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中国烹饪》2014,(6):34-35
合肥是安徽沿江菜系的代表,沿江菜系指合肥、芜湖、安庆一带的地方菜。在最新的安徽莱系划分中,合肥菜更被单列出来成为五大分支莱系之一,可见其在徽菜中的特殊地位。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合肥是新派徽菜发展的前沿,城市人口的变迁和生活水平的变化,加之受到淮扬莱、湘菜等莱系的影响,合肥莱一改传统徽菜重油重色的风貌,而是在传统徽菜基础上,经过“减油轻色”的改良,探寻出“注重养生”的新派徽菜之路。  相似文献   

2.
作为徽菜烹饪大师,孙成应既注重发掘、保护传统徽菜及徽菜文化,又积极进行现代徽莱的创新。本文部分内容是他在关于徽菜的讲座中的讲稿,部分内容来源于他多年烹饪实践的切身感受,这些宝贵的经验不仅关乎徽莱的发展,对其他菜系的餐饮同仁也有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3.
徽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技艺精湛,是中华民族烹饪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可以说徽菜的起源与徽商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徽商史称“新安大贾”,起于东晋,唐宋时期日渐发展,明朝中期至清代乾隆末年是徽商的黄金时代。徽商人数之多,活动范围之广,资本之雄厚,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徽商的足迹遍布天下,故有“无徽不成镇”之谚。徽菜做为徽商活动日益繁盛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生技艺,其特点是“重油、重色、重火功”。虽然现在对“三重”有了各种新的解释,但基本上仍没有彻底摆脱。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油水多、汁肥肉腻的食…  相似文献   

4.
《美食》2017,(1)
正公元1121年即北宋宣和六年,宋徽宗降旨敕改歙州为徽州。徽宴作为初起并兴盛在明清时期的徽菜典型代表,之所以能成为食客青睐的经典名宴,其可贵之处是整个宴席在徽菜讲求"三重(重油、重色、重火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徽州人尤其是徽州商人重视饮食养生的理念。该宴无论从食材的选用、菜品的组合,还是从烹制的方法、食用的程序上,都饱含着"明(目)清(心)"的养生之道。正因为如此,徽宴才能深深地吸引着食客,不可抗拒地勾起食客的无限食欲。如今,在传承徽菜的过程中,黄山披云餐饮文化  相似文献   

5.
邵之惠 《烹调知识》2010,(9X):16-17
在号称"徽菜之乡"的绩溪,紫园山庄是原生态徽莱的代表,在这里,厨房就是地道的徽居灶台,没有任何粉饰和加工,所有食材的选取都不经过工业加工。除了徽菜最民间的厨房,还有徽州原始的建筑,使这里成为品鉴原生态徽菜和徽居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6.
黄晴晴 《烹调知识》2010,(9X):25-25
<正>《名厨》:请您谈下编著《中国徽菜标准菜谱》的初衷吧。鲍兴:为弘扬徽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徽菜,满足徽莱品牌科学管理的现实需要,规范徽菜企业的经营行为,促进徽菜产业标准化的健康发展,培养优秀的徽菜技术人才变得尤为重要,为此,安徽徽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绩溪县是徽菜的发祥地,素誉“徽厨之乡”。该县旅外徽馆业的形成,为徽菜找到了广阔的市场依托;徽馆业的发展,又为县内多余劳力的输出找到了出路。为振兴徽菜事业,本文提出几条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徽菜酵香浓     
说到发酵菜品。徽菜中的臭鳜鱼、红烧毛豆瘸可谓众所固知。以“重油、重色、重火功”而著称的徽菜.其发酵制品有着“偶而得之”的不经意之美,在鲜浓的徽菜中,用时间、湿度、气温和人的智慧孕育出的发酵菜品凸显出浓酽的地方特色。而在厨师手中。传承下的千年酵品.亦可变幻出多样的风姿,  相似文献   

9.
徽味回味浓     
《中国烹饪》2014,(6):98-100
传统徽菜在人们的印象中有三重:重油、重色、重火功.这与徽菜产生的地理条件和环境密不可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存状态的改变,现代徽菜也逐渐由重变轻。安徽合肥是现代徽菜变迁的前沿,徽菜随着人们口味的改变和受周边菜系的影响而逐渐发生变化,如在传统的鱼圆中加入健康的青蔬,将淮扬菜代表狮子头与当地产的葛粉丝搭配,展现出徽菜的新姿态。  相似文献   

10.
传统徽莱以烹调山珍野味、河鲜见长,但这类菜肴早已满足不了人们的胃口了。如今的徽厨一改观念。内外兼修,这“内”是指依靠自己的老底儿,把农家灶头上那些从未上过大台面的土菜加以包装后,推上餐桌:“外”则是借鉴川菜和粤菜之长。哪怕烧出来的菜不是正宗的徽菜,但只要顾客爱吃就行。接下来。我给大家推荐的这六款菜肴。虽然相貌平平,但却是我们酒店里的主打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在合肥工作的几年中,安徽的菜系基本上都尝过。徽菜以重油、重色、重火功为特色,刚到合肥就爱上这种风味。如今虽然离开了那里,但徽菜还留在我记忆深处,让我常常想起那里的佳肴,尤其是想念安徽绩溪的"一品锅",吃在嘴里油而不腻、烂而不化、热而不烫,保持了色香味的完美结合,实在是人间美味。绩溪素有"徽厨之乡"之称,当地人每逢红白喜事,  相似文献   

12.
江志伟 《美食》2004,(6):16-18
中国徽菜,名厨辈出,但是能将中国徽菜做进“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家中的徽菜名厨却只有一位,他就是“徽厨之乡”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的高耀水师傅。能够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前夕慕名采访这位86岁的传奇式名师使我们兴奋不已。  相似文献   

13.
叶子 《中国食品》2009,(13):46-47
徽菜菜系又列“徽帮”、“安徽风味”,是中国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徽菜南宋时期的古徽州(今安徽歙县一带),原是徽州山区的地方风味。  相似文献   

14.
在合肥工作的几年中,安徽的菜系基本上都尝过。徽菜以重油、重色、重火功为特色,刚到合肥就爱上这种风味。如今虽然离开了那里,但徽菜还留在我记忆深处,让我常常想起那里的佳肴,尤其是想念安徽绩溪的"一品锅",吃在嘴里油而不腻、烂而不化、热而不烫,保持了色香味的完美结合,实在是人间美味。绩溪素有"徽厨之乡"之称,当地人每逢红白喜事,四时  相似文献   

15.
古时安徽徽州的莱肴素以“三重”著称,即“重油”、“重色”、“重火功”,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其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亦有改进。解放以来虽有不少文章谈论此问题,但很少触及到“重”的原由,本文拟作概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烹饪》2014,(6):42-43
寿州大饭店是本次特别策划中唯一不在安徽本土的徽莱企业,而是徽菜向外发展、开拓北京市场的项目。结束了安徽为期一周的采访后,回到北京,来到西客站附近的寿州大饭店。寿州是古地名,在今安徽省六安市寿县境内,位于安徽省中部。寿州大饭店是寿县企业联盟在北京发展的项目,是集餐饮、客房、SPA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性饭店,2012年10月正式开业,或多或少代表着徽菜向外拓展的最新动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徽菜两款     
古徽州地处安徽最南端,东南比邻浙江、江西,开门见山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物产资源,以及民俗的影响,形成了徽菜重油,重色,重火功,原汁原味的烹饪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烹饪》2014,(6):40-41
在古微州府歙县仅一夜一晨,便感受到微州菜得天独厚的物产资源、香醇清鲜的韵味,还有底蕴深厚的徽州文化。其实,三年前第一次来黄山,吃过知名老店屯溪老街第一楼、黄山脚下无名的路边菜馆,就感叹徽莱如此好吃,可为什么出了安徽,就很难找到美味的徽菜呢?改革开放后,很多菜系蓬勃发展,徽莱为什么一直低迷不振?带着这个疑问,记者一行来到黄山屯溪,采访了黄山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秘书长宣果林。  相似文献   

19.
徽菜的今昔     
常听人说,徽菜有三大特色,即是重油、重色、重火功.但我们每次来到徽菜之乡的绩溪县就餐时,却只见盘盘菜肴素鲜淡雅,吃在口中丝毫没有过重  相似文献   

20.
胡善风 《中国食品》2002,(7):2fzgsp
徽菜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起源于世界旅游名胜地黄山市(原徽州府)一带,以烹制山珍野味见长,其发展同徽商的兴盛有着不可分的联系。徽商是明清时期活跃在中国商界的著名商帮,徽商出于个人偏好和交际需要,无意间促成徽州饮食文化的传播,而专门从事饮食行业的徽商们在各地的崛起,才真正决定了徽菜的兴盛。全国各地徽菜馆的老板和主厨,大多来自绩溪县,绩溪伏岭村的厨师尤为有名,徽菜馆几乎被绩溪人垄断。绩溪人制作的菜肴、点心很精致,风味特佳,故而当时绩溪厨师制作的徽菜流传甚广。提到徽菜,不能不提徽菜馆及徽厨,提到徽厨就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