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IDC需要持续的电能和冷量,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综合能源利用率高,可以考虑作为IDC的配套设施。本文从应用方案、优点、障碍及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在IDC中的应用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热电联产之中电负荷与热负荷变化进行协调,需对热电供需的不均衡问题进行处理,优化分布式能源的系统之中燃气轮机的热电联产运行方式.同时在传统以热定电与以电定热运行基础上,添加辅助的设备方式,对热电联产运行方式进行补充.本文主要分析了燃气轮机的热电联产两类运行方式,深入研究优化分布式能源的系统之中燃气轮机的热电联产运行方式,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在燃气轮机回注蒸汽(STIG)热电联供工业装置中,使用YS-80单回路可编程调节器进行蒸汽流量调节及控制软件的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指出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CCHP系统的节能性判断应基于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厂的发电效率。总结了常规冷热电分产CHPSS系统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计算方法,结合实际工程案例,给出了几种常规的CHPSS系统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基于常规电制冷冷水系统、地源热泵的CHPSS系统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优于CCHP系统,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一次能源的消耗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也给分布式多能源系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针对这一问题,文中开展了基于大数据的分布式多能源系统最优运行策略研究。通过分析分布式多能源系统的功能结构,在对设备工况特性加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大数据样本,以总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融合天然气、光伏发电、抽水蓄能及热泵机组的分布式多能源系统模型。同时充分考虑了非可再生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消纳与能效转换等因素,提出了一种多场景综合能效评估方法。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优先满足了电负荷与冷热负荷,且可再生能源消耗量低至4.52 MW·h,综合能效利用率则高达98.2%。  相似文献   

6.
林向荣 《通讯世界》2014,(1):133-134
现阶段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以其独特的性能,在我国及世界各国得到飞速发展。本文主要以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工程为例,介绍了该工程的工程概况、主要设计原则、总体规划以及其它一些部分,并介绍了环境保护措施,最后提出该工程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孟强  李国林 《电子世界》2014,(18):430-431
分布式电源系统在能源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地位,分布式电源与集中发电协调发展对于能源保障和环境保护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述了分布式电源的优势和特点,探讨了分布式电源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针对能源系统中分布式能源共享和储能方面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能源共享储能架构。该架构通过建立去中心化、透明度高的能源交易平台,实现能源的高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深入分析该模式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揭示了其在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和构建可持续能源系统方面的潜力,为未来能源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程超 《通讯世界》2016,(16):131-132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绿色能源,清洁发电,发展分布式太阳能、风能、资源综合利用、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是一种有效途径。随着国家对分布电源项目配套政策和标准的完善,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分布式电源尤其是分布式光伏发电将呈现快速发展趋势。随着分布式能源大量接入,我国配电网建设与发展将受到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未来智能电网将接纳越来越多的分布式能源,而分布式能源的广泛接入具有提高系统的能源效率、经济性、韧性以及可持续性的潜力。然而,以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为主的分布式能源由于其固有的波动特性,在大规模接入电网时会给系统带来诸多问题。因此,定量刻画分布式发电功率的波动性对于现代电力系统而言至关重要。基于此,该文借助时间窗、包络线和勒贝格积分,通过提取分布式发电功率中高频信息和变化趋势的波动性特征,定义了量化分布式发电功率波动性的指标——波动率。通过检验风电功率时间序列的波动性、验证平滑效应以及与预测误差和已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波动率在衡量分布式发电功率波动性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能源领域如何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充足利用成为新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为确保能源充分利用或再利用,信息通信支撑下逐渐提出了"能源互联网"概念,它以电力系统为核心奠基,伴随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再生能源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再生能源单元主要有分布式、集中式两种,信息技术下数据双向交互,系统网络呈现出多形态样式,比如涵盖天然气、石油、煤炭、交通运输等,逐渐形成了一种能源新型利用体系,这也正是能源互联网基本构想。本文就将探析支撑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分布式电源靠近用户侧向用户直接供电,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扩大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文中基于分布式电源电费结算业务这一应用场景,结合区块链以及智能合约技术构建了分布式电源电费结算系统,对其中智能合约抽象生成和分发方法、电费结算合约自动执行方法等进行了研究,为提高分布式电源电费结算效率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逐渐成为电力行业转型的方向,尤其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我国保障能源供应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方向。国家能源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25亿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2.49亿千瓦、分布式光伏1.76亿千瓦。中国集中式与分布式光伏发电并举的发展局面已经形成,如何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逐渐大规模接入配电网时保障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多年来,围绕着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统高效安全稳定运行控制问题,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吴翔宇展开了系统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在国内,近年来,光伏发电呈现爆发式增长,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底,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106 kW以上,年发电量达到25×109亿kW时,同时,明确提出鼓励在中东部地区建设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建成分布式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10×106 kW。因此,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是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易磊磊 《通讯世界》2016,(13):88-89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这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逐步完善,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开始出现。能源互联网技术主要是电力系统为核心,主要的能量单元是集中式以及分布式的可再生能源,这种技术依靠高效的双向信息数据交互技术,这种技术的发展在煤炭开采、石油、天然气以及铁路运输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在此基础上,对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针对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调度问题,文中考虑了含光伏发电系统、燃气轮机、电制冷机、电锅炉、溴化锂制冷机等能源转换设备的综合能源系统,构建了以系统运行成本及治理二氧化碳所需费用总和最低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并综合考虑了多约束条件,将模拟退火法融入到粒子群算法中,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相关算例证明了所提模型能够降低系统总成本.仿...  相似文献   

17.
王宏业 《通讯世界》2014,(11):154-155
分布式电源对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分布式电源具有损耗低、能源种类多等优势,使得其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现在,随着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到配电网中,对配电网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考虑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的探究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先论述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配合应用的意义,然后再分析将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影响,最后再对考虑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王宏业 《通讯世界》2014,(21):154-155
分布式电源对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分布式电源具有损耗低、能源种类多等优势,使得其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现在,随着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到配电网中,对配电网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考虑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的探究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先论述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配合应用的意义,然后再分析将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影响,最后再对考虑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储能电站分布式能源输出控制能力,需要进行储能电站分布式能源孤岛检测,提出基于主被动结合的储能电站分布式能源孤岛检测方法。首先分析储能电站的实时负荷优化分配模型,采用配电增益调度的方法,进行储能电站的实时负荷预测,利用储能电站的能量负载实时调度的方法进行输出转换控制。然后根据储能电站群的总负荷进行储能电站分布式能源信息评估,采用主被动结合的方法进行储能电站分布式均衡控制,最后通过电站三层负荷开销进行输出负载调节,实现储能电站分布式调节和总发电负荷指令控制,实现储能电站分布式能源孤岛检测。  相似文献   

20.
广州大学城里空气清新、碧水环绕,工作生活在其中的师生都津津乐道于为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冷、热、电供能的一座分布式能源站.这个分布式能源站通过能源的梯级利用,使系统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可达78%.余热锅炉排烟温度也由140℃降至90℃左右,对环境的影响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