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黒粒小麦麸皮为原料,应用高效液相色谱配以串联质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对黒粒小麦中麸皮中的花色苷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黒粒小麦麸皮中分离鉴定出9种不同的花色苷类化合物———矢车菊素-己糖苷、矢车菊素-芦丁苷、芍药素-己糖苷、矢车菊素-丙二酰葡萄糖苷、飞燕草素-己糖苷、飞燕草色素-芦丁苷、锦葵色素-芦丁苷、芍药素-芦丁苷及牵牛花素-芦丁苷,其中飞燕草类花色苷和矢车菊素类花色苷是主要花色苷,分别占全部花色苷含量的50.27%和30.04%。  相似文献   

2.
首次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质谱联用技术(HPLC-DAD-MS)鉴定出紫皮豇豆主要含有三种花色苷,分别为飞燕草色素、矢车菊色素、天竺葵色素的葡萄糖苷,其中矢车菊葡萄糖苷相对百分含量达到93.4%;应用pH示差法测定出其单体花色苷的含量为57.15mg/100g鲜重;应用DPPH法测定结果显示,花色苷粗提液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臧慧明  吴林  徐德冰  王雪松  张强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8):209-213,21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云南丽江、吉林靖宇11种越橘果实花色苷组分进行测定。通过标准品的分析,建立了飞燕草素-3-半乳糖苷、飞燕草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锦葵色素-3-半乳糖苷、锦葵色素-3-葡萄糖苷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为0.9939~0.9968,精密度RSD为2.00%~3.73%,回收率在98.90%~100.99%,方法准确可行。通过6种标准品的对比,供试的15个样品中,所有越橘品种均有飞燕草素-3-半乳糖苷、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锦葵色素-3-半乳糖苷3种花色苷,飞燕草素-3-半乳糖苷平均含量为223.99 μg/g、锦葵色素-3-半乳糖苷平均含量为153.34 μg/g,二者占总花色苷的65%。采用欧氏距离聚类分析表明,集群1为飞燕草素-3-半乳糖苷含量较高的三种越橘,代表品种为丽江雷戈西、丽江奥尼尔、靖宇杜克;集群2为6种花色苷总含量较高的越橘品种,代表品种为丽江北陆与靖宇早蓝,说明飞燕草素-3-半乳糖苷含量与花色苷总含量是评价越橘花色苷特点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4.
采用pH示差法测定结球红菊苣中花色苷的含量,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HPLC-DAD-IT/TOFMS)技术对结球红菊苣花色苷溶液进行了检测和鉴定。结球红菊苣花色苷溶液是从结球红菊苣中用0.1%盐酸-甲醇溶液提取,并经C18固相萃取小柱纯化制备而成。结果表明,结球红菊苣中花色苷含量为37.3±12.25mg/100gFW,主要由四种矢车菊花色素的糖苷衍生物组成,分别是矢车菊-3-O-葡萄糖苷、矢车菊-3-丙二酰半乳糖苷、矢车菊-3-丙二酰葡萄糖苷、矢车菊-3-琥珀酰葡萄糖苷,其中矢车菊-3-丙二酰葡萄糖苷含量最高,占结球红菊苣叶子中花色苷总量的82.01%。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对食品中合成添加物中潜在的健康意识的提高,水果和蔬菜中天然提取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串联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MS)对几种提取物中的主要花色苷成分进行了成分鉴定。通过对比相关文献结果,推测出葡萄皮花色苷的主要成分为:飞燕草-3-半乳糖苷、矢车菊-3-葡萄糖苷、矮牵牛-3-葡萄糖苷、芍药素-3-葡萄糖苷、锦葵素-3-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葡萄糖苷;黑米花色苷的主要成分为: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矮牵牛素-3-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葡萄糖苷;紫甘薯花色苷中主要检测出了:芍药素-3-咖啡酰-对羟基苯甲酰槐糖苷-5-葡萄糖苷、芍药素-3-咖啡酰-阿魏酰槐糖苷-5-葡萄糖苷。通过研究不同提取物中的花色苷成分,为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蒸汽加热和微波加热处理对紫甘蓝花色苷及其清除自由基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MS法分析花色苷组分,ORAC法评价其清除自由基活性。结果:紫甘蓝花色苷主要有7种组分:矢车菊素-3-槐糖苷-5-葡萄糖苷(组分Ⅰ)、矢车菊素-3-槐糖苷(组分Ⅱ)、芥子酰矢车菊素-3-槐糖苷-5-葡萄糖苷(组分Ⅲ)、芥子酰矢车菊素-3-槐糖苷(组分Ⅳ)、p-香豆酰阿魏酰芥子酰芍药素-3-槐糖苷-5-葡萄糖苷(组分Ⅴ)、芥子酰矢车菊素-3-槐糖苷-5-葡萄糖苷(组分Ⅵ)、二芥子酰矢车菊素-3-槐糖苷-5-葡萄糖苷(组分Ⅶ),其中,组分Ⅰ、Ⅲ、Ⅵ、Ⅶ含量较高。蒸汽加热和微波加热对紫甘蓝花色苷组分种类均无明显影响,而对其相对含量有所影响,微波加热较蒸汽加热对两种花色苷组分Ⅵ和Ⅶ影响显著。蒸汽加热,花色苷组分Ⅵ和Ⅶ分别增加4.46%和10.25%;微波加热,花色苷组分Ⅵ和Ⅶ分别增加10.90%和28.60%。加热后花色苷组分Ⅰ和Ⅲ相对含量有所减少,蒸汽加热两者分别减少2.15%和13.32%,微波加热分别减少6.07%和35.10%。两种加热处理对花色苷组分Ⅱ和Ⅳ相对含量无明显影响。ORAC评价结果表明,微波加热和蒸汽加热对花色苷清除自由基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对照组、微波组和蒸汽组的ORAC值分别为0.329±0.030,0.326±0.027,0.293±0.021μmol Trolox/m L。结论:蒸汽加热和微波加热影响紫甘蓝花色苷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及其清除自由基活性。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2种野生蓝莓,即笃斯越桔和欧洲越桔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花色苷组成,以中、欧两地收集的野生浆果果实为原料进行提取、纯化,得到提取物冻干粉,分别测定了其花色苷含量、多酚类物质含量、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及总还原能力,并对其主要活性成分花色苷的组成进行了UPLC-MS分析及含量比较。结果表明:花色苷为笃斯越桔和欧洲越桔提取物中多酚类物质的主要成分,2种提取物30%乙醇洗脱物均有较好的还原能力,可有效清除DPPH自由基;共鉴定出花色苷16种,其中欧洲越桔含有15种,笃斯越桔含有14种,欧洲越桔提取物以矢车菊素类花色苷占比较大,含量最多的为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其次为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而笃斯越桔提取物以飞燕草素类花色苷占比较大,含量最多的为飞燕草素-3-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8.
野生桑葚中花色苷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固相萃取纯化技术与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采用ZorbaxSB-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甲醇-5%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520nm,以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为对照,外标法测定了野生桑葚花色苷含量,并通过紫外扫描光谱和电喷雾质谱正离子碎片信息确定了花色苷的成分组成。结果表明:野生桑葚总花色苷含量为154.27mg/100g,含有的三种花色苷成分分别为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和天竺葵素3-葡萄糖苷,其相对含量为67.52%、31.29%和1.06%。  相似文献   

9.
运用HPLC-DAD-ESI-MS技术建立了测定红树莓花色苷含量的方法,并确定了花色苷的成分组成。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甲醇-5%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520 nm,以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为对照,用外标法定量,并通过紫外扫描光谱信息和ESI+碎片离子信息对花色苷组成成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红树莓总花色苷含量为105.69 mg/100 g,其主要含有的4种花色苷成分为矢车菊素-3-槐糖苷、矢车菊素-3-槐糖-5-鼠李糖苷、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相对含量分别为22.05%、13.83%、33.74%和30.38%。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烹饪方式对紫色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花色苷含量及组分的影响,选择了清蒸、水煮、微波和油炸等4种不同烹饪方式对富含花色苷紫色马铃薯品种"黑金刚"进行处理,采用p H示差法检测了处理后样品中总的花色苷含量,并采用HPLC-VWD法检测了不同烹饪方式对紫色马铃薯花色苷中不同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处理5 min时间内,清蒸处理样品总花色苷含量损失最少,损失率为9.18%;其次是微波和水煮,损失率分别是22.65%和29.97%,油炸处理损失最多,高达44.35%。造成紫色马铃薯中花色苷组分牵牛花素-3-芸香糖苷-5-葡萄糖苷和芍药素-3-葡萄糖苷损失最大的烹饪方式是水煮,其次是微波处理;造成芍药素-3-芸香糖苷-5-葡萄糖苷损失最大的烹饪方式均为油炸,其次是微波;造成飞燕草素-3-p-香豆酰-芸香糖苷-5-葡萄糖苷和牵牛花素-3-咖啡酰-芸香糖苷-5-葡萄糖苷、牵牛花素-3-p-香豆酰-芸香糖苷-5-葡萄糖苷和牵牛花素-3-葡萄糖苷、芍药素-3-p-香豆酰-芸香糖苷-5-葡萄糖苷损失最大的烹饪方式均为油炸,其次均为水煮。在短时间的烹饪条件下,清蒸是4种烹饪方式中最佳的食用紫色马铃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纯化、鉴定紫色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皮中的花色苷组分,采用2%柠檬酸水和D101大孔树脂对紫色马铃薯皮花色苷进行提取分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峰面积法测定花色苷的含量为207.33 mg/g冻干粉,并通过HPLC-DAD-ESI-MS/MS联用技术鉴定紫色马铃薯皮花色苷的组成。紫色马铃薯皮花色苷冻干粉共检出14种花色苷,以矮牵牛素-3-O-对香豆酰芸香糖苷-5-O-葡萄糖苷含量最为丰富。所有花色苷中,4种花色苷以花色素-3-O-芸香糖苷-5-O-葡萄糖苷形式存在,9种花色苷以花色素-3-O-对香豆酰(或咖啡酰或阿魏酰)芸香糖苷-5-O-葡萄糖苷的形式存在,除此之外,存在一种花色苷可能采取C3,C7-位双糖基取代。紫色马铃薯皮中所含花色苷绝大多数为酰化双糖基取代花色苷,结构稳定,因而紫色马铃薯皮作为一种食品加工副产物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超声波辅助提取紫马铃薯花色苷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用NKA-9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液相色谱结合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分离和鉴定花色苷组成。结果表明:花色苷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50(2.5g/100mL柠檬酸溶液)、超声功率400W、提取温度45℃、提取时间10min,以干质量计算紫马铃薯种花色苷含量为1.362mg/g;用NKA-9大孔吸附树脂纯化,8倍柱床体积洗脱出占总量98.35%的的花色苷,花色苷纯度达到90.23%;高效液相色谱鉴定出紫马铃薯含有5种组分,其中3种分别是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和芍药-3-葡萄糖苷,其含量分别为0.27、0.057mg/g和0.46mg/g,三者总和占马铃薯中总花色苷含量的57.78%。马铃薯中含量最高的花色苷成分出峰保留时间为12.224min,其结构未知。  相似文献   

13.
以葡萄皮渣为原料,采用双水相法提取其中的花色苷并鉴定花色苷组分。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遗传算法优化双水相法提取葡萄皮渣花色苷的工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鉴定葡萄皮渣花色苷提取物中花色苷组分。结果表明:双水相法提取葡萄皮渣花色苷的最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40%、硫酸铵质量分数26%、pH3.0、料液比1:38 g/mL,在此条件下花色苷得率(3.05±0.07) mg/g。经鉴定发现葡萄皮渣花色苷提取物含有2种花色苷组分,分别为飞燕草-3-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其纯度分别为90.16%和92.41%。研究结果为天然花色苷提取提供一种新的提取方式,并为进一步开发花色苷功能性食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紫玉米苞叶花色苷的组成及比较单体花色苷的热稳定性,实验采用大孔树脂、凝胶树脂分离纯化紫玉米苞叶花色苷提取物,得到三个不同花色苷组分,并采用液质联机的方法鉴定其结构;将制备的花色苷提取物及三个单体组分进行热重仪器分析,比较不同组分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紫玉米苞叶中共含有6种花色苷,通过分离纯化后能够得到三个组分,第一个组分为芍药-3-O-葡萄糖苷和天竺葵-3-O-葡萄糖苷的混合物,第二个组分为矢车菊-3-O-葡萄糖苷,第三个组分为矢车菊-3-(6' 丙二酰-葡萄糖苷).其中总花色苷提取物的热稳定性最强,矢车菊-3-(6'丙二酰-葡萄糖苷)次之,芍药-3-O-葡萄糖苷和天竺葵-3-O-葡萄糖苷的混合物与矢车菊-3-O-葡萄糖苷热稳定性相当,均较以上组分弱.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孔树酯对浙江台州黄岩紫山药中的花色苷进行分离,并用高压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质谱检测技术对其中的主要花色苷进行结构鉴定。通过差异pH法分析紫山药中花色苷的含量为28.8mg/kg。紫山药中4种主要的花色苷可能是: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或半乳糖苷的双咖啡酸酰化物,矢车菊素-3-二糖苷的芥子酸酰化物,矢车菊素-3-二糖苷阿魏酸的酰化物,芍药色素-3-二糖苷的芥子酸酰化物。  相似文献   

16.
欧李花色苷的分离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离子阱串联飞行时间检测器-质谱联用技术,分离鉴定欧李中的花色苷类化合物。结果表明:从欧李红色素中分离得到6种组分,分别为:矢车菊-3-葡萄糖苷、天竺葵-3-葡萄糖苷、矢车菊-3-鼠李糖葡萄糖苷、天竺葵-3-鼠李糖葡萄糖苷、矢车菊-3-乙酰基葡萄糖苷、天竺葵-3-乙酰基葡萄糖苷。其中,矢车菊-3-葡萄糖苷为主要花色苷,占欧李总花色苷含量的62.6%。因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有效地分离分析欧李中花色苷类物质。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双丰"山葡萄的附加值,以"双丰"山葡萄皮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超声辅助提取山葡萄皮花色苷工艺,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双丰"山葡萄皮花色苷组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双丰"山葡萄皮花色苷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组合为:超声功率300 W、超声时间30 min、提取温度60℃、料液比1︰40 (g/mL),在此条件下花色苷得率为0.71±0.03 mg/g;"双丰"山葡萄皮中主要包含飞燕草-3-葡萄糖苷、矢车菊-3-葡萄糖苷和芍药素-3, 5-二己糖苷3种花色苷组分。试验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双丰"山葡萄花色苷提供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3种不同颜色的杂交翠菊花色苷含量进行测定。使用1%盐酸甲醇溶液分别对3种不同颜色翠菊花色苷进行提取,以矢车菊-3-O-葡萄糖苷为对照品,使用Zorbax SB-C18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5%甲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520 nm。结果表明,粉红色、紫红色、蓝紫色3种杂交翠菊花色苷含量分别为168.15、614.89、193.89 mg/100 g,紫红色杂交翠菊具有较好的应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大豆种皮中黄酮类色素的含量和分布规律,选取167份大豆种质资源为实验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大豆种皮黄酮类色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豆种皮花色苷组分中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含量最多,异黄酮组分中大豆苷含量最高。花色苷组分在野生和半野生大豆种皮中高于栽培大豆。异黄酮组分中染料木苷在野生大豆中最高,黄豆黄苷在半野生大豆中最高,其他组分在栽培大豆中最高。栽培大豆黑色种皮花色苷组分、染料木苷和大豆苷元含量最高,青色种皮大豆苷和黄豆黄苷含量最高,双色种皮黄豆黄素含量最高。相关分析表明3类结合型糖苷内部、3类游离型苷元内部、3种花色苷组分内部两两相关极显著。大豆苷与游离型苷元、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相关显著。聚类分析将大豆材料划分为三大类群,第一类群除黄豆黄苷和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外,其他色素组分含量均最高,为黄酮类色素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黑米种皮中花色苷组成及含量的HPLC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色苷是黑米种皮中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准确分析其组成及含量对黑米的加工利用研究有重要意义。采用酸性甲醇溶液浸提黑米种皮得到粗提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通过与标准品对照,分析黑米皮中主要花色苷的组成种类及含量,旨在建立一种简便、准确的黑米种皮花色苷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黑米种皮中主要含有3种花色苷组份,分别是矢车菊-3-葡萄糖苷(23.30 mg/g),矢车菊-3-芸香糖苷(0.97 mg/g),芍药定-3-葡萄糖苷(2.24 mg/g)。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是一种简便、准确的花色苷组成及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