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材料表面的细菌粘附常引起食品腐败或植入性感染,有时甚至会引发疾病,而控制细菌在材料表面的初始粘附能够减少这些安全隐患。作者通过化学接枝的方法,制备了不同表面浸润性的材料,并与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3种常见致病菌共同培养,系统地研究了材料表面浸润性对细菌粘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材料表面疏水性的增加,其抗细菌粘附能力显著提升。另外,表面带负电材料的抗菌能力更强。这些结果能够帮助理解细菌在材料表面粘附的内在机理,同时有助于抗菌材料的设计和制备。  相似文献   

2.
纺织品超拒水整理机制和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物体表面的浸润性是决定材料应用的一个重要性质。控制物体表面润湿性并制备具有超拒水功能的纺织品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关注。文章从物体表面润湿性的基本原理出发,介绍了超拒水纤维制品的制备机制和各种新技术在制备超拒水纤维制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氟碳等离子体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丽  戴瑾瑾 《印染》2005,31(1):49-51
介绍了以氟碳化合物为气氛的低温等离子体技术进行各种材料的表面改性的最新进展 ,指出等离子体技术可在各种材料表面引入含氟基团 ,以获得低能表面 ,从而使材料获得各种特殊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膜分离技术凭借其高效低耗、工艺简单等优势逐渐取代传统的物化手段,成为油水分离的最佳选择。但是目前膜分离材料存在稳定性较差、不可降解、易受污染、分离体系单一等不足;因此,研究一种绿色环保、具有特殊功能的环境响应性材料成为当前趋势。本文综述了pH值、温度、光等外部环境刺激条件下,超浸润性纤维素基油水分离膜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分析了其制备原材料、制备工艺、改性方法和环境对超浸润性纤维素膜的抗污性、稳定性和油水分离效果的影响,并指出了其在油水分离领域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和未来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采用环境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光学接触角测量仪等手段研究了漆酶处理对木材表面结构、热力学性质、表面浸润性以及持水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漆酶处理后木材出现表面壳状木质素覆盖层被部分移去并出现孔洞、木材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降、表面浸润性提高、持水能力增强等有利于人造板生产的性能变化。验证实验表明,漆酶处理后木材的加工性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6.
Zn-5%Al RE合金镀液的浸润性及其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广龄 《金属制品》1999,25(5):8-11
从表面浸润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Zn 5% Al RE合金镀液的浸润性。采用预先合金化的含稀土母合金、洁净的前处理、高效的助镀剂是提高浸润性消除光斑缺陷的必要条件;合金镀液的成分、温度、表面氧化状况也均会对浸润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必须严格控制工艺参数,精心操作,科学管理,才能获得好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7.
一、不干胶薄膜材料的基本印刷加工特性 不干胶薄膜材料表面为非吸收性材料,同纸张相比,油墨的干燥原理为挥发、结膜、聚合、固化,没有油墨的渗透吸收过程.这种材料的特点是表面能量低,对油墨的润湿能力差,表面需特殊处理,否则极易出现油墨牢固度问题.此外,薄膜材料对温度比较敏感,如果烘干或固化处理不当,会出现图像套印问题.薄膜材料对环境条件和设备配置也有要求,因为在加工过程中,易产生大量静电,引起很多问题.此外,同纸张材料相比,不干胶薄膜材料在模切时对模切刀具也有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超疏水材料因其表面特殊的浸润性在各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研究氧化铝(Al2O3)的负载对聚四氟乙烯(PTFE)超疏水纤维膜性能的影响,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TFE/聚乙烯醇(PVA)/Al2O3复合纤维膜,并通过烧结去除PVA使Al2O3成功负载,得到PTFE/Al2O3复合纤维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定仪等研究了Al2O3的质量分数对PTFE/Al2O3复合纤维膜形貌特征、纤维直径以及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疏水PTFE纤维膜表面负载纳米级Al2O3颗粒能够在保持纤维膜表面形貌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强其疏水性能;当Al2O3质量分数为0.5%时,纤维膜表面疏水性最强,疏水角高达163°;当烧结温度为330℃时,...  相似文献   

9.
热喷涂技术具有提高材料表面性能的特殊本领,不仅用于修复废旧工件,而且用于新零件的制造,用途十分广泛。热喷涂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选择合适的工艺,几乎能在任何固体材料表面上进行喷  相似文献   

10.
纳米结晶纤维素改性产物对脲醛树脂浸润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结构完整、分散性良好的纳米结晶纤维素(NCC)粉体为研究基体,采用有机官能团硅烷偶联剂GWB-1和GWB-2为改性剂分别对NCC进行改性,以提高NCC对脲醛树脂的浸润性,并对GWB-1、GWB-2的改性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WB-1、GWB-2引入的疏水性基用能够取代NCC的表面羟基,明显改善NCC对脲醛树脂的浸润性;GWB-2引入NCC表面的疏水性基团提供的空间位阻大于GWB-1,能够使NCC产生更好的浸润性.  相似文献   

11.
含氟材料由于其本身特殊的化学结构而表现出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低表面能特性,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在对氟材料结构性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有机氟材料在皮革行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碳纤维表面改性处理及其基本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碳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界面性能,提高碳纤维的摩擦性和表面浸润性,以T300碳纤维为原料,在空气条件下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碳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处理。通过正交试验分析法,得到等离子体处理的最佳方案;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得出,经过改性处理后的碳纤维表面变得凹凸不平且具有明显的剥离现象,表面粗糙度增加;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分析得出,等离子体处理后碳纤维表面引进了-CH2-0H和-COH等新的官能团。等离子体处理使得碳纤维断裂强力减小,摩擦性能提高,表面浸润性提高。在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时有利于纤维与树脂的结合,利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  相似文献   

13.
《北京皮革》2007,(7):63-63
日本最近开发出一种新型人造革.该材料是使用高密度孔纺出由不同聚合物构成的超细复合丝来获得特殊密度非织造布,并浸渍分散于水中的特殊聚氨酯液.通过短时间凝固.在致密的纤维间渗入聚氨酯。该人造革的表面和内面结构酷似天然皮革.折弯时表皮膜的皱纹不明显。该材料除了纤维结构致密外.还在表面设置了多孔层.使耐久性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不同的化学改性方法对芳纶表面进行改性处理,用单丝断裂强度、扫描电镜、接触角试验分别表征改性前后纤维强度、微观表面形貌、浸润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李梅芳 《纺织导报》2012,(7):154-155
本文阐述了织物的透水性或防水性的影响因素及其测试方法,分析了纤维表面的浸润性、织物的涂层以及环境这3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免处理激光直接制版材料足数字化制版材料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利用低温水热法制备具有微纳米复合结构的氧化物半导体薄膜,研究其光致浸润性的改变,并将微纳米复合结构氧化物半导体具有光致浸润性变化这一特性,作为一种新型的具有环保特性的激光直接制版材料,巧妙地应用于印刷制版材料领域中,并探索其循环使用的可能性,为一种新型的可擦除免处理印刷材料的应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王尧军 《丝绸》2012,49(11):38-40
对不锈钢储丝盘及抛光处理、铝合金储丝盘及等离子热喷涂、硬质阳极氧化等三种储丝盘表面处理技术进行研究了分析。通过对储丝盘铝合金材料的选择、硬质阳极氧化在硬质氧化膜厚度、表面粗糙度、耐腐蚀、耐磨性及与基体的结合力等方面研究和分析,发现特殊元素组成的铝合金材料和硬质阳极氧化表面处理技术使储丝盘的硬度合适、表面光滑,有利于真丝的倍捻工艺,能有效提高储丝盘的储丝稳定性,减少储丝盘对丝线在加捻过程中的丝胶损伤,减少断头、毛丝的出现,可有效延长储丝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一、概述 做为特殊场合耐腐蚀情况下使用的铜质铭、标牌,目前市场需求量激增,且在笔者公司此项工艺也是一项空白,促使大家必须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这类特殊材料经过工艺技术处理,耐腐蚀及表面装饰性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表面镀铬达到镜面效果,大大优于其它铭、标牌的表面状态,对于提升各产品的整体外观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芳纶界面性能的影响,制作了满足要求的试样并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实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浸润性实验等方法对芳纶表面的刻蚀程度进行表征,并对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的芳纶进行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延长、处理功率的增大,芳纶表面刻蚀度加剧;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芳纶的拉伸性能变化不大,但纤维的浸润性有了明显改善;纤维与树脂的结合强度也有近50%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皮秒激光是指脉冲宽度在皮秒量级的激光,具有“冷加工”、高脉冲能量、高功率密度等特点,可以对多种材料进行高精度的微细加工,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生物医学等领域。皮秒激光对材料的加工可以分为微孔加工、切割划线、表面微结构制备。综述皮秒激光在材料蚀除、金属着色、亲疏水表面、特殊晶体等材料表面微结构制备中的原理及应用,探讨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