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近年来降水监测数据为基础.对福州市酸性降水的变化趋势和区域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从环境空气质量、致酸污染物及气象条件等方面探讨了酸性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认为福州市降水出现一定酸化,春季降水酸化较严重,福州市降水中主要阴离子为硫酸根,酸雨为硫酸型,但近年来硝酸根对酸性降水的贡献较大,酸雨污染逐步从硫酸型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转变。  相似文献   

2.
黄东风 《能源工程》1998,(3):22-25,28
1前言酸雨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之一。近几年来,我国的酸雨污染面积不断扩大,浙江省是酸雨严重污染的省份之一。环境监测数据表明:浙江省某些地区的酸雨率高达对%,降水的pH值小于工并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降水中S灯与NOi离子的比值高达10:1,远远超过发达国家3:l的比值,可见So的排放对酸雨的发生有着直接、主要的影响。为此,本文利用酸沉降区域统计轨迹模型ASTRAP的原理和方法,结合浙江省的能源消耗、气象条件等特点,模拟了SOZ排放后发生的一系列过程,以揭示浙江省酸雨发生的成因、变化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莆田市酸雨污染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能文 《能源与环境》2005,(2):62-63,66
根据9年来降水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了莆田市酸雨污染状况。结果显示。平均酸雨率为32.6%,春季最高,夏季最低;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探讨了影响降水酸度的有关因素。研究表明,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是外地源输送,本地源主要是大气颗粒物,污染程度及规律和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利用南昌市2002~2006年连续5a的降水监测资料,分析了南昌市酸雨污染的现状,揭示了南昌市酸雨的形成因素。研究表明,南昌市酸雨酸度大,频率高,且近年来降水pH值有下降趋势,降水主要是硫酸型污染。另外从降雨量、阴阳离子组成、大气颗粒物、城市周边地形条件4个方面对南昌市酸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1二氧化硫(SO2)污染形势严峻。在我国,大气中90%的SO2来自煤炭的直接燃烧。S02大量排放使我国城市大气中SO2污染程度不断加重。我国酸性降水中硫酸根与硝酸根的当量浓度比约为64:1,这种硫酸型酸雨表明大量SO2排放是降水呈酸性的主要原因。酸雨污染区已由西南等少数地区扩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及四川盆地,  相似文献   

6.
以近年来降水监测数据为基础,对福州市酸性降水的变化趋势和区域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从环境空气质量、致酸污染物及气象条件等方面探讨了酸性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认为福州市降水出现一定酸化,春季降水酸化较严重,福州市降水中主要阴离子为硫酸根,酸雨为硫酸型,但近年来硝酸根对酸性降水的贡献较大,酸雨污染逐步从硫酸型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转变。  相似文献   

7.
统计、分析了辽阳市近三年降水的监测数据.数据显示:辽阳市三年来没有出现过酸雨;除1月、8月两个月降水是受SO2的影响外,其它月份受SO2和NOx的共同影响;降水的阳离子中钙离子的含量最高,它与降水量有一定的关系;铵离子所占的比例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  相似文献   

8.
来宾市酸雨污染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4~2007年来宾市降水监测结果,对来宾市酸雨污染状况、污染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叙述了酸雨的分布、酸雨的形成及酸雨的危害等以及中国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提出,控制酸雨和SO2与NOx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燃煤电厂脱硫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目前我国大气污染仍以煤烟型污染为主,烟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我国酸雨区面积已超过国土面积的30%,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初步估计,全国每年酸雨造成损失300亿元以上。SO2和酸雨的污染治理刻不容缓。火电是煤碳消耗大户,火电厂SO2年排放量占工业总排放量的1/3,且增长较快。最近国家出台了《酸雨及二氧化硫两控区规划方案》及控制目标。要求在两控地区新建、改造燃煤含硫>1%的电厂,必须建设脱硫设备;对于现有电厂在2000年前要采取.减排SO2的措施,并按照"排污费高于污染治理成本"的原则,实…  相似文献   

11.
揭示流域径流演变特征及定量识别驱动因素贡献率对流域水资源适应性管理和水安全保障至关重要。基于乌伦古河源区二台水文站1960~2015年实测逐月径流序列及同期气象和人类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影像数据,采用滑动移除小波分析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等方法分析水文气象要素序列演变趋势及突变特征,基于Budyko假设的弹性系数法定量识别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研究区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乌伦古河源区径流序列呈不显著上升趋势,降水序列呈显著上升趋势,潜在蒸散发序列呈显著下降趋势;径流序列于1995年发生突变,相较于基准期1960~1994年,变化期1995~2015年径流对降水、潜在蒸散发及下垫面特征参数的敏感性系数分别增加了8.8%、25.0%、7.8%;降水与潜在蒸散发、下垫面特征参数变化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39.2%、7.0%、53.8%,研究区径流变化由人类活动与气候要素共同驱动,人类活动为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2.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对太阳黑子活动现象的广泛观察与深入研究,发现太阳黑子活动与各种自然现象,包括各种自然灾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这种相关研究,有效地预报了各种自然灾害。本文利用汉江安康水电站1935~1995年逐年平均流量、洪峰流量资料,以及安康县城历史水灾资料,与太阳黑子活动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对1996~1999年安康水电站降水间接指标作了尝试性的预测,对今后制定安康水电站年发电计划,以及防汛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滦河流域三道河子站、承德站和滦县站1956~2009年的降水和径流资料,运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等方法系统分析了滦河流域径流和降水的年际、代际、年内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并采用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法定量分析了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滦河流域径流年际变化剧烈,代际变化明显,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6~9月;滦河流域降水和径流的演变特征基本一致;不同时期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不同,人类活动是滦河流域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60~2011年辽宁省大凌河干流代表测站年降水量和径流资料,分析了该流域降水量和径流的演变特征,并评价了降水和人类活动因素对大凌河流域径流演变的影响。大凌河流域降水量无显著减小趋势,而径流深显著减小;1960~1979年为天然时期,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很小,与之相比,以后各时期降水—径流关系具有相同降水量对应的径流深明显降低、径流对降水的敏感程度降低、降水-径流关系趋于紊乱,相关性逐渐降低等特点;对于1980年代和2000~2011年两个枯水期,各区间降水和人类活动因素对径流深均为减小作用,两者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44%、56%;1990年代降水因素对大城子径流为减少作用,减少量为11.73 mm,对大城子-凌海、凌海的径流为增加作用,增加量分别为11.81、7.99 mm,但由于人类活动,其径流深仍为减小。  相似文献   

15.
为验证卫星地面融合降水在北方半湿润地区径流模拟中的适用性,对比了2008~2012年沂河流域汛期的CMORPH融合降水和实测网格降水时空分布,并分别驱动HEC-HMS模型进行日径流模拟、洪水模拟,进而评估利用卫星地面融合降水进行洪水预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沂河流域,CMORPH卫星站点融合降水与实测网格降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其洪水模拟精度与实测网格降水相当,径流深和洪峰的预报能力更优,在研究区洪水预报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义乌市2005~2014年二氧化硫和酸雨监测数据,对该市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现状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国家级地面气象站基本气象要素日值数据集(V3.0)为对照,对比分析了中国逐小时融合降水产品CHMPA与CMORPH卫星反演降水产品对华北地区暖季(6~9月)小时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的再现能力,进一步研究了华北地区暖季小时降水及日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在2008~2018年间CHMPA和CMORPH的降水时空分布情况与观测情况基本一致,CHMPA对降水的估计整体较观测值偏小,CMORPH较观测值偏大,CHMPA资料空间分辨率高,与实际观测数据差异较小,更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诊断分析。华北地区暖季小时降水整体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特征,常规降水多出现于高原地区,短时强降水多出现于高原和平原之间的丘陵地带及平原地区。华北地区暖季降水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特征,降水大值中心在午后出现于山区附近,随后逐渐向东南移动,并于夜间在华北平原西部造成大面积降水,次日清晨降水中心到达平原中部,随后降水逐渐减弱。华北地区暖季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峰值在高原地区多出现于正午至午后,在平原地区多出现于午夜至凌晨。研究成果可为华北地区的降水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徐卫民  刘彦 《江西能源》2005,(4):49-50,52
利用近8年的酸雨监测资料,统计了景德镇市酸雨分布规律,根据雨水中离子成分分析了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干旱指数对干旱的研究至关重要。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文序列的频率分布随时间变化,因此需考虑干旱指数的非一致性。标准化降水指数SSPI认为降水服从Gamma分布,对应的分布函数参数通常稳定不变,而实际的分布函数参数与时间序列具有一定相关性,因此利用GAMLSS模型以时间序列为协变量构建了降水序列的非一致性Gamma分布模型,在此基础上计算出非一致性标准化降水指数NNSPI。以云南省为例,分别计算了1960~2019年的逐月NNSPI、SSPI,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对干旱的识别结果总体趋势相近,但在1960~1985年NNSPI识别的干旱数量和等级强于SSPI,1986~2005年两者相近,而在2006~2019年,SSPI识别的干旱数量和等级逐渐超过NNSPI,进一步分析表明,考虑了分布函数参数随时间变化的NNSPI能更精确反映实际干旱情况。  相似文献   

20.
广西地区1960~2017年降水结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60~2017年广西地区24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利用降水发生率和贡献率,分析了不同降水历时和不同降水等级的变化规律,根据Kendall’s tau探讨了不同降水历时和不同降水等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历时降水发生率随着降水历时增加呈逐渐减少趋势,各历时降水贡献率随着降水历时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3 d降水历时的贡献率最大,其次为4 d降水历时的贡献率。河池、来宾、龙州、平果、柳州、百色、南宁和围洲岛的1~5 d的降水贡献率较大,蒙山、桂平、钦州、东兴、防城、那坡和靖西大于10 d的降水贡献率较大;各等级降水的发生率呈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趋势,而贡献率则呈相反的趋势。东兴、防城、北海、钦州和涠洲岛的暴雨贡献率较高,其次为融安、都安、桂林、平果、凤山和灵山;在研究时间段内,降水历时短的降水发生率呈增加趋势的站点较多,降水历时长的降水发生率呈减少趋势的站点较多。各历时降水贡献率的变化趋势和发生率基本一致。各等级降水的贡献率和发生率的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JP3〗表现为小雨呈减少趋势,大雨和暴雨呈增加趋势,中雨则表现为发生率增加趋势的站点偏多,而贡献率减少趋势的站点偏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