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国家标准对2020年辽宁省辖区内14个粮食产区收获玉米的容重、不完善粒、水分、百粒重、霉变粒、粗蛋白、粗脂肪及淀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玉米整体质量品质较高.玉米容重全部达到国家标准三等以上,平均值745 g/L;不完善粒满足三等要求的占99.5%,平均值1.8%;霉变粒符合标准的占99.7%,平均值0.1%.沈阳、抚...  相似文献   

2.
小麦霉变籽粒是小麦不完善粒一种,鉴别小麦霉变粒是粮食霉变程度的重要参考。为了更精确地鉴别小麦霉变籽粒,本文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采集不同品种小麦霉变籽粒及非霉变籽粒的光谱信息,建立小麦霉变籽粒的鉴别预测模型,实现小麦霉变籽粒快速、无损、有效、稳定的鉴别。首先收集了100粒霉变和100粒正常非霉变籽粒400-1000 nm范围的高光谱图谱,通过不同的光谱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选出最优光谱信息预处理方法。接着,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PA)和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ARS)提取特征波长,分别比较通过全波长范围和特征波长下建立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淮麦22和宁麦13的最优预测模型分别为全波长-OSC-SVM和SPA-OSC-SVM模型,对应的R分别为0.9963和0.9998,RMSEP分别为0.0309和0.0064,R分别为0.9975和0.9995,RMSECV分别为0.0247和0.0111。  相似文献   

3.
玉米生霉、霉变和玉米中的真菌毒素都是真菌作用的结果,为了探究玉米生霉粒、霉变粒与真菌毒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选取了江苏、河北、辽宁等17个省(市)1 300多份玉米样品,研究了玉米生霉粒和霉变粒与真菌毒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的地区的玉米籽粒生霉、霉变率与真菌毒素含量高低有一定的差异,玉米籽粒生霉粒和霉变粒含量与真菌毒素的含量之间没有正相关性,不能通过感官检验玉米生霉粒和霉变粒情况,来判断该玉米真菌毒素含量的高低,这表明,要确证真菌毒素的含量还必须用专业仪器设备进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4.
粮食在储藏过程中发生霉变会造成巨大损失,控制粮食储藏过程中的霉变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本文对粮食霉变的主要构成要素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粮食霉变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5.
王晓丽  李伟 《粮油加工》2006,(11):27-28
破损粒顾名思义.就是指粮食的籽粒受到破坏或损伤而不完整的颗粒,它是粮食不完善粒(包括破损粒、虫蚀粒、病斑粒、生芽粒、霉变粒、未熟粒、热损伤粒等,表1为小麦、玉米、稻谷3种粮食国家标准中不完善粒所包括的具体项目及对应定义表)当中的一个项目。对于玉米来说,国家标准上明确规定其破损粒的定义为籽粒破损达到本颗粒体积五分之一(含五分之一)以上的颗粒,对于小麦来说,国家标准上明确规定其破损粒的定义为籽粒被压扁、破坏而伤及到胚或胚乳的颗粒。  相似文献   

6.
霉变是导致粮食储藏过程中数量减少、质量降低的重要因素,若能早期预测粮食是否会发生霉变,提前采取处置措施,对保障粮食储藏安全,降低粮食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并通过网格搜索优化参数,分别建立了稻谷和小麦霉变的预测分类模型,以判定在给定水分、温度和储藏时间的条件下是否会发生霉变。实验结果表示,稻谷平均准确率可达96%以上,小麦平均准确率可达92%以上。同时本研究采取不同规模的小样本训练建模,并与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比,训练结果表明,基于SVM的模型准确率高且表现稳定,明显优于BP神经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7.
基于电子鼻系统的粮食霉变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霉变是食品质量安全领域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研制出一套能快速检测粮食霉变程度的电子鼻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调理与传输单元,传感器阵列和气室以及供气动力装置三大部分.使用该系统连续7d检测红皮花生、养麦、大米、燕麦4种粮食的霉变程度,以随机共振方法处理实验数据,通过信噪比谱特征信息量化粮食霉变程度,较好地反映了粮食霉变的过程.该方法可以克服传感器基线漂移的不利影响,快速、准确地检测粮食霉变过程中的气味挥发物,并监测粮食霉变程度,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8.
粮食霉变的主要机制及生化过程,并对当前快速检测技术在粮食霉变检测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粮食霉变的快速检测方法提供相应支持。  相似文献   

9.
从影响粮食储存安全的角度出发,就储存过程中涉及到的水分、不完善粒、霉变等粮食基本特性以及储存环境、虫害、微生物等多方面问题进行论述,并重点梳理了几种绿色储粮技术,分析其在使用中的优缺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储粮早期霉变监测方法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比较了粮库储粮早期霉变监测4种主要方法的特点,通过对各种方法特征的分析,将储粮早期霉变监测方法分为“粮食取样监测”和“粮堆可传导物监测”,前者适用于散粮或对粮堆表层特殊部位粮食的检测,后者更适合对整仓储粮进行监测。研究了各种方法监测储粮霉菌活动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储藏条件下,微生物活性检测至少可比平板菌落计数法提前3 d或更早了解储粮中霉菌危害活动的信息;粮堆中霉变原点二氧化碳监测比温度监测方法可提前10 d发现检测值的显著变化(P<0.05),并且二氧化碳气体在粮堆中的扩散速度明显高于温度在粮堆中的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1.
粮食在储藏期间因霉变而导致的损失一直备受关注,减少粮食储存损失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极为重要的环节。防霉剂的开发与利用是解决粮食霉变的一个有效途径。对粮食霉变的原因,防霉剂的分类及其在储粮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就生物源防霉剂在目前储粮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霉变和芽变是导致粮食品质劣化的常见因素,研究霉变和芽变的快速检测方法有利于粮食的安全存储。快速检测法将粮食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作为判断依据,在检测之前利用高速搅拌机处理霉变或芽变的粮食籽粒,分别获取籽粒外部洗涤液和籽粒匀浆液,再通过酶活性检测仪获取相关数据,可在30 min内完成所有检测操作。经实验探究,快速检测法在灵敏度、稳定性以及不同粮食品种的适应性方面均表现良好,足以达到提高检测速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粮堆温度和粮食水分是影响储粮安全的两个重要因子,而粮温和粮食水分最终分别受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当粮食水分一定时,粮温升到某一定值,粮食就会出现霉变前兆。当粮温一定时,水分升高到某一定值,粮食也出现霉变前兆。  相似文献   

14.
霉变的发生会导致粮食品质下降甚至粮食浪费,是影响粮食安全储藏的重要因素之一。粮食霉变过程是一个持续过程,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萤火虫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参数(IFA-SVM)的预测分类模型,引入高斯函数非线性改变萤火虫算法的步长,将稻谷作为研究对象,判断稻谷在给定的温度、水分、储藏时间条件下是否发生霉变。选择实验室生化培养箱对实际存储环境进行模拟,结果显示,相比传统的SVM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FA-SVM模型,IFA-SVM模型对稻谷霉变情况的预测准确率可达96%且迭代时间降低,在实际粮食存储霉变预测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粮食中真菌毒素的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菌毒素是霉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是粮食及其制品污染物中毒性最强的一类生物毒素。粮食霉变和真菌毒素污染严重威胁国家粮食质量安全和人民的消费健康。研发行之有效的粮食霉变和真菌毒素污染防控技术和措施迫在眉睫。综述了国内外粮食中的真菌毒素的污染现状,以及真菌毒素的防控、污染粮食的处理技术规范,在此基础上探求我国真菌毒素防控的技术和策略,确保我国粮食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新型PE仓为储具,结合植物源杀虫剂为储粮防护剂,稻谷储藏240 d后,水分变化≤0.4%,与储藏前水分无显著差异。分别在0.5%香茅草、0.5%花椒处理条件下,储粮虫口密度为2头/kg,达到基本无虫水平,虫蚀粒率≤2.8%,霉变粒率≤0.3%,粮食损失率≤0.73%,干物质损失率≤1.11%。粮食品尝评分值变化≤4分,与储藏前评分值无显著差异。因此,采用PE仓与植物源杀虫剂配合使用不仅能减小海南地区因高温、高湿带来的农户储粮质量损失,也能有效的保证粮食在储藏过程中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正所谓的粮食霉变,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粮食中的有机物质被分解,从而出现了劣变现象。导致粮食霉变的主要原因在于微生物的营养代谢活动,从来源来看,田间与储藏微生物区系这两类微生物,都会对粮食质量及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交链孢属、附球属、镰孢霉属等田间微生物会潜伏在粮食颗粒中,即使经过干燥处理后依然会存在;当粮  相似文献   

18.
正采用新型PE仓为储具,结合植物源杀虫剂为储粮防护剂,稻谷储藏240天后,水分变化≤0.4%,与储粮前水分无显著差异。在0.5%香茅草、0.5%花椒处理条件下,储粮虫口密度为2头/kg,达到基本无虫水平,虫蚀粒率≤2.8%,霉变粒率≤0.3%,粮食损失率≤0.73%,干物质损失率≤1.11%。粮食品尝评分值变化≤4分,与储藏前评分值无显著差异。因此,采用PE仓与植物源杀虫剂配合使用的方法不仅能减少海南地区因高温、高湿带来的农户储粮质量损失,也能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     
霉变的粮食,特别是霉变的大米、白面、玉米、花生、豆类等,会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其中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20.
如何作到使保管的粮食既不霉变,不生虫,又能尽量减少或避免使用药剂熏蒸,使粮食不受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