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尹治淞 《建筑知识》2014,(9):404-40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城市化”步伐显著加快,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在满足办公、商业、居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高层建筑施工管理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本文以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常见问题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高层建筑的特点,然后对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梳理,就如何加强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倪修国 《云南建材》2014,(9):220-22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也在发生着改变,近些年来,高层建筑逐步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和生活,不论大中型城市还是小型城市,高层建筑已经是城区建设的主力建筑类型了,高层建筑有着它们自己的独特优势,而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是高层建筑是否合理的关键,它是根据建筑的高度和功能而不同的。本文主要总结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特点,对高层建筑的选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文艳 《建筑知识》2014,(2):215-215,224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城镇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口压力越来越大导致高层建筑不断增多。但同时,高层建筑安全问题也越来越成为我们所关注和必须了解的。高层建筑结构复杂,高度高、人口密集、用电量大,其存在的火灾隐患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方面。本文针对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阐述了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和消防难点,分析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对高层建筑防火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周传辉 《暖通空调》2005,35(1):31-31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各类高层建筑迅猛增加。暖通空调作为高层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高层建筑功能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总结大量工程设计实践的经验和教训,我们组织了《高层建筑空调设计实例》编写组,征集和编写了武汉地区高层建筑空调设计实例论文50篇,系统总结了武汉地区近20年来高层建筑空调设计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高层建筑火灾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介绍了我国20多年来城市化发展的情况以及近几年来高层建筑的发展状况,分析了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并与美国高层建筑火灾进行了比较,探讨了我国高层建筑火灾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韩侃 《建筑知识》2014,(6):135-135,141
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建筑业的发展,近年来,在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高层建筑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结构设计一直的高层建筑设计的重点内容。但是高层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建筑的结构设计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何解决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问题是业内人士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简要分析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解决措施,旨在为完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张华锋 《建筑知识》2014,(4):97-97,10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项目迅速在城市间发展起来,这就要求高层建筑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尤其是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加需要注意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保证其切实的符合建筑工程的要求,才是建筑工程经济效益提高的关键。文章从上海某区的超限高层建筑案例出发,首先仔细介绍了高层建筑工程的基本情况,探析了高层建筑工程超限给予结构设计工作和建筑施工工作带来的诸多影响,由此提出了地基基础设计思路以及如何保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抗震构造,对于新形势下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薛永寿 《城市建筑》2014,(12):222-222
考虑到当前高层建筑防火所面临的严峻消防形式,本文首先分析了现代高层建筑防火方面遇到的困境,然后分析了如何有效改善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面临的困境。希望能够有一个整体思路解决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问题,为高层建筑提供更大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我国基础建设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施工日益频繁。然而,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难度高,其节能控制非常重要。文章从高层建筑节能出发,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层建筑的节能要点。  相似文献   

10.
陈锋 《云南建材》2011,(6):290-291
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也逐渐为人们所认可,但是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质量保证是比较复杂的一个课题,同时,高层建筑耗能浪费的现象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所以,为了提高现代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质量,结合规范和工程管理经验,本文详细阐述了现代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设计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四种供暖方式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健生  胡静  陈占秀 《暖通空调》2005,35(4):117-120,102
对目前使用的散热器供暖、地板供暖、天花板和踢脚板供暖方式的室内温度场和流场作了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上述供暖方式的特点和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认为踢脚板供暖方式的室内温度场和流场相对均匀,其次是地板供暖、天花板供暖和散热器供暖方式。  相似文献   

12.
陈玲  董重成 《暖通空调》2012,42(7):42-48
以夏热冬冷地区、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典型城市的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DeST和DesignBuilder软件模拟分析了围护结构、换气次数及散热器和地板辐射两种供暖方式对间歇供暖热负荷的影响,给出了间歇供暖相对于连续供暖的供暖热负荷附加率,确定了合理的间歇供暖模式。结果显示,窗墙面积比对间歇供暖热负荷的影响可以忽略;换气次数每增加0.5h-1,间歇供暖热负荷附加率约增加5%;采用地板辐射供暖的间歇热负荷附加率比散热器供暖小3%~10%。  相似文献   

13.
芦岩  林辉  田雨辰  田亮  竹巧艳 《煤气与热力》2021,41(1):1-4,10041
介绍地热耦合热泵供热系统(以梯级利用地热水热量为原则,采取地热水直接供热与热泵机组利用地热尾水余热的供热系统)设计方案的工艺流程、运行策略,建立供暖期系统能效比的计算模型。结合算例,在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运行方式下,对两种地热耦合热泵供热系统的供暖期系统能效比进行计算。方案1:制热设备(地热水换热器、热泵机组)与供热循环泵采取一机一泵的固定设置。方案2:供热循环泵集中并联设置。对于方案1,供热循环泵与制热设备对应关系固定,启用某台制热设备时必须启用相应的供热循环泵。与方案1相比,由于方案2的供热循环泵集中并联设置,供热循环泵与制热设备的对应关系相对松散,匹配更加灵活。方案1、2的供暖期系统能效比分别为9.20、10.03。与方案1相比,方案2的供暖期系统能效比提高9%。  相似文献   

14.
住宅供暖方式的发展动态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张锡虎 《暖通空调》2000,30(4):26-29,42
分析了住宅供暖方式发展的动因,现有集中供暖系统需解的问题,探讨了分户热计量、燃气单户供暖、电供暖、低温热水地板辐供暖、供暖散热器、分室温度控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燃气红外辐射型采暖作为一种新型的高大空间采暖方式,有着独特的优越性。介绍了燃气红外辐射型采暖方式的机理、论证了无排烟管道采暖方式在高大空间中使用的可行性,并通过设计实例,分析比较了燃气红外辐射型采暖和传统对流方式采暖在能耗等方面的区别及优越性,并对高大空间厂房室内采暖设计温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民用建筑供热负荷的神经网络法预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分析了供热系统负荷变化的各种扰量,提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供热负荷进行预测的方法。对神经网络预测的可行性、方法的实施内容及输入输同变量的选择,网络连接方法的选择等进行了讨论。在进一步对供热负荷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其进行切实可行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电供热发展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孝春  尹桦 《暖通空调》2003,33(5):44-45
指出电直接供热是能源的低效应用,但可以作为其他供热方式的补充或用于建筑局部供热。认为热泵和电蓄能供热是电供热的发展方向,提出要增强建筑节能和提高供热系统管理水平,倡导冷热电联供和多能源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济南市已有建筑采暖热指标大的问题,对济南市不同区域采暖现状进行了调研,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典型建筑的采暖热指标进行了探讨,分别计算了不同采暖区的采暖热指标,并对各采暖区热指标进行加权平均,最终得到适宜于本地区的平均采暖热指标,该热指标的测定对集中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具有参考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模拟了低温地板辐射供暖与对流散热器供暖系统在不同太阳辐射照度下的动态热过程.对比了室内温度及供暖耗热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高太阳辐射照度地区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室内过热现象更明显,地板辐射供暖能耗与散热器供暖能耗比值随太阳辐射照度的增大而增加,因此选择高太阳辐射照度地区的供暖形式时应优先采用热响应较快的散热器供暖形式.  相似文献   

20.
曹广兴 《山西建筑》2010,36(36):195-196
介绍了目前我国楼房采暖应用最多的地板辐射采暖方式的优缺点,并与传统的暖气片采暖方式进行了简单的比较,从而得出了地板辐射采暖方式在我国北方将优胜于暖气片采暖方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