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1 毫秒
1.
C油田为典型的底水油藏,采用水平井开发。通过利用C油田底水油藏相关的地质、流体数据建立数值模型,在所建模型的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计算的累积产油、产水和产液量回归俞启泰水驱特征曲线,以反映水平井见水特征的参数b。运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法,研究不同影响参数对C油田水平井含水上升规律影响因素显著程度。通过非线性回归方法结合数模结果,得到影响水平井含水上升规律的b值预测公式,可预测老井可采储量以及新井的含水率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Y1 型水驱特征曲线比一般的水驱特征曲线适用性广而强,要求参数少,计算简单快速。通过对某底水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规律进行研究,发现Y1 型广义水驱特征曲线在计算低含水期的含水上升规律时,单井预测偏差过大。通过对Y1 型水驱特征曲线进行初始含水率条件限定,在底水油藏水平井动态预测中得到更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俞启泰阐述了50多种水驱特征曲线,但每种水驱特征曲线对应的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只为单一的凸型、S型或者凹型曲线。针对4种水驱特征曲线,根据它们在表达式上的相似性进行了组合,利用累计产水量和累计产油量替换了水驱特征曲线中的累计产液量,由此得到了2种新型水驱特征曲线。通过这2种新型水驱特征曲线的对比,发现第一种水驱特征曲线代表的含水规律曲线与实际的数据更加相近。新型水驱特征曲线既可以预测油田的可采储量,也可以预测凸型、S型和凹型这3种含水上升规律,与原水驱特征曲线相比实用性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4.
在油藏的水驱动态分析和预测中,水驱特征曲线常用于预测水驱油藏的可采储量以及评价油藏的开发动态,因此其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但是常用的水驱特征曲线只能对应单一的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反映和描述水驱油藏不同类型的含水率上升规律,在已有的2个双对数水驱特征曲线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水驱特征曲线,推导了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函数关系式,绘制了该函数呈现凹型、S型、凸型曲线的关系图。将该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应用于实际,通过选取不同的水驱特征曲线系数来预测区块的可采储量,并与实际值相比,选取误差最小的值,建立最佳的水驱特征曲线表达式,进而预测区块的含水率上升规律。通过2个实例的对比分析可知,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在中低含水阶段较为适用,在高含水、特高含水阶段适用性降低。  相似文献   

5.
广义水驱特征曲线公式的推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经典的水驱特征曲线公式推导了广义水驱特征曲线公式。广义水驱特征曲线既可以对应多条累积产油量与含水率关系的水驱特征曲线,又可以反映水驱油田不同的含水上升规律,可用于描述及预测水驱油田含水率的变化、双积水油比的变化以及计算可采储量,尤其是计算逐年的可采储量,因而有较高的理论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前常用的水驱特征曲线通常只对应一种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选取两种在表达式上类似的水驱特征曲线,通过适当变形得到可以代表凸型、凹型和S型的含水上升规律的一种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并推导出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关系式。通过3个不同油田实例对比分析,发现新型水驱特征曲线特别适用于高含水期和特高含水期的油田,对中低含水期的油田适用性较差。  相似文献   

7.
处于油水过渡带上的岩性油藏初始含水饱和度大于束缚水饱和度,传统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推导的含水率预测模型不能准确揭示油藏实际生产过程。利用储层压力、温度、初始含水饱和度条件下的油水相渗曲线,得到新型油-水渗流规律关系式,建立含水率、含水上升率与采出程度理论曲线。根据油田生产测试资料,结合典型甲型、丙型水驱特征曲线模型,验证了新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新方法预测的含水上升规律符合研究区块开发全过程,弥补了水驱特征曲线适用范围的局限性;新方法预测的含水上升率值为0.25~2.95,含水率达到95%时预测水驱采收率为23.8%。研究成果为岩性油藏含水规律预测提供了一种不依赖于生产数据的新方法,对该类油藏高效注水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在实际油田应用中如何选择合适曲线类型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油田含水上升规律的水驱特征曲线类型判别选取新方法。由甲、乙、丙、丁4种水驱特征曲线理论公式出发,通过推导得到反映4种水驱特征曲线含水上升规律的含水率和含水上升率表达式。对表达式函数进行单调性、拐点、极值点判别,最终得到4种水驱特征曲线含水上升规律特征模式,并绘制出特征模式图版。将油田实际含水上升规律与4种水驱特征曲线特征模式图版进行对照,可快速指导油田选取合适水驱特征曲线类型,应用表明,该方法选型准确、操作简单,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水驱特征曲线研究(六)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介绍了6种水驱特征曲线(纳扎罗夫曲线、马克西莫夫—童宪章曲线、西帕切夫曲线、沙卓诺夫曲线、张金庆曲线和俞启泰曲线)的筛选过程。用任丘油田、濮城油田沙一段油藏、羊三木油田的实际资料,对比了这6种水驱特征曲线开始出现直线段的含水率、可采储量、最大可采储量、可采储量与剩余可采储量的相对误差。对比结果表明:马克西莫夫—童宪章曲线和沙卓诺夫曲线不能计算最大可采储量,开始出现直线段对应的含水率较高,计算结果普遍偏高,准确性差,应予淘汰;纳扎罗夫曲线与西帕切夫曲线虽能计算最大可采储量,但计算精度仍较低,不理想,使用价值较小;张金庆曲线与俞启泰曲线这两种广义水驱特征曲线,对不同含水上升类型的油田有广泛的适用性,开始出现直线段对应的含水率较低,计算精度高,能很好满足动态预测和生产管理的需要,有很大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大庆水驱砂岩油田含水上升的基本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单层水驱油资料和多层油田注水开发资料,结合不同原油性质油田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分析了砂岩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含水上升的基本规律。指明了高粘油田含水率80%以后是油田开发的一个重要阶段。对油田含水上升规律的三种基本公式进行了比较,其中双对数型水驱特征曲线在低含水阶段就出现了直线,并一直延续到高含水期,是描述油田含水上升规律的一种较好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