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曲拉"为原料,采用筛选的微小毛霉凝乳酶为凝乳剂,在酶添加量、凝乳温度、凝乳pH值、CaCl2添加量4个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法进行试验设计,取得曲拉凝乳酶干酪素出品率与各单因素的函数关系,并建立曲拉凝乳酶干酪素凝乳工艺模型。回归方程和响应曲面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曲拉凝乳酶出品率影响大小依次为:凝乳pH值>凝乳酶添加量>CaCl2添加量>凝乳温度;最佳凝乳工艺为凝乳pH6.2、凝乳酶添加量0.05g/kg、CaCl2添加量2.5%、凝乳温度42℃。在此条件下,曲拉凝乳酶干酪素的理论出品率为75.23%,实验验证出品率为73.54%。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甘南牧区牦牛曲拉中乳酸菌的性能,本研究以甘肃省甘南地区藏族牧民家庭传统手工制作的牦牛乳曲拉样品为研究对象,以纯培养方法对曲拉中的乳酸菌分离鉴定,并研究曲拉中乳酸菌的性能。结果表明:从9份以自然条件发酵的牦牛曲拉中分离出97株乳酸菌,经过初步筛选得到6株乳酸菌菌株,通过16S rDNA分子鉴定,菌株Q1为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菌株Q2为耐久肠球菌(Enterococcus durans)、菌株G1、G2、G3、G4为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对6株乳酸菌进行性能研究表明,这6株菌凝乳时间在4~7 h之间,凝乳时的滴定酸度在73.42~89.38°T之间变化,酸乳冷藏期酸度增加了14.22~20.93 °T,活菌数含量均大于107 CFU/mL,黏度为5.42~7.84 Pa·s。研究结果可为乳酸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牦牛产业的附加值,以牦牛乳提取酥油后进行凝固沉淀,再经自然发酵、风干而成的蛋白质含量丰富的产品“曲拉”为原料,采用胃蛋白酶、木瓜凝乳酶和酵母凝乳酶复配成混合凝乳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混料设计对凝乳干酪素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并对干酪素的理化性质、红外光谱特性、热力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混合酶质量分数1%(其中胃蛋白酶∶木瓜凝乳酶∶酵母凝乳酶的质量比为0.60∶0.18∶0.22),在pH 6.3、45℃、添加质量分数CaCl 21%条件下,凝乳30 min,出品率为80.35%。混合酶法制备干酪素的理化性质、红外光谱特性和热力学性质与小牛皱胃酶干酪素差异不显著,而且符合GB31638—2016要求。  相似文献   

4.
从四川省甘孜州、阿坝州牧民家中采集自然发酵乳中分离出109株乳酸菌(杆菌59株,球菌50株),结合酸度和感官评价菌株进行剔除,筛选出其中6株乳酸菌.对这6株乳酸菌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和酸奶发酵实验.结果表明,6株乳酸菌作为发酵剂生产酸奶感官性能优良.不同菌株发酵后酸奶酸度、黏度、感官、风味、蛋白质分解各不相同,最适合单株发酵的菌为3和5菌株,其次为4和6菌株,1和2菌株比较适合高酸度酸奶发酵生产.  相似文献   

5.
乳酸菌发酵剂高密度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乳酸菌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温度、接种量、起始pH等)和培养基组成(氮源、碳源、缓冲盐等),优化确定了乳酸菌发酵剂的适宜培养条件为:起始pH值为6.5,培养温度为37℃,培养基配比为麦芽糖∶乳糖(1∶1)2%、牛肉膏1.0%、缓冲盐A0.5%、NaCl0.25%、MgSO40.1%,接种量4%,进一步探索了半连续法进行高密度培养,结合优化的培养条件,可使乳酸菌的液体发酵活菌密度至1.1×1012CFU/mL。  相似文献   

6.
发酵肉制品中发酵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发酵肉制品中常见的几种发酵剂的种类、作用及其对发酵肉制品的品质、风味、组织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酸奶发酵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酸奶发酵剂一般由两种乳酸菌组成: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论述了酸奶发酵剂的发展现状、种类及制备方法,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以复合益生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为发酵剂,研制功能性乳酸菌饮料。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乳酸菌饮料最佳配方:发酵乳添加量25%、水65%、白砂糖10%、CMC 0.10%、黄原胶0.15%、果胶0.10%,调节pH值为3.85条件下,所得到的乳酸菌饮料稳定性好、口感爽滑细腻、酸甜适中,蛋白质含量、酸度、总固体含量等指标均符合国家质量标准,所含活乳酸菌菌数达3.2×109cfu/mL。  相似文献   

9.
对从湘西泡菜水中分离出的5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erum),1株肠系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mesenteroides),1株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pentosaceus),进行耐盐和亚硝酸盐能力、生长和产酸能力、硝酸盐还原和氨基酸脱羧能力的研究以及一系列生理生化实验来验证其在肉品发酵上的可用性。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erum-A)和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pentosaceus-6)对食盐和亚硝酸盐均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对蛋白质和脂肪不具有明显的分解作用,不具有硝酸盐还原酶和氨基酸脱羧酶活性,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s spp.)等实验菌株有较好的抑制作用;70℃可致死。符合作为肉品发酵剂的要求,可作为下步实验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10.
乳酸菌肉品发酵剂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发酵肉制品中分离、纯化乳酸菌132株,对它们的主要发酵特性进行了测定,以生产干发酵香肠誓前篓,从中选出4株乳酸菌优选菌株R17、P20、P30和J33。4株菌生长速度有显著差异,温度对其生长速度有显著的影响。其中R17和P20之间没有拮抗关系,可以作为混合发酵剂。P30和J33可以作为单菌发酵剂。  相似文献   

11.
超滤技术制备浓缩乳酸菌发酵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自动发酵罐上联接一组中人纤维膜超超滤装置,分别对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进行超滤培养,24小时后,菌细胞浓度分别可达1.1×10^10CFU/ml和1.3×10^10CFU/ml,提高了乳酸菌的产率和发酵罐的利用率。将超滤截留的菌细胞与选一的抗冻剂混合,用冷冻干燥法制成的粉状发酵剂含活菌数3.0×10^10CFU/克以上,可直接用于发酵乳制品生产的接种,发酵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中式发酵香肠用发酵剂混合菌种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将玫瑰色微球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嗜酸乳杆菌、木糖葡萄球菌采用正交试验法组合为 9组发酵剂 ,考察了发酵肠的 pH值、水分含量、乳酸菌活菌数、感官品质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混合球菌更适合于作为发酵肠的发酵剂。经优化组合 ,筛选出了由葡萄球菌、干酪乳杆菌、玫瑰色微球菌、嗜酸乳杆菌、戊糖片球菌等混合菌制备的发酵剂 ,是符合发酵肠GMP要求的快速发酵剂 ,且经济合理 ,并赋予产品良好的风味。发酵条件 :37℃ ,RH >80 % ,2 0h。  相似文献   

13.
乳酸菌发酵剂浓缩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为制备高效浓缩乳酸菌发酵剂,通过综合运用复合生长培养基、缓冲盐法及化学中和法,对乳酸菌的浓缩培养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 12% NFM+ 0.3%酵母膏+ 0.1% Tween 80作为复合生长培养基,加 0.5% K2HPO4作为缓冲盐,接种量为 2% (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 =1∶ 1),培养温度 42℃,培养过程用 30% Na2CO3溶液作中和剂,将 pH值控制在 6.3,培养 6~ 7 h后,可使乳酸菌的活菌数达到 5.89× 109 mL- 1。与普通的液体发酵剂相比,获得了显著的浓缩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乳酸菌联合酵母的发酵方法,制备一种新型马奶酒并为工业化生产马奶酒提供新型发酵剂。通过考察8%酵母菌(F1)、6%酵母菌联合2%嗜酸乳杆菌(F2)、6%酵母菌联合2%瑞士乳杆菌(F3)、6%酵母菌联合1%嗜酸乳杆菌及1%瑞士乳杆菌(F4)以上四种发酵菌种配比,以酒精度、酸度、感官品质为考察指标,开发适合马奶酒工业化生产的优良发酵剂。结果表明,当采用6%酵母菌联合1%嗜酸乳杆菌及1%瑞士乳杆菌(F4)的发酵方式时,马奶酒酒精度为1.39%vol,马奶酒酸度为90 °T,感官评分为91分,且马奶酒香醇可口、组织均匀,适于大众饮用;因此6%酵母菌联合1%嗜酸乳杆菌及1%瑞士乳杆菌,可作为工业化生产马奶酒所用的发酵剂。  相似文献   

15.
合适的酸奶发酵剂及酸奶工艺的选择对酸奶产品的风味、口感、品质以及货架期有着重要的意义。介绍酸奶发酵剂的发展历史、发酵剂的分类以及发酵剂的性能,通过介绍酸奶工艺的优化,明确影响酸奶品质的因素,最后对酸奶发酵剂及酸奶工艺的优化进行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接入乳酸菌直投式发酵剂和自然发酵四川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乳酸菌菌数和产品品质的动态变化,确定直投式菌剂发酵泡菜时的菌粉添加量和食盐用量。结果表明:添加4%食盐,接入0.04%直投式发酵剂,室温25℃,发酵7d后制得的泡菜酸甜适口,色泽好。添加到直投式发酵剂终产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自然发酵组,仅为2.11μg/mL,且其乳酸菌菌数远高于自然发酵组,肠膜明串珠菌和植物乳杆菌菌数分别达到6.42×107cfu/mL和3.13×107cfu/mL。   相似文献   

17.
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作为酸豆乳的发酵菌种,对发酵型酸豆乳菌种的驯化、增殖条件,以及对酸豆乳直投式液态发酵剂的浓缩条件进行了研究,制得了发酵性能良好的直投式液态发酵剂。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面食发酵剂的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制作的馒头、包子等发酵食品因风味独特而深受大家喜爱,但对传统面食发酵剂中微生物菌群的研究却非常薄弱。本文以河南地区的传统面食发酵剂为对象,采用分离培养及分子鉴定技术对其微生物生态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微生物基本形态特征观察结合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鉴定技术,将分离到的30株酵母菌鉴定为4类,其中11株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6株为异常毕赤酵母(Pichia anomala),8株为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5株为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其中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优势酵母菌种;分离的28株乳酸菌中13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8株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7株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其中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为优势乳酸菌。此外,样品中还分离到了一株霉菌,经鉴定为米根霉(Rhizopus oryzae)。  相似文献   

19.
以早籼米为原料,利用酵母茵和乳酸茵复配制成米发糕的专用发酵剂,研究两种茵的培养及比例对米发糕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工艺配方.结果表明:采用马铃薯培养基对酵母茵进行培养和增茵;采用麦芽浸汁粉培养基对乳杆菌进行培养和增茵;将茵悬液按数量比为酵母菌∶乳酸菌=107∶107进行混合后浓缩至6.5%,加入8.5%米粉,0.3%白糖和0.15%单甘酯,混匀于32℃下热风干燥至含水量为13%.发酵剂贮藏一段时间后制作的米发糕品质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直投式酸奶发酵剂的商品化生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菌株的酸化活力、黏度、蛋白水解能力和共生能力等生理学指标的测定,筛选出4对适于发酵生产用的菌株组合,并以菌株Y6+ST1作为进一步研究对象,获得其最佳增殖培养基为番茄汁为2.5%,乳糖为1.0%,酵母膏为0.5%,蛋白胨为1.5%,42℃培养6h后其活菌数达到1.4×109mL-1;Y6+ST1组合的最佳保护剂组成为脱脂奶粉为18.0%,甘油为2.0%,谷氨酸钠为1.0%和吐温-80为0.5%,经冷冻干燥后其活菌数达到3.62×1011g-1。该组合工业化生产的最佳工艺参数是培养温度42.3℃,pH值为6.4,搅拌转速86.8r/min和3%的接种量,1.0%补料(脱脂乳),发酵时间6h;-40℃,15h后,最终冷冻干燥产品活菌数为1011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