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大坝右岸覆盖层最大深度达到420m。工程运行中发现右岸渗漏量较大,且右岸山坡右岸地下水位整体偏高,局部山坡和排水廊道发生渗透破坏。结合工程现场检查情况和现有监测资料对该大坝右岸渗流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分析渗水的主要来源和途径、渗流稳定以及防渗系统存在的缺陷,并运用有限元模型分析防渗系统缺陷对渗流的影响,为工程运行与处理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1引言在恰甫其海工程大坝坝轴线上游约250m有一条小支流从右岸垂直汇入主河道,右岸为向西突出的基岩山体,工程所有泄水建筑物均布置在右岸山体内。从左至右依次为导流洞(后期改建成中孔泄洪洞)、1#引水发电洞、深孔排沙放空洞、2#引水发电洞、表孔溢洪洞。在正常蓄水位时,小支流回水长度约5km。为了了解水库蓄水后右岸山体渗流场的变化,检验右岸坝肩防渗设计措施是否合理以及洞室渗水对右岸山体边坡稳定的影响等,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对右岸山体进行了三维渗流计算分析。另外,右岸顺河向发育一条规模较大的F30断层,对其渗透稳定性进行…  相似文献   

3.
某大坝是国内已建工程中覆盖层最深的,尤其是其右岸覆盖层最大深度达420 m。工程运行中发现右岸渗漏量较大,且右岸山坡地下水位整体偏高,局部山坡和排水廊道发生渗透破坏。结合工程现场检查情况和现有监测资料,对该大坝右岸渗流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分析渗水主要来源和途径、渗流稳定以及防渗系统存在的缺陷。根据现阶段右岸出现的问题,初拟两种防渗系统延长方式及新增排水廊道的处理方案,运用有限元对渗流场进行计算,对比分析两种初拟方案对减少渗漏量和降低地下水位的效果。结果表明在0+610~0+710底部新增封闭式防渗墙与帷幕灌浆,能有效减少渗漏量并能降低防渗系统右端沿线的水头,新增排水廊道排水孔能有效降低排水廊道附近的水头,对右岸边坡渗透稳定有利。所以,截渗与导排相结合是较为有效的防渗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西北口水库大坝作为我国第1座百米级坝高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被列入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大坝投入运行以来,右坝肩即存在小股水流渗漏现象。通过对有渗漏观测记录以来的观测成果与库水位、降水量、时间的相关性分析,研究了西北口大坝右坝肩渗漏的成因。结果表明:西北口水库大坝右坝肩漏水的成因是①库区内右岸山体地表降水渗入山体经地质裂隙通道远距离汇流至右坝肩出溢点溢出;②右岸坝址区地表降水渗入地下汇流至右坝肩出溢点溢出。  相似文献   

5.
针对蔗岙水库工程坝体下游右岸与山体结合处,坝脚,大坝右岸山体等5处渗漏情况及危害进行了分析,对工程防渗处理方案进行了比较选择,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优化调整。工程防渗加固处理后,经过主汛期高水位的考验,运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6.
在特高拱坝首次蓄水期,对坝基渗流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是保障大坝安全的重要依据。以岩溶地区300 m级特高拱坝乌东德水电站坝基为例,利用监测成果分析、测试分析、工程地质分析等手段,分析了首次蓄水期坝基渗流变化规律及分布特征,以及蓄水过程中产生的局部渗漏问题,评价渗流控制措施的工程效果。结果表明:乌东德水电站首次蓄水完成后,幕后渗压折减系数一般为0.08~0.27,最大0.40,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幕后山体地下水位增加0~13 m,幕后排水孔出水总流量6.5 L/s,总体变化均较小;水化学与地质信息表明右岸733 m灌浆平洞局部渗水来源主要为坝后水垫塘。综合表明,坝基扬压力正常,渗漏量总体较小,渗流状态趋于平稳,大坝防渗帷幕及排水幕效果理想,在同类工程中处于较优水平。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重力坝的渗流和变形研究对水利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辽宁省胜利水电站为例,对库水位升降的非稳定工况下的大坝右岸坝肩与山体结合部的渗流场进行了研究,结论可以为大坝的稳定性评价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辽湾水库除险加固后大坝渗流状况,通过绘制过程线、浸润线图形及位势分析对大坝渗流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坝体心墙防渗效果显著,坝体渗流场稳定;两岸岩体总体防渗性较好,测压管水位相对稳定,仅左岸山体局部存在构造渗漏;加固后坝体渗流量明显减少,且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9.
某大坝右岸坝肩测压管水位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掌握土石坝右坝肩的渗流状态,根据大坝绕坝渗流的监测资料,结合工程实际,考虑库水位、降雨量以及时效等因素的影响,对大坝右岸测压管渗压水位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来判断右岸绕坝渗流的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大坝右岸绕坝渗流性态正常.  相似文献   

10.
该文针对广西贺州市合面狮水库大坝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并介绍利用灌浆、粘钢板、粘贴碳纤维、锚杆、喷混凝土等技术对闸墩裂缝、溢流面裂缝、坝基渗漏、右岸山体边坡进行加固处理,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
某大坝监测数据和现场检查结果表明,右岸渗漏量很大,且地下水位较高,严重影响右岸边坡稳定和大坝运行。根据现阶段右岸出现的问题,初拟两种防渗系统延长方式及新增排水廊道的处理方案,运用有限元计算对渗流场进行计算,对比分析两种初拟方案对控制减少渗漏量和降低山坡地下水位的效果。结果表明在0+610~0+710底部新增封闭式防渗墙与帷幕灌浆,能有效减少渗漏量并能降低防渗系统右端沿线的水头,新增排水廊道排水孔能有效降低排水廊道附近分布的水头,对右岸边坡渗透稳定有利。所以,截渗与导渗相结合是较为有效的防渗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这些年来,梅山水库连拱坝右岸13号拱排水孔总渗流量呈现一定的增长趋势。本文分析了大坝右岸2013~2017年地下水位和渗流量监测资料,结果表明右岸地下水位较高,与库水位变化同步性较好,部分排水孔渗漏量和孔水位测值呈现出一定的增长现象,总体上是受库水位升高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长青水库大坝运行中存在的渗漏问题、渗流观测资料及地质勘察资料的分析,对长青水库大坝的渗流安全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长青水库大坝心墙的渗透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心墙填土填筑质量差,压实度远低于规范要求,使得大坝的防渗性能较差,因而导致运行过程中大坝发生异常渗漏现象。对长青水库大坝的渗流安全分析则揭示出渗流对于土坝安全运行影响很大,对土坝的异常渗流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根据黄河源水电站工程的具体情况,通过对两种不同防渗形式的典型断面进行渗流有限元计算分析,全面评价了黄河源水电站工程的渗流安全状况.计算结果表明:整个大坝防渗系统存在缺陷,库内水平防渗与"L"型垂直防渗连接部位未封闭,右岸坝段基础天然防渗条件差、防渗处理不彻底,导致坝后渗漏量大,且已发生渗透破坏,大坝渗透稳定性不满足规范要求.大坝渗流评价为"C"级,建议采取相应加固处理措施,并完善渗流监测设施.  相似文献   

15.
仙游县蒋隔水库蓄水后,大坝右岸导流洞封堵段下游出现漏水,随着库水位升高,漏水量也相应增大,从渗流、滴流、线流至射流,严重影响山体稳定和危建筑物安全,经专家观察分析,右岸突出部分山脊单薄,受三组断层结构影响,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是漏水的主要原因,在水库蓄水情况下,采取造孔灌浆提高山体渗性,有效地堵塞了漏水通道,经过14年的水库正常运行观测,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构皮滩水电站防渗排水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皮滩水电站是我国目前在岩溶地区修建的第1高拱坝,设计水头达222 m.为减少大坝及两岸山体岩溶的渗漏,降低坝基扬压力和拱座山体地下水位,保证大坝、水垫塘和地下电站的安全运行,大坝坝基和两岸山体设置了防渗排水系统,水垫塘布置了封闭排水系统.针对构皮滩水电站水头高,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发育特点,经分析论证,选择合适的防渗排水设计方案、防渗线路和工艺参数,满足了建筑物的渗流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瀑河水库渗漏严重的问题,为保证大坝渗流稳定和减小渗漏量,通过分析库区地质资料,推荐采用土工膜水平防渗处理方案。根据库区天然铺盖等厚度图分析和必要的渗流计算,确定了库区土工膜水平防渗的范围。该方案可以基本解决大坝存在的问题,保证大坝安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的大坝渗漏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渗漏是水库大坝主要病害形式之一,进行大坝渗漏分析预测对了解大坝渗流性态和提高工程管理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坝体内部渗漏表现出的灰色甚至黑色特征增加了渗流性态的分析难度,基于常规的最小二乘法无法解决渗漏变量间多重共线、样本较少等问题。针对此类分析的难点,本文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法,依据监测数据建立了渗流统计回归模型,探讨了主要影响因素与渗漏量的关联程度。采用该模型对吉林台面板堆石坝工程运行条件下渗漏量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渗漏是水库大坝主要病害形式之一,对大坝渗漏进行分析预测对了解大坝渗流性态和提高工程管理意义重大。由于坝体内部渗漏表现出的灰色甚至黑色特征增加了渗流性态的分析难度,基于常规的最小二乘法无法解决渗漏变量间多重共线、样本较少等问题。针对此类分析的难点,本文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法,依据监测数据建立了渗流统计回归模型,探讨了主要影响因素与渗漏量的关联程度。采用该模型对吉林台混凝土堆石坝运行条件下渗漏量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大坝实测运行性态通过监测设施长期监测获取。为评价某面板堆石坝的实测运行性态,对该大坝变形、渗流、周边缝变形、面板钢筋应力等实测量进行分析,数据分析采用特征值统计、过程线和分布图绘制。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通过13 a的运行,大坝变形总量不大,目前变形已基本稳定;周边缝三向变形后,周边缝后渗压均不大,周边缝防渗较好;大坝总渗漏量主要受库水位影响,与国内外同级别面板堆石坝相比,大坝渗漏量不大,面板、趾板、帷幕等所组成的防渗体系较好;左岸绕坝渗流不明显,右岸发育张裂缝,存在一定的绕坝渗流;钢筋计应力变化和分布规律符合一般规律,最大压应力小于钢筋强度,且整体处于稳定状态。综合评判该面板堆石坝运行性态良好,相关成果可供其它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