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地表移动和岩移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建立北陈庄地面岩移观测站,定期对整个观测站进行全面水准测量,严密监测地表下沉和变形,进而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对地表移动和变形参数进行计算,得出了袁庄矿井下开采后地表的下沉和移动规律,为进一步研究煤矿地表沉陷提供了实测数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郑志刚 《煤矿开采》2014,(2):88-90,94
为了揭示重复采动条件下地表沉陷变形规律,凤凰山煤矿在154309工作面上方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站。通过对岩移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给出了重复开采时地表沉降曲线,获得了该地质采矿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参数和岩移角值,探讨了重复采动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特征。研究认为,重复采动条件下地表沉陷变形剧烈,下沉盆地陡峭,变形分布集中,地表下沉系数大,采动影响范围大。地表动态变形剧烈,下沉速度快,最大下沉速度为143.4mm/d,地表移动持续时间较短,活跃期约占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的30.7%,其下沉量占地表总沉降量的96.3%。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综放工作面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夏店煤矿在3111工作面上方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站。文中通过系统的观测与研究,揭示了深部厚煤层长壁放顶煤开采条件下地表下沉盆地的分布形态;求取了相关的地表岩移预计参数和岩移角值参数;获得了该地质采矿条件下地表沉陷变形规律及特点。  相似文献   

4.
高刚刚 《煤炭与化工》2023,(4):90-93+118
为有效地保护地表建筑物免受破坏,获取矿区地表的移动变形规律,合理地留设矿区建筑物保护煤柱,本文以金辛达煤业201工作面为研究背景,详细叙述了地表位移观测站的设置和观测方法,实测出该工作面对应地表岩层的移动下沉量,总结出矿区地表及岩层的移动变形规律及特征。实践表明,201工作面地表走向最大下沉量为431 mm,倾向最大下沉量为432 mm,2~3月后下沉量稳定,说明201工作面开采对地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韩永斌 《矿山测量》2021,49(4):15-19
大量地表移动观测资料显示,概率积分法预计的下沉曲线边缘部分比实际观测下沉曲线收敛快,其预计结果与实际观测值在移动边界区域很难拟合一致,造成了利用观测站求取的预计参数计算的地表变形值在开采影响边界区域与实际观测值不符.文中根据观测站实测数据,提出对观测站分区域反演预计参数,分区域进行地表变形预计的方法,可以有效克服概率积...  相似文献   

6.
《煤》2021,30(7)
为研究古城煤矿地表沉陷规律,文章以古城煤矿N1305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在工作面上方地表建立观测站,定期观测工作面沉降情况,并对观测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得出该矿区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及本地质条件下地表岩移参数,为矿区后续工作面保护煤柱的留设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7.
龙矿集团洼里煤矿在已开采区地表设立岩移观测站 ,对井下二次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和变形进行观测 ,获得了相应的岩移参数 ,为今后二次开采建筑物保护煤柱留设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德民  王瑞 《现代矿业》2018,34(11):51-54
为研究王家塔煤矿地表变形规律,在该矿首采3101工作面上方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站。通过观测与研究,揭示了在煤层埋藏浅、开采厚度大、推进速度快的开采条件下的地表下沉盆地的分布形态,并求取了相关的岩移参数,为合理留设煤柱及指导地表搬迁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厚煤层综放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高河煤矿在E1302工作面上方设置了地表移动观测站。通过对观测资料的分析与研究:给出了厚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地表沉降曲线和最大移动变形值;求取了该矿地质采矿条件下地表岩移预计参数和角值参数;揭示了厚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梁家煤矿地面建筑物和地表村庄密集,研究开采后岩层的移动规律对指导生产和降低吨煤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在2610工作面地表建立了岩移观测站,将其观测成果与已有的观测站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比较可靠的岩移参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弓长岭井下铁矿中央区岩移活动规律进行分析,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岩移损失的残矿资源得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赵楼矿深厚表土层冻结法凿井工程监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赵楼矿深厚表土冻结法凿井工程,介绍了冻结法凿井中的地层冻结工程相关参数监测、井帮温度与变形监测和井壁收敛监测、上部已成型井壁段的温度和受力与变形监测,依据监测结果及其规律分析,主井及时中途套壁,副井在出现井壁裂隙的情况下坚持大段高掘砌.赵楼矿主副井外壁掘砌平均速度分别为88.33m/月和93.21 m/月,内壁套砌速度均超过280 m/月.两井筒施工与施工组织设计相比分别提前28 d和26 d通过冻结段,节约直接冻结运行费约396万元,实现了深厚表土冻结法凿井的安全、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13.
采空区顶板岩层分层垮落、岩层的旋转下沉和平移下沉造成巷道围岩次生应力场重新分布,围岩变形严重,因此,掌握沿空留巷采动支承压力影响下顶板岩层运动规律非常必要。针对某矿浅埋煤层、宽巷掘进、预掘留巷位置混凝土砌块沿空留巷的实际情况,通过三维数值模型对留巷围岩应力场、位移场、破坏场进行反演,揭示了留巷围岩矿压活动规律,对巷旁支护墙体受力变形特点、与顶板运动协调变形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工作面轨顺留巷前后巷道围岩变形规律,为沿空保留巷道围岩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谢飞鸿 《矿业快报》2004,20(3):47-48
在建筑物下开采时,预计地表任意点的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和水平变形的最大值及出现的位置,可以被用来判别建筑物是否受到开采的影响以及受到开采影响的程度,科学指导地下开采以及地面环境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不稳定覆岩下沿空掘巷围岩大变形的机理,采用矿用钻孔窥视仪对不稳定覆岩下的沿空掘巷顶板岩层进行了钻孔摄像观测,提出了"基本测量尺度-裂隙条数法"钻孔裂隙统计方法,采用该方法对沿空掘巷顶板岩层中的裂隙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研究了裂隙分布及其演化规律。研究表明:纵向裂隙和横向裂隙为不稳定覆岩下沿空掘巷顶板岩层中2种基本的裂隙形式,其中纵向裂隙多分布于巷道上部顶板岩层中,而横向裂隙多出现在靠近采空区煤壁的顶板下部岩层中;随着上区段采空区上覆岩层稳定时间的延长,纵向裂隙逐渐演化成断裂带,横向裂隙逐渐演化成离层和径向错位,2种裂隙相互交叉延展极易形成异常破碎带;不稳定覆岩下沿空掘巷围岩大变形的根本原因是基本顶的断裂、回转和滑移,控制该类巷道围岩大变形的基本思路就是控制基本顶断裂后的关键块的回转和滑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白源煤矿地表移动变形观测资料的初步分析研究,总结了地表移动变形的一般规律和部分特点,获得了地表下沉的部分参数,为白源矿今后铁路煤柱试采可行性研究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华亭煤业集团安口矿地下导控气化试采工作面设计了地表变形观测站,设计倾向、走向测线各一条,在先期测量的基础上,于工作面点燃后,对所有测点进行x,y,z坐标的连续观测,共获得12组数据。为确定地下导控气化工作面地表变形的危险范围,计算各测点倾斜、曲率、水平变形3个变形量参数,发现不同于传统采煤工作面自开采后地表“下沉-稳定”的两阶段变形规律,气化工作面的地表变形过程可明显划分为“上升-下沉-上升-下沉-稳定”5个阶段,对各阶段变形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工作面燃烧热量使岩层热胀冷缩,从而使上覆岩层产生“塑性-弹性-断裂”的变化过程,反映在地面变形上即是:第1阶段,热胀使岩层塑性增强,地面上升;第2阶段,燃空使上覆岩层塑性弯曲下沉;第3阶段,冷却使岩层弹性增强,收缩过程中岩层之间产生离层,地表表现为上升;第4阶段和第5阶段,完全冷却后顶板岩层断裂,引起地面下沉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8.
特殊条件下永久锁口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西矿主井由于井口地面下沉,造成凿井井架偏斜变形被拆除,给临时锁口拆除及永久锁口砌筑施工造成困难。通过采用静力爆破技术、安装临时套架及吊盘、挖掘机挖掘及井口布置2台搅拌机拌料等措施,保证了临时锁口拆除及永久锁口安全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多个矿区的实际地面沉陷观测资料 ,总结出了新的地表沉陷量估算公式 ,指出了地表沉陷量与采空区平均净高、采空区平均长宽比、留设矿柱布局、采空区平面积、采空区平均距地高度、覆岩平均弹性模量、采空区形状因子、平均切岩角、采心距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特大断面过江隧道围岩变形与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浏阳河隧道典型段为例,利用拱顶下沉值和隧道周边收敛监测结果, 研究和分析变形机理,改变开挖方法和加固方法等施工工艺,可为类似特大断面Ⅳ、Ⅴ级围岩隧道施工提供参考和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