像O1’,由于双眼视网膜对应正常,  相似文献   

6.
人们通常所说的视力是指人眼辨别最小物像的能力,是视网膜中心凹处的形觉视敏度。视觉形成的理论基础是两个物点的反射光线在节点处交叉后成像于视网膜上。当两个物点反射光线刺激的是相邻的两个锥体细胞,则人感觉到的是一个较大的模糊的点,所以两个物点的像之间至少要隔一个未受刺激的锥体细胞,两个物点才能被分辨开。  相似文献   

7.
人们通常所说的视力是指人眼辨别最小物像的能力,是视网膜中心凹处的形觉视敏度。视觉形成的理论基础是两个物点的反射光线在节点处交叉后成像于视网膜上。当两个物点反射光线刺激的是相邻的两个锥体细胞,则人感觉到的是一个较大的模糊的点,所以两个物点的像之间至少要隔一个未受刺激的锥体细胞,两个物点才能被分辨开。  相似文献   

8.
正1同视机简介同视机也称作大型弱视镜或斜视镜,主要是用来诊断患者的双眼视觉异常、眼球运动生理及双眼视觉矫正的设备。它能检查主要客观斜视角、各方向眼位斜视度的变化、异常视网膜对应、中央抑制性盲点、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等。同视机的主机由左右两个镜筒、中部部件、座底四部分组成为常见外形结构,其结构见图1,具体名称见表1。  相似文献   

9.
眼球运动主要是经由外眼肌运作支配影像对焦机构,使目标能正确落在视网膜中心位置,经视路传导后形成皮质影像。运动型态有很多种,在视觉系统作用及临床验光程序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本文仅对眼球运动型态提出认识说明。 眼球解剖安静位 如果所有对眼球的神经支配活动都告终止,则两眼会回复到其原来的生理位置,这个生理位置即称为  相似文献   

10.
光是由高速运动的光量子组成,视网膜接受光量子损耗,一定能产生刺激,刺激传递到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光量子刺激程度是形成视觉环境舒适的关键。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眼睛由于瞳孔的调节作用,对一定范围内的光辐射都能适应,但光辐射增至一定量时将会对心脏及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这称之为光污染。光污染会对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造成伤害,引起视疲劳和视力下降。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上讲,落在视网膜非对应点上的物像,将促发患者的融合反射,因此可以说融合反射是视网膜物像分离的反应。而实际上就像调节反应并不恒等于调节刺激一样,融合反应也常常不等于融合刺激,往往较融合刺激为小,换言之,在两个分离物像尚未完全落在对应点上之前,就已经感觉两物像融合,这一残留的物像分离就是注视视差,又称注视分离。对应到外间物象空间,注视视差指的是即在双眼单视的情况下,视线的微量辐辏过度或辐辏不足,即在有双眼融合参与的前提下,双眼实际视线与注视目标之间的分离现象,如图1。  相似文献   

12.
幸福感的研究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古希腊哲学家几经论战,提炼出幸福的概念;第二阶段,现代心理学家开始解析影响幸福感的因素。幸福感的产生分为外部刺激和主观加工两大方面。外部刺激主要体现为:好的生活条件引起感觉系统愉悦、快乐、舒服的神经冲动。主观加工则表现为:大脑、神经系统、人格这些内部建构对生活环境和条件的评价。提升幸福感,除了要不断改善物质生活条件,更为重要的是,个体要学会加工出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食品与健康     
现代科学,已经有可能利用维生素来进行眼保护的探索。众所周知,长时间直视太阳光会造成视觉障碍甚至失明.如伽利略就是在没有充分保护措施之下长期观察太阳而失明的;1912年在西德约有3500人因观察日食而引起视觉障碍.这些眼的损伤,均是由于位于水晶体后部的视网膜因强光刺激引起变性而造成的.事实上,有许多老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变性症,这说明在长年的普通光线刺激下,也会使眼受到损伤.黄斑位于视网膜中心,是最易受光线损伤的部位,黄斑细胞变性会引起重度视力障碍及失明,黄斑变性症(AMD)是造成老年人失明并不可救治的第一原因.  相似文献   

14.
正视觉是人从外界获得信息最直观最重要的一个渠道。眼睛的视网膜上存在两种适应亮度不同的视觉细胞: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由它们产生的视觉效应,统称为人的"视觉感光效应",如颜色视觉和暗视觉。另外,在人体内还存在一种非视觉感光系统,其中一个重要的感光器官是视网膜感光神经节细胞(ipRGCs),它接收到光刺激后,并不将刺激信号传导到人脑的视觉皮层,而是直接传导给了下丘脑,再通过下丘脑传导给松果体。通过对松果体的刺激,调节褪黑素(melatonin)的分泌,从而起到  相似文献   

15.
正当我们的双眼注视一个物体时,物体分别在左右眼的视网膜上形成两个图像,由于左右眼有一定的间隔,左眼看到的图像略偏左侧,右眼看到的图像略偏右侧,因此两个图像并不完全相同,不能完全重合。这样视觉图像传入大脑,经过大脑的合成、判别,使物体产生空间的深度感,有了立体感,这就是立体视,立体视又称深度觉或立体觉。当下流行的3D电影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使得视差增大,产生立体的视觉感觉。  相似文献   

16.
(续上期) 3不等像与视觉 3.1不等像主要影响融像和空间知觉 3.1.1融像 为获得双眼视觉.视觉皮层对两眼各自获得的视网膜图像必须进行知觉性融合(感觉融像sensory fusion),从而对视觉空间形成统一的感知,这是视觉皮层的神经生理和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服装的舒适感觉说到底就是服装穿用者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心理感受或主观评价。Pontrelli建立了一个“舒适图”(Comfort′sGestalt) ,在这个图中影响到穿用者舒适状态的各种变化因素被全面地罗列出来。这些变化因素被分为三组 :涉及环境及服装的物理变量 ;穿用者的心理 -生理参数 ;以及穿用者大脑的心理学筛选。舒适图指出穿用者的舒适状态取决于所有这些因素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考虑到主观感受的形成过程 ,对主观舒适感觉可用图 1描述 :  图 1描述了总体舒适性的主观感觉是如何形成的。物理过程为人体的感觉器官提供信号或刺激 ,人体的…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因为眼前有闪光感而就诊的病人很来越多。这种闪光的感觉指的是周围环境中没有闪光体存在,可是眼前却出现类似闪电一样的现象,瞬间消失,可以发生在眼睛向某个方向转动时,也可以毫无规律,每天可发生数次或持续发生。患者一般没有视物模糊,也没有眼痛眼红。为什么眼前会有闪光感?由于视网膜上的光感受器受到刺激而产生的,各种机械性、炎症性、占位性刺激都可以引起。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相关理论研究和成果,主要从模特姿势、细节部位关注度两个方面来分析消费者对男装展示的兴趣点及对男装网络展示视觉营销的影响。通过眼动跟踪实验和主观问卷调查的方法,为网络男装电商提出较为客观的建议,指出合理的模特姿势和细节展示更能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相似文献   

20.
视锥细胞、视杆细胞与视觉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五彩缤纷闪烁着的人造光源,到各类被阳光强反射的建筑外墙和频闪画面等各种视觉环境,人类的眼睛表现出了非凡的适应性。而今,科研人员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了感光细胞具有的特质,使我们对人眼感光细胞有了新的认识。 一、重新理解白天视物的新循环 受光的刺激,人眼视网膜中感光细胞经过一系列的物理、生化变化,把光的刺激转换为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后产生视觉。视网膜感受光刺激的感光细胞有两种,一种称为杆状细胞,它们支撑弱光(感受全频光)。另一种称为视锥细胞,它们感受强光,并提供高分辨率的色彩视觉。这两类细胞都采用一种名为发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