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陶瓷坯釉料的计算是第一个陶瓷技术工作者要面临的工作之一,陶瓷计算电算化是陶瓷工业发展必由之路;用Access97设计了数据库系统,用Visual Basic5.0开发设计编制了程序计算模块和用户接口及辅助程序;本程序主要包括由配方计算组成、塞格尔式及相应参数,由化学组成和塞格尔式计算配方及相应参数等三大部分组成。经过两年多实践证明:该软件功能齐全、运算速度快、结果准确,在生产管理和新产品开发中取得 相似文献
2.
陶瓷坯釉料配方计算是工艺人员的日常工作之一。配方计算虽然并不难 ,但却十分繁琐。因此人们常常希望借助于计算机进行电算 ,以释重负。但由于对其原理不大了解 ,因此自己往往不会开发应用软件。去购买现成的计算软件又不会挑选 ,即使买来软件 ,使用起来也并不得心应手。所以 ,作为工艺人员 ,了解一些配方电算原理实属必要。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计算机 ,虽然硬件发展进步很快 ,用于计算的软件 ,即程序设计语言也层出不穷 ,但它们仍都是依照 2 0世纪 4 0年代由冯·诺依曼 (VonNeumann)提出的程序设计思想运行的。这种方式要求使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和介绍了釉料熔块生产工艺中各工序及性能质量控制及其控制手段和方法;阐述了作者通过多年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工艺方法;提出了新的见解,介绍了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陶瓷坯釉料配方优化算法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陶瓷坯釉料配方最优化计算是陶瓷工艺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利用复合形优化算法选出最佳的配方比例,通过加权值的调整,使得陶瓷坯釉料配方结果完全满足优化目标。 相似文献
5.
笔者结合多年工作中的实践和体会,探讨和总结了卫生陶瓷坯釉料制备中主要工序生产方法的选择。对设备的选型及其工艺优缺点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8.
9.
10.
11.
陶瓷原料标准化和坯釉料商品化及其在我国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在分析国外陶瓷原料标准化、系列化,坯釉料商品化、系列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国内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并对国内近年来的进展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评述,以期促进我国陶瓷原料加工工业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激光粒度仪在色釉料行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激光粒度仪的原理和结构,指出了它的性能特点和对色釉料行业的适用性,举例说明了它在色釉料日常生产性测试和研发性测试中的作用,最后探讨了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和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低温快烧卫生瓷坯釉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目是国家建材局下达的“八·五”科技攻关项目。本文对低温快烧卫生瓷坯釉配方及其原料性能、工艺特点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在实验室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生产条件下的扩大中间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国家建材局合同规定的指标,1993年5月通过了国家建材局主持的专家评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熔剂成分的釉与胎比值全新分析方法,对我国南方古名窑瓷(越窑、德化窑和景德镇窑)进行了区分研究,结果表明,该新方法简明、有效:德化窑瓷在釉与胎比值R2O(釉)/R2O(胎)=1.30以内;景德镇窑瓷在RO(釉)/RO(胎)=14.0以下;而越窑瓷在0.8ROG/B)+27R2O(G/B)-45.5=0.RO(G/B)=13和R2O(G/B)=0.5所构成的直角三角形区域中,该三角形区把德化窑、景德镇窑截然分开。 相似文献
18.
采用VFP程序开发环境,对陶瓷相关计算进行编程开发。介绍了陶瓷计算系统中陶瓷基础计算、陶瓷数据维护、坯釉料配方计算等界面的设计,探讨陶瓷计算程序设计思路,成功开发了陶瓷计算系统,简化了计算过程,缩短了计算时间,为广大陶瓷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应用工具。 相似文献
19.
分相呈色陶瓷釉的特性及呈色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R2O-Al2O3-SiO2-P2O5(R2O为Na2O,K2O,L2O;RO为CaO,MgO等)系分相基础釉中引入不等量的Ca3(PO3)2、滑石、石英和方解石,研究了以分相微珠结合基础釉基色获得不同釉色的方法.以四角配料实验法、能谱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分相法呈色的物理光学原理以及釉的组成、烧成温度对分相微珠及呈色现象的影响.研究表明:分相釉的呈色机理符合Rayleigh散射及Mie散射规律,即当分相微珠尺寸小于100 nm时,釉层以Rayleigh散射为主,釉色呈蓝色;而分相微珠尺寸大于入射光波长时,则以Mie散射为主,釉色呈乳白色;控制分相微珠尺寸及分布状态是获得分相色釉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发光材料及陶瓷发光釉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长余辉发光材料分类及应用和陶瓷发光釉最新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发光机理,并指出传统意义上长余辉材料存在明显的缺陷,认为稀土离子激活的铝酸盐、硅酸盐己经成为长余辉材料的主体,代表了长余辉材料研究开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