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角膜内皮面硅油的形态学观察及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贴附在角膜内皮面的硅油形态学变化及对角膜内皮细胞损害的形态学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选择已行经睫状体平部玻璃体手术联合硅油玻璃体腔内注射手术后1周~1年并出现硅油进入前房且已贴附在内皮面的患者11例(11眼,有晶体眼),应用角膜内皮细胞分析系统(角膜内皮镜)观察进入前房并已贴附在内皮面的硅油,手术取出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及形态定量指标的变化。结果硅油取出术前角膜内皮镜检查,镜下清晰可见贴附在内皮面的硅油液面与内皮细胞层紧密黏贴,并形成特殊的明亮反光,内皮细胞边界发亮(即“亮度颠倒”现象),在角膜后表面皱褶的边缘有亮暗相间的轮廓线;角膜内皮细胞4项形态定量指标中:细胞面积和细胞密度两项手术前后(术后4~7d)改变无统计学差异,六棱细胞比率和变异系数两项改变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角膜内皮面贴附硅油时,出现特有的角膜内皮镜下改变,且在短期内即可直接损害内皮细胞,应尽早取出。提示医师在玻璃体手术联合硅油玻璃体腔内注射时需选择纯度及黏滞度,以及控制硅油的注入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内皮细胞在纳米和微米丝素支架上的细胞应答,包括细胞形态、增殖、细胞间连接的形成以及整合素依赖性粘附的情况。在纳米纤维网上培养的内皮细胞能够形成具有可分化性和相互连接的内皮单细胞层,它比在微米纤维网上的细胞具有更高的整合素-β1表达水平,内皮细胞通过整合素受体机制识别单根纳米纤维,并在与纳米纤维网的接触面形成粘附斑。纳米丝素支架不阻碍内皮细胞层的形成,而且可以诱导内皮细胞在分子表达水平上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检测相关细胞凋亡指标,探讨trans C18:1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机制。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将不同浓度trans C18∶1与内皮细胞共同孵育后,通过吉姆萨染色,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早期凋亡变化;通过试剂盒检测观察trans C18:1对凋亡酶Caspase活力的影响;最后考察Caspase抑制剂z-VAD-fmk,对trans C18∶1对内皮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吉姆萨染色后,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流失细胞仪检测内皮凋亡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同时发现trans C18∶1引起内皮细胞的凋亡可能与Caspase-3酶激活有关,因为Caspase抑制剂又能提高trans C18∶1处理的内皮细胞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植物生理学家及油脂工作者应用电子显微技术对油料种籽细胞中油脂存在状态所进行的研究.由电子显微透射、扫描以及对“脂类体”的离析发现:大豆的亚细胞级组织中,大量的蛋白质贮存在直径为2—20微米的蛋白体内,脂类则存在于0.2~0.5微米的径脂类体内,这些脂类体散布于蛋白体之间的缝隙中间.花生脂类体直径约为大豆脂类体直的4倍(1~2微米).把从大葱和甘兰离析出的“小球体”与从棉籽离析出的“脂类体”相比较,结果表明油料种籽细胞组织中的脂类体与非油料植物细胞组织中的小球体从亚显微结构和组织上都相同,因为都富含脂类,将名称统一为“脂类体”.脂类体被特殊的单边膜所包围,它与大家熟知的厚度为6~8毫微米的三层结构膜相比其厚度仅为2~3.5毫微米.单边膜的极性面朝向胞基质,而它的非极性面向内部与所贮存的脂类相接触.单边膜的成份主要是蛋白质(约60%)和磷脂(约40%).这些新概念与传统的高尔道夫斯基假说截然不同.在油料种籽细胞中,油脂并非填充在细胞原生质的微胶粒所形成的显微通道内,不是连续相,也不呈显微均匀状态.本文作者根据对油脂在油料种籽细胞中存在状态的新认识,试图对制油过程中.油料种籽细胞组织的变化作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牦牛尾毛纤维基本形态及皮质细胞结构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健  胡玉波  于伟东 《纺织学报》2009,30(10):41-47
为全面了解牦牛尾毛的纤维结构,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牦牛尾毛纤维的基本形态及皮质细胞结构进行观察分析。实测结果表明:牦牛尾毛沿纤维长度方向的直径由根部向梢部逐渐变细,直径变异系数可达18.70%;纤维间直径呈正态分布,其变异系数为14.70%。利用细胞的超声波分离技术对牦牛尾毛纤维的皮质细胞形态及长度与直径分布情况进行实测,结果显示:长度与直径均为单峰正态分布,直径在3.5~4.5 μm之间的细胞约占53%;长度在50~80 μm之间的细胞约占70%;皮质细胞直径越细,长度越长。此外,提出采用长径比值来表征细胞形态。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观察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在控制青少年近视方面所起的疗效,本文选取了10~18岁的近视患者113例(226眼),其中研究组63例(126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对照组50例(100眼)配戴框架眼镜,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戴镜前、戴镜后1年的裸眼视力、等效球镜、角膜曲率、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及眼轴的变化。最终分析得出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裸眼视力明显提高、等效球镜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角膜曲率、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眼轴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眼轴长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角膜塑形镜在治疗青少年近视方面疗效确切,与框架眼镜相比,可明显减少近视增长,有效控制眼轴变长,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近视发展。  相似文献   

7.
角膜营养不良为一系列与家族遗传有关的原发性进行性角膜病变的总称。该病多数为染色体显性遗传,原发于角膜,很少伴随其它眼部病变或全身病变,起病大多在20岁以前,多侵犯角膜中央,双眼对称,病程缓慢,病变区多无新生血管生长,开始只侵犯角膜的某一层,晚期可波及邻近层次,甚至影响全层角膜。药物治疗无效,影响视力者可行角膜移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通过研究丹参酮的浓度和各项指标增减变化,来探讨其对膝骨关节炎的抗炎作用。构建四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各组给药21 d。通过膝骨关节炎评估标准评及膝骨直径测量确定大鼠膝骨关节炎指数;利用离体血管环灌流与双抗体夹心ABC-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各组受乙酰胆碱影响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含量;在丹参酮样本中采集细胞荧光值,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确定丹参酮抗炎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给药后,丹参酮组膝骨关节炎评估值约为5.26,低于甲氨蝶呤组和枫杨乙醇提物组;注入乙酰胆碱后舒张率约为88.72 η/%,无显著波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含量约为35.22 λB/(U/L),最接近对比组,9份丹参酮样本中,55%洗脱液的其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约为89.26,其抗炎效果最佳,说明丹参酮能够修复内皮细胞,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9.
万拯群 《四川粮油科技》1999,16(2):25-26,36
1精米与糙米精白米、精白面的营养成分远远低于糙米和标准面。大米最外围为糠层,约占整粒7%~9%;其次为胚乳,占89%~90%;米嘴处为胚,约占2.5~3%。糠层和胚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糖分、矿物质、B族维生素、纤维素等,胚乳的成分基本上是淀...  相似文献   

10.
邱斌  刘蓉  邓泽元  范亚苇  李静  胡蒋宁  黎玉 《食品科学》2011,32(15):277-280
为了观察trans C18: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与NOS-NO系统的关系,首先将不同浓度trans C18:1 (50、100、200、400μmol/L)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24或48h后,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trans C18:1(200μmol/L)处理内皮细胞24h后,分别检测一氧化氮含量(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将trans C18:1与一氧化氮合酶阻断剂亚硝酸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及一氧化氮供体(SNP)单一或联合处理内皮细胞,检测细胞存活率的变化。结果显示:trans C18:1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导致内皮细胞的存活率下降; LNAME与trans C18:1联合处理内皮细胞后细胞存活率下降,而SNP与trans C18:1联合处理后细胞存活率上升;trans C18:1可诱导NO水平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显著下降,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无显著改变。表明:trans C18:1能通过抑制eNOS活性减少NO的分泌,并暗示NOS-NO系统可能是trans C18:1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涤纶经编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生物安全性及功能性,依次采用洗涤、紧密化、预波纹化和波纹化处理工艺对管坯进行处理,重点探究不同工序处理后试样的表面结构及其与细胞的相容性。研究结果表明:管坯表面纤维排列相对杂乱,取向度低,且含有加工杂质,不利于细胞的黏附和增殖;洗涤处理可以除去试样表面和纤维间隙的杂质,但并没有改善试样的表面形貌,细胞黏附尚差;紧密化处理使线圈长度显著缩短,线圈密度加大,但纱线交织点处相邻纤维之间的距离仍然较大,不利于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预波纹化处理使线圈长度有少量的伸长,但由于有波纹的存在,纤维间距更加缩小、排列更加整齐,细胞横跨增长,为快速内皮化提供了很好的结构保障;波纹化处理使试样表面结构趋于平整,纤维排列整齐且取向度高,有利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取向黏附与增殖。  相似文献   

12.
接受观察病例共29例(31眼),配戴治疗观察时间3~57天,平均20.9天。眼病诊断包括大泡性角膜病变6例(6眼);单庖角膜炎合并角膜后弹力层膨出或小穿孔者5例(5眼);化学烧伤角膜上皮缺损者6例(7眼),其中1眼为酒精烧伤早期;角膜移植术或角膜穿破性外伤缝线刺激者3例(3眼);丝状角膜炎3例(3眼);角膜上皮糜烂2例(3眼);反复性角膜上皮剥脱症1例(1眼);  相似文献   

13.
隐形眼镜直接戴在角膜的泪液层上,故又称为角膜接触镜。它是根据人眼角膜的形态,以透明或染色的材料制成的镜片,直接附着在角膜的泪液层表面,并能与人眼生理相容,最终达到矫正视力、美容或治疗的目的。 1960年捷克化学家Otto Wichterle和Lim研究出一种吸水后会变得很软,又能适合人体使用HEMA材料,制造出第一副软性隐形眼镜。  相似文献   

14.
正软性角膜接触镜(SCL)作为矫正近视的方式之一,由于其配戴美观、容易适应、配戴后运动更方便等优点,深受大学生们的喜爱,但长时间不合理配戴则容易引发眼部并发症,如方法不当的清洁、保存、配戴行为会损伤眼表组织,降低眼部抵抗力,引起过敏反应,造成眼表组织的损伤;长期不当配戴还可能造成角膜缺氧,角膜上皮基质、内皮细胞损害,引起角膜感染炎症甚至失明等问题。此外,如果长期配戴的SCL屈光度数有偏差,还极易造成近视度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通过检测相关细胞凋亡指标,探讨trans C18∶1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机制.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将不同浓度trans C18∶1与内皮细胞共同孵育后,通过吉姆萨染色,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早期凋亡变化;通过试剂盒检测观察trans C18∶1对凋亡酶Caspase活力的影响;最后考察Caspase抑制剂z-VAD-fmk,对trans C18∶1对内皮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吉姆萨染色后,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流失细胞仪检测内皮凋亡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同时发现trans C18∶1引起内皮细胞的凋亡可能与Caspase-3酶激活有关,因为Caspase抑制剂又能提高trans C18∶1处理的内皮细胞存活卒.  相似文献   

16.
正常生理情况下眼角膜上皮细胞层的前表面有一层紧密依附、不可分离的极薄的泪膜层。泪膜随眼球转动及眼睑启闭而不断更新,通过泪液的扩散湿润眼球,角膜上皮借此进行氧气交换维持角膜正常代谢,使角膜表面更为平滑、光泽并能增强角膜的光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骨胶原——充满魅力的蛋白质(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什么是骨胶原 人类及各种各样的动物体内的细胞与细胞之间埋藏着纤维状的蛋日质就是骨胶原,其摩尔质量约为300000。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具有不同的功效。骨胶原有两种明显的特征:一是存在于细胞外侧,二是纤维状态。如右图所示,存在于细胞外侧,连接细胞与细胞;骨胶原还担任着把血液中的营养输送到细胞里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角膜炎分为溃疡性角膜炎(角膜溃疡),非溃疡性角膜炎(深层角膜炎)两类。由内因,外因不同因素造成。因角膜外伤,细菌及病毒侵入角膜引起的炎症。患眼有异物感,刺痛甚至烧灼感。球结膜表面混合性充血,伴有怕光、流泪、视力障碍和分泌物增加等症状。角膜表面浸润有溃疡形成。溃疡性角膜炎绝大部分为外来因素所致,即感染性致病因子由外侵入角膜上皮细胞层而发生的炎症。角膜炎是指角膜发炎的症状,患者会感到眼部疼痛、视力模糊及流眼  相似文献   

19.
正常生理情况下,眼角膜上皮细胞层的前表面尚有一层紧密依附不可分离的极薄的泪膜层。泪膜随眼球转动及眼睑的开启闭合而不断更新,能过泪液的扩散湿润眼球,角膜上皮借眼进行氧气交换而维持角膜正常代谢,使角膜表面更为平滑,增强角膜的光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三倍体毛白杨属于杨柳科(Salicaceae)、杨属(Populus)白杨派(Section leuce)树种,它是采用细胞染色现代高新技术,对普通毛白杨的遗传基因进行优化组合,成功培育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杨木新品种-三倍体毛白杨.三倍体毛白杨耐候性好,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5年即可成材.一般树高均达到 15m左右,胸径为150~300mm,与10年生长的普通毛白杨生长量相当.三倍体毛白杨选育的成功,不但对生态环境境、森林植被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助于改善我国北方造纸业的纤维原料资源状况.为了进一步了解三倍体毛白杨的纤维形态和制浆性能,本文不同地区种植的三倍体毛白杨木材密度、纤维形态、化学成分等指标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测定,并对其微纤维走向及木素的微区分布做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倍体毛白杨木质部由心材及边材两部分组成,其材质较白,白度约为50%左右,而且具有纤维较长、长宽比较大、纤维素含量高和木素含量低的优点,这些优点对制浆造纸都极其有利.纤维形态主要由四种细胞组成,即纤维、导管、木射线细胞及木薄壁细胞.纤维有韧性木纤维和木纤维两种,前者纤维壁上有横节纹,后者没有横节纹而有少量直径很小的纹孔.导管由导管分子组成,导管分子两端开口为单穿孔,并有舌状尾部,细胞壁较薄,壁上有两种类型的纹孔,与导管连接部分的纹孔为具缘纹孔,数量较多,通常分布在导管壁上的某一部位,导管与木射线相连部位的纹孔为单纹孔,孔径较大,数量少,通常一组一组的横向排列;木射线细胞及木薄壁细胞二者都沿径向排列,木射线细胞有少部分边缘有细小的齿状,木薄壁细胞体积短小,壁上有纹孔.从木材横切面上测量各种细胞所占的面积百分比,近似于树干中各种细胞的体积百分比,其结果约为纤维细胞占70%,导管占20%,木射线细胞以及木薄壁细胞占10%.三倍体毛白杨纤维细胞壁是由胞间层(ML)、初生壁(P)及次生壁外层、中层、内层(S1、S2、S3)组成.其微纤维的走向,P层为网状结构.S1层为交叉螺旋形,与纤维轴的交角约为80°左右.S2层为平行螺旋状,与纤维轴的交角为30~45°.在打浆过程中,初生壁及次生壁外层容易成片状剥落,但S2层由于微纤维角度较大,不容易分丝帚化.S2层是细胞壁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整个壁层体积的70%.根据高锰酸钾对木素有比较专一的反应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与X-射线能谱仪(SEM/EDXA)技术研究三倍体毛白杨木素的微区分布.结果表明三倍体毛白杨纤维细胞、导管分子、木薄壁细胞及木射线细胞各形态区,木素密度都是细胞角隅区(CC)最高,胞间层(CL)次之,S2层密度小.这与一般木材的木素微区分布规律是相符的.以S2层的木素密度为1,分别计算出细胞角隅区、胞间层和S2层木素的密度比为CCCLS2=1.71.31左右.结合纤维细胞壁的观察结果,纤维细胞次生壁S2层的厚度占了细胞壁总厚度的近80%,故S2层的木素浓度虽然较低,其含量在纤维细胞中仍然是最大的.研究中还发现三倍体毛白杨胞间层的木素比较容易软化,软化后的细胞壁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在S1层与S2层之间分离.能在纤维表面暴露出较多的S2层结构,使纤维表面具有较多的羟基,在纸页抄造时便产生较多的氢键结合,从而赋予纸页较好的纤维结合强度.近年来许多造纸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在发展杨木速生林CTMP浆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这和杨木属的超微结构与局部化学上的这特点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