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金天梭公司生产的无缝内衣机TNY-12为例,介绍了无缝针织圆机的编织原理及编织机构,而后结合编织原理阐述了无缝内衣常用组织的编织过程及其结构特点,如平纹添纱组织、浮线添纱组织、添纱浮线组织等.然后对无缝套装各关键部位的设计方法进行简单说明,最后论述了在编织过程中技术要点、如纱线捻向、纱线张力及导纱嘴的位置等.  相似文献   

2.
在利用无缝内衣机进行多色提花时,导纱器变换角度的选择,非常重要而又十分困难。以往的技术人员大多数是根据生产经验和不断试织,才能找到合适的导纱器变换的位置。本文以一台筒径为381 mm(15"),针数为1 344枚针的圣东尼TOP2S型单面无缝内衣机为例,研究无缝内衣机导纱器变换的方法。通过理论计算得到色纱导纱器1、色纱导纱器2、导纱器4、导纱器5的安全退出工作位置的角度和针数,为无缝内衣机技术人员在编写程序时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3.
无缝内衣机垫纱角度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圣东尼TOP2型无缝内衣机为例,对无缝内衣机垫纱结构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影响翻纱的主要因素,包括垫纱纵角和垫纱横角。经过实践得出:使用1号和6号纱嘴组合生产可减少翻纱的产生。对无缝内衣机的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添纱双面效应针织物的编织过程中,旧线圈握持线为圆弧线,与传统理论中所描述的握持线为直线不同,因此对纱线的实际垫纱横角与垫纱纵角进行了设定。根据织针在成圈过程中沿弯纱三角下降的同时沿针筒圆弧进行回转的运动规律,推出针钩内点与纱线断点相对于针筒中心的运动参数方程,通过坐标转换得到纱线进入针钩内点的断面轨迹理论方程。进一步作出纱线断面轨迹曲线,分析了不同垫纱角度配置时形成织物的添纱效应。  相似文献   

5.
岑凌 《针织工业》2010,(5):16-17
介绍了在无缝内衣机上生产裸氨纶产品的方法,生产时应选用ELAN-2送纱器作为裸氨纶积极送纱器,且只能用于编织平针织物或小结构变化的产品上;垫纱时应将1号纱嘴尽量调高,以不跑纱为限,6号纱嘴尽量调低,并使其伸入到针钩里,以不会垫到针舌下方为宜;还应适当调整纱线张力以减少翻丝现象。  相似文献   

6.
无缝针织圆机机构与编织工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意大利圣东尼公司的单针筒SM8-TOP2无缝针织圆机为例.详细介绍了无缝针织圆机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包括编织机件、三角装置、给纱装置等,并结合各机构的工作原理阐述了多种组织结构的编织过程和效果,如平针添纱组织、浮线添纱组织、浮线组织、集圈组织、提花添纱组织、毛圈组织、褶裥组织等,最后说明了纱线捻向、纱线张力、导纱嘴位置、哈夫针盘位置等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第十六届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参展无缝内衣圆机的厂商和设备概况,本次展会共有4家厂商展出了13台机器。意大利圣东尼(Santoni)公司是国外无缝内衣机的唯一参展商,其展出机器型号和主要技术特点为:SM8-TR1单面移圈机;机号为40针/25.4 mm的SM8-TOP2 MP单面机;SM6-RIB2型6路双面全自动电子提花针织机,可编织带真罗纹下摆的单件无缝服装,针筒配有3位选针系统,机号为14针/25.4 mm;另两台为SM-DJ2TS型双面机,8路成圈系统,可以双向移圈。国产无缝内衣机主要有3家参展,宁波慈星、无锡金龙、上海珩盛都展出了带有哈夫盘的自动扎口机型,8路成圈系统,每路两个选针点,每路7~8个导纱器。  相似文献   

8.
SM8-TOP2型无缝内衣圆机为实现多种花色组织的设计创造了条件,但在组织设计时存在着优化设计问题。为此,在系统研究SM8-TOP2无缝内衣圆机成圈系统设置和分析常用组织成圈原理的基础上,采用MatLab对成圈、集圈和添纱组织的织针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M8-TOP2无缝内衣圆机可通过控制三角、选针设置和穿纱方式等多种手段实现花型设计;在成圈过程中,织针运动平稳,加速度的最大值出现在压针成圈阶段,有利于新线圈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无缝内衣机中密度电动机输出力矩不稳定、测量困难等问题,研究无缝内衣机调密机构动力学特性。结合无缝内衣机成圈及密度调节工艺,建立调密机构三维模型,得到三角滑块推力与电动机转矩间数学关系,运用SolidWorks Motion模块对调密机构进行动力学仿真。搭建调密机构力学测试平台,将测试推力值代入推力与电动机转矩间数学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测试结果与仿真数据相差3.81%,证明理论及建模仿真正确性,给现有无缝内衣机密度调节控制方案中电动机输出力矩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采用调线机构的针织圆纬机的垫纱可靠性进行了解析分析,讨论诸因素垫纱参数的影响情况,根据垫纱角的允许范围,确定了喂纱区域,提出了安装尺寸的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MJS型单面圆机垫纱原理的分析,提出了“线护针”代替导纱器保证安全垫纱的观点,并介绍了实际应用时的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12.
研究集成柔性传感器无缝内衣的原料选择与最优尺寸设计,采用单因子控制变量以及正交试验法,选用不同地纱、面纱设计不同尺寸柔性传感器并测试其电阻大小。结果表明:以44 dtex裸氨为地纱,83 dtex涤纶色纱为扎口线,78 dtex锦纶色纱为面纱,78 dtex镀银导电纱线为添纱原料,设计柔性传感器尺寸为30个横列、40个纵行,使用适宜的编织参数,形成的无缝内衣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13.
在织造衬纬组织针织物时,纱线的一个系统垫在针上并在地组织上构成线圈,而其它参与底布交织的纱线在针上没有垫纱。在针织物中纬纱纱线能够起到连结、骨架、构成花纹、缨子和衬垫纱的作用。图1所示是带有伸长延展线的衬纬毛圈针织物的线圈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纱线1构成平针组织线圈,而纱线2象纬纱一样被垫上。由于使用各种不同收缩性的纱线,纬纱从针织物的正面弯曲到反面,并且构成在坯布表面显露的伸长延展线。当织造衬纬的毛圈针织物时对于纬纱的选择建议使用比较粗的膨体纱,而底布使用高收缩纱线。  相似文献   

14.
介绍Outlast黏胶纤维基本性能,面纱采用Outlast黏胶纤维、普通黏胶纤维混纺纱(50:50),地纱采用氨纶包覆纱,在圣东尼公司SM8-TOP2S型无缝针织机上,设计一款新型的Outlast黏胶无缝针织内衣。详细介绍产品各部位组织结构设计和生产工艺流程,如背部为毛圈组织,背脊处为纬平针,前胸处采用普通黏胶纱线编织纬平针,腹部采用3+1假罗纹组织。该Outlast黏胶无缝针织内衣能够满足人体在不同环境下各部位温度及时调整的需要,符合人体生理学需求,具有良好的穿着舒适性,美体塑身,适合春秋季穿着,为调温针织服装的设计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同向、反向、对称垫纱方式的分析方法,分析认为:从布面外观看,同向垫纱线圈倾斜,反向垫纱线圈直立,判断两梭垫纱方式可通过观察两梭同一横列的针前横移或针背横移,方向相同则为同向;一般起绒织物采用同向垫纱,交织点少,便于起绒。  相似文献   

16.
V - 8ER2 2型罗纹机是日本福原公司生产的 4针道变换圆机。文中以在该机上编织法国罗纹为例 ,具体介绍了织物的组织结构、纱线配置、纱长、密度、纱线张力等 ,对上机调试中的针筒和针盘转换、织针和三角配置、导纱器的调校及送纱量的调节进行了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7.
在纬编添纱编织原理的基础上,从垫纱高度、纱线线密度、纱线与织针摩擦力以及垫纱方向等方面分析单针床双梳经编织物编织过程中正、反面纱线显露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单面经编织物正面纱线显露的主要因素为导纱针的安装高度、针背横移针距数以及线圈的结构形式,其次要注意纱线线密度的选择以及纱线与织针之间摩擦力对纱线显露或编织过程中可能造成翻丝等的影响;织物反面纱线显露的关系则较为简单。通过合理安排工艺参数,可以使织物正反面分别显露后梳纱和前梳纱,以此为基础,便于开发丝盖棉型热湿舒适性经编面料。  相似文献   

18.
fish net,weft-Knitted 架空添纱网眼组织在单面针织机上每路喂入一粗一细两根纱线,其中一隔一针垫到两根纱线,另外一隔一针只垫到细的纱线,而粗的纱线以浮线形式显于织物反面,形成网眼结构,至一定横列后,奇数针和偶数针交替进行上述垫纱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在纬编添纱编织原理的基础上,从垫纱高度、纱线线密度、纱线与织针摩擦力以及垫纱方向等方面分析单针床双梳经编织物编织过程中正、反面纱线显露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单面经编织物正面纱线显露的主要因素为导纱针的安装高度、针背横移针距数以及线圈的结构形式,其次要注意纱线线密度的选择以及纱线与织针之间摩擦力对纱线显露或编织过程中可能造成翻丝等的影响;织物反面纱线显露的关系则较为简单。通过合理安排工艺参数,可以使织物正反面分别显露后梳纱和前梳纱,以此为基础,便于开发丝盖棉型热湿舒适性经编面料。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国产无缝内衣机在高速或长时间工作时会出现乱花、错花现象,以TOP2单面无缝内衣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无缝内衣机的机械结构及编织工艺进行分析研究,设计一种无缝内衣机选针控制系统。介绍总体设计方案,并阐述选针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思路,最后通过现场调试及应用测试,验证该技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调试结果表明,该选针控制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国产无缝内衣机控制系统的实时性及稳定性,提高了编织速度,减少了乱花、错花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