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高含水期低渗透储层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容易形成优势渗流通道,造成注入水无效循环加剧,严重影响油藏注水开发的效果。以温米油田温西一区块三间房组低孔、中—低渗透储层为例,基于岩性、沉积及微观特征分析优势渗流通道形成的控制因素,综合动、静态资料确定识别优势渗流通道的方法及评价标准,并优选动、静态参数建立综合评价指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温西一区块三间房组优势渗流通道的形成受岩性、沉积相及微观特征控制;其静态特征表现为岩性粗、物性好,沉积于水下分流河道的主流线上;动态特征表现为吸水剖面存在差异,油井含水率突然升高,示踪剂水线推进快,突破厚度小。研究区优势渗流通道的识别标准为:层内渗透率大于或等于40×10-3μm2,层内渗透率级差大于或等于20,孔喉半径大于或等于3.6μm,月含水率上升率大于或等于30%,单层吸水率大于或等于50%。  相似文献   

2.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时由于裂缝发育及储层非均质等因素影响,注入水会沿优势通道窜进,造成油井水淹、产量下降。为了有效而准确地识别水窜优势通道,在综合考虑影响注采井间窜流的储层和生产动态因素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各因素权重大小,并建立井间优势通道定量判别模型,从而量化评判单井的窜流程度。实例表明,该定量判别优势窜流通道方法计算简便,与实际符合度高,对现场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油田高含水期窜流通道定量描述方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储层的非均质性和储层的敏感性导致孔喉增大,注入水沿着高渗透带形成窜流通道,严重地影响了开发效果。根据储层参数、微观孔隙结构的变化,阐述了综合分析窜流通道的定性方法。引入大孔道综合指数的概念,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定量识别了窜流通道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新疆MXZ油田储层有效厚度划分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祥礼  宋建华 《测井技术》2006,30(2):154-157
新疆MXZ油田为复杂砂砾岩储层,油藏评价和储量计马相对值和声波时差有效地判断出渗透层,结合电性特征,从渗透层中识别出油水层,综合应用测井、取心、试油及分析化验等多种资料,建立了复杂砂砾岩储层的有效厚度划分标准.据此标准,划分了MXZ油田共11口单井的有效厚度.  相似文献   

5.
低渗透砂砾岩体储层的油水关系比较复杂,有效储层的判识难度大。因此,在常规以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下限进行有效厚度判识方法中,加入含油饱和度下限标准有助于更准确的判识砂砾岩体有效储层。在借鉴前人研究方法基础上,充分应用渤南油田某地区岩相、试油、试采资料,相渗等资料,应用孔隙度与含油饱和度图版法、相渗曲线法等两种不同方法对渤南油田某地区低渗透砂砾岩体储层含油饱和度下限值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二者结果接近。说明这两种方法对于低渗透砂砾岩体储层含油饱和度下限值计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砂砾岩油藏水流优势通道一般是在开发后期因长期注水开发而形成,其非均质性和储层性质已发生较大变化。为准确识别水流优势通道,并且建立可运用推广的标准化定量表征技术,文中以克拉玛依油田X区克下组为例,结合地质资料和开发动态数据,通过灰色关联系数、秩相关系数、井间阻力系数等参数和日注水量统计分析,根据累积概率分布规律及二八现金分流原则对水流优势通道等级进行划分。研究表明:砂砾岩油藏的孔隙体积、渗透率、注水强度、注水量、注采比是表征水流优势通道的重要动静态参数;渗透率大于950×10-3μm2,渗透率的级差大于70,变异系数大于0.75,突进系数大于4.2等可作为水流优势通道的主要识别标准。该研究成果对于后期注聚方案调整及提高聚驱试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吐哈油田以陆相非均质性严重的低渗透砂岩油藏为主,加之储层的低孔隙特征和复杂的断裂系统特征,常规的精细油藏描述方法远远不能满足油田综合研究,经过几年的实践,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和大量的油田动静态资料,采用多学科协同研究,精细油藏描述和开发调整一体化技术攻关运行模式,高效地将综合地质研究、潜力评价和开发调整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适用于低孔低渗油田的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方法,实现了资料、信息、人力、技术和研究成果的充分共享和有效的匹配,研究成果在油田的开发调整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裂缝性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具有沉积类型丰富、岩性复杂、储层物性差等特征,造成现有单一油藏研究与管理方法无法满足认识油藏非均质特征的要求,给油藏的开发和管理带来较大难度.以盐家油田盐22块为例,探讨了油藏描述与油藏数值模拟相结合的一体化研究方法,根据建立的半定量—定量储层地质知识库,实现了等时建模、成因控制相建模、确定性条件约束随机建模三者的有效结合,采用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基质地质模型.利用岩心观察、成像测井等资料建立了离散裂缝网络模型,通过统计学粗化方法得到了双重介质模型所需的属性参数.最后,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的历史拟合过程完善地质模型.生产实践表明,一体化的研究思路和技术可较好地利用各种动、静态资料综合反映油藏地质特征,从多角度加深对油藏的认识程度,为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低渗透储层具有孔隙结构复杂和毛细管阻力大等特点,油气在其中运移的动力、路径以及运移方向是低渗透储层油气成藏研究的关键。以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油田为例,通过岩石显微薄片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原油含氮化合物油气运移示踪分析、砂岩含油饱和度变化特征等,分析了延长组低渗透储层的成因、油气运聚时期的储层物性以及油气在低渗透储层中的运移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延长组储层受沉积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在油气大规模运移之前就已经形成低渗透储层,岩石中存在的大量软颗粒以及特殊的同生软颗粒是形成低渗透储层的根本原因;油气侧向运移距离短,裂缝、微裂缝为主要运移通道,在异常压力作用下油气具有幕式快速运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油田青二段低渗透储层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渗透储层是地层岩性油气藏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明确其成因是大情字井油田青二段油藏制定合理开发方案的依据之一.从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两方面对低渗透储层的形成进行了分析:大情字井油田青二段储层岩性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的粉细砂岩和粉砂岩,沉积物粒度细和泥质含量高是形成低渗透储层的基础;储层整体上处于中成岩A期阶段,碳酸盐胶结物的多期...  相似文献   

11.
红153井区是准噶尔盆地红山嘴油田近年来发现的较好的油气富集高产区块之一,特殊的砂砾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是其高产的主要原因。为阐明红山嘴油田红153井区二叠系夏子街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应用钻井取心、录井、测井、地震及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通过储层岩石学特征、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分析,表明该区岩性主要为砂砾岩,属碎屑岩中最近源的沉积体系,其沉积过程间歇性大、分选性差,岩石颗粒组成可以从巨砾到细砾各种砾级共存,岩石粒度频率呈多峰态,反映了冲积扇砂砾岩储层的特殊性。该区的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溶蚀孔及微裂缝,无原生或剩余粒间孔,普遍发育的微裂缝对储层的改善效果明显。研究认为构造作用是影响该区储层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构造形成的裂缝可显著改善储层孔隙度,并且为后期流体进入和改造储层提供了通道;此外,沉积和成岩作用对该区储层也有很大影响,控制了储层的形成和发育。  相似文献   

12.
张永红  王硕亮 《小型油气藏》2008,13(4):41-44,48
从储层大孔道发育程度和高含水期水驱效果两方面对Z35断块戴二段高含水期开发特征进行评价,认为该层系目前水驱速度快,存水率低,说明油藏中形成优势渗流通道后,大量注入水沿着这些通道无效循环,开发效果变差。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该单元的注采有效性开展研究,选取对注采关系影响较大的静态和动态指标,应用模糊层次分析对各项指标的权重进行分配,经过模糊综合计算得到正常生产、低效循环和无效循环三种生产状态的综合评分区间,经过模糊运算认为Z35断块戴二段现阶段处于注水低效循环阶段。  相似文献   

13.
储层大孔道是在油田长期注水开发条件下,油层内部形成的高水相流体渗流优势通道。其形成受储层本身的发育特征及生产过程的影响。首先分析了储层大孔道的类型及一般特征,然后重点介绍了当前常用的几种储层大孔道识别的技术方法,即井间示踪技术、测井参数法、水力探测技术、模糊综合评判法等,列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便于油田采取相应措施来识别大孔道,从而为调剖堵水以及精细挖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识别和预测渗流优势通道对提高砂岩油藏水驱波及体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开展江苏油田G6断块储层渗流优势通道的识别研究,预测出G6断块主力小层渗流优势通道的平面分布状况。将预测结果与动态分析、流管法、示踪法以及单井纵向剩余油饱和度测井等方法得出的结果对比验证,证实了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开展针对江苏油田中低孔、中低渗砂岩油藏的渗流优势通道研究,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地对曙光油田曙一区北部井网密度大,岩电关系对应好的特点,综合应用测井相与沉积微相分析的方法对其储层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建立了该区域砂砾岩储层小层沉积微相单元的划分标准,并编制出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图。从而为该区储层小层沉积微相的识别,划分与制图创造了条件,为开发中后期的调整挖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低孔-低渗砾岩储层量化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北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T1b)发育低孔-低渗砾岩储层,开发难度较大。为寻找高产层位,为油田后期开发部署提供可靠依据,针对T1b储层开展了量化评价研究。以动、静态资料相结合,多参数综合分析为思路,参考试油资料,优选出沉积微相、岩心平均渗透率与流动带指数的乘积、核磁孔隙度与厚度的乘积、τ2谱峰数、压力恢复速率及其曲线形态、含油级别、地层电阻率等作为储层评价指标。确定各指标的分类标准,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将T1b储层划分为4类。经验证,储层评价结果与实际试油结论基本符合,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胜利油田管辖的乐安砂砾岩特稠油田是70年代发现的,产油层是馆陶组底部砂砾岩,油藏各项主要指标皆处于国内外热力采油筛选的下限,国内外尚无同类油田开发的先例。胜利油田组织了全局各方面技术力量,运用系统工程原则,对该油田开展了科研攻关,包括精细的地质、油藏工程研究;热力开采工艺;水平并热力采油;地面集输工程等领域。经过5年的研究和发展,使油田取得高速、高效的开发效果,为低品位特稠油藏热采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填补了国内外砂砾岩特稠油藏热采的空白。一、正确认识油藏乐安油藏形成于斜坡背景,属粗碎屑沉积,储层…  相似文献   

18.
莱州湾凹陷南斜坡带XX16–1油田的发现首次揭示了该区沙三下亚段发育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储层,利用岩心、薄片和扫描电镜等资料,综合研究了沉积和构造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莱州湾凹陷南斜坡沙三下亚段时期辫状河三角洲发育,主要发育碳酸盐-陆源碎屑混积岩储层与互层混合储层,前者溶蚀作用显著,有效地改善了储集空间;后者主要为泥晶云岩,在成岩过程中泥质纹层可形成致密层,有效保存了原生储层空间,但构造作用形成的微裂缝有效地改善了渗流通道,从而形成了有效储层。综合对储层规模、物性及产能的认识,指出碳酸盐–陆源碎屑混积岩储层为该区优势储层,是今后油田勘探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宝浪油田宝北区块Ⅲ1层为低渗透砂砾岩储层,厚度大,微裂缝较发育.历经10年注水开发后,该区块地下油、水分布复杂,识别水淹层难度大.针对生产效果变差、自然递减率增大的矛盾,应用聚类分析法和神经网络技术对低渗透砂砾岩厚油层流动单元进行了划分,将储层划分为A、B、C、D、E 等5类流动单元.在划分流动单元的基础上,根据岩电实验和中子寿命测井解释成果等建立了不同水淹类型的流动单元测井解释模型,对厚油层水淹层进行定量解释.现场投产新井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含水饱和度结果与生产实际符合率超过85%,识别精度与常规电测解释结果相比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北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发育典型的扇三角洲砂砾岩储层,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及低孔、低渗等特征。为查明砂砾岩储层主控因素,探寻有效储集体,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荧光薄片和物性分析等资料,探讨了玛北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岩性、沉积相、沉积构造和古地貌、成岩作用及油气充注对砂砾岩储层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岩性是砂砾岩优质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有利沉积相对储层质量起决定性作用;沉积构造和古地貌控制砂砾岩的平面展布;成岩作用和油气充注产生的次生孔隙可有效改善储层物性。研究区有利砂砾岩储集体主要分布于水动力条件稳定且较强的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其次为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