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北川鼓儿山滑坡群进行现场勘察、室内试验的基础上,阐述该滑坡群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并运用极限平衡分析法对该滑坡群在预设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和评价;尤其是对直接威胁场镇居民安全的H1-5滑坡进行重点研究.最后基于对滑坡的稳定性评价结果,提出了防治建议,从而为类似工程地质条件的滑坡提供了稳定性评价与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2.
某典型牵引式滑坡形成机制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勘察,结合工程类比方法,分析了重庆某牵引式滑坡的形成机理,明确其发生滑动的主要动力源;采用传递系数法及有限元数值模拟法对滑坡体在天然工况和暴雨工况下进行了稳定分析,提出了一套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现场监测表明,该分析结果准确,治理方案较为恰当,治理效果明显,对同类牵引式滑坡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四川某滑坡体的基本地质特征,分析了该滑坡形成机制,应用传递系数法,计算了该滑坡体在自然、暴雨和地震三种工况下的稳定性,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采用抗滑桩支挡,地表排水和加强监测等有效防治该滑坡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对汶川地震触发的金鼓高速远程滑坡形成机制及动力稳定性进行研究。在工程地质定性研究方面,通过对滑坡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与地震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分析高速远程滑坡的形成机制,将其划分为紧密发生的2个演化阶段:第一阶段为上部滑体被抛掷分离,第二阶段为下部受铲刮发生二次滑坡。在岩土力学定量研究方面,进行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1) 以FLAC3D作为动力分析的数值计算引擎,采用自行开发的基于多层次微粒群的非圆弧最危险滑动面搜索并行程序,获得滑坡的动力稳定系数时程及其对应的最危险滑动面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动力稳定系数的频域特征;(2) 通过2种潜在破坏模式的对比研究,指出金鼓高速远程滑坡2#滑动面簇发生主导破坏的可能性更大,并可触发二次滑坡;(3) 依据空气动力学定量计算,论述上部滑体长距离抛掷是完全有可能的。综合研究表明,岩土力学定量分析结果与工程地质定性成果相吻合,进而将金鼓高速远程滑坡孕育的先决条件归纳为以下4条:力学性质差、高位剪出、下降空间开阔、初速度足够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