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阐述了烧结工序中烧结机烟气和冷却机废气两种余热分布规律及协同回收利用原则,对立式逆流冷却机、热废气-烟气双热源余热锅炉装置、三进口余热锅炉装置及双余热源集成发电系统进行了研究,并以宝钢2号烧结余热回收系统余热源参数为基础,在烧结机烟气和冷却机废气携带热量不变的工况下,对研发的集成发电系统选定两种方案与原余热回收方案进行热经济性计算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双源集成发电系统两种方案的余热锅炉效率分别达到了73.4%和69.0%,发电净功率分别达到了16.40 MW和15.40 MW,研究结果可为中低品位余热高效回收装置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热管式余热锅炉在铜冶炼气制酸工艺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管式余热锅炉通常称为热管蒸汽发生器,用热管作为传热元件,吸收较高温度的烟气余热用来产生蒸汽,所产生的蒸汽可并入蒸汽管网,可用于发电,可在化工、冶金和动力等领域中广泛应用。文中介绍了热管式余热锅炉在铜冶炼气制酸工艺系统中的余热回收技术。  相似文献   

3.
采用.用分析的方法,分析计算了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入口余热的粗(火用)流分布,指出减少出口余热(火用)损和内部换热损是提高余热锅炉(火用)回收的关键,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蒸汽压力参数与余热锅炉最大回收炯及发电系统最大做功的关系,分析论证其进行优化的原因和必要性,为进一步研究提高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炯回收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详细地介绍水泥窑余热发电锅炉的设计特点,分析水泥窑高温烟气含尘特点及积灰机理,从锅炉结构上充分考虑受热面的自清灰功能。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烧结工序中烧结机烟气和冷却机废气两种余热分布规律及协同回收利用原则,对立式逆流冷却机、热废气-烟气双热源余热锅炉装置、三进口余热锅炉装置及双余热源集成发电系统进行了研究,并以宝钢2号烧结余热回收系统余热源参数为基础,在烧结机烟气和冷却机废气携带热量不变的工况下,对研发的集成发电系统选定两种方案与原余热回收方案进行...  相似文献   

6.
翟勇  张明  尹洪超  陈建标 《节能》2013,(12):48-50
针对某水泥公司45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产生余热并进行余热发电系统方案设计,并对系统中的余热锅炉和汽轮机进行热力测试,同时对水泥窑余热发电系统的经济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不仅回收周期短,经济效益显著;还可以降低排烟温度和排尘浓度,从而减轻热污染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7.
采用[火用]分析的方法,分析计算了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入口余热的[火用]流分布,指出减少出口余热[火用]损和内部换热炯损是提高余热锅炉[火用]回收的关键,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蒸汽压力参数与余热锅炉最大回收[火用]及发电系统最大做功的关系,分析论证其进行优化的原因和必要性,为进一步研究提高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火用]回收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河北某钢铁厂烧结环冷机余热现状,建设1座9MW余热电站,通过锅炉回收余热产生蒸汽进行发电,实现节能减排.对该钢厂烧结余热发电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包括烧结余热利用方案、主要设备参数、烧结余热利用系统、主厂房布置等.烧结余热发电技术的应用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简要概述水泥厂余热锅炉对水泥生产中的废气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废气余热进行发电的工艺情况。通过对现有余热锅炉的研究与分析,找到一种充分利用余热的新途径,即在余热锅炉中加入触媒层,使得废气通过触媒层时能够产生更高的热量用来余热发电。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锅炉积灰结焦的危害,分析了余热锅炉的高温段设置水力清灰系统必要性,调研了水力清灰在垃圾焚烧发电厂中的应用情况,并以A项目为例分析了高温段采用水力清灰技术的经济性,可为垃圾焚烧发电厂长期稳定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电弧炉炼钢过程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及烟气净化除尘为主线,以热管蒸发器为换热元件,合理控制烟气流速,解决高温烟尘的沉降和蒸发器热管灰堵以及烟气温度波动大的难题,完成了50t电弧炉烟气余热回收净化系统设计与施工.对电弧炉炼钢过程中所产生的高温烟气直接进行余热回收,满足电弧炉炼钢流程VD真空处理对蒸汽的需求,实现了高温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和环境净化,为国内电弧炉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锅炉排污余热利用方法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工业锅炉房锅炉排污基本上是直.接排放,没有采取余热回收措施,造成锅炉排污余热资源的极大浪费。介绍一种直接利用锅炉排污余热预热锅炉送风的技术方法以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李灿 《节能技术》2000,18(1):14-16
有色冶金炉余热锅炉设计应着重解决的问题是热源热负荷不稳定,受热面积灰、结渣、磨损与腐蚀。本文介绍有色冶金炉余热锅炉的设计原则,并运用实践证明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管壳式废热锅炉整体强度计算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其中管板强度和管板与管子连接强度显得尤为关键。通过建立锅炉整体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更加全面且贴切地表征了管板、管子分布以及管板与管子连接的真实结构,从而更加详尽而准确地反映了废热锅炉整体的应力应变分布,为科学合理地设计及优化废热锅炉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有机热载体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有机热载体炉排烟温度偏高,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严重影响了锅炉运行的经济性。为减少热能损失,对烟气余热回收技术的可行性方案、工程应用实例进行了阐述;并指出通过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技术回收排烟中的显热和潜热,可以大大提高有机热载体炉的热效率,实现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16.
李英 《工业锅炉》2021,(2):18-21,33
介绍一种次高温次高压内置脱硝装置的碳素窑余热锅炉技术要点,包括过热器壁温安全设计、对流蒸发蛇形管束水动力安全设计、碳素余热烟气NO x减排、炉内脱硝氨逃逸造成受热面粘灰及腐蚀防护、碳素余热烟气高硫的低温防腐等,该碳素窑余热锅炉的研发对碳素行业的余热洁净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宁波钢铁有限公司石灰回转窑实际运行状态,分析采用余热锅炉的方式回收烟气余热的可行性,并结合当前运行参数选取余热锅炉的主要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8.
邓琳  赵兴罡  陈贵军 《节能》2007,26(12):45-46,52
介绍了应用于钢铁行业高炉热风炉余热回收的两种热管式换热器:整体和分体换热器,并用实例对比分析两种换热器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
Uncontrolled waste disposal and unsustainable waste management not only damage the environment, but also affect human health. In most urban areas, municipal solid waste production is constantly increasing following the everlasting increase in energy consumption. Technologies aim to exploit wastes in order to recover energy, decrease the depletion rate of fossil fuels, and reduce waste disposal. In this paper, the annual amount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disposed in the greater metropolitan area of Thessaloniki i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order to size and model a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facility for energy recovery. From the various waste-to-energy technologies available, a fluidised bed combustion boiler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plant was selected and modelled through the use of COCO, a CAPE-OPEN simulation software, to estimate the amount of electrical and thermal energy that could be generated for different boiler pressures. Although average efficiency was similar in all cases, providing almost 15% of Thessaloniki’s energy needs, a great variation in the electricity to thermal energy ratio was observed.  相似文献   

20.
根据高炉冲渣水余热的特点,对利用相变材料回收高炉冲渣水余热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