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β-环糊精对棉织物接枝整理中影响吸氨消臭性能的因素。β-环糊精整理织物的包合吸氨消臭性能分析结果表明,β-环糊精消臭整理的最佳工艺:β-环糊精用量为60 g/L、BTCA用量为80 g/L、催化剂次亚磷酸钠用量为30 g/L、焙烘温度为180℃、焙烘时间为120 s。  相似文献   

2.
《印染》2019,(21)
以BTCA为交联剂,采用浸轧法将β-环糊精(β-CD)对棉织物进行接枝整理,以棉织物上β-CD锚固量评价接枝效果,并对β-CD接枝棉织物进行了吸氨消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以BTCA为交联剂的β-CD对棉织物的优化接枝整理工艺为:β-CD 80 g/L、BTCA 30 g/L、SHP 50 g/L、焙烘温度180℃、焙烘时间3 min。织物上β-CD的接枝率为84.80 mg/g。β-CD接枝棉织物的吸氨量最高可达732.73μg/g。染色织物经β-CD接枝处理,K/S值下降,色相和染色牢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3.
为赋予棉织物多种特殊功能,以柠檬酸(CA)为交联剂,次亚磷酸钠为催化剂,采用轧-烘-焙工艺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整理到棉织物上.研究了HP-β-CD用量、CA用量、催化剂用量、焙烘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织物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接枝整理工艺:HP-β-CD用量为70 g/L,CA用量为60 g/L,次亚磷酸钠用量为15 g/L,焙烘温度175℃,焙烘时间3 min.整理后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提高了86°,对香精和甲苯的吸附性能明显提高.HP-β-CD的整理效果比β-CD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β-环糊精(β-CD)结合柠檬酸(CA)对棉织物同浴整理。结果表明,柠檬酸可加强环糊精与纤维素的结合,而环糊精不仅能提高柠檬酸的整理效果,还能改善整理后织物的白度和强力。得到的棉织物优化工艺为:CA 80 g/L,β-CD 80 g/L,次磷酸钠30 g/L,180℃焙烘4 m in,处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为244.7°,强力439.0 N,白度60。  相似文献   

5.
陈萌  雷克林  王玉娇等 《印染》2014,40(2):4-8,28
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艾蒿精油和一氯均三嗪-β-环糊精(MCT-β-CD)的包合物。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制备包合物的优化工艺条件:MCT-β-CD:艾蒿精油=10 g:1 mL,包合温度50℃,包合时间4 h,搅拌速率为300 r/min。MCT-β-CD接枝棉织物的单因素试验优化工艺参数为:包合物80 g/L,Na2CO325 g/L,尿素10 g/L,焙烘温度140℃,焙烘时间6 min。棉织物的接枝增重率可达5.435%。红外光谱图和热分析表征MCT-β-CD已成功接枝到棉织物上,接枝后的棉织物具有较好的驱蚊效果,且可耐水洗15次以上。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β-环糊精化学法接枝棉织物的工艺条件及β-环糊精浓度、戊二醛浓度、焙烘温度对接枝棉织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测试了β-环糊精接枝棉织物的增重率、接枝率、白度、拉伸强力和折皱恢复性等.得出了β-环糊精接枝棉织物的优化工艺为:β-CD 60g/L,戊二醛90g/L,六水氯化镁20g/L,160℃焙烘4min....  相似文献   

7.
以在280 nm处的紫外透射比为指标,通过单因素法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茶多酚对涤纶织物的复合整理工艺,测试了整理织物的抗菌消臭性能。结果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茶多酚对涤纶织物的优化复合整理工艺为:羟丙基-β-环糊精100 g/L,柠檬酸100 g/L,次亚磷酸钠30 g/L,180℃焙烘20 min;茶多酚6 g/L,浴比1∶50,70℃包合90 min。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茶多酚整理涤纶织物的抑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率为82.5%,消臭率分别为89.0%(氨)、50.8%(甲醛),透射比为0.58%。  相似文献   

8.
采用柠檬酸(CA)作为交联剂,次磷酸钠(SHP)为催化剂,将β-环糊精(β-CD)接枝到真丝织物上.探讨了β-CD质量浓度、CA质量浓度、SHP质量浓度、焙烘温度及焙烘时间对增重率和织物上香兰素含量的影响.确定的最佳整理工艺为:β-CD 80 g/L,CA 80 g/L、SHP 40g/L、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2 min.结果表明:加入β-CD后,整理织物的增重率和吸香性能明显提高,折皱回复角、白度和强力略有改善.  相似文献   

9.
以无甲醛树脂Arkofix NZF为交联剂,MgCl2·6H2O为催化剂,采用轧-烘-焙工艺,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整理棉织物。研究了HP-β-CD的质量浓度、树脂质量浓度、MgCl2·6H2O质量浓度、pH值、焙烘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织物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接枝工艺为:HP-β-CD质量浓度50g/L,树脂质量浓度60g/L,MgCl2·6H2O质量浓度10g/L,pH值5.5,焙烘温度170℃,焙烘时间3min。结果表明,经HP-β-CD整理的织物折皱回复角和接枝率比经β-CD整理后的高。  相似文献   

10.
β-环糊精与香兰素包合物的制备及其在棉织物上的固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β-环糊精与香兰素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用红外光谱和热分析法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正交试验对包合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佳包合工艺条件是:β-环糊精与香兰素的摩尔比为1∶1,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2 h。以柠檬酸为交联剂将包合物处理到织物上,优化的整理液配方是:柠檬酸80 g/L,包合物60 g/L,次亚磷酸钠40 g/L,在160℃焙烘3 min。  相似文献   

11.
β-环糊精接技棉织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并采用方差分析,确定β-环糊精接技棉织物的最佳工艺。最佳工艺:β-CD浓度80g/L,CA浓度100g/L,焙烘温度180℃,焙烘时间5min。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开发消臭清洁化功能纺织品,采用浸轧法分析一氯均三嗪-β-环糊精(MCT-β-CD)对棉织物的接枝工艺,通过增重率评价MCT-β-CD对棉织物的接枝效果,对MCT-β-CD接枝棉织物进行了吸氨消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较好的接枝工艺为:MCT-β-CD用量60 g/L,碳酸钠用量30 g/L,氯化钠用量30 g/L,焙烘温度150℃,焙烘时间5 min,棉织物的MCT-β-CD接枝增重率为4.5%。MCT-β-CD接枝棉织物对氨气的包合消(氨)臭值为570.18μg/g织物,具有较好的耐洗性。经MCT-β-CD接枝处理后,织物的强力保留率为94.62%,白度保留率为89.81%。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β-环糊精化学法接枝棉织物的工艺条件及β-环糊精浓度、戊二醛浓度、焙烘温度对接枝棉织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测试了β-环糊精接枝棉织物的增重率、接枝率、白度、拉伸强力和折皱恢复性等。得出了β-环糊精接枝棉织物的优化工艺为:β-CD60g/L,戊二醛90g/L,六水氯化镁20g/L,160℃焙烘4min。测试结果表明,接枝棉织物的增重率、接枝率和折皱回复角均增加,可赋予棉织物较好的免烫性能,但白度和断裂强力下降,物理机械性能基本满足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开发具有消臭功能的涤纶织物,采用β-环糊精(β-CD)为消臭剂,以消氨值为指标,研究了锚固涤纶织物的消臭效果,分析了β-CD、柠檬酸(CA)和消臭时间对整理织物消臭效果的影响。测试了消臭涤纶织物的耐洗性能,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仪对整理前后涤纶织物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实验范围内β-CD的最大锚固量为57.36 mg/g,β-CD(质量浓度为60 g/L)锚固织物的包合消氨时间为14 h,消氨值可达 4.442 5 mg/g,水洗15次后的消氨值仍为未整理织物的64倍,耐洗性较好;涤纶表面有明显的β-CD负载,表面氧元素含量明显增加,羟基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5.
研究棉织物的芳香整理工艺.采用多元羧酸交联法对棉织物进行接枝,以聚丙烯酸作为交联剂将β-环糊精接枝到棉织物上.探讨了β-环糊精、聚丙烯酸与次磷酸钠浓度、焙烘温度与时间对织物上β-环糊精含量的影响,测试了经芳香整理后接枝棉织物的皂洗牢度和抗菌性.结果表明:β-环糊精、聚丙烯酸与次磷酸钠浓度、焙烘温度与时间对织物增重率均有影响.认为:经β-环糊精接枝后的棉织物再经浸香整理后具有缓释性能和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6.
将有机硅季铵盐抗菌整理剂与β-环糊精通过两步法整理到棉织物上,制备具有抗菌消臭功能的棉织物。以抗菌性、吸氨性能为指标,优化并确定最佳整理工艺。优化的工艺为:一浸一轧(抗菌整理剂30 g/L,带液率80%)→预烘(60℃,30 min)→二浸二轧(β-环糊精80 g/L,交联剂CA 90 g/L,次磷酸钠30 g/L,带液率80%)→预烘(60℃,30 min)→焙烘(160℃,4 min)。整理后棉织物对大肠埃希菌抑菌率达到99%以上,氨吸附量达到1283.08μg/g,棉织物在保持优异抗菌性的情况下消臭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7.
采用香茅精油为芯材,阿拉伯胶、明胶为壁材,Span-80和Tween-20复配作为乳化剂,通过复凝聚法制备香茅精油微胶囊,并将其应用于棉织物的驱蚊整理中。通过探讨乳化温度及时间、复合乳化剂HLB值及用量、复凝时间、碱化处理时间及固化工艺等因素,确定了香茅精油微胶囊的制备优化工艺。采用香茅精油微胶囊浸轧棉织物最佳整理工艺为:微胶囊质量浓度40 g/L、黏合剂质量浓度100 g/L、焙烘温度110℃、焙烘时间4 min、轧余率80%。整理后棉织物的增重率可达2.48%,其强力和耐日晒色牢度可达到一般织物的服用要求,且具有较强的防蚊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纯棉织物采用柠檬酸(CA)/丁烷四羧酸(BTCA)/木糖醇免烫整理剂进行免烫整理,探讨柠檬酸质量浓度、丁烷四羧酸质量浓度、木糖醇质量浓度、焙烘时间和焙烘温度对免烫效果的影响,并测试免烫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白度和强力。结果表明:免烫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与丁烷四羧酸或柠檬酸单独作用于棉织物相当,断裂强力优于两者单独作用。优化免烫整理工艺为:柠檬酸质量浓度60 g/L、丁烷四羧酸质量浓度40 g/L、木糖醇质量浓度17.5 g/L、焙烘温度170℃、焙烘时间3 min。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可达267°,白度为54.5,断裂强力为248 N。  相似文献   

19.
戊二醛-β-环糊精接枝改性棉织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戊二醛作交联剂将β-环糊精接枝到棉织物上,研究β-环糊精和戊二醛质量浓度及焙烘条件对接枝棉织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测试了β-环糊精接枝棉织物的增重率、白度、拉伸强力和折皱回复性,得到β-环糊精接枝棉织物的优化工艺为:β-环糊精60 g/L,戊二醛100g/L,六水氯化镁20g/L,160℃焙烘4 min。结果表明,接枝棉织物的增重率和折皱回复角均增加,可赋予棉织物较好的免烫性能,但白度和断裂强力下降,物理机械性能基本满足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β-环糊精化学法接枝棉织物的工艺条件及β-环糊精浓度、戊二醛浓度、焙烘温度对接枝棉织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测试了β-环糊精接枝棉织物的增重率、接枝率、白度、拉伸强力和折皱恢复性等。得出了β-环糊精接枝棉织物的优化工艺为:p—CD60g/L,戊二醛90g/L,六水氯化镁20g/L,160℃焙烘4min。测试结果表明,接枝棉织物的增重率、接枝率和折皱回复角均增加,可赋予棉织物较好的免烫性能,但白度和断裂强力下降,物理机械性能基本满足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