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立了测定粉末油脂过氧化值中油脂的提取方法。利用丙酮-水(体积比1∶1)为溶剂,辅以超声破壁处理及加电解质后冷冻离心破乳,提油率可达70%以上。采用低温避光减压脱溶,有效避免了提取油脂过程对过氧化值结果的影响,从而可以反映粉末油脂真实质量水平。该方法提取成本低,使用低毒试剂,更为经济、环保,精密度良好,准确度较高,可应用于粉末油脂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高牡丹  师景双  胡明燕 《中国油脂》2023,48(3):106-109+134
为解决现有芝麻酱和花生酱酸值、过氧化值测定中油脂提取方法存在的提取时间长、效率低等问题,通过在样品中加入丙酮水溶液,使蛋白质发生变性、絮凝,从而破坏芝麻酱、花生酱稳定的溶胶体系,使体系快速分层,油脂快速游离出来,从而快速高效地提取油脂。具体方法:按料液比1∶1向芝麻酱、花生酱样品中加入丙酮水(体积比1∶1)溶液,搅拌混匀后加入3倍样品体积的石油醚,振摇提取,静置约30 min分层,将上层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钠过滤,于40℃脱除溶剂,获得油脂。通过加入丙酮水溶液大大缩短了油脂提取时间,效率极大提高,并且降低了提取时间长带来的油脂氧化风险,提高了结果准确度。通过精密度、准确度方法学考察,证明该方法准确可靠。综上,该方法可以用于芝麻酱、花生酱产品酸值、过氧化值测定中油脂的提取。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快速测定油脂过氧化值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 测定概述 本法是由标准法(GB/T5538-1995)改进而成,主要改进有:将不同过氧化值时油样不同取样量改为统一取样量,并用4ml体积表示;改滴定管滴定为移液管滴定,而其它项目与标准法相同。由于一定体积的同类油脂其质量是一定的,根据这一原理,用5ml移液管准确量取4ml被测油样,用洗耳球将油样吹入具塞锥形瓶中(为了尽量把移液管内壁上的油样吹入锥形瓶,再吹三次,每次间隔3~5秒)。如果每次量取吹出油样的方法是基本一致的,那么所得到4ml油样的质量应该是相近的。因此,在确定4ml油样质量时,分别量取油样4次,用天平分次称量,取平均值作为今后测定过氧化值  相似文献   

4.
5.
正油脂是人类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为人体提供热量和人体必需脂肪酸,同时它还是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载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油脂的质量问题也逐渐成为百姓关注的焦点,对油脂质量的监督检测也成为各个食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工作重点。油脂在运输、储存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氧气、温度、光照、  相似文献   

6.
关于油脂过氧化值测定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氧气、温度、反应时间等各因素对油脂过氧化值测定的影响,并介绍了在油脂过氧化值测定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7.
食用油脂过氧化值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各种测定油脂过氧化值的方法,如:化学法、物理法、色谱法、电化学法、化学发光法和荧光光度法等,并对各种方法的原理、应用、研究现状及优缺点进行阐述。最后简述了现代油脂检测技术与方法的发展趋势及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
将耐贮面包当作原料,对食品里的油脂进行提取,最后采取优化措施。其中,在提取油脂的过程中,旋蒸、干燥的时间是决定其效果的关键因素,选用油脂取样量、有机溶剂比例和体积、饱和碘化钾等措施进行优化,然后在根据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食品中油脂提取及过氧化值检测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淼  李博  钱平 《食品工业科技》2011,(12):497-500,508
以耐贮面包为原料,分别对食品中油脂提取和过氧化值检测方法进行单因素优化。实验以GB2003为基础,选取石油醚添加量,旋蒸时间,干燥时间为影响油脂提取的主要因素,选取油脂取样量,有机溶剂比例和体积,饱和碘化钾添加量,反应时间,蒸馏水添加量,淀粉指示剂浓度和滴定溶液浓度为影响过氧化值检测精度因素,依次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样品中油脂最佳提取条件为:添加石油醚体积为面包质量的1.2倍(mL/g),提取14~18h,用旋转蒸发器旋蒸15min,在50℃鼓风干燥箱中挥发石油醚1h得油脂样本;过氧化值检测的最佳条件为:取油脂3.00~5.00g,加入三氯甲烷与冰乙酸溶液(V∶V=2∶3)30mL,饱和碘化钾1.5mL,暗处反应3min,加入蒸馏水80mL,10g/L淀粉指示剂1mL,用0.002mol/L硫代硫酸钠标液滴定。此条件下,提取得到的油脂较纯,过氧化值检测灵敏度提高,最低检测值为0.001g/100g,精密度较好。  相似文献   

10.
影响油脂中过氧化值测定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GB/T 5009.37-2003<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方法测定,对油脂存放条件、检测时油样称量时间和加三氯甲烷一冰醋酸后放置时间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影响因素对油脂的过氧化值均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测定月见草油微胶囊粉末油脂中油脂过氧化值,比较了碱性乙醚法、机械研磨法、超声波振荡法提油的优劣,结果表明:碱性乙醚法提油率虽高(94.69%),但测得的POV值与原料油相比偏高很多,明显失真;机械研磨法提油率偏低(40.68%),且不稳定,不宜采用;超声波振荡法提油率居中(59.63%),重现性好,精确度高,POV测定值与原料油最接近;试验还表明超声振荡时间以3min为宜。  相似文献   

12.
过氧化值是判断食用动植物油及其制品酸败程度的重要指标,因此过氧化值测定工作十分重要。笔者以北京黄记煌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顺义分公司生产的复合香辛料调味油—素油为实验对象,采用滴定法测定过氧化值,分析过氧化值测定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以确保过氧化值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手动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对过氧化值的检测结果, 提高过氧化值测定的准确性, 探索测定深色油脂中过氧化值的适宜方法。方法 用手动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分别测定深色油脂和浅色油脂的过氧化值, 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选择最优的检测方法, 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 当样品为浅色样品时, 2种方法测定过氧化值的差异小, 但当样品为深色样品时, 只能用电位滴定的方法来测定, 手动滴定无法判断终点。电位滴定法加标回收实验的回收率为97.55%~104.84%, 相对标准偏差为0.9%~2.2%, 满足实验要求。结论 相比手动滴定法, 电位滴定方法更适用于食用油脂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国标GB/T 5538-2005中的过氧化值测定方法,对食用油与地沟油进行检测。其中食用油的过氧化值≤7.5mmol/kg,均满足国家油脂标准值。但地沟油的过氧化值范围为98.32mmol/kg~132.54mmol/kg。两种油脂的过氧化值差别较大,故可采用过氧化值指标鉴定食用油及其相应的餐余地沟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对食品中油脂提取及过氧化值的检测工作加以分析,同时借助科学实验的方式对食物油脂提取工作进行细致化分析,以求为食品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分光光度法测定油脂氧化物的过氧化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油脂氧化物的过氧化值。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准确、灵敏、精密度高、快速等特点。与碘量法相比,分光光度法试剂用量少、人为因素影响小,对环境和操作者危害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将关注点放在日常的饮食方面,对于食物中的各项营养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与研究,以便对日常的饮食结构进行优化。本文主要针对食品中油脂提取及过氧化值检测方法进行探究,借助于科学实验的分析方法来细致化地研究食物油脂提取工作,使食品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研究建立了微胶囊沙棘油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测定了微胶囊沙棘油粉末产品的过氧化值为12.9meq/kg,比原料沙棘油的过氧化值上升了0.6meq/kg;同时考察了200d内产品过氧化值的变化。在200d内,沙棘油微胶囊粉末产品的过氧化值仅上升了2.9meq/kg,而同等保藏条件下,原料沙棘油过氧化值最高值已经超过55meq/kg,已完全氧化、酸化,说明了壁材成膜性良好,可以延长沙棘油产品的保质期。  相似文献   

19.
研究建立了微胶囊沙棘油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测定了微胶囊沙棘油粉末产品的过氧化值为12.9meq/kg,比原料沙棘油的过氧化值上升了0.6meq/kg;同时考察了200d内产品过氧化值的变化。在200d内,沙棘油微胶囊粉末产品的过氧化值仅上升了2.9meq/kg,而同等保藏条件下,原料沙棘油过氧化值最高值已经超过55meq/kg,已完全氧化、酸化,说明了壁材成膜性良好,可以延长沙棘油产品的保质期。   相似文献   

20.
两种测定油脂酸价、过氧化值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颖  谭晓燕 《黑龙江粮食》2007,(3):35-36,23
国家标准(GB2716-2005)规定测定食用植物油脂中的酸价与过氧化值的方法应采用碘量法,但该方法滴定终点不明显,所用试剂较多,对检验人员及检验环境具有一定的要求.为此,本试验采用速测卡法和国标碘量法同时检测多份食用植物油脂样本的酸价、过氧化值,并进行了对比研究,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相关性良好,统计学无显著差异.与国标法相比是速测卡法具有快速、准确、方便等优点.可成为食用植物油脂酸价、过氧化值现场检测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