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九山 《中国烹饪》2014,(9):102-103
“千滚豆腐万滚鱼”,照字面理解,豆腐和鱼需要很长时间的烹煮才能进去滋味。豆腐和鱼虽然是难得入味的两种食材,但它们也有用火适度的法门。时间的长短决定着一个菜肴的成败,比如做水熘豆腐。豆瘸煮老了,就变成了蜂窝豆腐,豆腐的那种滑嫩感因“千滚”而消磨殆尽。  相似文献   

2.
朱九山 《中国烹饪》2014,(4):104-105
有人说要考察一个厨师的功力,就给他一块豆瘸、一棵白菜。看他如何操持。如果能把这二者做得有滋有味.有板有眼。说明这位厨师一定不是等闲之辈。但也有人反对说,豆腐、白菜太家常。做好燕翅鲍才是烹饪的最高境界,才够大师风范。其实考察一个厨师的功力,并不在于他做哪个谱系的菜肴.主要看他有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做好豆腐菜也是厨师的基本功之一。  相似文献   

3.
朱九山 《中国烹饪》2014,(6):106-107
豆腐是一种既坚且柔的食材,充满了矛盾的两面性。它易碎,嫩嫩的水水的豆腐,不需要费多大力气就能轻易将其揉碎,然而恰恰因此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馅料.软嫩适口;豆腐也极韧,高超的厨师可以将其做成口袋豆腐,又成为一种特殊的盛器,或者是变身为豆干、豆品等豆制品,非常耐咀嚼。就是这些迷人的特性,使豆腐菜肴充满了千变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朱九山 《中国烹饪》2014,(3):104-105
豆腐在众多的食材中原始成本应该是最低的了。利润空间极高;同时豆腐也是最为易取易得的原材料,它支持着经营者的可持续发展,绝不受季节性、区域性、特殊性所困扰。异彩纷呈的豆腐菜。草根化与平民化是它能走进千家万户、深入人心、立于不败之地的独门绝技。  相似文献   

5.
朱九山 《中国烹饪》2014,(5):102-103
“家常”是豆腐与生俱来的属性,岂不闻它曾是古代某富人的“命”——虽然他见了肉就不要这个“命”了。但豆腐的确可与清粥、小菜并列为清淡饮食生活的三大标志,尤其是用来衬托食者的清心寡欲、与世无争,效果一流。但豆腐也并非上不了大席面,就看它与什么样的食材相结合了。  相似文献   

6.
朱九山 《中国烹饪》2014,(11):106-107
豆腐真可谓食材界的“万金油”,可荤可素,既能清新卖萌,酸甜可口,也能驾驭红油赤酱,麻辣鲜香;既上得了刀山,在大厨手下百变造型,也下得了油锅,千翻百滚一遍,就重塑了容颜,有时候哪怕仅用一杯热茶冲泡,也能或就别样的清俊秀雅。  相似文献   

7.
朱九山 《中国烹饪》2014,(1):104-105
原料:冻豆腐350克,成雪里蕻50克,熟松仁25克,葱、姜粒各适量,酱汤浮油40克。  相似文献   

8.
朱九山 《中国烹饪》2014,(2):102-103
说豆腐不好做是因为它难入味;说豆腐好做。是因为它本身无味。你可以随心所欲。尽情挥洒。豆瘸佐鸡有鸡之鲜。豆腐佐鱼有鱼之美。豆瘸佐肉有肉之腴。豆腐佐菜更是包罗万象。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9.
朱九山 《中国烹饪》2014,(8):102-103
“豆腐一碗.一碗豆腐”。指的是事情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今天我们所做的豆腐菜太多。但基本上还沿用传统的加工技法。在辅料、调料的运用上也仍然是陈陈相因。要想改变豆腐菜的传统口味、传统的操作模式、传统的消费习惯。需要采取一些颠覆性手法。如借用国外的一些原料、烹饪技法以及一些民间尚待挖掘的新原料、新技法。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让“豆腐一碗.一碗豆腐”新解为“豆腐一碗不假。满碗溢彩是真”。  相似文献   

10.
朱九山 《中国烹饪》2014,(12):106-107
豆瘸虽然单调,但只要给个搭档、加点调料.就会变化多端。是食材界真正的“老戏骨”。且其优点更多:虽然戏份不多.但格外抢镜;而当你认真去细细品味时.却又甘当绿叶,衬托出其他食材的各种滋味格外浓郁。  相似文献   

11.
朱九山 《中国烹饪》2014,(7):106-107
关于豆腐的民谚,仔细研读起来颇为耐人寻味。喻人高风亮节,做事明白: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喻入窝囊平庸: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说为人难缠、不可理喻:豆腐掉在灰堆里——吹不得、弹不得;说为人虚假:上庙不烧香——干逗佛(干豆腐)……豆腐不仅在餐桌上有滋有味,同时它也潜移默化地介入了我们的生活,方方正正、清清白白。固然是豆瘸自身写照。我们做人、修身的精神追求也类此吧。  相似文献   

12.
朱九山 《中国烹饪》2012,(11):76-79
豆腐真是一种非常具有“弹性”的食材——不是指其质地——而是说它可荤可素,可简可繁.可变化出多种形状、造型.而其本味却始终不变。  相似文献   

13.
肖伟民 《烹调知识》2012,(10):24-27
六、同得兴面业的般资分析(一)股本规模与结构江苏同得兴面业有限公司是在苏州沧浪区同得兴奥面馆既有的三家门店基础上,吸收战略合作者的资金投入创设的。苏州沧浪区同得兴奥面馆建立于1997年,经过15年的运营,目前已经成为拥有三家直营门店的苏州面业著名企业。  相似文献   

14.
鸡蛋有了“人造技术”,蘑菇有了“增白技术”,霉大米有了“漂白技术”,豆腐有了“勾对产品”……烹饪原料的正确鉴别、科学利用,以及相关的方方面面,事关烹饪产品的“源头”。应读者要求,本刊特邀中国餐饮文化学者、中国科普作家单守厌撰写系列文章《问题食材面面观》。  相似文献   

15.
八华美繁冗 ——清代家具 从十八世纪开始,清朝经济由恢复进入繁荣和发展的阶段,农业经济的复苏呈现了繁荣景象。对外贸易也相当兴盛,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已破土而出。满汉权贵显要们大兴土木,大肆修建住宅、园林并配置相应的家具。历康、雍、乾三代盛世而臻清朝顶峰。 根据清代家具的造型风格,通常大致划分为清初、乾隆、嘉道、晚清四个时期。清初即顺治、康熙、雍正年间的家具,工艺制作,造型风格基本传承明代样式,工匠还是明天启、崇祯时代者及传衣钵者。故海内外家具史研究学者将清初家具归人明式家具的范畴,而不以王朝的更迭改…  相似文献   

16.
《北京纺织》2010,(8):17-39
10年,光荣与梦想,颠覆与变革;10年,传统文化与新锐时尚的碰撞、交融……10年,深圳服交会弹指一挥间,演绎美轮美奂的品牌风云史;霓裳艳影的品牌故事,化作光彩夺目的视觉盛宴。 有着"南国时尚奇葩"美誉的"中国(深圳)国际品牌服装服饰交易会"带着荣誉与梦想走过了十年辉煌历程。  相似文献   

17.
"苏帮玉雕",在众多玉雕地域流派之中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帮玉雕"的材质对象指的是和田玉。我们国家对和田玉及和田玉雕刻品的重视,已经到了"非物质遗产"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座落在苏州古城区的瞿利军“中鼎”玉雕工作室,距著名的苏州园林拙政园、狮子林不过几百米,与苏州博物馆相邻。粉墙黛瓦,宽敞明亮,完全是苏式的古典建筑风格。进入工作室大门,就会被融入浓郁的江南文化韵味之中。四周摆放着明清式的家具,老红木的博古架中陈列着瞿利军各个时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2010年4月,为配合上海世博会的开幕,在上海城隍珠宝二楼展厅,举办了大陆及港、澳、台“两岸四地名家名品玉雕作品展览”。众多玲珑剔透、构思奇妙、琢艺精美的玉雕艺术品中,一对白玉玉樽“青铜印象”尤其引人注目。这件作品玉质细密,作者延用了商周青铜器皿的器形,配之以似鸣似舞似刚似逸的纹饰,在厚重敦实的霸气中透发出细腻雅致的神韵。这对玉樽琢艺精细极致,  相似文献   

20.
玉石、玉雕和玉文化,这三者之间既有关联又有差异。通常我们观赏的是一件件玉雕作品。作为观赏原石,是由大自然鬼斧神工自然形成其色彩形态,数量极少。绝大多数的玉器作品都是由玉雕艺人或琢玉大师选择玉石设计制作而成。每一件作品都倾注了他们的精力和心血。大师们也在凭借这一块块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的玉石,用他们的心、气、神、功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追求。玉文化,是中国人的文化。所谓文化,乃是一种思想或行为习惯的延续和提炼、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