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切片质量指标的分析出发,简要地讨论了各项指标的意义和作用,对作用最大的三项:特性粘度、熔点和端羧基含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根据特性粘度、熔点和端羧基具体数值对切片质量的影响,将切片划分成4类12种。由此对切片质量、可纺性、纤维品质和适纺规格等作出相应的判断,使我们在切片质量的判断上有一个量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聚酯熔体质量对直纺POY可纺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聚酯熔体的粘度、端羧基和DEG等质量指标对直纺POY可纺性的影响.实践结果表明, 聚酯熔体的粘度取0.675±0.003 dL/g, 并通过适当提高聚酯熔体的端羧基质量摩尔浓度和DEG质量分数可改善直纺POY的可纺性.  相似文献   

3.
用DSC研究了加入三单体后,改性聚酯CDP的热性能,论述了三单体含量、特性粘度等对降温结晶性和结晶熔融热的影响,对改性聚酯CDP最终可能获得性能进行预测,进而指导CDP聚合工艺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废旧聚酯服装的化学法回收再生是纺织资源再利用的重要途径,但通过常规工艺得到的最终产品仍为普通聚酯纤维。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型聚酯纤维,兼具多项功能特性和节能、减排、降耗优势。基于对纺织行业绿色发展趋势的分析,文章提出应将废旧聚酯的化学法再生技术与新型多功能涤纶加工技术结合,开发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新型再生多功能涤纶新产品,推动废旧聚酯的高值化再利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善传统钛系催化剂制得切片色泽泛黄、增黏效率低的问题,自制了一种新型钛系催化剂。利用该钛系催化剂成功制备了色泽良好、副产物含量低的聚酯切片,而且该切片还可进一步用于固相缩聚制得工业丝高黏切片。自制新型钛系催化剂在较低用量(2.5×10-5)时可聚合得到黏度为0.65 dL/g左右的聚酯切片,通过乌氏黏度计、容量滴定法、DSC热分析等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聚酯色相良好,其b值最低可达1.17,远低于现有钛系催化剂制备的聚酯切片(b值为5.55),聚酯的端羧基浓度为16 mol/t,低聚物质量分数在2.0%左右。同时,聚酯切片在230℃固相缩聚8 h后,其特性黏度可达1.10 dL/g,增黏效率高,为钛系催化剂在聚酯规模化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将纳米ZnO分散在乙二醇(EG)溶液中制成ZnO-EG分散液,然后采用原位聚合法将单体精对苯二甲酸(PTA)、EG和ZnO-EG分散液进行酯化缩聚得到抗菌改性聚酯。分析抗菌改性聚酯的聚合工艺过程,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ZnO-EG分散液的粒径分布进行表征;通过偏光显微镜和DSC对抗菌改性聚酯的切片形貌和熔点进行分析,并对抗菌改性聚酯的色值、特性黏度、端羧基含量、二甘醇含量以及抗菌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湿法研磨制得的纳米氧化锌分散液粒径明显小于磁力搅拌所制得,且随着湿法研磨时间的增加,分散液粒径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抗菌聚酯的ZnO质量分数为0.5%,特性黏度为0.687 dL/g时,纳米ZnO抗菌剂在聚酯中没有发生明显团聚而形成凝集粒子,且均匀分散在聚酯切片中;纳米ZnO抗菌剂的加入使抗菌聚酯的色值偏向光亮黄绿色,抗菌聚酯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2%、99%和78%,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7.
废旧聚酯回收再利用是资源再利用的重要课题。文章介绍了废旧聚酯回收再利用的几种途径,包括物理法、化学-物理法和化学法,重点对化学法回收做了分析。相较于物理法,化学法生产工艺繁复,成本较高,但具有更突出的优点,如可以有效脱除废旧聚酯服装中含有的染料和杂质,实现废旧聚酯服装的回收再利用,并可得到与原生聚酯纤维性能相当的再生聚酯纤维。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聚酯再生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的发展趋势。该产业已经成为合成材料中具有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关注点。再生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物理和化学结合的方法。再生的市场发展主要体现在将回收的聚酯进行化学处理,再回到主生产线,然后采用物理方法将再生聚酯用于涤纶纤维纺丝制成纺织产品。已经经过数次再生的聚酯,可以通...  相似文献   

9.
正"废旧纺织品化学法高质化循环再利用"项目采用全球首创的以涤纶化学循环再生技术为核心的Eco Circle~(TM)循环型再生系统,将废旧衣服中的聚酯纤维进行化学处理,完全去除颜色、染料,还原出聚酯原料,重新生成新的聚酯纤维可用于服装制造。由于采用化学方法分解到分子水平,可以再生成与利用石油制造的相同质量的产品,使用范围与  相似文献   

10.
废弃聚酯纺织品的密实化方式是影响聚酯醇解、酯交换过程中反应效率及成本的关键因素。采用强力搅拌摩擦、高温熔融和螺杆加热挤出3种不同密实化方式将废弃聚酯纺织品制成泡料、熔融料和熔融挤出料,使用乙二醇解聚3种废弃聚酯原料,将醇解产物与甲醇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得再生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研究不同密实化方式对废弃聚酯纺织品的醇解及酯交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醇解条件下,泡料、熔融料、熔融挤出料在120 min内分别达到了99.2%、99.0%和98.2%的最大解聚率以及69.7%、68.8%和65.2%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BHET)收率,醇解产物的主要成分为BHET及其二聚体,低聚物的含量随着解聚程度的增加而降低;3种醇解产物与甲醇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酯交换反应,泡料、熔融料和熔融挤出料的DMT收率在2.5h内分别达到81.2%、76.8%和72.2%,3种酯交换产物经4次甲醇重结晶纯化后DMT的含量均高于99%,能够满足下游高性能再生聚酯产品的要求。研究结果为再生聚酯行业中选择适宜原料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聚酯资源的可再生循环应用,采用乙二醇醇解法对废弃聚酯(PET)面料进行降解,得到产物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BHET)。为了达到乙二醇(EG)的最大化利用率,在产物重结晶前后减压蒸馏回收醇解液,并用其代替EG再次用于废弃聚酯的降解。借助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重分析法对醇解产物和醇解液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重结晶前回收的醇解液可循环使用4~5次,EG回收率在57.1%~89.2%之间,BHET产率在58.9%~70.3%之间,醇解液使用的循环上限主要取决于醇解液中EG自聚程度;重结晶后回收的醇解液可循环使用1~2次,达到使用上限后,EG回收率由91.3%降至23.7%,BHET产率由71.2%降至50.2%。  相似文献   

12.
氧化型两性淀粉是一种新型的两性淀粉,同时包含羧基和阳离子基团。其制备采用两步法,先将淀粉阳离子化,再将阳离子淀粉氧化。阳离子淀粉最佳制备工艺为:淀粉乳浓度35%,醚化剂的用量为5%,pH11.6,反应先在50℃活化2h,再降温到45℃反应8h。通过添加不同量的NaClO到阳离子淀粉中制得羧基含量不同的两性淀粉,所得淀粉洁白,糊透明度高,稳定性强,凝沉性弱,热糊粘度也较阳离子淀粉明显下降,且这些性能均随羧基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3.
《印染》2021,(12)
通过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微型量热仪、烟密度箱、垂直燃烧测试仪、极限氧指数仪和强力测试仪对再生聚酯和原生聚酯的阻燃性能和烟雾释放性能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再生聚酯和原生聚酯在化学结构上无明显差异,但再生聚酯夹杂有一些杂质,使得经过碱减量后的刻蚀和孔洞较多。再生聚酯的热稳定性能较原生聚酯低,垂直燃烧和极限氧指数与原生聚酯无明显差别,但烟密度释放和热释放比原生聚酯大,使其阻燃性能要低于原生聚酯。  相似文献   

14.
将伊文达-卡尔费休聚酯装置的缩聚过程分成三类反应,应用聚合机理,恰当解析了端羧基含量、二甘醇含量与生产线在线表现的关系,并指出酯化率才是影响反应过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从探讨聚醚酯热降解和热氧化降解的机理和抗氧化剂的作用原理着手,讨论了各类抗氧化剂对共聚醚酯热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通过聚合物的特性粘度[η] 、端羧基含量[COOH] 、热重分析(TGA)、差热分析(DSC) 、红外光谱分析(IR)等测试分析,确定了各类抗氧化剂抑制共聚醚酯热氧化降解的规律,并证实了它们之间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常压型阳离子染料易染聚酯(ECDP)纤维的力学性能,通过提高其切片特性黏度的方法,以熔融缩聚制得的ECDP切片为原料,通过固相缩聚法对其进行增黏得到增黏切片。借助乌氏黏度计、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荧光光谱仪和热失重分析仪等对增黏切片的性能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ECDP切片的固相增黏工艺最佳条件为温度190 ℃,时间9 h;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或反应时间的增加,切片的特性黏度增加,且特性黏度与时间的平方根成线性关系;在190 ℃、9 h条件下增黏的切片特性黏度为0.69 dL/g,高于该温度或时间时,切片发生热降解,表面开始变黄。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微量氧化石墨烯在PET合成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对GO/PET改性聚酯结构的影响,以PTA、EG为单体,微量GO为改性剂,采用原位聚合直接酯化法合成GO/PET改性聚酯.通过特性黏度、端羧基含量、DSC、TG以及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微量GO的加入提高了PET的特性黏度和黏均分子量,特性黏度范围在0.68~0.73d...  相似文献   

18.
基于毛细管流变仪对阳离子改性聚酯流变性研究,论述了第三单体含量、特性粘度、温度等对改性聚酯流变性的影响,并以此为聚合工艺参数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前沿     
正聚酯阻燃抗熔滴取得重要进展针对聚酯阻燃和抗熔滴相矛盾这一国际难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忠课题组经过多年研究沉淀,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课题组研究发现,聚酯的熔滴特性归因于聚酯自身高度线性结构和高温下低的熔体粘度。要改变PET燃烧时熔滴这一特性,就必须改变材料原有的线性结构和低的熔体粘度。但如果改变了聚酯的线性结构和熔体行为,势必会使PET的可纺性、加工性、物理机械性能等各方面性能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废旧涤纶纺织品再生聚酯和原生聚酯为原料,采用Rosand RH-7型毛细管流变仪对其降解流变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一定温度下降解处理后,再生聚酯和原生聚酯仍表现出典型的假塑性流动行为;与原生聚酯相比,一定温度范围内,再生聚酯在较低的温度下即开始发生降解,且降解主要发生在降解处理的前5 min;随着剪切速率的提高或者停留时间的延长,2种聚酯的△E_η均呈下降的趋势,但再生聚酯的△E_η均略大于原生聚酯的△E_η;与原生聚酯相比,再生聚酯的结构粘度指数均较大,预示再生聚酯在熔纺加工时可纺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