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为了探讨BTH浸泡处理对厚皮甜瓜采后病害的控制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以‘玉金香’厚皮甜瓜为试材,用0.1g/L BTH常温浸泡处理10min,研究处理对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损伤接种果实病斑面积和自然发病率的抑制以及对果实主要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BTH处理显著降低了(P<0.05)果实损伤接种T.roseum的病斑面积和常温贮藏期间的自然发病率;BTH处理明显诱导了果实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等防御酶活性的增强。此外,BTH处理还有效减缓了果实质量损失率和可溶性果胶含量的上升,明显延缓了果实硬度、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的下降,推迟了果皮颜色的转黄,从而延缓了甜瓜果实采后衰老进程,提高了果实的采后抗病性和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3.
4.
研究4 种不同贮藏条件(-1~0 ℃条件下5×10-6 m3/m3(以空气计)臭氧处理和5~6 ℃条件下2×10-6、4×10-6 m3/m3臭氧及2%~5% O2结合2%~4% CO2处理)对新疆厚皮甜瓜贮藏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贮藏过程中每15 d测定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pH值、果肉硬度、还原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贮藏68 d统计所有处理组甜瓜的腐烂和冷害情况。结果表明:低温冷藏(-1~0 ℃)条件下的甜瓜呼吸强度最低,但是出现了冷害现象,68 d时冷害指数为39%;贮藏于5~6 ℃条件下每日通入30 min2×10-6 m3/m3臭氧气体的甜瓜贮藏效果好于对照组,贮藏于5~6 ℃条件下每日通入30 min 4×10-6 m3/m3臭氧气体的甜瓜贮藏效果最好,其中呼吸高峰延迟出现,且呼吸强度降低,同时乙烯释放速率最小,还原糖含量、果肉硬度和POD活性较高,68 d时的腐烂指数仅为0.318;5~6 ℃环境下的气调(2%~5% O2)甜瓜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与其他处理组的差异性极显著(P<0.01);对照果实贮藏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5.
热水和壳聚糖处理对厚皮甜瓜采后病害及苯丙烷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厚皮甜瓜为试材,采用53℃热水,2%壳聚糖及2%壳聚糖结合53℃热水浸泡处理10min,研究了不同处理对T.roseum损伤接种果实病斑直径及苯丙烷代谢关键酶及其产物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处理均可抑制果实病斑直径的扩展,其中以热水和壳聚糖结合热水处理效果较好,处理后第7d时病斑直径分别低于对照47.41%和41.78%。热水和壳聚糖结合热水处理可显著诱导果实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L)的活性。处理后第9d时的PAL活性分别高出对照3.32与2.8倍,贮存12d时4CL活性也分别高出对照32.5%和25.3%。壳聚糖结合热水处理可显著促进果实体内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的积累,处理后第15d时分别高出对照32.8%、50.76%和71.61%。热水和壳聚糖结合热水处理可通过诱导甜瓜果实的苯丙烷代谢活性来增强对T.roseum侵染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聚乙烯醇(PVOH)、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丙烯(PP)3种包装材料在同一气调比例下对新疆厚皮甜瓜进行贮藏实验,每10 d使用液相氧电极仪测定不同呼吸途径:糖酵解(EMP)、三羧酸循环(TCA)、戊糖磷酸途径(PPP)、细胞色素系统途径(CP)、交替途径(AP)、总呼吸(Total)的呼吸速率;采后第70 d统计各处理组甜瓜的腐烂率、好果率情况。结果表明:在贮藏温度为(3±1)℃,相对湿度为75%85%条件下,甜瓜装入三种包装材料膜内充入O2、CO2浓度分别约为5.59%、1.80%后与CK相比较,采后各处理组总呼吸途径速率均得到有效抑制,其中PP处理组采后各呼吸速率均小于其它三组,EMP路径呼吸速率受环境影响转移到以TCA路径为主。至贮期结束后,PP包装膜处理的甜瓜贮藏品质相对最好,可以有效降低呼吸速率、延缓甜瓜的成熟衰老、防止病害的发生;CK贮藏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7.
以厚皮甜瓜果实为试材,研究了采后分别用100 mmol/L硫胺素、1.0 mmol/L核黄素(含0.05%的Tween-80)溶液浸泡处理10 min对常温贮藏甜瓜果实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硫胺素和核黄素处理均提高了果实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抑制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增加了甜瓜果实中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GSH)。由此表明,采后适宜浓度的硫胺素、核黄素处理可诱导甜瓜采后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有效维持活性氧代谢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以‘千玉1号’厚皮甜瓜为试材,采用噻苯咪唑(TBZ)熏蒸、焦亚硫酸钠(Na2S2O5)、1-甲基环丙烯(1-MCP)结合气调贮藏等处理方法,研究了不同处理方式下厚皮甜瓜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厚皮甜瓜经TBZ熏蒸后置于贮藏环境中,放入Na2S2O5和1-MCP,在气体成分5%O2+7%CO2+88%N2、温度(1.0±0.5)℃、相对湿度85%90%条件下贮藏,能延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减少水分散失,抑制相对电导率上升,有效地保存总糖含量和原果胶含量,降低果实腐烂损失,使果实硬度保持在较高水平。经该处理后贮藏50 d,甜瓜商品果率91%,果实外观新鲜,感官品质良好,保鲜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9.
10.
厚皮甜瓜(Cucumis melo L.)对低温敏感,在低温条件下贮藏易发生冷害,导致果实品质下降,货架期缩短。本实验以"玛瑙"厚皮甜瓜为材料,研究了在果实发育期(幼果期、膨大期、网纹形成期及采前48 h)单独400 mg/L翠贝4次喷洒、采后单独1.5%壳聚糖涂膜及采前、采后结合处理对果实低温(5℃)贮藏期间冷害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前单独翠贝喷洒或结合采后壳聚糖涂膜均可有效减轻贮藏期间的厚皮甜瓜冷害,明显降低果实细胞膜渗透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其中以采前翠贝处理对冷害的控制效果最好,在贮藏第21 d时,处理果实的冷害指数仅相当于对照组的1/3。同样,以上3种处理还延缓了贮藏期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和可滴定酸(TA)的下降,保持了果实良好的品质。其中,采前翠贝处理对维持果实的硬度和亮度、色泽效果较好;而采后壳聚糖涂膜对延缓果实TSS下降,降低失重率的效果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磷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磷脂代谢直接影响细胞膜的稳定性,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衰老和次生产物代 谢。诱抗剂苯并噻重氮(benzothiadiazole,BTH)可提高甜瓜(Cucumis melo L.)采后抗病性、延缓果实衰老、影 响果实次生代谢产物香气物质的释放。本研究以‘玉金香’甜瓜为实验材料,于采后贮藏期间分析样品果实中磷脂 酰胆碱(phosphatidyl cholines,PC)、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和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PA) 含量以及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和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 PLD)活力和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探讨采后BTH处理调控厚皮甜瓜磷脂代谢的机理。结果表明:BTH处理可抑制 厚皮甜瓜采后贮藏期间磷脂酶基因的表达和活力,果皮样磷脂酶活力峰值分别较CK组低7.11%(PLA2)、10.24% (PLC)和7.20%(PLD);BTH处理组膜磷脂组分PC、PI的积累量较CK组增加,贮藏结束时果皮样峰值比CK组 高5.24%(PC)和2.08%(PI),BTH处理组磷脂代谢产物PA的含量较CK组、CC组降低,贮藏结束时,BTH处理 组比CK组低20.72%(果皮)和8.51%(果肉);BTH对不饱和脂肪酸的抑制率低于饱和脂肪酸。可见,采后BTH处 理可通过抑制PLC、PLD基因相对表达降低其活力,进而减少产物脂肪酸生成,改变脂肪酸不饱和度,然后影响细 胞膜代谢过程中的信号传导和次生代谢产物生成,降低甜瓜果实的采后病害。 相似文献
13.
以哈密瓜西州蜜17号为实验材料,在低温(6~8℃,RH80%~85%)环境下对甜瓜分别采取不同臭氧浓度(2.14、4.28、6.42 mg/cm~3)和不同间隔时间(12、24、48 h)处理,每次通入臭氧后进行密闭处理40 min,研究不同臭氧处理对甜瓜在整个贮藏保鲜42 d中的变化。结果表明:臭氧处理能够有效延缓相对电导率的上升,可滴定酸和抗坏血酸平均每天仅下降1.1%、1.2%,臭氧对其下降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降低了23%的呼吸速率,推迟7 d出现呼吸高峰,腐烂指数仅为对照组的6.8%。臭氧浓度4.28 mg/cm~3、处理间隔时间24 h可以最好的保持甜瓜果实采后品质,延长了低温贮藏时间。本文为甜瓜采后贮运保鲜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以“象牙”和“台农”芒果为试材,研究BTH 处理对2 个不同品种芒果果实中主要防御酶—— PAL、PPO 和POD 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增强不同果实抗病性的机理。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台农”果实本身3 种酶的活性均明显高于“象牙”果实;而经BTH 处理后,对2 个品种的芒果果实,均刺激了3 种酶活性的上升,并且“台农”果实上升幅度明显高于“象牙”果实。BTH 处理增强果实抗病性与刺激PAL、PPO 和POD 活性上升均有关系,并且对台农果实作用明显大于象牙果实。 相似文献
16.
“玉金香”甜瓜采后分别进行常温无膜(20℃)、常温包膜(20℃ IFW)、低温无膜(9℃)、低温包膜(9℃ IFW)四种处理,在贮藏期定期测定失重率、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酸量、硬度、口感评定及腐烂率的结果表明:低温和单果包膜比常温无膜可有效降低“玉金香”甜瓜在贮藏过程中的失重率,延缓果实衰老,抑制呼吸强度;各处理贮藏期间果实的TSS、含酸量均略有降低,在整个贮藏期间,常温处理的果实硬度下降很快,并由于软腐病(Rhizopus stolonifer)和红粉病(Cephalothecium roseum)的侵染引起的腐烂率持续上升,相比之下,低温能有效控制上述腐烂。 相似文献
17.
以甜瓜西州密25号为实验对象,在温度6~8℃,RH80~85%条件下对甜瓜进行适宜的臭氧处理,通过臭氧发生器按照适宜的臭氧浓度和间隔处理时间在50 L的塑料桶中进行密封40 min处理,每次处理结束后去盖贮藏。研究甜瓜在42 d贮藏期中通过适宜臭氧处理观察其相关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以及适宜臭氧处理对链格孢和镰刀菌的抑菌影响。实验表明:适宜臭氧处理(浓度4.28mg/cm~3、间隔时间24 h)后的甜瓜糖度和硬度平均每天仅下降0.07、0.03%,臭氧对其下降起到了明显的延缓作用,同时降低了42%的失重率,对镰刀菌和链格孢起到很强的抑菌作用且对链格孢有更好的抑菌效果,平均每天仅增长4.04 mm;适宜的臭氧处理对甜瓜采后低温贮藏品质有较好的保持作用,延长了贮藏期。本文为甜瓜采后低温贮藏保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
为明确苯丙噻唑硫代乙酸甲酯(BTH)处理抑制草莓果实采后灰霉病的相关机理,本研究分析了BTH对果实在20 ℃贮藏期间还原势及抗病性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单一BTH处理在贮藏1 d后可有效诱导草莓果实磷酸戊糖代谢途径关键酶G6P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6PGDH(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活性以及AsA-GSH(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循环关键酶MDHA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还原酶)和A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上升,促进NADPH(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GSH(还原型谷胱甘肽)和AsA(抗坏血酸)等还原性物质含量的上升,并抑制NADP+(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磷酸)、GSSG(氧化型谷胱甘肽)和DHA(脱氢抗坏血酸)等氧化产物的合成,从而提高果实内部还原势;伴随着还原势的升高,果实中FaPR1、FaPR5、FaCHI-1和Faβglu等PRs基因表达丰度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同时果实由Botrytis cinerea导致的灰霉病发病率显著(p<0.05)降低。另一方面,经BTH处理的果实在接种病原菌B. cinerea后,其果实内PPP(磷酸戊糖)途径和AsA-GSH循环关键酶活性以及PRs基因表达丰度在整个贮藏期间出现较单一BTH处理更为显著的提高(p<0.05),同时果实发病率和病斑直径也显著下降(p<0.05)。这些结果说明,0.1 mmol/L BTH可通过诱导Priming抗性,使草莓果实在受到B. cinerea侵染时产生强烈抗病性;同时,BTH处理可提高PPP途径和AsA-GSH循环关键酶活性,促进果实中还原性物质积累,从而为PRs基因表达提供高还原势的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生防菌处理对厚皮甜瓜保鲜效果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选用西州蜜25号厚皮甜瓜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25 ℃和4 ℃条件下在厚皮甜瓜表面接种贝莱斯芽孢杆菌BG-2,测定贮藏期间拮抗菌在厚皮甜瓜表面定殖特性、保鲜效果和厚皮甜瓜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nine ammonialyase,PAL)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5 ℃和4 ℃条件下,拮抗菌在厚皮甜瓜表面定殖数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能稳定定殖。接种拮抗菌的厚皮甜瓜腐烂效果、抑制pH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OD和PAL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PO活性在室温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低温下呈现缓慢上升趋势。25 ℃下,拮抗菌处理组POD在第20 d时酶活最高,PAL和PPO在第10 d时酶活最高;4 ℃下,拮抗菌处理组POD和PAL在第20 d时酶活最高。PPO处理在第40 d时酶活最高。且拮抗菌处理过的厚皮甜瓜酶活始终高于病原菌处理组。在25 ℃和4 ℃贝莱斯芽孢杆菌BG-2均能在厚皮甜瓜表皮上稳定定殖,抑制贮藏期厚皮甜瓜腐烂,延缓pH、可溶性固形物、POD、PPO和PAL酶活性下降,且BG-2和低温相结合对上述效果更好。本研究为延长新疆厚皮甜瓜贮藏期提供理论依据,为生防菌作用在厚皮甜瓜采后保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