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多聚甲醛二甲基醚(PODE_n)代替甲醛与苯酚(Ph)在磷酸(PA)催化下反应合成双酚F。结果显示,随着n(n=1~5)的增加,双酚F的收率呈现为抛物线型,先增加后减小。当n为2时,双酚F的收率达到最大,为95.8%。而双酚F的选择性随n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与传统的以甲醛为原料合成双酚F相比,以PODEn为原料合成双酚F具有显著的高选择性优点。综合比较,PODE_n同系物中PODE_2最适合代替甲醛合成双酚F。该文还考察了苯酚投料比n(Ph)∶n(PODE_2)、磷酸投料比n(PA)∶n(PODE_2)、反应温度(θ)和反应时间(Time)对以PODE_2为原料合成双酚F的收率、选择性和产物分布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建立了双酚F收率的二次线性回归方程,获得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在反应温度90℃、n(Ph)∶n(PODE_2)=16.4∶1和n(PA)∶n(PODE_2)=5.49∶1操作条件下,双酚F的收率和选择性分别可达99.0%和95.8%。  相似文献   

2.
六官能UV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季戊四醇(DPE),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原料合成了六官能UV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PUA)。研究了催化剂、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树脂合成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了适宜工艺条件:反应物配比n(DPE)∶n(IPDI)1∶n(HEA)=1∶6∶6.72;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阻聚剂为对羟基苯甲醚。第1步反应温度为60~65℃,反应时间为2 h,催化剂用量为DPE和IPDI总质量的0.085%;第2步反应温度为65~70℃,反应时间为2.5~3 h,催化剂用量为总投料质量的0.07%,阻聚剂用量为总投料质量的0.95%。  相似文献   

3.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季戊四醇(PETL)和丙烯酸羟乙酯(HEA)合成了可紫外光固化的四官能团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物配比、合成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第1步反应用量为IPDI和PETL总质量的0.05%~0.08%;对羟基苯甲醚为阻聚剂,用量为总投料质量的1%;反应物配比n(PETL)∶n(IPDI)∶n(HEA)=1∶4∶4.12;第1步反应温度控制在55~75℃,反应时间2 h,第2步反应温度65~70℃,反应时间2~2.5 h。  相似文献   

4.
复合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Al_2O_3-WO_3作为pechmann反应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用此法合成香豆素类化合物可有较高的收率。本文重点考察了催化剂的用量、投料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合成7-羟基-4-甲基香豆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的最优反应条件是:催化剂用量为间苯二酚所用质量的7%、投料比n(间苯二酚):n(乙酰乙酸乙酯)=1:1.4、反应终点温度120℃、反应时间30 min,此时产率达90%以上,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7次。  相似文献   

5.
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ZrO2-TiO2催化合成三乙酸甘油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洪特  于兵川  葛胜祥 《化工进展》2007,26(7):1041-1043
用复合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TiO_2催化合成三乙酸甘油酯。考察了合成三乙酸甘油酯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2.5%~3.0%(占总投料量质量分数),投料比为n(甘油)∶n(乙酸)=1∶5.5,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3.0h。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产品收率达92.6%,催化剂可重复使用6次,易再生。  相似文献   

6.
以双酚A、三氯氧磷、苯酚等廉价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合成双酚-A双(磷酸二苯酯)阻燃剂,总收率95%。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元素分析等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研究反应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适宜反应条件为:以氯化镁为催化剂,n(双酚A)∶n(催化剂)∶n(三氯氧磷)∶n(苯酚)=1∶0.01∶4.0∶5.0,第一步反应温度控制在65℃,反应时间3h;第二步反应温度控制在120℃,反应时间12h;热失重分析(TGA)表明:合成的双酚-A双(磷酸二苯酯)阻燃剂起始分解温度为299.16℃,在299.16~386.66℃和386.66~439.16℃温区迅速炭化;阻燃剂在330℃失重1%,阻燃剂被加热到427.50℃时,炭残余量为46.26%,已经达到了塑料的加工温度要求;合成的双酚-A双(磷酸二苯酯)阻燃剂阻燃性能达到UL94V-0级。  相似文献   

7.
通过两步合成法制备得到酸性离子液体1-(4-磺酸基)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考察了投料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等不同反应因素对其合成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即为投料物质的量比n(N-甲基咪唑)∶n(1,4-丁烷磺内酯)=0.08∶0.1、反应时间为6.5h、投料物质的量比n(磺基内盐)∶n(氟硼酸)=0.08∶0.1,并对其表征确证,将其作为酸性催化剂,用于风信子素的合成.以常规试剂乙缩醛和苯乙醇为原料,通过醇交换法,一步合成了风信子素,并对其进行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合成风信子素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6h、催化剂用量0.6 g、投料物质的量比n(苯乙醇)∶n(乙缩醛)=1∶5、反应温度40℃,收率81.96%.影响风信子素合成收率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投料物质的量比n(苯乙醇)∶n(乙缩醛)>催化剂使用量,产物结构通过GC-MS和1HNMR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以双酚A(BPA)和环氧氯丙烷(ECH)为原料,在NaOH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了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GEBA)。考察了w(NaO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n(ECH)/n(BPA)对DGEBA产率的影响。DGEBA的熔点为47.5℃。提高w(NaOH)和n(ECH)/n(BPA),延长反应时间,DGEBA的产率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DGEBA产率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n(ECH)/n(BPA)为10∶1,w(NaOH)为30%,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170 min时,DGEBA产率可达到80.1%。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节温度、投料比、投料方式、催化剂、阻聚剂用量等条件,合成了一系列环氧大豆油丙烯酸酯低聚物。采用紫外光固化制备固化膜,并测定了固化膜的凝胶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产物的酯化程度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过高的温度增加了产物的黏度。适当提高体系中环氧大豆油含量,改变投料方式,合适的催化剂和阻聚剂用量,有利于提高合成产物的酯化程度。最终得出反应温度120℃、n(环氧大豆油)∶n(丙烯酸)=1.12∶1、将环氧大豆油与阻聚剂预先混合,再滴加丙烯酸与催化剂的混合物的投料方式、w(阻聚剂)=0.15%,为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相转移催化法制备阳离子瓜尔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娜 《江苏化工》2007,35(1):29-31
采用相转移催化法制备了阳离子改性瓜尔胶,研究了反应过程中氢氧化钠、醚化剂、相转移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搅拌速度对产品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取反应条件:n(氢氧化钠)/n(瓜尔胶)为0.22、n(醚化剂)/n(瓜尔胶)为0.166、n(相转移催化剂)/n(瓜尔胶)为0.15,反应温度40~60℃,反应时间控制在2~4h之间,适中的搅拌速率,制得的阳离子改性瓜尔胶水溶性好,黏度高。  相似文献   

11.
熊云  范和平 《中国胶粘剂》2006,15(12):32-34
以丙烯酸、氯化亚砜、2,4,6-三溴苯酚为基本原料,选择适宜的工艺条件通过两步法合成了2,4,6-三溴丙烯酸苯酯。以2,4,6-三溴丙烯酸苯酯为单体,通过乳液聚合得到了本体阻燃丙烯酸酯聚合物。并研究了不同配比的丙烯酸酯胶粘剂制得的挠性覆铜板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 of two laminating parameters, laminating pressure and holding time, on the adhesion strength of flexible copper clad laminate (FCCL) with an epoxy-type adhesive layer was evaluated. The changes in the adhesion property, fracture surface, morphology, and chemical bonding state were characterized by 90° peel test,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hesion strength of the FCCL was decreased as the laminating pressure was increased beyond the suitable level. Laminating pressure exerted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ver the FCCL adhesion strength. On the other hand, the holding time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peel strength of the FCCL. The fracture of FCCL occurred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rolled Cu and the adhesive layer. In addition, the FCCL with high adhesion strength was stable with the variation of adhesion strength afte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test.  相似文献   

13.
刘刚  李桢林  严辉  杨蓓  范和平 《化学与粘合》2010,32(2):50-55,58
为了适应无卤无铅绿色环保发展要求,挠性覆铜板(FCCL)的环保性能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目前FCCL最常用的材料为环氧树脂胶黏剂,虽然添加型阻燃剂能达到阻燃效果,但是对力学性能影响很大。所以,反应型的环氧树脂及其固化剂的无卤化是FCCL无卤化的两个重要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无卤阻燃环氧树脂(含磷、含硅、含氮环氧树脂及苯酚-芳烷基型自熄性环氧树脂)及其固化剂(含磷、含硅固化剂,含氮酚醛树脂和苯酚-芳烷基型环氧树脂固化剂)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今后的发展做一展望。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一种绷带用聚丙烯酸酯乳液型压敏胶,测试了乳液的粘度、压敏胶的T型剥离强度、初粘力及持粘力。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81~85℃、引发剂用量为0.35%~0.45%、复配乳化剂用量为3.8%时,制得的聚丙烯酸酯乳液性能较好;加入一定量的松香乳液,可有效地提高压敏胶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项尚林  李有兰 《粘接》2007,28(4):16-18
采用半连续法制备了一种纸塑复合用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讨论了乳化剂的用量、松香乳液的用量、交联剂的用量等因素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乳化剂的用量为4.5%、松香乳液用量为10%,胶粘剂的性能较好;另外,加入一定量的交联剂,可显著提高该胶粘剂的耐水性。  相似文献   

16.
艾照全  蔡婷  鲁艳 《粘接》2013,(12):32-36
高固含量水性丙烯酸酯乳液作为胶粘剂可分为压敏胶粘剂、纸塑复合胶粘剂、塑木复合胶粘剂、木材胶粘剂、建筑胶粘剂、纺织胶粘剂、汽车胶粘剂等;介绍了水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应用,展望了其应用前景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丙酮法制备水性聚氨酯树脂,再复配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和松香乳液,提高了水性聚氨酯树脂粘合剂与0PP膜的粘合性。研究了粘合剂组成、烘干时间对0PP膜粘合性的影响,最后进行了优化正交实验。优化结果表明,当聚氨酯与聚醋酸乙烯酯乳液、松香乳液的配比(质量比)为11:9:3,干燥温度60℃,干燥时间为60s时,聚氨酯复合胶粘剂的力学性能较好,其抗拉强度为12.1N·mm^-2以。  相似文献   

18.
用PVOH为保护胶,通过乳液聚合制得了带有活性反应基团的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并以此为甲组分,以含有酰肼基团的高分子聚合物为乙组分,制成了可快速固化的接触固化型木材胶黏剂,实现了木材的快速粘接。并对PVOH及酰肼基团的含量对胶黏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胶黏剂的最佳配比为甲组分中PVOH含量为4.5%,乙组分中酰肼基团浓度为0.8mol/L。  相似文献   

19.
用自制的叔丁基二胺单体1,4-双(4-氨基苯氧基)-2-叔丁基苯(BATB)与三种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ODPA)、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BTDA)、2,2’-双[4-(3,4-二羧苯氧基)苯基]丙烷四酸二酐(BPADA)反应,以马来酸酐作为封端剂得到了一系列链中含酰亚胺环的内扩链双马来酰亚胺,齐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控制为4000~10000。将所得的溶解性好的双马来酰亚胺固体粉末溶于极性溶剂后,直接涂覆铜箔形成20μm涂层,干燥,再经程序升温固化,可以得无胶型挠性覆铜板,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尺寸稳定性及低的吸水性。  相似文献   

20.
新型环保涂料印花粘合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国内外涂料印花粘合剂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介绍了制备新型环保涂料印花粘合剂的聚合体系[包括采用无甲醛交联单体、聚氨酯和有机硅等对丙烯酸酯类印花粘合剂进行改性以及合成WPU(水性聚氨酯)印花粘合剂等]和聚合工艺上的改进措施[包括无皂乳液聚合、核壳乳液聚合、互穿聚合物网络(IPNs)乳液聚合以及辐射引发聚合等],并指出了今后涂料印花粘合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